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国家崛起系统之喀山汗国 » 第四卷 第十七章:乌彦巴根扩军

第四卷 第十七章:乌彦巴根扩军

    1489年的春节刚过,一位对喀山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老人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就是李书源,李书源的一生不必过多讲述,他从一个大明外交官的儿子,成长为一个国家的丞相,他修订法律、组织政府、联络大明、学习先进的技术,向落后的喀山传授农业与冶铁的知识,辅佐喀山三代君主建立了一个准集权化的帝国。

    面对唯一的家园,他总是废寝忘食的工作,很多事情都喜欢亲自把关,但这也导致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最终,年迈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了如此程度的工作,在他五十九岁那一年失去了活力。

    他为自己留下了一个继任者,也为这个国家留下了一个继承他衣钵的宰相。

    那就是过去被称作“麒麟儿”的乌彦巴根。

    乌彦巴根在1464年的第二次科举中高中状元,更是在考试的试场里写出了名为《一统论》的著作。

    很快,在1478年,一路升迁的他进入内阁,被录用为门下额尔丹穆特,成为了喀山朝廷的肱骨之臣。

    随后的一系列政治改革都有他的身影。

    如今,41岁的他,接过了老师的接力棒,继续为帝国,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工作下去。

    李书源去世后,伊尔哈木加封乌彦巴根为“大纳言”、“大丞相”,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与其它国家不同,拥有国家崛起系统的喀山并不需要考虑党派斗争的问题,只要与皇帝的目的相同,一定不会有人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所以乌彦巴根上台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党同伐异,而是着手扩充军力。

    与奥斯曼作战时左右难以相顾的尴尬局面,至今还在朝廷各个官员的脑海中难以忘怀,如果有足够的部队,那么就不会如此狼狈。

    如今喀山的国力早已不能同日而语,新建立几支部队根本就是轻轻松松。

    他的一道道奏折很快就转变为一道道圣旨,发往各处。

    随着军队的扩充,全新的划分计划也被实行了下去。

    首先,现于高加索山南驻扎的喀山第二、第三、第五万户军,番号分别改为征南第一、第二、第三万户军。

    封阿玛扎特·玉苏普尔为“征南大将军”,统帅南部三军,主攻略亚细亚诸国、抵挡奥斯曼侵掠。

    驻扎于第聂伯河东西两岸的喀山第一、第四万户军改番号为征西第一、第二万户军,同时就地编练新军,称之为征西第三万户军。合称西部三军。主征伐波兰立陶宛,威震欧罗巴。

    在原莫斯科领地的金奇省再编练三军,称之为北部三军,分别为征北第一、第二、第三万户军。主征伐莫斯科与斯堪的纳维亚。

    至于东边,四月,乌兹别克汗提议联姻,伊尔哈木认为现在不是和乌兹别克汗翻脸的时候,便使自己的儿子孛儿只斤·通达娶乌兹别克汗的女儿为妻。当然,这只是婚约。毕竟通达才九岁。

    于是东方无患。

    乌彦巴根第二步是进行新领地的命名工作。

    新到手的莫斯科、卡拉巴赫、立陶宛等地全部完成了府县化改革,也就是核心化改革。冠以新的名字才体现大国的统治。

    从当年驱逐哥萨克人以来,扎波罗热经过喀山牧民数年的经营,终于成为了一片熟地乐土。于是便改名为“辛牧县”。

    莫斯科地区的尤里耶夫由于能够直接眺望莫斯科城,于是改名为,“望终县”,意为看着莫斯科公国什么时候走到尽头。

    梅利卡特为了纪念织物战争的胜利,命名为“义正县”,叫这个名字也是为了给世人留下一个印象,这次战争并不是喀山以强凌弱,而是发正义之师,讨邪恶之国。

    加奇库穆赫的首都拉奇亚,被命名为“库都县”,这是取自于统治拉奇亚的突厥部落的名字“库木合”,乌彦巴根在此处建立了一座城堡,用以防守来自山南的敌人。所以库都县在后来也被称为“库都关”。

    其余各地,皆有汉名,在此不多做赘述。

    在与奥斯曼作战的几年中东欧的局势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首当其冲的就是莫斯科公国的扩张和崛起。

    伊凡三世,不愧是另一个时空被称作“大帝”的人才,在喀山崛起的情况下,仍然能内修政务,外御强敌,开疆拓土,保持统一。

    1487年,莫斯科吞并诺夫哥罗德,成为一个完整的罗斯国家。

    同年,在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萨格森的扶植下,一名立陶宛贵族成为了立陶宛大公,结束了立陶宛与波兰的联合统治。眼看要成型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胎死腹中。

    1488年,莫斯科与立陶宛边境的托洛佩茨发生领土争端,一开始只是村民互相抢夺水源,后来莫名其妙演变为莫斯科农民与立陶宛农民的斗争。

    再后来双方外交官介入此事,不仅没有将事态平息,反倒愈演愈烈,事件升级到了一个无法挽回的地步。

    终于1488年的七月份,莫斯科宣布向立陶宛宣战,萨格森随即加入战争。

    然而不知是帝国内部有人不想看到萨格森的壮大,还是因为莫斯科公国收买了帝国内的选帝侯们,一股即将开战的氛围弥漫了整个日耳曼地区,使得萨格森侯不敢轻举妄动,只得让立陶宛大公独自抵抗莫斯科的进攻。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很快,立陶宛近半数的土地都被莫斯科攻占,斯摩棱斯克与波洛茨克两处要塞相继失陷,伊凡大帝兵锋直指维尔纽斯。

    乌彦巴根正是抓住这个时机,扩张军力,待莫斯科与立陶宛战事结束,喀山与立陶宛的停战协议也将到期。

    到时候一举攻入立陶宛,又能在立陶宛身上薅出好一把羊毛。

    1489年八月,所有万户军集结完毕,进入正常的休整训练期,等待立陶宛战事一结束就进入立陶宛,打他个措手不及。

    然而变化总是比计划要快,早在六月的时候,太津县准备动工打造舰队的消息不胫而走,善于制造船具的白湖城工匠和商人们嗅到了商机,在太津县各工坊还在摸索船具生产模式的时候,就带着大量的船具来交易。

    本来两地都生产船具,在市场上应该是能够以生产能力瓜分市场份额的,而且本地船具没有运费,应该更好卖才对,但事情却没有这样发展。

    从白湖城来的船具又多又便宜。而且量又大,很快冲垮了本地的船具工坊。

    本能的,伊尔哈木觉得其中有蹊跷。

    一查之下,白湖城居然是在赔本卖船具,想来,目的就是把持喀山的船具生产,以便在特定的时候迟滞喀山的海军建设。

    “看来莫斯科大公还是亡我之心不死啊。”伊尔哈木很是难受,当年与伊凡签下了协议,只要二人在世,便不再攻打莫斯科,现在想来,真是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

    当时间来到八月,事情越来越不对劲,本来在北部来的白湖城运输队越来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从南方黑海里来的商船,原来,从白湖城拉船具来售卖,运费实在太高,哪怕这是为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整体战略,也没法担负如此大的开支。

    于是,在高加索山南,同样临海的萨姆茨赫公国成为了白湖城的笼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