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澶渊盟 » 第八十六章 被逼无奈

第八十六章 被逼无奈

    大宋皇帝赵恒在听说辽军攻破涿州和祁州的时候就心慌了,他在朝堂之上询问过应对之策,有主战的,有主和的,还有主张迁都跑路的。

    打,赵恒可没那个信心,他爹都没干过人家。求和,他拉不下脸,人家一来就屈膝求和,说白了就是投降,以后还怎么在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前装逼?迁都跑路倒是个不错的选项,可那个副宰相之一参政知事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光禄寺丞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连路都没选好两帮人就掐起来了。赵恒头都大了,真是进退两难呐!

    那宰相寇准见皇上左右摇摆态度不定着急呀!这辽军都打到大门口了,前线统军的杨嗣和杨延昭已多次请求主动出战,但皇帝就是不同意,还在想着怎样逃避,再耽误下去前线的将领也没了斗志,士气一失,焉有不败之理?

    所以今天一上朝,寇准就联络了主战的大臣们今天无论如何都要皇帝拿个态度出来!当赵恒又问起如何应对眼下的局势的时候,寇准直接站出来,一番慷慨陈词说的赵恒无言以对,其间有几个主张迁都的大臣想站出来说两句,还没开口就被寇准骂的缩了回去。想求和的大臣更是连站出来的勇气都没有,整个朝堂的气氛被主战派的大臣主导了,赵恒见此也无可奈何了,他问寇准要打的话,怎么个打法?寇准道:“陛下,辽军先锋已到澶州地界,我大军也已在澶州集合完毕,兵力暂时占优,此时如果主动出击胜算颇大,切不可坐失良机呀!只要陛下下旨,我十万大军即可出击,歼敌于澶州城外!”赵恒道:“歼灭了辽军先锋部队,那后面的大军呢?”寇准听了心里是又好气又好笑,他控制了下情绪道:“陛下,此战若胜,我军就掌握了主动,士气必涨,足以和辽军一战,况且各地的勤王兵马已在路上,如果调遣得当完全可以围困辽军,聚而歼之!”赵恒思虑了一会,刚要下旨,就听殿外有值守太监报道:“澶州加急战报!”赵恒吩咐道:“呈上来!”赵恒身边的小太监就一路小跑到殿门外,把战报文书接过来,又一路小跑到了赵恒身边,揭了火漆封蜡,躬身递上了文书。赵恒把文书看了一眼,就递给小太监,让他把文书送给大臣们传看,寇准第一个接过文书看了一遍,气的差点跺了脚。这封战报是杨嗣呈报的,由于未得到皇上的同意,十万禁军不能主动出击,白白贻误了战机,现在辽国大军主力已抵达澶州,澶州三面围受敌,只剩下与都城汴梁相通的这一面了!澶州就是都城的门户,如果失守,整个都城就将面临辽国铁骑的践踏。大臣们传看完都开始了窃窃私语,赵恒有些气短的问:“众爱卿,事已至此,哪位爱卿有万全之策呀?”寇准又站出来正色说道:“陛下!事已至此,我们更不能言退,前线十万将士还在等陛下的旨意呀!如果陛下此时言退,势必会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那时陛下还能来得及迁都吗?”赵恒听得一身冷汗呀!是呀,大宋能派出的兵马都在澶州呢!都城汴梁根本就没有多少禁军了,如果澶州的兵马一旦溃败,他自认是跑不过辽军的铁骑的。赵恒摸了摸额头道:“那可否议和呢?”寇准道:“陛下!就眼下的形势我们肯议和,那辽国肯吗?要议和也得有倚仗,现在我们倚仗什么跟辽国谈条件?”赵恒虽然语塞,但还不死心,来回扫视着众大臣,希望有人能出头前去议和。寇准见此对赵恒大失所望,但他不想放弃,继续说道:“陛下,我们在毫无倚仗的情况下去议和,只能无条件地答应辽国的所有要求,那与亡国何异?太祖辛苦打下的江山,太宗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这些先不说了,难道陛下连宗庙祖坟都不管了吗?”赵恒听的是面红耳赤,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一个大臣数落的如此不堪,但自己又不能发作。此时殿里的大臣们都醒过味来了,一起跪地痛哭,高呼万岁不可忘记太宗遗愿:踏平幽州府,夺回十六州。赵恒一听纳了闷,怎么回事?都变成主战派了?

    其实这些个大臣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现在辽军已经打到澶州了,自己在汴梁辛苦经营下的家业也来不及转移了!和皇上一样,扯家带口的想跑都来不及了。只能死扛了,说不定真如寇准说的那样能打败辽军,那时都皆大欢喜了!

    赵恒见此也没有办法了,只好问寇准怎么个打法?寇准就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说道:“陛下,我们当务之急是提振士气,臣斗胆请陛下御驾亲征,到澶州督战,到时士卒见陛下亲临阵前必会士气大振,舍命相搏!”赵恒一听差点滑下龙椅,他有些结巴的问道:“朕,朕要御,御驾亲征?”寇准把准机会,赵恒皇帝话音刚落,就跪地高呼:“万岁英明!”剩下的文武百官也都会意,齐齐跪倒山呼:“万岁英明!”反正不用自己上前线就行了,管他谁去呢?再说皇上去也是应该的,天下是他的,他不去谁去?赵恒傻眼了,这算怎么回事?赶鸭子上架?面对这些老奸巨猾的手下,赵恒无语了。寇准趁热打铁道:“陛下,下旨吧!局势瞬息万变,不能再耽搁了!”赵恒有气无力地点点头道:“中书省看着办吧!”

    澶州的信使还在殿外候着呢,寇准也不耽搁,直接就在朝堂之上和几位副宰相商量了一下,由中书舍人起草了昭书,呈给皇上过目。赵恒扫了两眼,心道:好黑呀!竟然真把朕往辽军的刀口上送,等这仗打完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可事已至此,说什么也没用了,只得硬着头皮说道:“照此制昭吧!”

    寇准连忙安排下去,把皇帝要御驾亲征,与辽国决一死战的诏书由信使带回澶州,并授权前线统军将领可寻找战机,伺机破敌。虽然皇上的决心下的有点晚,但也算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