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二百七十三章:成事在天

二百七十三章:成事在天

    在韩世忠利箭的威胁之下,完颜兀术象兔子一般溜的贼快,躲了起来。

    好笑的是,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完颜兀术就后悔了。

    几经辛苦才邀请到那个韩南蛮前来谈判,因为自己一时之气,竟然把谈判给一手破坏掉,白白损失了一个谈判磋商的机会。

    完颜兀术急忙跑到岸边一看,韩世忠已经扬帆飘然而去。

    之后的几天完颜兀术坐固愁城,难过得要死。得怎么办?眼前的这一条大江很有可能成为他的坟墓,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任何办法横渡而去。

    关键时刻,完颜兀术的福星再一次降临,又有宋人来帮他了。

    一个姓王的福建人悠然出现,给他出了几个主意。

    金军不是在船上站不稳吗?很简单,甲板上铺木板,船会又稳又平。

    船只的速度不够吗?在船舷上挖洞,安装上橹桨。

    什么,速度还嫌不够快?那就只能去乞求上天把风给停了。只要江面风停,没有风力可用,韩世忠的战船就会变成一个个不会移动的活靶子,任由金兵宰割。

    宋军水师最大的军事秘密就这样透露给了金兵。

    作为被正史记载的第一个带路党,王姓汉人千古留名,被牢牢地铭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有福州王某,侨居建康,教金人于舟中载土,以平板铺之,穴船板以棹桨,俟风息则出江,有风则勿出,海舟无风,不可动也,以火箭射其箬篷,则不攻自破矣。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得到王姓宋人的提醒,完颜兀术终于明白,这之前韩世忠之所以以微弱兵力压制长江两岸,根本原因在于船械精良,海船高大。这些都要有足够的风力才能快速行驶。一但风没了,韩世忠的海船会变成一个个不会移动的活靶子。

    金兀术惊喜万分,这回逃生有望了!

    女真人拿出了看家的老本行——萨满巫术。他们“刑白马、剔妇人心,自割其额祭天。”来换取江面上风平浪静。

    这些封建迷信活动搞完之后,风居然真的停了。偌大的长江,东亚第一大水系,长年江风浩荡,这时居然全都停下来。

    这要怎样去解释,这要怎样来预判???

    在这样一个诡异的天气里,韩世忠的水师第二次迎来了金兵的两面夹攻。

    果然不出完颜兀术的预料,没有风,宋军庞大的海船战队只能停在江心处,变成一座座不会移动的巨木标靶。而金军之前的那些可笑的小舢板,却桨橹齐飞,划得有声有色。

    移动速度慢,韩世忠精心准备的铁链飞铊成了摆设,因为金兵不会向宋军的战舰靠近。这些金军在做的就是一边划向北岸,一边向宋军的海船射火箭。

    韩世忠的船都着火了。

    以木制船的易燃程度,以江心离岸边的遥远路程,宋军的士兵们不是淹死,就是被烧死……据记载,能逃出生天的并不多。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天霁无风,海舟皆不能动。世忠舟师,本备水陆之战,每舟有兵,有马,有家属,有辎重。金人以火箭射其箬篷,火烘日曝,人乱而呼,马惊而嘶,被焚与堕江者,不可胜数。所焚之舟,蔽江而下,金人鼓棹,以轻舟追袭之,金鼓之声,震动天地。统制官、右武大夫、成州团练使孙世询,武功大夫、吉州防御使严永吉,皆力战死。世忠与馀军至瓜步,弃舟而陆,旋还镇江聚兵,沿江避兵之人,往往取其粮食,亦有得军储银帛者,宗弼弓得绝江遁去。

    ......

    完颜兀术和数万金兵最终还是逃回了长江的北岸。

    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情,说什么好呢?

    千头万绪,最后只能归纳成一句话:韩世忠以其微薄的实力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差一点点就成功。

    至于结果,只能用一句成语来形容了: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

    ......

    此战过后,宋朝方面的士气得到极大的提升。

    黄天荡之战、建康之战,韩世忠和岳飞联手打破了女真人不可战胜的神话,让所有的宋人看到,这些北方异族人不仅被打败了,而且败得狼狈不堪、败得彻底、败得毫无尊严可谈。

    在这个层面上,这两场战争的意义无比重大。

    除此之外,黄天荡和建康府这两场大仗,消灭了数以万计的金兵,而且大都是女真族的本族子弟兵,大大削弱了金国的实力。从这个时刻开始,金国和宋朝一面倒的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反观金国,抛开最后那段狼狈逃亡的经历,从整个过程看,金兵打得其实还算不错,起码把宋朝的皇帝都逼出了大海,而且最后也成功脱身。

    但是金兵没办法自豪,尤其是最后那五十多天的时间,那段艰险的心路历程,那些难以向外人倾诉的苦难经历,依旧在金兵的脑海里,久久不散。

    作为金兵的元帅,完颜兀术居然哭了。

    在过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只要是看见熟人,完颜兀术就拉着不放手,没完没了的泣诉,倾述各种过江的悲惨遭遇,用来缓解心里的阴影。

    《大金国志》卷六《太宗文烈皇帝四》中记载:兀术“自江南回,初至江北,每遇亲识,必相持泣下,诉以过江艰危,几不免”

    .............................

    金兵撤退了,江南地区得到了安宁,最高兴的还是我们的高宗皇帝。

    公平地说,高宗皇帝如今确实有很大的改变,起码每天依时上朝,不会整天呆在后宫里耍乐。

    大战过后,自然是要论功行赏。

    而说到谁的功劳最大,非岳飞和韩世忠莫属。

    岳飞押着俘虏来金兵上京面圣了。

    上京之前,岳家军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原先留在宜兴县大本营的刘经竟然想扣押岳飞的家人作为人质,进而吞并岳家军。

    这个消息,是刘经的部将王万通知岳飞的。

    在南宋初年的那种乱世之中,军阀混战,相互吞并是屡见不鲜的。可以岳飞与刘经的关系非同寻常,他会做出这样的事,令岳飞百思不得其解。但岳飞也知道,王万是不会骗自己的,因为自己是他的救命恩人。

    识穿刘经的阴谋后,岳飞快刀斩乱麻,很快就处决的刘经。至于刘经的下属,他们在岳家军多时,也非常认同岳飞的为人和岳家军的作风。这件事就此平息了,只是留下一些茶余饭后的话题。

    这次岳飞与高宗皇帝的会面显得非常的匆忙,两人都不想重提往事,随便聊了几句就草草完事了。高宗皇帝也只是赏赐了岳飞铁铠五十副、金带、鞍、马、镀金枪、百花袍等物品,显得十分小气。

    ......

    岳飞刚回到宜兴县,朝廷便诏命岳飞讨伐戚方。

    戚方是岳飞的老同事了。马家渡失败后,戚方上山为寇,火并了扈城的部队后,手中的兵力发展到了一万人。

    就在岳飞辗转在常州和建康一带与金兵作战的时候,戚方也率领自己的队伍,先攻宣州、后掠湖州,辗转流窜而成为东南一带最为凶悍的匪帮。

    对于戚方匪帮的征剿,朝廷原先也是指派张俊去负责的。

    一提到打仗,张俊的腿已经软了三分,特别是对上一些穷凶极恶之辈。

    不过张俊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替死鬼---岳飞。

    张俊名义上是岳飞的顶头上司,但没有实质的指挥和调度权。原因是,朝廷钱粮不够,要下面的军队自筹经费。

    没有粮草的补给,下面的军队当然可以对上面的军令爱理不理的。

    这种情况,就叫做听宣不听调。

    简单来说,上方(朝廷)可以随时来下达命令,但是,是否执行命令,什么时候才执行命令,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这个问题上,南宋朝的诸多将领之中,表现得最明显最离谱的有两个人:刘光世和曲端。

    ......

    其他人害怕打仗,岳飞不怕。

    岳飞不但不害怕打仗,相反,他对打仗趋之若鹜,多多益善。

    原因很简单:钱粮。打仗赢了之后自然会有战利品,战利品可以用来换取钱银和各种物资。

    这种做法,现代的名词是“以战养战”,而岳飞把它称之为“资粮于敌”。

    岳飞和戚方的兵力相差不远,都是一万多人,但是交手才发现,两军的战斗能力根本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戚方的军队一触即溃,完败于岳家军。

    对上这帮如狼似虎的岳家军,逃跑是没有出路的。对于戚方而言,只有两个选择:投降或者自杀。

    戚方选择了投降,不过他耍了个滑头,不向岳飞投降,而是逃到张俊的营房处向张俊投降,同时还献给张俊六千名精兵、六百匹战马和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四:戚方以所部赴行在时方引兵犯安吉县之上乡浙西江东制置使张俊以兵讨之或言上乡路狭不可行兵俊乃遣其将王再兴招之会统制官岳飞追袭其后方无路进退始诣俊乞降方上兵簿有马六百匹所献金玉珠珍不可计...时人为之语曰要高官受招安。”

    ......

    这种摘桃子的行为其实是相当的恶劣。

    张俊也知道自己的行径坏了规矩,于是在军中宴请岳飞赔罪。

    好歹也是上司,岳飞到了张俊的营中,喝骂了戚方一通,然后与张俊相对一笑,就此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