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运朝:从三国开始 » 第一章 乱了!

第一章 乱了!

    东汉。

    这是一个由“位面之子”刘秀在击败“穿越者”王莽后建立的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

    东汉初期在刘秀刘庄父子的努力耕耘下,大汉帝国重回次巅峰。

    但是,这个大汉的巅峰却一点也不持久。

    在刘庄之后。

    刘氏皇族那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不过也正因为皇族的无能,外戚才能趁机大揽权柄,登上历史的舞台。

    而皇族为了对抗这群日渐嚣张的外戚,便开始重用只能依靠皇族的宦官。

    就这样在外戚和宦官两边势力的起起落落下,历经了百年的沧桑,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也开始走向没落。

    东汉末年,正巧华夏大地处于一个特殊的小冰河时期。

    在极短的时间内气候变化急剧,异常天气频发,数年内往往都是颗粒无收。

    灾情的前几年,黎民百姓还能依靠往常的积蓄勉强生活,可是当积蓄也消耗完之后。

    大规模的饥荒,发生了!

    西羌,一个位于凉州大地的半游牧半农耕民族。在自然灾害与承重的赋税下,本就脆弱的经济体系瞬间分崩离析。

    没有了粮食,人就会饿死。

    即使是文明度不如汉人的羌人,也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

    面对死亡的威胁,深埋在西羌游牧民族血液中的血性爆发了出来。既然没了粮食,那就去偷去抢,俗话说的好死道友不死贫道。

    即使有心思纯朴的西羌汉子,在面对家中嗷嗷待哺的妻儿老小那期盼的眼神,也只能强行压下心中的不安。

    再一次跨上久违的战马,拿起弯刀与弓箭化身为强盗从汉人邻居哪儿抢夺救命的粮食。

    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

    我们,只是想活着。

    面对西羌的霍乱,大汉朝廷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

    但是庙堂之上,从帝王到王公大臣,个个安于享乐。

    由于正常的赋税完全无法支撑这种高强度的消费。汉灵帝甚至通过卖官爵换取钱财来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

    在这种背景下,又怎么可能拨出充足的粮饷出兵凉州。

    所以,大汉朝廷加大征收对百姓的各种赋税以充做军资。

    这就使得,本就在天灾下苟活的寻常百姓更加的艰难。

    在被“人祸”狠狠的刮了一刀,一时间时间,不知道有多少的家庭破碎,血流成河。

    即使在这种铁血的征税下,终于是把军资凑齐了。但当看到如此堆积成山的物资,庙堂之上的人终究还是忍不住下手。

    当物资运输到西凉的时候已不足原来的五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使,大汉强军有着逆天的战力,有着“一汉敌五胡”的荣耀,也无法逆风翻盘。

    饿着肚子在战斗,能维持战线不崩溃,就已经是很顶了。

    另一边,由于战争始终无法结束。只好继续压榨百姓,令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感觉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游方术士,张角。

    自从出师之后,他便带着梦想,一人一杖游历大汉四方。运用一身所学的医术,全力医治遇到的每一个百姓。

    可是,就算他能医治一个、十个、百个那也已经是拼尽全力了,而面对这天下五千万的百姓,他感觉到了一股乏力感。

    最为重要的是,即使身体上的疾病被他治好了,但是百姓的瞳孔中却依旧空洞。

    看着这无神的瞳孔,张角感觉心里被堵了一般。

    这回他知道了一件事。

    那就是,学医救不了大汉!

    这并不是说他的医术不行。

    而是因为,病的不是他们,而是这个大汉,这个四百年的庞然大物已经病入膏亡了。

    大汉。张角很是向往,如果可以他也想力挽狂澜,扶大夏之将倾。毕竟大汉是他们汉人的大汉,是他们骨子里的骄傲。

    可是,他做不到。

    多年的游历经验开阔了他的眼界。

    他看的很透彻。

    大汉这一颗大树的腐烂已经腐烂到根子里了,只有将原有的根撅了,在重新栽培一颗可以为大汉子民遮风挡雨。

    张角决定,他要为大汉,这个曾经令他骄傲的王朝,举行一个配得上大汉名号的葬礼以此来成就新时代的根基。

    天干地支纪年法。十二天干,十地支,每六十年一轮回,号一甲子。

    公元184年,正是天干地支之首——甲子年。

    多年来,张角利用他在民间的民望聚集着信徒。

    这一年,张角信徒的数量达到了数十万,遍布大汉十三州。再加上这些年的天灾人祸,大汉子民的怒意值已经达到了临界值。

    张角认为时机已到。

    只要开始行动,以这数十万信徒为骨干,向大汉十三州众多被压迫的百姓伸出枝干,必然能够开出繁华的树冠。

    于是,张角相约信徒在甲子年的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太吉。”为口号向大汉掀起反抗的旗帜。

    可天不遂人愿,张角遭受到了来自徒弟唐周的背刺,不得已只能匆匆忙忙的提前一个月发动起义。

    大汉幽州。

    夕阳西落,这时本应该回到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汉子们却出现在了不应该出现的位置上。

    那是,战场!

    在一片较为平整的大地上,有着数千人即将上演激烈的肉搏。

    一方人马大约有三千余人,他们背靠夕阳乱哄哄的站立着。

    这群人身穿单薄且满是补丁的布衣,在这寒冬中瑟瑟发抖。

    即使寒冷依旧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有锄头,有木棍,甚至还有随手拆下来的桌子腿。总之来说他们手里的东西五花八门,各种各样。

    但,就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武器。

    唯一能够统一的大概只有额头上那淡泊的黄色头巾了吧。

    而另一方人员大约四百余名,他们则是面朝夕阳,身着统一的红色制式盔甲。队列中高高飘扬的“汉字”旌旗表明着他们的身份。

    是汉军!

    与黄巾汉子们相比,汉卒们手持的是剑盾,长戟,弓弩等等能够轻松杀戮敌人的利器。

    而且,这群汉卒分工明确。

    手持剑盾的汉卒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将手中的大盾的放在大地上,身子略微弯曲尽量躲在大盾的后方,眼神冰冷的看着正前方。

    而大盾的斜上方则是45℃横放着随时准备落下,凿穿敌人头颅的长戟。

    在这群步兵的身后则是站立着大约七十名左右手持弓弩的兵士,那箭锋直指对面的黄巾汉子们。

    很快,黄巾汉子们便朝着汉军发起进攻。不然夕阳西下,等到黑夜到来,他们将要面临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黑灯瞎火!

    是的,就是夜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