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国家崛起系统之喀山汗国 » 第五卷 第十九章:战胜!

第五卷 第十九章:战胜!

    却说怯薛军在喀山境内截杀奥斯曼苏丹军团,征北三军转而援助西路军。

    到现在为止,战争的态势还仍然掌握在伊尔哈木的手里。

    另外一边,东路军已经杀至安卡拉。征南第一万户军在伊凡五世的带领下围攻安卡拉城。

    与另一个时空的后世不同,安卡拉在这个时间段只是一个平凡的要塞,其地位与布尔萨、埃迪尔内等大城市完全不能相比。

    虽然如此,安卡拉也是一个难啃的骨头。

    安卡拉被恩卡家族控制,是一个埃米尔领地。与喀山的不同之处在于,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封建帝国,在奥斯曼的国土内,有十分多的埃米尔领地。

    虽然掌控的领土不一样,但每一个埃米尔的爵位在法理上都和河中埃米尔是等同的。

    这就造成了地方埃米尔拼死保卫自家土地的情况。

    当伊凡五世在城下列阵,却看见大概得有两千骑兵冲杀而来,杀了正在布阵的伊凡五世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在喀山方面的人数优势下,安卡拉的守军没有得到什么甜头,简单的被打了回去。

    不过这一次的出击也算给征南第一军了一个警示,卡拉城内人很多。

    5月16日,喀山的中央军——怯薛军,与奥斯曼的中央军——奥斯曼苏丹军在察里县展开交战。

    人数劣势的奥斯曼苏丹军直接落入下风。

    5月27日,战役结束,没有任何悬念的,奥斯曼苏丹军团被击溃,带着四千残兵向南逃窜了。

    时间来到六月,奥斯曼在匈牙利王国的全部领地已经被喀山占领,征北三军也已经到达指定作战位置。

    战争进入下一阶段。

    六月末,卡姆敖杜苏军团突击安卡拉,征南第一万户军陷入苦战。其它万户军难以支援。

    坚持到6月29日,征南第一军选择撤退,再打下去战局就会失去控制。

    在安卡拉外,各军同时压上,以防止卡姆敖杜苏军团的反扑。

    8月14日,休整完毕的征南第一军再一次围攻安卡拉城。这次,其它万户军就在周围的城市里,对安卡拉形成合围之势,以防止奥斯曼军来解救。

    其实如今的形式已经对奥斯曼极其不利了,从现在的信息来看,奥斯曼一共有四个主力军团,分别是卡姆敖杜苏、安纳托利亚敖杜苏、巴尔干敖杜苏以及由穆斯塔法一世亲自率领的奥斯曼苏丹军团。

    奥斯曼苏丹军团被怯薛军牵制在黑海北边,没办法回援,剩下的三军需要左右抵御喀山的进攻。分兵乏术。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不过如此了。

    8月26日,奥斯曼两大主力部队在安卡拉的西部城市苏丹曼努会师,合兵四万五千众,向安卡拉方向进发。

    安卡拉周围四军,闻讯立马动身,向安卡拉靠拢。

    这一战既分胜负,也决生死。如若失败,奥斯曼此战之后再无复胜可能。

    还是老规律,当武器装备差不多的时候,人数就是关键因素。

    八万打四万,奥斯曼输得合乎情理。

    这时,哈桑凯伊夫在求到了白羊的通行权,进入战场。

    听说奥斯曼前线不利,于是哈桑凯伊夫的战略转为了收复被喀山占领的土地。

    1506年2月17日,征南第一万户军抓住了正在收复失地的哈桑凯伊夫军团,康斯坦丁尼耶也被李忠宝将军攻下。

    奥斯曼方面士气遭到极大打击,这导致尚未休整完毕,只有一万人的征南第一军竟然轻松击败了哈桑凯伊夫的一万五千精兵。

    4月1日,安卡拉被攻陷,战争进入后半段。

    随后,埃迪尔内、赛拉尼克相继被攻陷,奥斯曼一方已经难以支撑。

    穆斯塔法为了顾全大局向伊尔哈木提出和谈。

    巴尔干半岛沿海城市被攻陷,对奥斯曼乃至整个欧洲的贸易都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伊尔哈木明白这个道理。

    他也不想喀山成为整个欧洲的众矢之的,也不想把刚刚建立起来,罗马对抗奥斯曼的这个形象毁坏掉。

    于是便答应了和谈的请求。

    在停战协议中,伊尔哈木要求奥斯曼解放克里木汗国为独立国家,并割让亚述、狄奥多拉、卡法等地给喀山。

    也就是说,这一战,把奥斯曼完全踢出了黑海北部。克里木汗国将完全笼罩在喀山的势力范围内。

    最后,伊尔哈木还要了一笔两千四百万第纳尔的大型赔款。

    这笔赔款足以让奥斯曼在接下来几年里更加疯狂的压榨,压榨欧洲人在东西贸易中获得的利润。

    1506年年中,各军返回喀山防守位置,进入休整期。

    喀山获得了新的土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晃过去了半年,喀山开始稳健的消化之前到手的一系列土地。

    1506年年末,在诺盖省的一次日常征兵中,发现了该地的一个问题。

    很显然的,诺盖省并没有鱼鳞册中描述的那么多人,不知道什么原因。

    为了搞清楚状况,伊尔哈木下令对诺盖省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整个诺盖省的人口几乎都流入了省会诺盖城。

    诺盖省其他城市都是贫穷的畜牧业县,根本养活不了太多人口,当地人为了更好的出路基本都移民进了省城,留在当地的,要么是当地的地主大户,要么就是大户们的雇工。

    尤其是省城的贸易资源和学习资源,是其他几个地方完全不能相比的,因此很多富户也会把自己的孩子到省城学习和生活。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但却大大的影响了喀山对地方的控制力。

    有时候,人民“用脚投票”也并不全然算是一件好事。

    其它县份的县学和官府显然受到了影响,税收和资金都大大减少,反而是省城的人口和经济规模越来越大。

    全省的经济水平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提升。

    如今想要再把这些人赶回原籍也不现实。违背自然规律的政策自然是要遭到反噬的。

    更何况就算赶回原籍也未必会推动诺盖县的发展。

    对省份改革的规划开始提上日程。

    在不断的研究中,伊尔哈木隐隐的感觉到,这种事情不会只在诺盖省有。

    不过无论如何,诺盖的人口普查活动给当地的地主阶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表面上不说,背地里却总是搞一些小动作。

    伊尔哈木只能派征南四个万户军来这里维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