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魏风华:穿越三国之我是曹叡 » 第076章 曹叡的犹豫(1/3)

第076章 曹叡的犹豫(1/3)

    清河长公主走了,这也许是夫妻二人的最后一面。

    其实她知道夏侯楙最终肯定不会死,顶多受一些牢狱之灾,但是看到他被关在牢狱中的那一刻,她想到的是终于解了心头之恨。

    接下来皇帝也会将这件事查清楚的,即使勾结蜀军,意图叛魏只是被查出是假的,但是就夏侯楙所犯的错误,罢官夺职必定是在所难免的了。

    这次夏侯楙即使安然无恙的走出了牢狱,他夫妻二人也将形同陌路,从此皆为路人。

    现在她唯一感到愧疚的就是这件事将会伤害到她的儿子,夏侯献。

    因此,她现在要赶紧回到家中,看看儿子从皇帝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然后再想办法尽量降低对夏侯献的伤害。

    夏侯献并没有回家,出了皇宫就直奔越骑营的驻地。

    曹叡向他承诺在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之前,他父亲一定会安然无恙的待在廷尉府,不会受任何刑罚。曹叡之后又嘱托他让他带好越骑营,现在越骑营刚更换装备,要加强训练,早日适应这些新装备。

    此时别无他法的夏侯献也只好听从曹叡的安排,连家都没回直奔营地而去。

    回到家中的清河公主没有发现儿子的身影,心里嘀咕着:现在还在宫里吗?怎么这么久?

    清河公主问向身边的管家:“大公子回来了?”

    “回公主的话,刚才大公子从军营里传话说,一切无恙,稍等几日就好。”

    清河公主听到后愣住了,献儿为什么会这样说?皇帝和他说了些什么?一切无恙又是何意?

    难道皇帝已经查出这份奏疏的内容是她们虚构的,专门来诬陷夏侯楙的?

    此时的清河公主有些慌张,她知道要是被查出构陷朝廷重臣,那后果将会是如何?

    她已经不在乎自己的的结局,身为公主的她犯下此罪顶多是终身禁足,性命无忧,但是自己儿子的前程怎么办?现在皇帝委以重任,要是因此事被牵连丢掉了职位,那他会不会怨恨与我?

    清河公主内心五味杂陈,刚才一路的好心情,瞬间转变为对儿子的无尽担忧。

    至于夏侯子臧、夏侯子江两兄弟,在他们串掇她诬陷夏侯楙的那一刻,清河公主就已经讲他俩当作死人了。

    他两兄弟的那点心思,清河公主心里还是非常明白的,自己也是为了报复夏侯楙顺水推舟写了那封奏疏。

    现在夏侯楙进了廷尉府,命运渺茫,他俩也该背锅了。

    “来人,准备车驾,本公主要进宫。”

    崇华殿内。

    廷尉高柔在向曹叡汇报关于夏侯楙谋反一事的调查结果。

    “陛下,根据臣等的调查,关于安西将军夏侯楙勾结蜀军,意图谋反之事纯属子虚乌有。臣根据线索,将此事的嫌疑人夏侯子臧、夏侯子江二人抓紧廷尉府进行了严厉审讯。据两人供述,前不久安西将军夏侯楙曾写信训斥他们,说他俩行为不检,欺行霸市,有辱家门,准备将他们送至官府查办。两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商议要网罗罪名,构陷安西将军,但又怕自己的举报没有可信度,于是便哄骗与安西将军不和的清河公主进行陈奏,以此来增加这份举报书的分量。”

    “夏侯子臧、夏侯子江?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件事的主谋是这两人?你说的线索又是谁提供的?”

    曹叡疑惑了,他本以为这件事就是清河公主所为,但是现在看来,比之前的还要复杂。

    高柔也就据实回答道:“回禀陛下,这条线索臣也不知道是谁提供的,只是有人给廷尉府送了一封匿名信,还没等臣问及身份,那信使便走了。”

    昨日晚间,高柔派人将刚赶到洛阳的夏侯楙请职至廷尉府衙后,没多久就听属下汇报有人送来了一封信,还说送信那人还没等他问其身份便走了。

    高柔打开书信仔细阅读心中内容,顿时觉得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他刚抓住夏侯楙,就有人将这件案子的线索提供了出来。

    他不知道是有人想混淆视听,还是真的了解事情的背后真相,但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高柔还是派人将夏侯子臧两兄弟悄悄“请到”了廷尉府,进行了特殊的关怀。

    虽着这俩人刚进廷尉府的时候仗着自己是夏侯惇的儿子,皇亲国戚,竟然威胁起了高柔。

    高柔性格本就强硬,一见两人不仅不配合还居然口出狂言什么要他还看,让他消失啥的。

    在见识到廷尉府审讯手段后,两人顿时傻了眼,双腿发抖。夏侯子江两人瞬间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给说了出来,承认了自己与清河长公主合谋诬陷夏侯楙一事。

    曹叡也没想到这件事竟然会这么顺利的调查清楚,主谋居然是夏侯楙的兄弟,其中还牵扯到他的姑母、夏侯献的母亲清河公主。

    在曹叡看来,无论如何都要照顾一下自己这位好友的感受,看来要慎重处理这件事。

    这时,高柔继续禀报到:“陛下,臣在调查这件事的过程中还发现了有关安西将军夏侯楙的情况。”

    “哦?还有什么事?”

    “回禀陛下,根据廷尉府的调查,安西将军夏侯楙在驻守长安的这些年里,经常与那些来自蜀国、吴国还有西域的商贾交往甚密,甚至有时还走私一些禁品,如铁器、马匹等,所获资财不菲。”

    曹叡听后,甚为惊怒:“这夏侯楙身为朝廷重臣,不专注本职,而与商贾交游甚密,走私禁品,属实可恶,实在是有负先帝与朕的厚望。”

    此时曹叡发怒也是做个样子给高柔看,其实这些消息之前校事府或多或少都已经告知了曹叡。

    这件事发展到此也就差不多了,也基本达到了曹叡的预期,随即对他说道:“着令廷尉府将此案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成奏疏呈上来,同时将夏侯楙营商一事也单列出来一并呈交于我。”

    高柔有些看不懂皇帝对待清河公主的态度,谨慎的问道:“那清河公主参与之事是否还要写入其中?”

    曹叡陷入了沉默,这一点他确实还是很犹豫,要不要处置清河公主。

    一时间,曹叡难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