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八零后大佬火遍全球! » 第516章 :起诉国风报社

第516章 :起诉国风报社

    国风报社的事楚榆并不知情,她一觉睡到第二天傍晚才醒来,肚子饿的咕咕响,嘴巴里却没什么胃口。

    余萍也没去店里,见她醒来,立刻将特意熬好的粥盛出来。

    炖得鲜香软烂的滚烫浓粥,喝一口,熨帖到胃里。

    楚榆长长吁了口气。

    “今天上午,京都台的新闻放到咱的电池厂了!”余萍见闺女恢复了点精神,立刻喜笑颜开地跟她分享好消息,说这话的同时,还打开了电视。

    可惜京都台上正在播放广告。

    余萍看看时间:“距离晚间新闻还有两个小时,晚上咱们吃饭的时候正好能看。”

    “嗯。”楚榆点了点头,没想到电池厂的开业居然能上新闻联播。

    虽然是京都本地的节目,但是宣传效果肯定够了。

    就是不知道其他的报纸是什么评价。

    楚榆准备喝完粥就打个电话问问常欢,结果粥还没喝完,自家房门就被敲响了。

    打开门,外头站着的不是常欢是谁?

    “怎么?”楚榆有些诧异。

    常欢脸上的表情很不好,眉头紧皱着,刚进屋,就将一份报纸递给楚榆,道:“楚总,这份报纸您看到了吗?”

    楚榆挑眉,接过报纸看了看。

    片刻,她忍不住嗤笑出声。

    “黑心工厂为一根钢筋逼死八旬老妇——法律之外,罔顾人情!!”

    黑色加粗的字体分外醒目,尤其是其中的内容,更是煽动人心!

    新闻中八旬老妇刘老太勤勤恳恳,虽没见过世面,却一直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赚钱供养唯一的孙子上学。为了孙子能够买得起书本,刘老太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在垃圾堆中一遍遍翻找,还将有钱人丢掉不用的笔头捡回去给孙子使用。

    虽是拾荒者,瘦小佝偻的身影却撑起了孙子的一片天。

    而与此相对的则是草菅人命的黑心工厂——江河电池厂!目不识丁的刘老太在拾荒时误闯进电池厂区域,为了捡拾一废弃钢筋结果被倒塌的建筑砸成截肢,江河电池厂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竟然为了躲避责任,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报警要将人赶出去。

    除此之外,报道中还暗示派出所和江河电池厂有所勾结,导致派出所的判决中,将所有责任推到受害者身上,最终导致了刘老太活活痛死在床上的人间惨剧。

    而在这篇报道的正中,还有一副大大的剪影画,画中的瘦小身影微微佝偻将身旁的小孩身影笼罩,在她的背上,是狰狞丑陋的资本主义无情的面孔。

    “楚总,因为其他媒体和杂志今天都对江河电池厂的剪彩进行了正面报道,就连京都新闻都将江河电池厂作为民营经济的标杆进行了报道,所以这篇文章一发刊……反响特别大。”

    世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更何况这报道中还隐瞒了不少真实的情况。

    单从报道中看,刘老太就是纯粹的弱者,江河电池厂一方则是十恶不赦的混蛋!

    “呵呵,偷钢筋变成了拾荒?剪铁皮偷偷进入变成了误入?”

    “还有,我记得陈经理说过,这刘老太的手术费是咱们工厂出于人道主义垫付的?垫付了多少?”楚榆问。

    常欢道:“三千。”

    “嗯,这报道中也没提,倒是把我们第一时间报警的做法说了,怎么没说还叫了急救车?”

    楚榆将报纸放到桌上,余萍听了也忍不住将报纸拿过去看,她这段时间认识了不少字,报纸上的内容当然能看得懂。

    这一看,她面色就难看起来。

    “这……这怎么能颠倒黑白呢!”

    那天的事发生时余萍也在场,从保安通知老太太被砸,到她们赶到,明明是老太太的儿媳妇拦着不让进行急救。还有那老太太是自己偷钢筋砸墙才导致墙体坍塌,被砸在下面!怎么能怪江河电池厂存在安全隐患呢?!

    “不行!这报纸是谁写的,我要去找他理论!”余萍气的耳根都红了,目光扫到报道上署名的记者名字,“张鑫鑫?这名字是个姑娘吧!怎么能胡说八道呢!”

    “妈,您先别急,这报纸是哪个报刊的?”

    作为报道中被指名道姓Diss的黑心老板,楚榆反倒比余萍表现的还淡定。

    生气?

    她何必生气?

    她只要让写这篇报道的人受到应有的处罚就够了,出气可比生气来的痛快!她从来都不是轻易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影响自己心情的人。

    “是国风报社的。”常欢道。

    “国风报社?”余萍一愣,片刻,她想起什么,顿时气愤地看向楚榆:“榆榆!是沈青烨,沈青烨就是国风报社的,昨天他也去了,但是被我让保安赶出去了,这报道肯定是他想报复咱们才写的。”

    余萍恨得咬牙:“以前当他是个好的,没想到心肠咋这么黑呢?”

    沈青烨?

    怪不得昨天后来没再见到他,原来是被她妈给赶出去了。

    楚榆笑了笑,心里其实挺高兴,她妈真是跟从前不一样了,直接将人赶出去,谁能想得到几个月前她还是被人欺负都不会辩解一句的软包子?

    “既然他们敢写,敢刊登,那我们也不用客气,”楚榆看向常欢:“找律师事务所,起诉国风报社。”

    “啊?”常欢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律、律师事务所?”

    “对。”楚榆点头,见她依旧一脸诧异,眉头蹙了蹙,问:“有问题吗?”

    “可是……起诉费用很高吧?而且,我听说,就算起诉赢了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常欢斟酌着道。

    八十年代,国内律师制度刚刚恢复,律师事务所更是一种新兴事物,就连京都这样的国之首都,第一家律师事务所也是去年才成立。

    企业与企业之间产生矛盾,基本上都是靠监管部门介入,而民间的一些小纠纷,大部分都是私下调理解决。

    至于涉及到媒体报社虚假报道的,则基本没人敢去讨要说法。

    毕竟对方是无冕之王,同样一件事,一根笔杆子换种写法,就能完全变味。

    与其为了一时义气和对方结仇,还不如咬牙忍了。

    PS;发现报道的作者名字这里写了后面忘了重新起了一个,改掉了~原谅憨批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