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星渠 » 第六章:戈壁滩上开天河

第六章:戈壁滩上开天河

    战友们把时间当做生命,每天掐着手指头算着大部队到来的时间。

    按照现在的进展,好像在大部队到来之前,这房子的任务是完不成了。

    “队伍再有七八天就来了,咱们这进度有点慢啊。”

    为了能赶上进度,晚上,先遣队的各组长就组织大家开会。会的目的很明确,一是要古丽各小组打起十二分精神,鼓足干劲,和时间赛跑;其次是和南山的采石队、三道岭的石灰队进行了沟通,把修房子和他们在戈壁滩上住的地窝子进行了综合,决定了这整齐的一排排的宿舍怎们修才最快捷又实用。

    天亮之后,大家顶着寒风,继续开干,热情高涨。

    “我们的战斗目标,有一条就是不怕困难。现在,就是我们不怕困难的时候!”

    其他战士就搭腔了:“对着呢,我们是来建设边疆的,不是来享福的!”

    就这样,大家分工明确、齐心协力,挖坑的挖坑,和泥的和泥,砌墙的砌墙。新设计的房子先挖坑后砌墙,房顶和前檐一样高,后檐和地一样平,这样的好处是,房子大半截在地底下,冬暖夏凉,关键是省时省工,还能避风,简直就是地窝子的升级版。

    月底的时候,戈壁滩上出现了一列列的村庄,沿着要修好的渠道,指向天山。要把这些新修的房子连成片的地方叫做村子一点都没错,甚至比当地老乡们的房子还好呢,不管怎么样,有篮球场,有俱乐部,有做饭的火房,有开会的地方,看起来是那么的现代化。

    大部队热热闹闹的进驻了,他们一有功夫,就把这些房子修一修,装饰它,到处插的是旗子,墙都抹的光光的,大家就起名“红星一庄”、“红星二庄”……

    哈密城里大营房的同志们来了都赞不绝口,看到眼前的新村落,个个都夸着:“劳动最光荣!”

    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开春大部队就进入施工阶段,大家都觉得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最难的,毕竟万事开头难,况且还是那么艰苦的条件,可进入施工阶段,才发现,凡是体力活,都不是难的。

    战士们什么都要学,木匠、铁匠、烧石灰、泥瓦匠、配置代水泥,这些话,大家听都没听过,说起来就更别扭了。

    修这么长的一条水渠,任务虽然间距,可战士们的斗志和意志已经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锻炼出来了。大家为了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施工队与施工队之间进行比赛,还签订保证书,把曾经和敌人作战不怕死的精神用到了修渠这项任务上。

    白天拼了命的干活,晚上,战士们就在夜校里学习,很多战士们也学着写诗、写日记。

    “这个修渠的任务,我感觉非常非常的光荣。我们的队伍就是为了人民,人民给我们的光荣是修这条戈壁滩上的天河,帮助人民过好日子,这是万世流传的事,这是我们队伍的光荣,也是我个人的光荣。”

    “修水渠,开石山,

    就象战场把敌奸。

    钢钎子向它头上钉,

    大铁锤打下要它的命。

    你拿钎,我抡锤,

    水渠要修成,

    XJ建设好,

    我们立大功。”

    “这里,特别是这里,天山脚下,你听吧!炮声轰轰响,这声音,永远是最能激发我们的勇气的。每天,天蒙蒙亮,人们就上了山,两个人一组,一个掌钎,一个抡锤,叮叮当当,就打起来,天再冷,汗水不住往下流,铁锤碰钢钎,火花乱迸,铁屑乱飞。”

    看看战士的日记吧,这是何等的平凡而又伟大,这不仅仅是有力气就能完成的任务,更需要每一位战友气壮山河的豪情气概。

    有一个叫王喜的采石队战友,有一天,采石队人均的进度是四十多公分,而这个王喜,不吭不响的就打了八十多公分。战友们都非常惊讶,疑惑地问:“你当过石匠吧?”

    王喜说他没当过石匠,但是打过铁。他从九岁就跟着父亲学打锤,所以就知道抡锤的门道,一个方向打一百锤,换个位置再打一百锤,打着打着,他的成绩一天一天增长着,今天八十,明天一百三十五,后天一百四十五,一百六十七,一百八十九……

    这消息传到了其他队,一个战士正打得满头大汗,一听有这事,把锤一扔不高兴地说:“他打得深,叫他到这来试试!”

    有的队伍说:“钢钎子打石头,硬碰硬,一百公分还打不成呢,算人家有本事,咱比不上。”

    普遍的议论是:“什么鬼技术,力气大沾便宜。”

    最后,采石场的领导就说:“每队挑出两个组,找块石头最硬的地方,和王喜比比看。”

    这一说,有力气,要强,想着看人家到底有啥巧办法的都要求参加,人们起了个名字叫山头比赛。

    这场战斗可紧张啦!每支队伍都拣好样的参赛队员,每人都拣好工具,憋足了劲。

    “看着吧!谁是真把式,谁是假把式,这下就考验出来了!”

    王喜不吭声,铁锤一下是一下,眼看着钎子往下钻。其他人的钎子掌不稳,一打一跳,因为使的劲大,锤子折了好几根,还有人打着打着,着急了,铁锤扔在旁边,唉声叹气直擦汗,原来钎子夹在石头里,拔也拔不出来,打也打不转。

    收工了,王喜打了二百一十七公分。

    参加比赛的人说:“服了!服了!人家就是技术好,计划又周到。”

    从此,各个采石队的打眼记录飞跃提高,有的打到三百一十公分,连工程师们都说已经比肩技术工人了。

    天气暖和了,修渠的现场更是热火朝天,开渠道的每天都飞速地掘进。采石场的的钢钎声、炸石头的轰隆声不绝于耳。

    戈壁,一眼望不到边,到处听见人们歌唱,到处都看见人们推着独轮手车,一行行,一队队,有的车上插着红旗,迎风招展,把大块卵石运到渠道上,这是一幅多么好的图画呀!要是拍成电影,看了准会有人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