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之龙兴 » 第五章 认祖归宗2

第五章 认祖归宗2

    原来,光和三年(180年)大赦天下后,李氏族人用了尽半年时间,才陆陆续续从岭南返乡,虽然折了三成族人,但好在根基未损。

    回乡安顿好后,李密便差人打听李显母子的下落,才知道当时南阳大疫竟如此严重。后来李密亲赴南阳,依然未能寻得母子二人丝毫线索。

    此后每年,李密都会托人奔赴南阳打听,终于得到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南阳卢氏早已于大疫中族人尽灭,而前往投靠的李显母子更是不知所踪,大疫肆虐,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其结果可想而知。

    得知结果后,李密甚为自责,毕竟是他将母子二人赶走,才导致这个结果,若是当初二人同赴岭南,结局能否好一些?这两年,李密每每想到此事,都唏嘘长叹,直到今日见到李显安然归家,李密自然一扫阴霾,不胜欣慰。

    不多时,李显正与李继在院子中交谈,此时墙外传来脚步声。不用想,定是李定巡视完防御工事回来了。

    李定推开门,见院中除了自己弟弟李继,还有一个陌生的少年郎,再一看又似有些熟悉,再看李继那亲热的模样,李定哪里还能不明白。

    “阿显!”李定丢下手中拎着的野雉,利索的在麻衣上擦了擦,上前与兄弟二人拥在一起。兄弟三人自小同玩同乐,不分彼此,感情深厚,终于在分别了六年之后,等到了重逢的这一天。

    当年分别以后,李定与李继随李氏一族流放,当年的李定十岁,李继九岁,虽然卸去了枷锁,可千里流放,其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兄弟二人曾多次滑落山崖,被河水冲散,被毒虫叮咬险些身死,被猛兽攻击,每每兄弟俩快挺不住的时候,李密的声音都会在耳畔回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父亲的鼓励激励着二人,最后都艰难的挺了过来。

    只是他们的母亲,也就是李显的伯母,却没有挺住,而李密也于流放途中摔断了一条腿,好在大赦天下来的及时,不然李密恐怕也再难坚持下去。

    李显虽未流放,却也形同流放,遭遇大疫,随波逐流,也失去了母亲。

    而在此次发配岭南过程中,李氏家族只折了三成的族人,不得不说,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当然,这笔账自然要记到宦官的头上,仇恨的种子深深扎根在三兄弟的心底,此仇不报,枉存于世。

    李显同师傅在成纪李氏住了百日有余。期间李显同李定李继二人近乎形影不离,食则同桌,寝则同踏。

    李定李继自小生长于边陲,御马之术尚佳,每每指导李显提高骑术,而李显爱马,自然乐在其中,李显也同样与兄弟二人分享射猎技艺。

    骑马射箭,在边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斗技能,羌胡人善骑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边境之争都是羌胡占优。

    李显随即又同他们二人一起建筑防御工事,每年接近年关,都会有少股胡羌过境掳掠,因此工事的建设,也是防患于未然。

    李密每每看着这兄弟三人,心中都感慨万千。李定,性格稳重坚毅,同李密自己很像。李继,性格有些洒脱张扬,放荡不羁,尚需管教。而李显,也是在他跟前长大,自小便超出同龄人的睿智,敢于冒险,行事果决而坚定。虽然已六年未见,但李密看得出来,他这个侄儿有大志藏于心胸。

    韶光易逝,转眼间冬天就快到了。李显重新归入李氏宗嗣,李密问李显要不要留下来,李显犹豫过后,还是委婉拒绝了。

    并非李显无情,而是李显还有着志向需要去实现,其如今之夙愿,一为诛灭宦官,以报这家破人亡之恨;二是同师父一样,悬壶济世,施恩于百姓。第三,也是李显心中最执着的,那就是能成为管仲,霍去病那样的英雄,治国护民,匡辅天下。而要实现这些,就顾不得儿女私情,而是要出去闯荡。

    李密也很支持李显的决定,孩子已经长大了,终于展翅高飞的那一天,而他们这些长辈所期盼的,也只是孩子能翱翔之余,可以不忘旧巢,以拖相思。

    后来,因路途遥远,师傅与李显伯父李密商议,先将李显成人表字定下来。李显,名显,意为显达,显贵之意。

    而师傅亦通卜算,面相之术,推算得李显命数过于张扬,木秀于林因而劫祸不断。结合谯县自家院中雷击木出现真龙的传言,在征得李密同意后,取显字反义,所以表字“潜龙”,李显,字潜龙。

    同时,趁着李显也在家,李密也一同给李定和李继表了字。李定,字固平;李继,字子承。

    注:

    这里有必要讲解一下东汉表字的规矩。自王莽新朝以后,世人取名通常只取一字,像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复姓也是单字名)。待成年以后,需表字以代替名字,以后名字一般用于自称,或者长辈可以呼唤名字。

    而表字,通常是让同辈之人称呼的,就比如刘备自称:“备漂泊一生,不近女色,却儿女成群。”曹操与刘备交谈:“操尝闻玄德甚爱妇人,玄德可知此女乃何人之妇耶?”而长辈就不需要喊表字,比如曹操父亲喊曹操,直接喊曹操,或者操,而不需要喊孟德。

    而表字也不是随意表的,表字一般是名字的同意词或近意词,也有的是寄托美好理想的。比如诸葛亮,字孔明,明与亮接近;比如曹操,字孟德,操和德都有德操,品德的意思;比如孙策,字伯符,策和符都和军事有关。

    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古人的表字常识,即伯仲叔季。伯是长子,比如孙坚的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所以说古人取名字是很有章法的,并不是率性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