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二十二章:还挺投机

第二十二章:还挺投机

    医帐里陷入沉闷,武卓正想再说点什么安慰的话,外面一阵脚步声响起。

    不多时,魏国公大踏步的走了进来。

    张文仲起身行礼,魏国公抢了两步托住,口中不住的说:“烦劳张侍医了,连……”

    一句话不等说完,魏国公看着床上的李令贞瞬间定住了。

    李令贞之前虽然醒过几次,但每次都迷迷糊糊的。可这一次居然目光清明,而且看着自己老爹的眼睛,居然续着泪水。

    “我儿啊,你这是……”魏国公惊喜的声音都抖了。

    “父亲,孩儿不孝,让您担心了。”李令贞看着明显清瘦的老爹,一句话说得情真意切。

    父子泪目相互问慰的时候,武卓看到门口处的杨安达冲他使了个眼色,便挪步靠了过去。

    杨安达等武卓走近,压着声音说:“刑部那个姓刘的公人,根据事发当天单纲一伙归营时间,划出了几处可能藏匿失物的地点。

    其中龙门一带最位可疑,已经遣出大量人手,正在搜山寻迹。”

    说实话,武卓对丢的几车东西并不上心。

    一些玻璃制品罢了,也许在眼下很值钱,但以武卓的眼光看,质量连街边两元店卖的玻璃杯都赶不上。

    不过既然杨安达如此郑重的说了出来,他还是表现出了“由衷”的高兴。

    俩人小声说了几句话的功夫,病床那面父子情深的戏码告一段落。

    见儿子缓过来了,老家伙激动的厉害,拉着张文仲的手问了半天,得到了让人欣喜的结论后,又开始不住的夸武卓。

    当着张文仲和一屋子人的面,武卓险些被夸成华佗在世,搞的脸都红了。

    张文仲在宫里侍疾十多天,人已经非常疲惫了。

    刚出宫就听杨安达说,武卓被拉去了金吾卫大营,为重伤的魏国公儿子医病,已经三天没有消息了。

    担心之下,顾不得疲惫匆忙赶过来看一眼情况。

    现在眼见着李令贞转好,武卓也安然无恙,嘱咐了武卓几句后便告辞离开了。

    张文仲走了,武卓也终于能洗了澡,踏踏实实的睡一觉。

    几天没吃好没睡好,人真的被累惨了,这一觉睡了个天昏地暗。

    等醒过来时,已经是第二天邻近中午了,差一点儿就睡满了十二个时辰。

    武卓睡醒,最高兴的莫过于李令贞。

    他今天没发烧,而且自我感觉挺好,只是饿的真的受不了了。

    可武卓没醒,还算有感恩之心的魏国公虽然着急,却不好意思使人去叫。

    所以,真的快要饿死的李令贞,只能眼巴巴的等着。

    这会儿听说人可算是醒了,高兴的差点没晕过去。

    武卓在八字胡军医极其委婉的催促下进了医帐,查看了伤口,又问了几句,确定恢复情况非常良好。

    在李令贞满眼渴望的期待中,点头同意让他先喝一点羊奶看看情况。

    奶羊早就准备好了,只等武卓点头,马上有人挤了一大碗送进医帐。

    不过,李令贞能喝到嘴里的只有一小碗,大概一百毫升左右。

    至于剩下的,武卓老实不客气的全都倒进了自己的肚子。

    把空碗递给陪护的军医,斜眼瞅着怨妇一般的李令贞。

    武卓没好气的问:“你瞅啥?”

    如果换个人,李令贞早就发疯了。

    但他已经清楚的认知到,自己伤后的情况有多危急。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一个还有半口气的死人。

    之所以能活下来,靠的就是眼前这个年岁不大,偶尔言语还有点不着调的“小神医”。

    所以,尽管武卓的行为和态度都非常之欠揍,还是勉强赔笑,咧着嘴问:“下顿什么时候能喝?”

    “……”武卓一阵无语。

    拍着摇椅扶手假意琢磨,吊了会儿某个倒霉蛋儿的胃口。

    才不紧不慢的说:“三个小时吧,你要没什么问题,就能再喝一点儿了。”

    “三个小时啊……”李令贞脸上尽是失望。

    “你知道小时?”武卓顺口一说,还以为李令贞听不懂小时呢。

    “嗨,俩小时一个时辰,你当我傻子啊?”李令贞觉得自己被侮辱了。

    武卓想明白了,小时这个概念应该已经被方岳普及了。就算没普及,也有很多人知道。

    瞅着李令贞愤愤的模样,安抚道:“知足吧,鲜奶一般三个小时才能消化,我得知道你喝完有没有问题才行。”

    “哦~”小命比喝奶重要,这点道理李令贞还是知道的。

    “你空腹喝奶,一会儿屁可能比较多。千万别用力,顺其自然就好。”武卓嘱咐。

    “放心吧,我知道厉害。”李令贞收敛情绪认真的回答。

    随后一脸可怜相的问:“缝线的地方痒的闹心,有什么招儿吗?”

    “那是口子在生长恢复,你应该高兴。”武卓没什么诚意的安抚了一句。

    李令贞一听,闭上眼感觉了一下。

    仿佛能看到,发痒的地方,两瓣儿肉在往一起长。痒的越厉害,长的就越快。

    有了这份心理暗示,瞬间觉得好像也不是那么难捱了。

    甚至一个点猛的痒了一下,他愣是美的乐了出来。

    武卓瞅着那地主家傻儿子的模样,嫌弃的瞥了瞥嘴。

    俩人一个坐着一个躺着,有一句每一句的闲扯。

    李令贞是打发无聊,武卓是借机套些这个时代的情况、规矩、礼仪什么。

    一时间聊的还挺投机。

    晚些时候李令贞几日来头一次排便,尽管黑乎乎的还很稀,却让人振奋了好久。

    如果说之前几天,伤情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开始排便,算是正式进入了恢复期。

    又过了一天,武卓抽掉了引流条。两天以后,除了几处地方,大部分的缝合线被拆掉。

    第七天了,李令贞终于喝到了小半碗稀糊糊的粥,总算吃到点实在东西。

    第九天的时候,所有缝合线被拆掉,李令贞在两名医者的搀扶下,下床慢慢走了几步。

    亲眼目睹了手术到恢复的孙长仙,带着满满的收获告辞离开。

    第十天,武卓确认李令贞的情况已经稳定,宣布他可以回家调养了。

    李令贞高兴的差点没哭出来,他老早就想回家了。军营里简陋的医帐,怎么可能有家里舒服。

    可金吾卫大营外面的那条路,给武卓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眼下的马车虽然有了减震,但和没有差别实在没多大。

    武卓生怕一个颠簸,再把李令贞脆弱的肠子搞出意外,所以硬是没允许。

    对于李令贞的病情,武卓说出的话就是圣旨。尽管魏国公也想把儿子接回家,但依然毫不二话的支持。

    现在武卓允许了,李令贞高兴,收到消息的魏国公同样高兴。

    多说一个时辰,就有兵卒抬着担架进来。在武卓的指导下转移了李令贞,送上外面的马车。

    武卓随着马车离开金吾卫大营,用牛车一般的速度挪进了洛阳城。

    这是武卓头一次进洛阳,顺着车窗往外看,大街、树木、坊墙,瞅什么都觉得新鲜。

    李令贞还以为武卓在山中野观长大,没什么见识,所以见怪不怪。

    斜靠在车厢里,牛13哄哄的承诺,等他大好了,一定带武卓见识一下洛都的繁华。

    不等武卓看够街景,马车转进了坊门。

    四周的环境瞬间热闹起来,形形色色的行人,沿街兜卖的小贩,大户小户的门楼,院墙,到处都充斥着唐人的生活气息。

    前行了没多远,便到了魏国公府。

    马车刚在正门前停稳,门子大呼小叫的通报声就响彻了院内。

    随着李令贞回家的消息向府宅深处不断传递,整个国公府在极短的时间里沸腾了起来。

    几分钟以后,武卓终于知道为什么老大李令乾快四十了,老二李令贞才二十来岁。

    感情中间这些年,魏国公那老家伙生了一大票的姑娘。

    嫁出去的不算,只还在家的就有七个之多。

    再加上大群的丫鬟婆子,李令贞的老妈和姨娘,武卓走进李家大门后,夸张点儿说,几乎进入了女人的海洋。

    而且,李家身为武将之家,规矩似乎并不是特别严。

    一帮女人对着李令贞嘘寒问暖一番后,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了武卓这个“小神医”的身上。

    没办法,开腹救人,把断了的肠子接上,实在是太过神奇的事情了。

    尽管以前有了个王禄恩,但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年岁不大的武卓,可是活生生的站在眼前。

    叽叽喳喳的问题,和遍布前后左右的环绕式注视,只一会儿的功夫,就把武卓搞的一个头七八个大。

    看着武卓又是无奈又是窘的惨样,魏国公那个老家伙居然始终笑眯眯的,不帮着解围也不阻止。

    武卓强坚持着把李令贞送回屋,又和负责后续调养的老医者交代了一番,便迫不及待的要告辞。

    魏国公是打算让武卓一直待到李令贞大好的,听他告辞,立马就不干了。

    好在武卓已经想到了这种可能,直接把颖县主搬出来当挡箭牌。

    愣说颖县主同样伤情严重,又是女的身体孱弱,现在也不知道恢复的如何了。

    因为病灶位置的原因,现在外界都以为颖县主患的是肠痈。

    在魏国公的理解中,肠痈治起来多半是开膛破肚修肠子。

    同样是肠子坏了,李令贞一个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都这么多天才勉强能下地走几步。

    颖县主一娇弱的小姑娘,必然好的更慢。

    当时李令贞命悬一线,才把武卓从长公主府“请”出来。

    现在自家儿子没事儿了,人家县主还躺床上不知什么情况呢,不把武卓还回去,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于是稍一犹豫,还是决定放了武卓。

    只是一再叮嘱,每过几天就一定要到府里来复诊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