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朱重八 » 第二百九十四章 迁都

第二百九十四章 迁都

    冯胜垂垂老矣,回乡这几年又耽于享乐,于军国大事竟全无心得建议。

    蓝玉却不然,他心里一直憋一口气,总觉自己还有复起之日。回乡闲居亦关注天下时局,看问题更是一针见血。

    叩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迁都了!”

    朱樉听的一愣,下意识说,“迁都,还没建完啊!”

    在古代社会,营建都城、皇宫是极其耗时、耗财力的。

    如历史上的朱棣于永乐四年下令营造北平的宫殿城池,到永乐十八年才开始迁都。

    蓝玉也说道:“先帝修建紫禁城,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可这并不耽误金陵作为帝都啊!”

    “卿之所言,甚合朕意!”

    朱樉缓缓说道,脸色却有些难看。

    心里想的却是,为何蓝玉能想到迁都,而一众勋贵、文官,却没一个提出。

    真没想到吗?不会吧!

    这些人应当是习惯了在金陵的生活,不愿迁往西安府。

    若在太平时节也就算了,如今可不一般。

    帖木儿比原本历史中提早五年东征大明,却也意味着帖木儿帝国与大明的战争,有可能打上三五年。

    在这种情形下,西安显然比金陵更适合作为帝国的首都。

    可一众大臣竟无一人提醒此事,着实叫朱樉有些恼火。

    “凉国公还有什么好建议,可一并提出!”

    蓝玉却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对帖木儿帝国了解不多,想得到更多的资料,再给陛下提建议!”

    朱樉闻听,越发欣喜,道:“可,曹锦,你把这些年朝廷搜集到的相关资料,都拿给凉国公看!”

    “奴婢遵旨!”

    曹锦领着蓝玉去看资料不提,却说朱樉转头再瞧冯胜,见他眼睛都睁不开了,竟在一旁打瞌睡,不仅如此,连口水都流出来了。

    “宋国公!”

    “啊,臣,臣在,陛下但有所命,臣万死不辞!”老头说话间已跪在地上,动作还挺麻利。

    朱樉见他这模样,哪里还敢重用,只说道:“宋国公征战一生,劳苦功高,此番回来,便在金陵好好住下,享几年清福吧!”

    这话正合冯胜心意,老头笑着道:“多谢陛下洪恩,若有差遣,老臣万死不辞!”

    朱樉挥了挥手,命他离开。

    随即命人招来内阁学士和六部尚书。

    “朕准备迁都西安府,众位卿家,可有什么提议?”

    众官员闻听,都吃了一惊,虽说西安府已经营建好几年了,却并未完工。

    皇上这会迁都,未免太过急切。

    “陛下,新都营建尚未完工,就这么迁过去,天下百姓必定议论纷纷啊!”首辅茹瑺说道。

    工部尚书严震直则说:“陛下,新都的紫禁城,尚在营建当中,这会过去,只能住在原本的王府内,恐怕会十分拥挤啊!”

    朱樉道:“朕准备施行两京制度,改西安府为长安,是为首都,至于金陵,则改为留都。”

    见朱樉态度坚决,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劝说。

    方孝孺忽然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哦,有何不妥?”

    “臣这几日翻看朝廷搜集来的资料,发现那帖木儿实为一带雄主,他这些年东征西讨,攻克诸多坚城,灭国无数。而他麾下的大军,更能熟练的使用火炮和弓弩。而我大明的嘉峪关虽险,终究只是一道关城而矣,想挡住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么帖木儿的大军一旦入关,就有打到西安府城下的可能。那么在这种情形下,不如先把西安府定为‘行在’!”

    所谓的“行在”,是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处。

    原本的历史中,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即位。

    朱高炽小的时候,在金陵读书、生活的时间更长。便想将首都迁回金陵,就把京城改为行在。直到明英宗正统六年,顺天府才恢复名义上的京师地位,不再称为行在。

    虽然只是名称上的差别,可在大臣们看来,意义还是不同的。

    解缙亦说道:“陛下,臣也以为,先定为‘行在’,更稳妥一些!”

    朱樉见大臣们如此,也就从善如流了。

    “好吧,那就先改西安府为行在,留太子朱尚炳在金陵监国,同时设立金陵六部、都察院等机构,专管南直隶。余者都随朕前往长安,朕要在那边过年!”

    此话一出,众人深感无奈,是怎么劝都无法令朱樉改变主意啊!

    只能拱手道:“臣,遵旨!”

    小会议一散,朱樉要迁都的消息,如狂风一般迅速扫过金陵城,在帝国的土地上传播开来。

    金陵城内的百姓闻言,无不伤心难过。

    毕竟作为首都的百姓,好处还是很多的。

    但朱樉一走就惨了,别的不提,光是金陵城内租赁、售卖的房屋价格,都开始大幅下跌。

    皇宫之内,并未殉葬的一众太妃也都慌了神,纷纷命身旁伺候的宫女、太监出去打听,似她们这样的人,是否要随着一起去长安。

    毕竟二三十年未出过紫禁城,对于她们这些人来说,金陵紫禁城就是整个世界。

    而皇后王氏、皇贵妃邓氏及一众皇子、公主,亦十分关心,能否随父皇一起返回长安。

    对于这些人而言,金陵虽繁华,可长安才是故乡啊!

    “父皇,我们也要随您一起回长安吗?”却是朱樉最小的女儿,长安公主问。

    朱樉笑着道:“那你愿意随父皇去吗?”

    小公主笑着道:“那是当然啊,女儿被封为长安公主,自然要回长安啊!”

    朱樉心道:“朕若封你为南洋公主或女王,你也愿意过去吗?”

    这话只是心里想想,并未说出来。

    只道:“长安那边目前是‘行在’,由朕带着朝廷百官过去,宫里这边,你母后她们暂时留在金陵,帮着你大哥监国。至于你,若愿意去,随朕前去便是!”

    长安公主闻言大喜,笑着道:“多谢父皇,儿臣终于能回到长安了!”

    朱樉呵呵一笑,“怎么,在金陵不好吗?”

    长安公主道:“金陵虽好,但长安才是儿臣的故乡啊!”

    听她这么说,朱樉也生出一股思绪来,回想前些年在那边生活的场景,叹息道:“听你这么说,朕也想早点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