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解锁茶文化 » 第1章 2001年的老普洱茶

第1章 2001年的老普洱茶

    周六早上七点袁晨就坐在公交车上了,往常七点钟他还没去起床呢,今天去农展馆看茶博会,他才早早出来。

    经营高端会所的冯总订购十斤老茶,袁晨今天去淘货。这是冯总第一次委托自己购买茶叶,如果搞好了,冯子这条路就打通了,对今后的工作也有意义,所以袁晨很重视此事。

    袁晨是开茶叶店的。他的茶叶店在花鸟鱼虫市场里面。北苑这边没有茶城,袁晨又不想离住处太远,他就在花鸟鱼虫市场租了一个店面,卖茶。

    中国人讲30而立,袁晨正好在30岁自己开了一间茶叶店。他认为这是有独立意义的事情。选择茶叶一来袁晨家里是老BJ,小时候受长辈影响,他有喝花茶的习惯。二来,开茶叶店运作容易。开店这二、三年袁晨努力学习茶叶方面的知识,生意一般,其实是“半死不活的状态”,收获是他对茶叶的理解比以前确实提高了。

    三周前,地铁17号线北段工程施工,花鸟鱼虫市场被迫关闭,袁晨的店也就关张了。新的市场开在哪里要等通知。这两、三年生意勉强维持,正好借此机会停手。他把店里的茶叶便宜卖给来广营茶城的批发商了。还亏了一点钱,但节约了租赁库房存放茶的钱,这样算来,也就不吃亏了。

    结束了店面,他宅在住处。每天睡觉到中午,吃外卖,然后看书,一开始认为这是惬意,放松。一周心里开始发慌了,他感觉没事情干是不行的。想了想,老辈人讲不熟不做,还是继续做茶叶吧。

    周六早晨几乎没堵车,袁晨9点钟就到了。下车走在路上,看了看天,有点阴天,太阳像一个白色的圆圈高挂在天上,一副不明朗的样子。

    BJ农展馆位于BJ市东三环北路农展桥东侧,地理位置好,风水师说这里是京都的“龙眼”宝地,可谓“风水好、有灵气”;中国自古以农业为基础的,农展馆建在这里很合适。

    今天的茶博会现场设在11号展厅。

    BJ的茶博会起自2011年,到现在是第八届了。已经形成规模,影响力波及华北、东北、西北。参展的茶商来着全国各地,还有台湾、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地的茶商。

    全国各地茶区各类茶商都来参加BJ的茶博会。有点茶商借机会看看BJ市场,寻找找代理上,有的茶商希望通过茶博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名气大的茶商参加茶博会,通常会租一个好位置,彰显自己在行业内的位置。

    参加茶博会的人,有的来买茶自己喝,也有的卖茶送礼,还有大单位的采购员来看茶。也有类似袁晨来此摸摸市场行情的。不怎么喝茶来凑人闹的人也不少,特别是附近的居民一家老少三代一起来的也不少。

    袁晨过了安检,进大厅,看了看墙上的茶博会展位示意图。A区的5号到35号展位是老茶展示区。看了看大厅里面,时间有点早,客人不多,通常午饭后2、3点钟客人逐渐增多。

    整个大厅分为:A区展位在大厅的门口和接近中心的地带,B区展位就在外围。还有特展区在整个大厅的最中心。

    袁晨经过一排排的展位,有的商家在整理货架、有的在聊天,还有看手机的。

    他边走边看,来到老茶展区的15号展位,展位的门头上写着“专营老茶——云南厂家直销”,展位里面摆了一张茶桌,这茶桌好像是两张课桌并排摆放,上面铺了深蓝色的桌布,即是茶桌也当洽谈桌使用。

    展位里面两块展板,一个是云南茶山的实景大照片。

    另一个是实物照片,照片上一个老旧、四方的木头盒子,盒子侧面写有繁体字“宫廷礼品普洱”,这一行下面写了“净重15公斤”,落款“云南勐海茶厂”,1958年。这是厂里保存珍贵茶叶封箱的照片,作为库房、财务部门的存档资料。1958年简化字普及程度不够,繁体字还广泛使用。所以,木盒子上还是繁体字。

    卖茶的云南大姐坐在茶桌后面,她身穿绿色亚麻上衣,大厅里面凉,她外套一件乳白色小小毛线编织的外套。

    这位大姐,年龄有四十多岁,肤色有点黑、眼睛小、嘴唇厚,人看来朴实,云南女士比较典型的脸面特征都出现在她脸上了。

    她正在泡茶,请她对面身穿职业套装的女青年试茶。

    袁晨看大姐身后的货架,上面摆着银白色的大号存茶锡罐,罐子上贴有红纸,写着茶叶的类别和生产年份,时间有10年前的,有20年前,30年前的不等。

    还摆了40、50个普洱饼茶,一饼是357克。圆饼茶的包装纸上印有“云南七子饼茶”的红色套印,小面小字是“中国云南XSBN勐海茶厂出品”,都是繁体字。说明这茶是出口香港、东南亚等地的,所以包装上出现的都是繁体字。

    在那个年代,内地还不认普洱茶,云南生产的普洱茶一个是供应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个去向的是香港、东南亚。

    货架最上层,都是年份比较久远的茶,有上世纪90年代的。最早的一款从马来西亚回流的六堡茶,标注是1960年代的,也存放在锡罐里面。都没有标价格,估计是商家根据客人的情况,临时报价格。遇到普通客户就报价高些,多挣点钱。

    袁晨站在距离她们十几步远的位置,这里不影响人家谈生意,又可以听到云南大姐讲话的声音,袁晨是想听听大姐的零售报价。

    袁晨正在看,卖茶大姐说:“先生,你也来喝一杯茶吧。刚泡的,2001年的生普,口感柔和、不涩。”

    袁晨本来打算先把十几个做老茶的摊位都扫描一遍,然后选一、二家再去试试茶。

    这大姐挺热情的,就坐到茶桌旁边了。袁晨试茶是不讲话的,他的习惯。试茶就是人和茶对话,不需要说话。海阔天空的聊天,很难静心品尝,细微的味道也就难以捕捉了。

    云南大姐一个劲儿的说,在施展她的销售本领。老普洱茶汤感顺滑,越存放越好喝。女青年说自己是推销保险的,很辛苦,公司规定每天要拜访4个客户,BJ城区大,经常堵车,每天跑来跑去,路上花4、5个小时是经常的,夜里做梦都是掉头发画面。今天来茶博会想买点茶,作为中秋礼品送客户。

    袁晨心里感慨,各有各的辛苦。跑业务难,云南大姐运货到BJ参加4天的茶博会,车钱、运费、住宿、吃饭、摊位费,这一趟加起来的费用也要3万块钱。她肯定要积极卖茶,先把费用挣回来、先保证不赔钱。是否能赚到钱就看运气了。

    袁晨以前认识一位福建福鼎的茶商,这次就没来,他微信里告诉袁晨,2018年来BJ参加了两届茶博会,不担没赚钱,还亏了两外块钱。

    云南大姐倒满茶、袁晨右手拿起白瓷品茗杯,感觉温度适合,就开始啜饮此茶。坐在他右手边的女青年喝了一口茶,开始咨询:“您说,还有半个月就中秋节了,给大客户送这个茶行吗?送哪些茶合适?”

    卖茶的大姐说:“送老茶就合适,你想呀,送礼物就送个稀罕,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般家里都有茶,你送老茶,人家没有喝过,也就记住你了。这礼物也就没白送。老茶不喝的话,放在家里还不怕贬值,因为老茶升值呀,越老越值钱呀。”

    袁晨也帮腔说:“普洱茶放的时间越久,味道越好,号称是能喝的古董,越老越值钱。做礼物也合适。”

    女青年说:“是呀,现在送礼也难,不送吧,不合适,送吧,人家啥也不缺,头痛。您这个茶多少钱一饼。”

    云南大姐从身后的架子上拿了一片2001年的普洱茶饼,说:“你看这是机器薄纸,1995年开始作为普洱茶饼的包装,这也是一个看年代的办法。”她用手抚摸着包装纸,给女青年看说“,纸浆纤维短细、均匀而且无规则。当年,国营茶厂的七子饼茶都是用这样的纸。和现在的包装纸都不一样。老茶怎么买都不吃亏,喝了享受生活,不喝留着升值也行。”

    女青年问:“要是作假,换包装纸就可以了。”

    “现在市面上没有这样的包装纸了,早都停产了,没地方找这样的纸。”云南大姐回答。

    此时,女青年的手机响了,她有点烦,起身走到5米之外,接电话,听了听,用手捂着手机说:“你再等我一下,我选礼物呢,马上就过去。”虽然声音不大,袁晨和云南大姐还是听到了。

    结束电话,女青年回来落座。

    “今天是茶博会的第一天,你又是第一个客户,我便宜点一千块钱一饼。”

    卖茶大姐担心女青年有事情要走,就直接报价格了。

    袁晨感觉对于2001年的老茶来说这个价格倒是不贵,但是。。。似乎茶不对。茶汤颜色淡,通常十几年以上的老茶茶汤是枣红色,有的接近于酱油汤颜色。而且这茶汤色淡、口感也有点薄。

    女青年想了想,又喝了一口茶,说:“您能不能再便宜点,我想买一饼。”

    袁晨心里认为如果500到600元一饼,云南大姐的报价是依据中茶公司的批发价格给出的。

    袁晨来茶博会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课,他知道如果在中茶总公司购买2001年的普洱,20饼的批发价格是一千元,如果一次购买50饼可以拿到五百七十元一饼茶的价格。

    现在云南大姐的报价,如果高于600元一饼茶,这个女青年就吃亏了袁晨估计大姐报价在700元左右。

    想到这,他向右看了一眼,她年纪不大,20多岁,脸上有点蜡黄的皮肤是40岁的,人瘦,讲话速度快。西服上衣的肩膀处有不少头皮屑,本来正是丰润的年纪,搞成这样,工作压力大。

    卖茶的大姐说:“你们卖保险的也不容易,。。。”她好像下决心似的说:“好吧。。。900一饼。”

    这是云南大姐为了安慰女青年的心理才减去100元,通常这样让一步就可以成交了,更何况女青年急着要走。不巧的是,今天遇到袁晨,大姐的办法失效了。

    袁晨插话:“这个茶是干仓,还是湿仓?”

    卖茶大姐的注意力都在女青年身上,袁晨的问题让她感到突然,出于防护心理,她不回答问题,而是反问:“你感觉呢?”

    袁晨说:“我感觉口感有点。。。”他想说“有点薄”,把薄字含着嘴里没说。袁晨特意指了指公道杯里淡黄色的茶汤,言外之意这茶似乎年头不够。云南大姐当然领会袁晨的意思。

    这个“薄”一方面是指味道淡一点,更多的是一种质地感。就像在深夜食堂,一个年轻人讲生活感悟,别人感觉他“薄”、没底子,不过是心灵鸡汤罢了。一个有生活经历、一脸沧桑的人、用低沉沙哑的声音讲人生感悟,别人感觉这是生活积淀出来的哲理,这是“厚”。品茶也是类似的情况。

    “好像是干仓的。”袁晨不想破坏了云南大姐的生意,也不想让这个到处奔波、被生活搞得很瘦削的女保险业务员吃亏。

    他没说“薄”字是怕让女青年感觉这茶不好。

    女青年听了袁晨讲的话,有点疑惑,就看了袁晨一眼。

    坐在对面的云南大姐看到女青年的反应,有点烦袁晨了。

    她强调说:“干仓的就这样,先生要是经常喝云南的老茶就知道了。”

    她想拿话压袁晨,言外之意是袁晨不经常喝老茶,不熟悉老茶的变化。这句话压制袁晨,也是给女青年听的。

    干仓是指干燥、通风、湿度小的环境里存放普洱茶。一般干仓茶叶在温度、湿度适中、通风透气、清爽无杂味的环境下发酵陈放,属于自然的陈化过程,保存了普洱茶的本质真性。

    袁晨问是不是干仓,在暗示这个茶转化程度不高,怀疑不是2001年的。云南大姐理解袁晨的意思,但女青年不懂干仓、湿仓啥意思。

    现在的情况是,二人当着女青年的面互相“对暗语”似的交流。女青年听了也不明白,因为她不知道话语背后的意思。她一会看看袁晨,一会看看大姐,有点迷茫。

    袁晨回答:“我也喝一点茶。您那个茶底子,。。。看看可以吗?”

    云南大姐出完汤,把盖碗递过来,袁晨仔细看了看叶底,比较碎,等级也不高。

    女青年凑过来看叶底,她问袁晨:“这个咋样啊,是不是有点碎?”

    袁晨见过的买茶客户多了,他知道此时,女青年80%认可云南大姐了,在犹豫,她还需要再多一点的支持。这个心理,袁晨自己的客户身上也见过。

    现在云南大姐和袁晨都明白,袁晨下面说的话会决定女青年是否买茶。云南大姐感到热了,把小外套脱去。

    刚才她做了很多销售努力,就差最后一步了。就是最后这一步,竟然攥在袁晨手里了,云南大姐难免有挫败感。

    袁晨说:“还行,以前供销社到云南大山里收茶,各种茶都有,不像现在喝山头的茶。不能拿现在的标准看以前的茶。”

    袁晨见女青年有点疑虑,怕影响了大姐的生意,就说:“这样吧,我确实认为这茶不错,我也买。”他看着云南大姐说:“再便宜点,好不好。”

    “中茶总公司的价格我还是知道的。”袁晨甩出一句话。

    大姐长出一口气,有点无奈的说:“好吧,600块钱一饼。”

    云南大姐给二人包了茶,女青年要求把茶装在一个“嫦娥奔月”的礼盒中。

    她赶着去见客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