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梁山终结者 » 二百七十五 赵宋议迁都

二百七十五 赵宋议迁都

    “八百里加急~宿迁失守~”

    呼喝中,马蹄翻飞,信使一路狂奔向汴梁城。

    这不是宿迁派出来,而是附近州府得知宿迁失陷后,派出来的报信使者。

    听到此等消息,百姓都是惊惧异常。

    “宿迁破了,大军没了,明贼不日北上,东京必成危城。”

    “完了,大宋完了。”

    “快快快,收拾家当,出城暂避去。”

    “不好,这京官没法当了,只是吏部已经禁止官员外调,为了保命,只能辞官去了。”

    百姓、官员议论纷纷,各自筹谋后路。

    不一刻,诸位大臣齐聚金銮殿。

    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沉默。

    赵佶眼睛红的吓人,恶狠狠地盯着殿中群臣,犹如择人而噬的猛兽。

    气急败坏是他的情绪,怒急攻心是他的心态。

    群臣也是如芒在背,冷汗直冒。

    前线大败,大宋岌岌可危,然而,众人一时半会却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来。

    能调集的兵力都调集了,总不能把守卫京城的八万兵再派出去吧?

    就算不怕京城空虚,派去哪?

    汴梁城可是在黄河南岸!

    不论陆路还是水路,都有许多关卡要守。

    把汴梁守军全派出去,也就三两千人,济得甚用?

    处处设防,便是处处不设防,这个道理朝堂的人都懂。

    沉默中,赵佶开口道:“拟旨,童贯舞弊擅权,丧师误国,辜负皇恩,诛其九族!”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赵宋一朝,确实是宽刑,株连九族的勾当,出现的次数相当之少。

    此时童贯被诛杀九族,众臣心中都是惴惴不安,生怕自己也会落的同一下场。

    然而,蔡京等与童贯交好的不敢劝,生怕引火烧身。

    赵佶都快疯了,这个时候再劝,岂不是火上浇油?

    赵鼎这样的铮臣是不想劝,他们恨不得童贯之流通通死绝才好呢。

    不一刻,诏书拟好,赵佶确认无误后用印,各有关官员签名。

    禁卫持诏书,查封童贯府邸,拘捕童贯家眷,自不待言。

    处理了童贯,赵佶稍稍冷静下来,喝问道:“目下情势危急,可有良策?”

    曾随宋江征讨王庆的武学谕罗戬出列,拜道:“为今之计,当速速令人查明前线情况,尽可能收集军兵。

    其次,当令景德镇大军回转,以保存有生力量保卫汴梁。

    再次,令南方各地尽起府库,设立团练,以防贼人趁势扩张。

    再则,当于各路调集兵丁进京,择大将统筹防御,防备贼人趁势来攻。”

    想到罗戬颇为谋略,破王庆之战中素有功劳,此时又有计策,赵佶道:“拟诏,迁罗戬为枢密使,全权掌管东京防务事宜。”

    罗戬感激涕零,拜道:“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重托。”

    赵佶勉励了罗戬两句,道:“目下,东京距离贼军前线不过六百余里,贼人随时可达,诸卿可有良策?”

    作为头号赵吹,蔡京立刻秒懂赵佶意思。

    赵佶怂了,想跑路。

    当然,这不是逃跑,这是战略撤退,以空间换时间。

    蔡京拜道:“臣昧死请奏,东京处于黄河南岸,可行军路线成百上千,并不足守。

    再则,东京城内百姓潜逃大半,粮食供给困难,军用不足。

    臣愚意,当迁都往长安。

    其利有四:一,中枢距离贼军路远,安全无忧,可集中全力剿灭贼军;二,八百里秦川有秦岭之险,亦有潼关,地势易守难攻;三,关中距离益州路近,粮食物资转运方便;四,关中多出精兵,可就地募兵以固守。

    以上,臣恭请陛下圣裁。”

    “不可!”大喝中,赵鼎出列。

    此时,他也顾不得君臣礼仪了,道:“圣人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今国朝大败,人心惶惶,陛下若是弃东京而走,则人心彻底背离,再无回圜之余地。

    目下,东南尚有二十余万大军云集,可调一部固守京都。

    臣请陛下振作精神,任贤能,远小人,革弊政,戒享乐,梳理上下,整顿军兵……”

    赵鼎洋洋洒洒一顿喷,听的赵佶头疼。

    道理谁都懂,然而,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若是能按照赵鼎说的当皇帝,事情也不会搞的乱七八糟。

    最重要的是,赵佶没有信心能够挡住明军的进攻。

    此时此刻,他也明白了,明军不是草寇,是比辽夏还要凶猛的敌人。

    而且,更加危险。

    辽夏打来,给些岁币,大不了再割块地,总能打发的。

    明军是要抢占天下的,是不死不休的对手。

    蔡京虽然一直垂首,然而目光却盯着赵佶,通过神情变化,他知道赵佶跑路心思已定。

    只是赵鼎为首的反对派意见强烈,让赵佶不敢强行迁都。

    不然,百官罢工,军队失序,那可真是不战而亡了。

    犹豫片刻,蔡京道:“陛下,殿中御史所言有理,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臣意,可遣太子先行于长安,修缮行宫关卡,征集粮草兵丁待用。

    事有不济,再走不迟。”

    “臣附议!”

    蔡京的小弟和同党们立刻出列,为自家的老大打靠。

    迁都,是官场秩序的大洗牌,机会多多。

    想想吧,迁都之后,把赵鼎这些死硬份子扔在东京抵抗明贼,自己同党掌控朝政,是不是美滋滋?

    “奸佞误国!”赵鼎喝道:“陛下,景德元年,辽人入寇至澶州,据此不过三百里,真宗御驾亲征,始有国朝百年安宁。

    陛下意欲迁都,置先帝寝陵于贼首,此乃大不孝也!”

    赵佶听得无比心塞。

    孝,乃是立国之基础法理之一。

    赵鼎指责赵佶大不孝,无异于说你这个皇帝不行,赶快退位让贤吧。

    蔡京立刻拜道:“殿中御史赵鼎罔顾尊卑,污蔑君上,臣请治其罪!”

    赵佶真想趁势贬了赵鼎,然而不敢。

    还是那句话,中枢不能乱。

    赵鼎丝毫不惧,道:“蔡京老儿,你儿何故出京?”

    操!祸不及家人啊,混蛋!

    蔡京道:“我儿众多,皆在京中服侍我左右。”

    赵鼎冷笑:“蔡攸出京,怕不是畏敌潜逃。”

    两个大佬怼了起来,小弟们纷纷撸起袖子上阵。

    你说我畏敌潜逃,我说你弄权误国,搞的朝堂混乱无比。

    见朝中反对意见如此强烈,又商量不了什么事情了,赵佶只得悻悻地宣布退朝。

    虽然不能迁都,蔡京说的还是对的,应该派人出去。

    太子肯定是不行,万一有人想不开,给太子来个黄袍加身,他岂不是成了太上皇了?这不能行!

    认真思考后,赵佶派出了康王赵构,往长安打前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