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二十四章:能挡麻烦的钱袋(下)

第二十四章:能挡麻烦的钱袋(下)

    大猫其实是猞猁,武卓没见过,唐人可都认识。肉不好吃,一般都是富贵人家当宠物养。

    不过,笼子里那三只一看就是野物,没驯化过很难养熟。

    所以围观的人,注意力都放在了后面笼子里的白狐身上。

    唐人见到白狐狸新奇的不行,武卓却不怎么在乎。

    猜测要么是北极狐,要么是别的狐狸的白化品种。

    跟医药实验中每天大量消耗的小白鼠一样,基因缺陷罢了,虽然少见但也新鲜不到哪去。

    “五百钱,行的话爷就要了。”一个穿着还算富贵的大肚子男人豪气出价。

    “这位爷,纯白的,多稀奇啊”挑担的汉子对价格显然很不满意。

    努力掰扯着:“单一只小的,就不止五百钱。大的虽然死了,可剥了皮毛做成围领子,要是被富贵人家的小姐看上,出几两几十两都不在话下。”

    “你这卖货的不实在。”大肚男人身边的帮闲开腔儿了。

    指着笼子说:“小的瞅着也就刚出月,能不能养得活都不好说。

    你看,你看,都蹬腿了,活到明儿个都费劲。

    就这你要五百钱,抓大头呢吧。”

    挑担的汉子有些心虚,瞅了眼笼子闷声没反驳。

    太小了,没大的带着,确实不好养活。

    帮闲得了理气势更胜,指着大狐狸说:“那个大的皮毛是值点银钱。

    但那是单皮子的钱吗?

    请人剥皮不要钱啊?硝制不要钱啊?制成围领子不要工钱啊?

    怎地?你还想把几人份的钱都踹兜里?亏心不亏心!”

    挑担的汉子不善言辞,虽然知道皮子本身也很值钱,但一下半下的不知道该怎么和对方掰扯。

    再加上周围几个看热闹的,虽然买不起却一劲儿跟着起哄架秧子,把他憋的一张脸通红。

    吭哧了半天,才对着大肚男人挤出一句:“五百钱肯定不行!真想买,你,你给个实价!”

    大肚男人也知道五百钱太少,心里暗自估量了一下。

    大气做了个八的手势:“给你八百,不行我没身就走!”

    挑担的汉子有些意动,但还是觉得有点少。

    咬了咬牙:“一千,不能再少了。”

    商场里妈妈们还价的技能,可不是现代人独有的。大肚男人和帮闲对视了一眼,默契的转头就走。

    “哎,那个……”挑担的汉子抬手想喊人。

    可不等把人叫住,就听到一句:“一千,我要了。”

    一句话出口,所有视线都转向出价的人。

    说话的正是武卓,挑担的汉子看向他时,已经把钱袋掏出来了。

    大肚男人刚听到货主叫人,还以为这单买卖成了。不成想没等高兴呢,居然杀出来个撬行的。

    转身看向武卓,见是个下巴没毛的小子,瞪眼珠子就要发飙。

    可不等他骂人,就被身边帮闲扯住。

    在帮闲的示意下,打量了下武卓手中的钱袋。等看清上面的印记,果断选择闭嘴。

    武卓从来不是个爱心泛滥的人。

    尤其是上学时实验课弄死的活物多了,对小动物可不可怜,是死是活更没什么感觉。

    更不用说现在的他,自己还前途未卜呢,哪有心情管一只狐狸。

    可也正因为死了师父,身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时代,不知明天的心中彷徨。和笼子里那只死了娘,又被强拉到人类社会的小狐狸,是何其相像。

    一时间,居然生出了共情。

    只想着一千个钱也就一两银子,根本没多走脑子就脱口而出。

    喊完之后就有些后悔了,他寄居在人家云龙观,也不知观里让不让养动物。

    可喊都喊了反悔那不是找揍嘛,索性痛快给钱。

    拿着不声不响的替他挡了两次麻烦的钱袋,费了点事才解开束袋口的绳扣。

    掏出一块“碎银子”,顿时就有点傻眼。

    手里哪是什么碎银子啊,居然是一块拇指肚大小,黄色…不,金黄色的金属块。

    瞅着金属块上四五个或长或方的印记,武卓就算再没见识也能猜出来,这多半就是传说中的“金瓜子”。

    暗中捏了捏,袋子里最少还有七八块,忍不住腹诽:“这魏国公府还真是家大业大,愣拿金瓜子当碎银子用啊!”

    心里感叹,脸上却尴尬的厉害。

    他没想到掏出的是一块金子,更不知道时下金银铜钱到什么地方兑换。

    换钱是小事,真正让武卓担心的是,周围人看向金瓜子时,讶异中放着光的眼神。

    虽说洛阳治安好,但财锦动人心。

    他一个瘦弱独行的半大小子,落到有心人眼里,简直就是一只行走着的小绵羊。

    “这,这…我找不开啊。”挑担的汉子眼睛盯着金瓜子咽了口吐沫,结结巴巴的满脸尴尬。

    “那个……”武卓不好意思的问周围人:“请问,哪位知道哪儿可以换钱啊?”

    “祥寿记!”帮闲心思活的很,马上搭上了话。

    见武卓看向他,一副热心模样的指向身后:“就在前边不远,祥寿记净买俏货,柜上银钱多,肯定能换开。”

    听说前面就能换钱,武卓便对挑担的汉子说:“那麻烦你在这等一下,我换了钱再来找你。”

    “我,我跟你一起。”挑担的汉子生怕多耽搁一会儿小的也死了,赶紧把扁担担在肩上。

    “走,我带你过去。”帮闲表现的很热心,撇了大肚男人在前面引路。

    祥寿记确实不远,往前走了一个街口就到了。从门面外案子上的货物就能看出,是家售卖绸缎的店铺。

    帮闲抢先一步走进店门,冲柜台后的男人眨了下眼。

    回身指着跟进来的武卓说:“栾老板,这位小哥要换钱。琢磨您这儿柜上银钱多,我就给领来了。”

    “得咧~”栾老板应了一声,目光挪到武卓身上。

    帮闲也不磨叽,回身冲武卓笑了一下,迈步就走了。

    帮闲自然不是凭白帮忙,他每日混迹在南北西市,干的就是对缝儿掮货的营生。

    这不犯法,资讯不发达的年代,也是一桩买卖。

    正常情况下,武卓不论到钱庄还是找店铺,换钱都是要被抽水的。

    帮闲把人领到祥寿记,栾老板抽了水钱,自然要分润他一份。

    这钱不可能当着客人的面交接,所以帮闲把人领来,事儿说明白回头就走,过后了再来拿钱。

    武卓不知道这些,心里还攒了一句:“洛阳人真是热心肠。”

    亮了下手里的金瓜子,笑着对栾老板说:“给您添麻烦了,您看帮忙换成银子和铜钱方便吗?”

    栾老板把金瓜子接在手里,掂了掂份量。又走到门口对着天光,仔细检查了大大小小的印记。

    对真假和成色便有了判断,脸上不自觉的就露出了笑模样。

    他当然高兴了,金子是魏国公府流出来的,质量成色不用多说。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换钱的年岁不大,听口音不是洛阳人,而且还需要帮闲领着才能找来。

    这是什么?

    肥羊呗!

    大唐早些时候金银铜稀缺,但打服了高句丽和倭国后,银铜很快便充裕了起来。

    金子方面,虽然对外贸易赚回了不少。但和潮水样涌进来的银铜比,市面上还是较少。

    渐渐的,原本官方标定的一比十比一千,逐渐变成了一比十二比一千二上下浮动。

    武卓手里一两重的金瓜子,正常行情下民间私换,大概是十二抽一。

    能换十两银子,外加一千到一千五的铜钱。

    栾老板不是个老实人,又没看着那个带国公府标志的钱袋。

    见武卓是个外乡人,便起了贪念。

    正犹豫着出不出手呢,余光瞥见自家娘们躲在后间,正眼珠子发光的狂冲他打眼色呢。

    栾老板心里明白,今儿要是不扒一层厚的,晚上就不要上床睡觉了。

    扫了眼门外几个瞧热闹的闲汉,虽然不算认识,但瞅着都眼熟。

    对上一个外乡人,应该不会乱说话,最多回头请他们一人吃碗酒。

    心里有了底,笑呵呵看着武卓,和气开口:“这位小公子,换钱没问题,但话得先说到头里。咱这是私换,可不敢照着钱庄比价儿。”

    银行转账还收手续费呢,武卓明白人家老板多半不会白帮着换,便点头表示理解。

    “行,这样……我给您八银加一千,你看行吗。”

    武卓潜意识里以为金银铜是一比十比一千,听到八银加一千,那就是收了十分之一的手续费。

    好家伙,着实不低。

    要是换个时候他多半得考虑考虑,可眼下露了浮财,心急着赶紧离开是非之地,便直接点头答应。

    栾老板原本还有点紧张,见武卓痛快答应了,心里直接乐开了花。

    这一单做下来,给帮闲分润百十个钱,他能落下三两多银子。

    顶店里平常时候大半个月的进项了。

    栾老板乐得有点晕,掂着金瓜子转身回柜里。低头的时候一个没站稳,歪着就栽到了地上。

    栽一下本也没事儿,好巧不巧的,摔的时候脑袋正刮到了卡柜门的大钉子头。

    一撞之下钉子咋地没咋地,头皮直接被掀开了婴儿手那么大的一片。

    栾老板还没意识到刮的有多严重,感觉头顶皮疼,抬手揉了两下。

    这一揉不要紧,血哗的一下,眨巴眼的功夫就流的满脸。

    栾老板觉察到有东西流了下来,用手一抹再一看。

    呴喽一声,白眼儿一翻,直接就晕了过去。

    躲在后间趴门帘缝的老板娘见状吓了一跳,赶忙冲出来。

    凑近了才看着,自家男人满脸是血。嗷的一嗓子,哭嚎着就扑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