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之龙兴 » 第三十六章 后续之事

第三十六章 后续之事

    李显本就要治好李燮的病情,如今李燮乃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血亲,那就更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李燮活下去了。

    这几日,在李显的精心调理下,李燮的背疮,已逐渐好转。

    侍从将李燮好转的消息汇报给刘宏,刘宏甚为惊讶:此子竟当真有此手段?还是运气使然,那李燮本就命不该绝呢?

    李燮的次子李绩也从颍川赶来,探望父亲。

    李绩见到李显这个失散多年的堂侄儿,也是非常高兴,这可是父亲多年的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如今,这心病,终于彻底治好了。

    李燮的两个儿子,长子李丰,字伯满,现居弘农郡华阴县长;次子李绩,字仲业,现居颍川郡郡丞。二人均承李氏风骨,颇具才学。

    在为李燮治疗背疮的这些天,李显和从祖父李燮及叔父李丰聊了很多,自己的经过,以及汉阳李氏的一切遭遇,尽数相告。(叔父和伯父,在汉时统称为从父,为了辨别区分,后文还是以叔父和伯父来称谓)

    当李燮听到李显的伯父李密,为了让他们娘俩逃脱罪责,将其逐出汉阳李氏一族时,不禁感叹:吾那贤侄得此兄长,此生已无憾矣!

    李显接着讲他们娘俩避祸南阳,到后来母亲染疫,母子失散,李显为师父华佗所搭救。李显虽叙述得平淡,可是李燮纵横大半生,这其中的艰险,李燮又怎能不知呢?

    当李燮听到李显杀了南阳郭氏的族人,屡遭郭氏追杀后,一向镇定的李燮再也坐不住了。

    那郭胜是何人?那是皇帝身前的大红人。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即便是李燮作为河南尹,也挡不住郭胜等人的进攻。

    可李显呢,不仅结此大仇,还入京做了郎官。就这样招摇过市,出现在郭胜的眼皮子底下,岂不是羊入虎口么?

    李显解释道,现在有虎贲中郎将袁术,还有光禄勋刘弘,他们都视宦官为大敌,自然会保护他!

    可李燮问了李显一个问题,让李显彻底冷静下来——

    “性命由己,安能寄托于他人乎?”

    是啊,如今他们仇恨宦官,或许认为李显可以利用,或许当真是欣赏李显。可是当李显的价值不值得他们相救之时呢?

    要知道,这京城局势,本就暗流涌动,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李显只是一个小小的郎官,如果李显的死能让袁术,让光禄勋刘弘,追逐到更大的利益,袁术还会护避李显么?

    当然,对于他们的护避之恩,一定要感念于心。但是身处这乱世之中,绝对不能将自己的安危,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永远不能!

    李燮的话,很无情,却对李显触动甚大。

    这刚刚相认的从祖父,用经验给李显上了第一堂课!

    ......

    李燮的背疮,在李显的调理下,终于快好了。

    李燮这一病半月有余,可虚弱的身体,并不能支撑他将任内的政务做好。况且刘宏虽然给李燮送来了李显这个毛遂自荐的医师,可对于李燮因病误工之事,依然要追究。

    中平四年(187)正月,皇帝刘宏下昭,李燮因病误政,裁撤其河南尹之职。越骑校尉何苗(大将军何进弟弟),屡有素功,累迁河南尹。

    无官一身轻,李燮虽失了官位,却收获了苦寻多年的侄孙。而且李燮本就身体孱弱,正好趁此时机,可以归乡好生调养身体。

    不过在离京前,李燮还有件大事要办。

    在李燮的病情好转以后,李显就重归虎贲营了。李显治愈李燮背疮的事,在京师广为流传,甚至为了此事,袁术还曾亲自找过他。

    对于李燮的忠告,李显自然铭记于心。此后行事更加小心谨慎。

    李燮与李显爷孙相认之事,不知何时,早已于京城传开,也是引起了士人之间的争相讨论。毕竟李燮的父亲,那可是李固,是能与大儒马融,胡广,陈蕃等人放在一起比较的。李固曾孙现世,自然也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与探查。

    这一日,袁术的左仆射刘勋来找李显。这刘勋自从上次被李显的箭术惊艳到后,也对李显的“箭下留情”甚为感激,不觉与李显相处渐密。

    今日此来,是有事相告。

    原来,就在前几日,荥阳发生叛乱,响应各地络绎不绝的黄巾军余孽。叛军攻杀了中牟县县令落皓,声势渐盛。皇帝刘宏大怒,任命河南尹何苗,领兵出征平叛。

    此值多事之秋,袁术上谏皇帝,曰:今天下百姓受贼人蛊惑,轻视社稷,当以雷霆击之。术愿遣一骁将,随河南尹前往荥阳平叛,以展我汉军之威。

    刘宏应允。

    而袁术口中的“骁将”,便是刘勋,刘勋乃袁术着力培养的心腹之一。

    此次刘勋将携四百虎贲军随何苗一同前往荥阳。

    而刘勋来找李显的目的,便是他看中了李显的能力,以及,医术。刘勋敬佩李显的为人,也欣赏其能力,他希望李显能一同前往,建立功勋。

    李显沉思了片刻,坚毅地说道:“既食君禄,自当为君分忧,显愿与子台(刘勋的字)同往!”

    刘勋见李显如此豪爽,赞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第二日,李显便收到公府昭令,汉中郡成固县县丞于任上病故,李显补缺成固县县丞!

    虽说郎官本就是各县属官的候补(县令,县长,县丞,县尉等),可李显入朝为郎不过三个月,即候补外放补缺,这个速度着实令人惊叹。李显自己都未想明白,这件事,背后到底是何人在推波助澜?

    李显既欣喜又无奈,喜的是可以远离朝廷,再也无需提心吊胆,亦不受这宫廷羁绊;无奈的是,他必须与刘勋,失约了。

    无奈之下,只能将消息告知刘勋,朝廷任命,不得相抗,自己无法同他前往,只能作罢。

    几日后。

    河南尹何苗,率领北军五校(1),以及刘勋的四百余虎贲,部分羽林及其他兵勇,共计八千余人,向虎牢关(荥阳在虎牢关东侧)的方向,进发了...

    注:

    北军五校

    东汉首都守备军,即北军的五个校尉及所辖兵士,分别为屯骑,越骑(何苗升任河南尹之前的职务),步兵,长水,射声,五校(营)。又有北军中侯,监掌北军五营。

    北军五校(营),一校有七百至一千二百人。

    所以北军五校常备人数在5000人左右,负责守护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