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国家崛起系统之喀山汗国 » 第四卷 第九章:两个罗马的初次交锋

第四卷 第九章:两个罗马的初次交锋

    计较已定。

    于是1483年7月,待鄂毕河东岸殖民地城镇中心建立起来之后,伊尔哈木便将喀山第二万户军调回南方,越过乌拉尔河,驻扎于武丸县,隔国境线相望诺盖汗国唯一的城池杰特鲁。

    随后将怯薛军调往捷列克河北岸,与主战场加奇库穆赫隔河相望。

    喀山第五万户军跨过顿河,在顿河东南的车临县驻扎,以便于在顿河南部机动,攻略亚述港以南全部地区。

    喀山以上三军除第二万户军外,归玉苏普尔家的阿玛扎特统一管辖,称东军,阿玛扎特本人则率领第三万户军开赴拜艋要塞,在准备攻取亚述港以北城市。

    其余喀山第一第四万户军称作西军,由扎曼拜客将军率领,分别驻扎与太津和聂港,控制第聂伯河两岸,扎曼拜客亲率第四万户军,主要作战方向就是克里木半岛,直指克里木汗国都城。

    克里木汗国境内有奥斯曼土地,时间一久,奥斯曼自然吃不消,到时候签订合约时定然对喀山有利。

    1483年10月,秋收结束之后,伊尔哈木下令进攻,五大万户军与怯薛军如恶虎扑食般同时进攻。

    年末,克里木汗国的叶迪什库勒、曼苏尔、京斯克、阿扎拉吧都被喀山军占领,加奇库穆赫的塔尔基和库因吉两城也被怯薛军相继攻破。

    加奇库穆赫主力,加奇库穆赫第一军的八千人由埃德尔将军率领,从北部沿里海海岸绕过怯薛军的主攻方向,准备在喀山内部进行游击作战,但被怯薛军的探马发现。

    12月20日,攻下库因吉城的怯薛军没有停留,转头奔回喀山与加奇库穆赫边境的捷利县内,准备截杀加奇库穆赫军。

    1484年1月,怯薛军在捷利县内发现了加奇库穆赫的主力部队。

    埃德尔将军反应极快,发现敌方探马装备不凡,便立刻做出防御姿态,奈何加奇库穆赫军没有大炮,在远程战中就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在最终的肉搏中,喀山以800人的损失全歼了加奇库穆赫的主力部队,生擒埃德尔将军。

    同时,东方的好消息传来,杰鲁特被喀山第二万户军攻破。东线只有七十岁的诺盖汗亲自率领的三千游骑还在草原上潜伏。

    西线方面,到3月13日为止,克里木汗国除半岛之外,包括供奥斯曼帝国运输各路物资的亚述港在内全部沦陷。克里木汗国反应堪称极慢,其主力始终未在正面战场参与作战,多半是在克里米亚城等待奥斯曼的援军。

    扎曼拜客秉持兵贵神速的原则,兵锋直指克里米亚城。

    克里木汗国及奥斯曼在亚述海的战船大有十余艘,但现在只能在亚述海里打转,看着克里米亚城陷入危险之地,克里米亚城不比君士坦丁堡,坚城壁垒,还可以依靠大海获得补给。

    克里米亚半岛北部大多是市镇,城堡则建在内陆,本来克里米亚半岛的陆桥十分狭窄,适合建造要塞,但实际上,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行政建筑都是由蒙古帝国一手设计。

    为防止克里木鞑靼人独立,蒙古人在设计之初就将克里米亚半岛的防御倾向,着重于防御海疆而非陆地。

    如今喀山率军能大摇大摆的从陆桥通过,便是吃了这个好处。

    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克里木鞑靼自然也是鞑靼人,平原作战对于他们来说更具优势。

    将近一万人的主力部队中,三分之一都是精锐的克里木骑兵。

    号曰“克里木飞矢骑兵”。

    不过那都是过时的战法了,喀山军近全军37%的炮兵比例已经颠覆了旧时代的作战方式。

    曾经不可一世的鞑靼骑兵只能在狄奥多罗的港口静待奥斯曼的援军。

    围城围了两个月扎曼拜客心急如焚。

    如果一个月内再没有进展,等奥斯曼军队登陆克里米亚之后,战局就将进入拉锯的状态,朝廷势必要在克里米亚投入更多的军力,想要快速达成胜利就变得艰难。

    这是喀山整个高层都不愿意看到的,到时候,那些个宫里的文官一封封奏折奏上去,自己的官身保不齐会受到什么影响。

    5月8日,面对久围不降的克里米亚城,扎曼拜客下令炮击城墙。

    6月9日,一个切尔克西亚斥候跌跌撞撞跑进阿扎马特的大营中,传达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

    奥斯曼军队主力将近两万人马绕过高加索山东麓从切尔克西亚境内往加奇库穆赫杀去,如今已经快到达阿兰城,估计再有一个月不到就将到达加奇库穆赫境内。

    此时怯薛军正在围攻加奇库穆赫首都拉奇亚,如果不撤军,将遭到奥斯曼大军绞杀,如果撤军,则近三个月的围城将功亏一篑。

    阿扎马特判断,如果两万人马在高加索北,那么就证明奥斯曼剩下的军队不足以战胜喀山的西军,便果断开拔,带领第三第五万户军往加奇库穆赫方向攻杀而去。

    而怯薛军这边也得到了切尔克西亚斥候的预警,怯薛军大帅当即下令炮击拉奇亚城墙,以图在奥斯曼军队到达前攻陷拉奇亚,这样就可以依托城墙,利用大炮进行反击。

    9月1日,在库因吉烧杀抢掠酒足饭饱的奥斯曼主力终于决定向怯薛军发动进攻,但怯薛军的围城也刚好进入关键阶段。

    此时,第三第五万户军正在捷列克河面进行渡河行动。

    9月7日,被炸得满目疮痍的拉奇亚城终于抵抗不住,宣布投降,怯薛军正准备将大炮拉到城内利用城墙防御奥斯曼的大军。

    然而,斥候的消息让人不寒而栗,奥斯曼主力距离拉奇亚城只剩下三日脚程,三天时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城墙修好,并妥善架设六十门大炮。

    怯薛军只能在城外摆开阵仗,简单的构建防御工事,以防御奥斯曼大军的进攻。

    一开始,在菲儿哈德将军的指挥下,奥斯曼凭借人数的优势,以及不弱的步兵素质,一度压制了怯薛军的火力。

    怯薛军也是第一次遇见如此严整的部队,可以说奥斯曼的军队比立陶宛、莫斯科以及金帐的军队都要高明,他们除了大量持盾且悍不畏死的阿扎布步兵之外,还有大量的火枪手,给怯薛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如果继续下去谁赢谁输还真不能确定。

    然而这一切在9月17日的上午发生了逆转。

    9月17日上午,阿扎马特率领第三第五万户军合计三万两千人马抵达拉奇亚近郊。

    眼看自己的部队腹背受敌,菲儿哈德只能扔下一千人马断后,自己率大军向西溃逃。

    此战以奥斯曼损失4000人、喀山损失3000怯薛军为结束。

    首次对战奥斯曼,各路人马都对奥斯曼的军队有了一个基础的认知。

    奥斯曼和过去的敌人都不一样,他们很强。军容严整,军备统一,士兵作战进退有致,射手和刀斧手的配合堪称优秀。

    皇宫中的伊尔哈木也听闻了此事,当即表示要御驾亲征,被李书源拦住,好说歹说,终于是没有让他亲身作战。

    伊尔哈木只得在皇宫里继续统筹对奥斯曼的进一步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