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紫玉他乡 » 豆豆,这是你爸爸

豆豆,这是你爸爸

    时间:2020年夏

    他是贫穷的,但又是极其富有的,在一次次抗争中奋进勃发,在一次次摔打阵痛中迷失地找回自己。王文斌啊,君佩,其名其其意记录了那篇散文《我愿君佩的名字同我相伴,迎接又一次狂风暴雨》。

    他是孝顺和善良的。他青年失父,和瘫娘相依为命。将近中年,母亲又舍他远去。在常人看来,这种日子已经是无望的深渊了,但他有一种自强不息、自学上进的个性。那些年,我作为同乡好友,一次次的慰问与探望,从一开始交往中就感觉到他有一股子拼劲,不屈不挠的斗志。他在乡间研究过种牧草,从陕西杨凌科研所进种种草,喂鸡喂兔,饲养乌鸡;曾卖过冰糕打过工,当过机关通讯员,报社广告员,电视台审带员、下周荧屏撰稿人。忙碌中始终不忘写作,他写的小说《武夷山恋情》在全国获奖,却无望参加BJ《农村青年》杂志社与武夷山市委主办的全国“武夷山杯”农村青年小说大赛颁奖会,却守在病母床前为其母哭读文章……从他的亲情散文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朴实厚重,一种情深字重。例如他的散文作品《妈妈陪我走过》哀婉动人,催人泪下,文风底气十足,孝感天地。

    他为人大度寛广、善于社交,恩深义重。常常几个朋友在一起相聚谈心,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菜也不能没酒、没酒也不能少茶,再没什么也不能没有友情!他说话深刻铭人,他说,“比死更深入的是对骸骨的收藏,哭别老友莫过扶棺而泣后的相互拥抱”!什么朝朝暮暮、存心有私,什么政治权谋、勾心斗角,只有肝胆相照、促膝谈心、珍惜彼此,下辈子不一定相识,就是认识了也不一定有缘是知交。他的一句失与德、长与远、存与心道出了朋友的交义,先义后友,朋才上。

    对于前妻和女儿,他有很多忏悔与无奈,真心与隔阂,伴随他的人生大起大落、大悟大彻中感知。他把能给的都给她们了,他说他在赎罪,他说他心灵信佛,佛即是心,心善即失,失之德来,必回归灵魂,人生的极点不在于多与少,而在于只要我有,只要你要。凡人都说他傻,他说父母给了生命,我可以孝顺他们,女儿离开我,我却无能为力为其撑伞避雨是他的失职,所有的一切都给她吧,只要能弥补他的这一丁点少的可怜的父爱。从他的家书短言中感觉到他给前妻的是一种她所要的生活方式,给女儿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和一种不懈奋斗内力。这就是一个离异散文作家的心灵轨迹。

    他的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等,擅长探究爱情、婚恋题材,代表作有《武夷山恋情》、《爱是沙漠情是岸》、《夜航船》、《伤痕》等,写的深、写的真。散文侧重于亲情与历史,娓娓道来,韵味悠长、动人泪目、刻骨铭心。诗歌则在现代流派上多有尝试,早年诗作先锋派味较浓,锐气与悟道很深,二十几岁就写有《三十三岁人生》、《四十一岁伤口》、《离婚的末日》。历史题材《因为一瓶清酒》写的大气磅礴,黄土气味较浓的有《黄土魂》、《缭绕》等,报告文学写的荡气回肠、激情澎湃,且看06年全国性杂志《报告文学》上发表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该篇记载了一位老检察官扶贫队长的感人事迹。后来的路子,他在抗战微电影《血色记忆》策划、创作工作中展露头角,在县委宣传部一炮打响,新华社《半月谈》杂志报道了这一纪念抗战70周年的事实。

    他又是一个职业媒体策划人,既有敏感时势触觉,又擅写方案,所干活动虽不挣多少,但每次都有很成功,是自己策划的力作。

    之后的他又是群众文化的主导者,他说群众文艺是生活的折射点,生活中有喜有悲,悲欢结合即为群众艺术,所以他从办记者站生涯中转向文化事业,创建了山西科导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搭建了崇高健康大舞台山西中心,与全国30多个省区亿万群众会员文化组织遥相呼应、助力祖国文化事业。在他看来,在老百姓的崇高健康大舞台上永远写着:“雨顺风调岁有余,莺歌燕舞春无限”。

    在研究历史上,他又是伏羲、炎帝文化的秘书干将,从组织到研究、从拍摄到活动演出的策划上,成了全才;所研究并推崇的易学大家可谓榜上有名,成就其愿,自己当幕后耕耘人!

    文斌,一个70后的业余作家,笔名君佩,少时用,青年用,中年才知君佩功。用他的话说就是:“业余作家首先面对是现实生活,边走边歌吧”!

    我认识他是在2001年之后一段媒体日子里,当时他在CZ市城区报社做专版采编,新闻写作能力一般,我在上党晚报社工作,后来他一路飙升,同我一同从长治日报社到山西经济日报社做地方驻地采编、记者,从新闻新手到成熟,这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分不开,进展很快。以后听说他的传奇婚姻,找了个大学生做妻子,几年后有房有女,但又在四年后离异了,真是可惜。后来我们时续时段,多有交往,再后来他与业内友人共同创办科学导报长治新闻中心多年。

    他为人仗义舍财,不计较得失,是很心善的一个人,也是个性情中人,这种人常常被那些不知廉耻者称之为傻子,而不知他是青年奋进,悟性心重,跻身于社会上层的底层人物,常常把吃亏看作是吃亏人常在,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叫做“锐而不尖、大智如愚”,折射出的光芒即是观音赐福下的“贵人多遭难”。

    文斌、君佩贤弟,我20多年的磕头兄弟,你多灾多难、命运多舛,贫穷中有胆,智慧途中精神不到,作家的身份不是白给的;你常说,人生阅历的厚实是作家成长的摇篮。“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你和女儿的座右铭。你创造诗歌几百首,中短篇小说十余部,散文近百篇,报告文学若干,影视与专题片多部,本不算什么高产作者,但凡文学作品不在乎多与少,关键是文如其人,底蕴在勃发中。你最大的遗憾就是愧对女儿,给孩子的爱太少太少,只是以你的精神与奋进的身影来感召她,激励她好好学习,拼搏上进!

    你说,文学是条艰辛的路,踏上它的人欲罢不忍、欲进不能,有时他曾对爱好文学的青年说还是不要踏上这条路。因为,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作家,一要对现实负责,二要对人民着想,三要对人性作斗争。时刻有悟性切割解剖,思想经常处在一种高度审视与亢奋之中,才能完成作家的使命,并要对一种“毅力”作一次次挑战与奋争。

    让我们用他的诗歌处女作来结束对他的述说吧:

    许多双脚在打滑

    月光下污泥遍地

    幽远而清冷的路尽头

    舞步与舞步互相交错

    在一个燃烧的黄昏

    喝了一顿酒

    写了一些没有署名的祝福

    便背依远山

    目送归雁消失云端

    一些朋友离去了

    一些朋友留下了

    因为我那秉性

    我学会了独自走路

    从此,我走向朝霞尽头

    磕磕绊绊向生活讨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