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魏风华:穿越三国之我是曹叡 » 第021章 邓艾

第021章 邓艾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仍,饥荒连年,最大的困扰就是缺乏粮食。

    当时历史记载道:“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见此情况,曹操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曹操击败颍川的黄巾军后,获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时任羽林监的枣祗向曹操献上了屯田之策。

    随后曹操任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负责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在州郡遍置田官,将所产积贮于当地,以便征伐四方时食用,使无运粮之辛劳。

    凭借着屯田获得的大量粮草,曹操攻克兖州收编黄巾降卒30万,军力大增。

    继而又灭吕布、袁绍,征服乌桓。至建安十三年,曹操以汉献帝名义废三公,自己为丞相。赤壁战败后,致力于经营内部,西进关中,平定陇右,中原遂得统一而稳定。

    曹丕即位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屯田的生产效率,通过实施和完善典农系统制度,从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司马三级治理的方式牢牢掌握地方屯田事务的治理,为曹丕多次征伐孙吴提供了后勤粮草基础。

    烈日炎炎。

    颍川郡屯田区,府衙大堂上,

    一个年轻人正在急赤白脸的训斥下属。

    “好你个邓士载,枉我这么信任你,你看你写的什么奏疏?什么兴修水利?什么在淮河两岸轮流屯田?”

    陈良此时很后悔,为什么自己会鬼迷心窍让邓艾替自己写奏疏!

    最关键的是写好后自己也没有审查便用印呈奏上去了,都怪自己那些狐朋狗友着急喊着要去吃酒。

    等第二天他回来,看到奏疏的副本内容,这个邓士载在奏疏里竟然写了屯田治理之策,这让他不禁又慌又恼。

    慌的是他陈良那懂得屯田治理的东西,他从小都是学的家学,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

    恼的是这个邓士载居然还口出狂言,说要在淮河两岸屯田,还要让士兵轮流耕种,这种涉及军国大事的政策岂是他一个不入流的小吏所能议论的,更可恶的是还是借着他的名字说来的,万一朝廷问询,穿帮露馅了怎么办?

    陈良觉得不解气,又斥责道:“你去过淮河两岸吗?你知道前线形式吗?我劝你还是少一些纸上谈兵,多做一些实务!”

    此时的邓艾已到而立之年,却被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大庭广众之下所羞辱,要是其他人应该早就怒火中烧了吧。

    可邓艾脸色平静,也没有出言解释,他已经习惯了。

    他对自己擅自在奏疏里陈奏屯田治理之策的行为并未感到什么不妥。

    他在底层呆的时间太久了,他自付有真才实学,他渴望有机会崭露头角,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

    自从凭借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学士后,他一直负责屯田种稻、除草等事务。

    虽然典农都尉学士只是一个很低级的官吏,但这对出身卑微的邓艾来说,不失为一条改换门庭的进身之路,毕竟也算是正式踏入了仕途。

    寒来暑往,邓艾在这个岗位上做了都已有十年之久。

    每一任都尉都好像是来渡金一样,没过两年就走了,要么高升,要么转任地方官职。根本就没有多关注过邓艾,哪怕他在屯民的口中评价不错,哪怕他提出很有实用的建议。

    陈良看着一言不发的邓艾,不禁有些窝火:“你是哑巴了吗?回话啊!”

    邓艾抬起头,开始有些愤怒地瞪着陈良。

    陈良看着有些生气的邓艾,不气反笑道:“哦,我忘了咱们这位邓学士不是哑巴,只是有口吃的毛病,只是一时有些情急没讲出来话。哈哈哈哈!”

    周围的佐吏也跟着陈良大笑起来。

    邓艾的脸瞬间变得通红,忍不住走到陈良面前,抓住其胸口的衣服,竟把陈良拎了起来。

    屋内众佐吏都被邓艾这一突然举动给惊呆了,而陈良被衣服勒住了脖子,说不出话来,啊啊直叫。

    众佐吏见状连忙劝起了邓艾,让他放手,毕竟加害上官,祸及全家。

    其实邓艾也是一时失了理智,听到众人的话,也就放手了。

    看了一眼陈良,随即出了大堂。

    获得自由的的陈良大口呼吸着口气,他又觉得可以了,随即朝着邓艾的背影喊道:“从今天起,你就不是学士了,我要罚你去看守稻草!

    不,稻草都不让你看,我还是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当你的屯田客去吧!”

    听到屯田客三个字,邓艾身子猛的一顿,慢慢走出了府衙。

    陈良看道邓艾反应,知道有效果了,不禁得意起来。

    屯田客!

    就在邓艾十一岁时,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曹操攻下荆州南阳后,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邓艾跟母亲、族人就是在这时候被强迁到汝南,作屯田民,而邓艾年龄幼小,先当放牛娃。

    但从小读书的邓艾,一向有大志向,决心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

    十二岁时,邓艾随母亲到颍川,读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其中的两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深深触动了他,让他仰慕不已,便给自己取名为邓范,字士则。

    后来,他发现宗族中有人与他同名字,这才改名邓艾。

    由于屯田的农民中,有才学的人很少,知识渊博的邓艾脱颖而出,凭其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学士。

    而如今,却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也打破了自己坚持多年的隐忍,丢失了自己可以改变人生的通道。

    邓艾慢慢地走在回家的乡间小道上,背影既萧瑟又落寞。

    “邓郎君,今日怎么回来这么早?”路边田里正在收拾麦秸的老人家向这个平日里帮助诸多的年轻后生问道。

    邓艾没有反应,依旧慢慢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老人家感到有些奇怪,但是也没有多想,又收拾起了农活。

    就在邓艾走后不久,一个牵着马匹,打扮干练的男子朝着田里的老人家问道:“敢问老丈,此时可有一个叫邓艾的人?”

    老人家见是一个陌生人,有些狐疑的问道:“你是谁?找邓郎君做甚?”

    这名男子见老人家如此谨慎,笑道:“老丈勿惊,我是洛阳来的,有公务要找邓艾。”

    这名男子原来是靖安司的探子奉命前来寻找奏疏执笔人的。

    就在刚不久,他从府衙打听到执笔人是邓艾后,一路找到了这里。

    老人家一听是洛阳来的,瞬间热情起来,连忙给他指出了邓艾家的方向。

    这名男子获得信息后,随即上马直奔邓艾住处。

    “这邓郎君看来是要发达了啊!”老人家感叹了一下,又低头拾起了麦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