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不是糊裱匠 » 第3章 微服私访

第3章 微服私访

    朱由检一直认为自己当皇帝最大的依仗,不是有多少兵马,或者多少权谋;而且对明末历史大事略知一二。

    最起码能知道谁是王八蛋,谁是可以依靠的屏障,在决策成本和试错成本上,他会是最低。

    随后皇帝降下谕旨道:

    孙,袁两位爱卿为朕之股肱之臣,今赖祖宗在天之灵,天生此二臣于社稷,佐朕中兴。

    奴酋跳梁十载,封疆沦陷,辽民涂炭,特擢二人予以重任:

    孙承宗为太子太保,挂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兼右都御史衔,钦差督师蓟州,辽东,登莱,天津,顺天等军务。也就是一切北方军务。

    “袁崇焕为太子少师,挂兵部尚书衔,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行边,总督蓟州,宣大(宣府,大同)等军务。

    另赐孙承宗尚方宝剑,督师以下皆可先斩后奏。朝臣一片哗然,都觉得孙承宗权力太过强大,朝廷无法制衡。纷纷提出反对意见,崇祯充耳不闻。

    随后又赐下,坐蟒,玉带,功银一万两,银牌一千个,纻丝和绯娟各五百匹,发“督师辅臣”银印一枚。袁崇焕也得到大红纻丝段子四匹,斗牛服一件,功银五千两,银牌五百。

    两人翌日推辞皇帝赐宴及出征仪式,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一下,便带着几个仆人匆匆赶赴上任去了。

    北京城,某日辰时,南熏坊棋盘街。

    “皇.....黄爷,您...您这...一人出宫.....要让御史言官那帮人知道了....又得闹腾了。”

    只见一个面相敦厚,白皙微胖,中等个儿,身穿青色标布道袍;脚上穿着浅帮布鞋,头戴顶天青色堂帽的五十岁左右中年人,满头冒汗,正紧张的向着一旁的青年男子小声说道。

    青年男子身穿葛布交领道袍,脚穿云头镶履,头戴四方巾,一副平民打扮但也难掩贵气,气质出尘。

    这两人便是私自出宫的秉笔太监王承恩和崇祯皇帝朱由检。

    朱由检并不搭话,反而微笑对左边稍后半步的男子说着话。后面男子听到王承恩的话,反倒有些尴尬。

    自古以来,有科道言官并称,他虽不是言官,但属于科道啊。

    那男子三十多岁左右,身材欣长,头戴儒巾,身居青色圆领襕衫,脚着皁皮靴,气质稳重儒雅。

    这人便是前些日子,经筵进讲中让朱由检印象深刻的,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蒋德璟。

    三人正在棋盘街上信步闲逛,朱由检来到大明大半个月,一直身居大内,如果不是政事繁多,早都想出来逛逛了看看古代的CBD了。

    便早早让王承恩去礼部给蒋德璟传信儿,他也想再见见历史上这个有着宰辅之才的文人雅士。

    蒋德璟一时奇怪,他从未跟内侍打过什么交道,为什么权势熏天的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王承恩,会找上他,说有位贵人要来见见他。

    让他早早的承天门外等候着。

    他最开始还以为是不是王承恩戏弄他,当看着朱由检身穿便服走出大明门那一刻,他才意识怎么回事,只好旷工了。

    出了大明门,紧挨皇城有一片热闹的街市,这便是棋盘街了,棋盘街又叫千步廊,它一头靠着皇城宫禁,另一头连着富贵街。

    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等重要朝廷衙门都在棋盘街上,那你可想知,这寸土寸金的地儿,不热闹才怪了。

    天下士农工商,无论是来京述职交差,还是经商谋事,都得经过这个地儿。

    因此这一片百货云集,四围列肆,肩摩毂击,热闹非凡。

    《皇都积胜图》也曾形象的描绘,从大明门前到正阳门外大街的景象:两侧各处店铺林立,布棚高张,商货从衣裳布匹,刀剪陶瓷,纸花玩物,到珠宝古董,绸缎皮货,字画笔砚,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朱由检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的津津有味,他不是没见过更热闹的景象,但像这样的古色古香的真人真景,哪里是后世花了几百块钱去景区能看到的。

    而且他眼神扫到哪里,蒋德璟就讲到哪里。那叫一个专业!

    不愧是博学多闻,见识广博,朱由检时不时回头看看蒋德璟,越发欣喜。这带着身边简直像是带着17世纪人形百科全书啊。

    哪里不会,问哪里。

    其实蒋德璟也是有小心思的。既然皇帝微服私访,他希望借此之际,皇帝能够多了解民情民意,这样才能体察百姓之艰辛。

    黄(皇)爷,京城乃首善之地,您可知这京城有几城?城中都多少人?太监王承恩见皇帝看的有趣,便故意问道。

    吾不知,崇祯笑着说。

    申葆先生,可否替吾解惑?朱由检面带轻松地向蒋德璟问道。

    明内城共二十八坊,比明初三十三坊少五坊。坊内均排列东西向的胡同(小巷),胡同内两侧安排居民住宅;其模式基本仍与元大都之旧,人口约九十万之巨。

    蒋德璟,熟悉历代典章,信手拈来,声音朗朗介绍着.......史料曾描述北京城当时的现状,生齿益满,阡陌绮陈,比芦溢郭。

    如,吏、户、礼、工、兵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五军都督府,锦衣卫指挥司、通政司等中央官署衙门分布在中城千步廊两侧。

    地方衙门顺天府署在北城灵椿坊,大兴县署在教忠坊,宛平县在吉庆坊之东,东与大兴县署斜对面等等。

    诸局、经、厂、场,所为主的官府手工业区五城各有分布。

    比如东城明时坊,便有工部五小厂的三厂(营缮所,文思院,皮作局)此外还有盔甲厂,宝源局。贡院也在此处。

    西城的王恭厂,惜薪司西厂,柴炭厂,北城的兵杖局,宝泉局,酒醋局外厂和枪局,南城的琉璃厂,黑窑厂等等。

    还有这内城四大主要商业闹市。大明门外朝前市,北安门外海子桥鼓楼大街商市,两者在内城中轴线南北相对。

    东安门外东北的灯市,西安门西北的西市,两市隔皇城东西相对......

    等蒋德璟一番介绍后。朱由检这才对,皇城脚下的官衙,里坊,商市有个大致的认识。而三人所在棋盘街就属于大明门朝前市。

    陛下可知朝前市有多少商肆店铺?蒋德璟指了指着前面的店铺摊位说道。

    崇祯还是笑着摇摇头。

    蒋德璟接着说道,京城店铺众多,分一百三十余行,少数是手工业作坊。较大的铺行有:

    绸缎、珠宝、玉器、生药、布行、茶食、冠帽、颜料、茶叶等。

    铺行分为三行九则,“上三则,人户多系富商,资本数千;中三则,也不下三五百金;独下三则,委系资本不一”。

    万历时全城店铺约万户。现在恐怕也不少于两万户。

    皇城脚下有四大商市,惟有朝前市是属我大明最大最繁华最有档次,盖有万余户。蒋德璟自豪地说道。

    朱由检以前在书上看到这些,倒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当自己亲身体会,再结合着他人解说,才明白什么叫做百业俱兴,锦绣京华。

    朱由检,瞧着瞧着,便发现这些店铺与众不同之处。

    蒋卿,朕看这些店铺商行为何都不高,且一般都不超过三层。这是何故?

    朱由检还发现离皇城越近的,都不高,离皇城远的,都要高一点,不知为何!

    陛下,国朝对工程营造自有法度,岂可违禁逾制!二则,防止,心怀叵测之徒,窥视大内!

    朱由检一听便明白了,古代中国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

    士农工商,人都分三六九等,那么对应住宅,建筑甚至商铺恐怕都有严格的限制和区别的。

    像正堂的高度和面积大小,以及门的多少,都有制度的,不是你想怎么盖,就怎么盖,不过明后期,很多违禁都早已松绑了。

    要真按照明律办事,那天下有多少脑袋都不够砍的。

    蒋卿,朕虽贵为天子,有些事情也是无能为力。

    就说这违禁,逾制。朝廷三申五令,严禁官民擅用蟒龙,飞鱼,斗牛和各种华异服色,但依旧屡禁不止。

    还有这四民之下还有贱籍,国朝法律禁止他们的后代脱籍,入学,应试,听说这些人骤然发迹之后,脱籍的脱籍,考试的考试。

    有万贯家财的,哪怕贱籍也多与官员士绅结为姻亲。

    这违禁,逾制之说,反倒成了名存实亡了。朱由检语气讥讽道。

    所以,朕决定放弃这些卫所、军籍,贱籍制度,这些制度早已名存实亡。与其徒张空名,不如恩泽四方。

    这.......蒋德璟有些诧异......也有些犹豫,不知皇帝是心血来潮,还是深思熟虑过。

    皇帝说的确实如此。不过国朝祖宗之法,想要革故鼎新,必须从长计议,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还应慎重。

    “朕打算特旨豁免这些房屋建高层。比如说这商肆店铺。”朱由检伸手向大街左右两旁指了指。

    这皇城脚下,寸土寸金,如果只建这点鸽子地儿,未免太过可惜。(以当时技术完全可以建造更高的建筑)

    实在是与民生无益!

    以后靠近皇城的店铺商行,三层以上可继续允许建造,但......皇帝停顿了一下.......但必须得交钱申报,这个钱就叫——“豁免金”(土地出让金)。

    该金根据店铺价值多少,以及面积多寡来定。具体费用这个由卿等工部与内阁,户部自行研究商定,届时报朕批准。

    卿看可行?

    蒋德璟被皇帝连连抛出的异想天开,震惊的说不出来话。他与王承恩对视一眼,两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可先以两京为试点。蒋卿你本就是礼部左侍郎,直接转任工部左侍郎吧。你来全权处理此事。

    朕只有二点章程:一,要公平公正;二,豁免金要足额收齐。收齐了才可以发建设施工许可证书,允许督建。明白吗?

    蒋德璟有些恍然大悟,恐怕最后这道革新“调整营造规范”才是陛下意图所在吧;意料到皇帝的意思后,正准备想劝谏一番。结果又忍住了。

    他虽是礼部官员,但是也在户部干过,也知道国家是什么情况。皇帝压力大!

    王承恩,知道的内幕就更多了。前次召见孙承宗和袁崇焕,皇帝私底下许诺从自己的內帑里拿出两百万白银像流水般的发饷。內帑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为什么不用国库拨银?用脑袋也能想清楚。

    国库早已无银可拨,江南赋税解运,还需些日子。

    蒋德璟心想,这“商铺豁免金”一事,国家与百姓都没有损失,更有店铺主人喜闻乐见;稍微违禁逾制又何妨呢?他并非是食古不化之人。

    朱由检心想,大明的房地产开发,竟然是这样开始的。不过要想发展更迅速,还得再加一把火——金融按揭。

    朱由检对自己暗道,要沉下气,还需慢慢来,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三人想法,千思百转,各有计较。

    不知不自觉,三人走出棋盘街,便来比邻的戎政府街(今灯市口大街)。

    紧接着王承恩连忙向崇祯说道:自家皇店便开着呢。想请皇上前去视察一番。朱由检看时间还早,便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