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召唤诸天:开局召唤名将岳飞 » 204 谋士

204 谋士

    谋士

    赵云带来的骑兵,足足有五千之数。

    这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区区甄家,豢养私兵就罢了,这年头很多地主豪强都这么干,但你不声不响的搞出了五千骑兵,还全是装备精良、不逊色于朝廷正规军……

    这还得了?

    好在现场全是自己人,就连蔡邕都对此视若无睹。

    而百姓们则干脆不关心此事。

    于是,

    张纯、张举的一万叛军,奔袭数百里的最终结果,就是死伤数百,剩下全部沦为了俘虏,跟随难民潮一起前往蓟城。

    愈发壮大的队伍,一路浩浩荡荡,

    又耗费了数日时光,终于来到蓟城城外。

    蓟城,

    是幽州治所。

    和沿途所过的诸多城池一样,

    蓟城的外面,早已有无数百姓,在甄家商行的号召下,热火朝天的建造着营地。

    相比之下,这里的营地,便不再简易。

    因为难民们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

    如何安置,需要等陆朝歌上任之后,号令各郡官员进行安排。

    于是他带着蔡邕、甄家众人的车队,先行进城。

    还未到城门口,就看见一辆辆马车正在排队进城,而看见他们过来,车队中竟有人露出惊喜之色,立刻纵马而出。

    “公子终于到了……”

    此人年过四十,宛如一文弱书生,赫然正是甄家四大金筹管事之一的甄亮:“我等护送郑公,一路从青州而来,也恰好进城!”

    郑公?

    蔡邕一听到这个名字,

    便立刻从马车中窜了出来:“郑玄怎么也这个时候才到?”

    他们一路上耗费了很长的时间,而郑玄,却是从青州而来。

    按理说不该也这么久才对。

    “一路上贼寇肆虐,不时还需要绕路,走的并不快。”

    甄亮不认识蔡邕,却也看出了陆朝歌眼里的疑惑,便解释道:“加上时不时有人追赶而来,队伍人数越变越多,就一直拖到了今天!”

    “有人追赶而来?”

    陆朝歌闻言一怔,紧接着就反应过来:“是郑玄门下的弟子?”

    “不仅仅是弟子!”

    甄亮摇了摇头,面上浮现一抹惊叹:“郑公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名声,当真是天下无双,这一路上,每到一个地方,但凡听说了郑公北上幽州的消息,便有人加入队伍,或是带着护卫沿途护送,或是干脆直接跟我们一起来幽州求学……”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还有一部分,

    是从徐州、豫州、荆州、扬州之地来的,

    刚好跟我们碰上了。”

    原来如此!

    蔡邕看着城门前,

    密密麻麻拥堵在一起的身影,深深一叹:“郑玄之名,天下皆知啊,老夫不如也!”

    想到郑玄和他即将共同担任学宫祭酒。

    这位当世大儒,心中也莫名泛起一丝压力。

    陆朝歌微微一笑。

    要的就是这种压力。

    他之所以设置两名学宫祭酒,就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在学宫之中,日后还会有各种考试,非但学生们要在学术上互相竞争,老师们也会有考核。

    陆朝歌相信,良性的竞争,能极大的推动学宫发展。

    他正要说话,前方马车中的郑玄听到动静,也下车走了过来,身后带着一众现在的、将来的学生们。

    “阁下便是陆朝歌?”

    郑玄面容古板,一副研究型学者的样子,看到陆朝歌,也不急着行礼,反而略带审视的道:“那封说服我的信,便是你写的?”

    “正是!”

    陆朝歌拱手行礼,笑容满面:“郑公能来,在下深感荣幸!”

    “客套话无需多说,若是你当真如信中所写,开幽州学宫、建各郡县官学,那便是利在千秋的功德,老夫能参与其中,只有荣幸!”

    郑玄很认真的道。

    陆朝歌面容一肃。

    他环视郑玄身后的数百名学子,一字一句的宣布道:”郑公放心,在下即便倾尽甄家之财、幽州之力,也会将学宫办下去!“

    郑玄点了点头。

    看着神态自若的陆朝歌,不由自主想起了那封信上,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郑公治学传道,学生过千,声势浩大。

    然天下百姓何其多?

    屈居乡里,即便毕其一生,又能教出多少才学之士?

    千人之师,为经学大家,名动当世!

    万人之师,举世闻名,流传千古!

    则万万人之师又当如何?

    当为圣也!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短短一封信,道尽为人师表的道理,更有千古名句夹杂其中,郑玄看到那封信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对于陆朝歌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好奇。

    又被陆朝歌的学宫计划所打动。

    更别说,陆朝歌还给他送去了数百册古籍孤本,信里还说在幽州学宫,有着数以倍计的更多孤本书籍!!

    种种因素加起来,郑玄几乎没有半点犹豫的启程。

    比蔡邕干脆多了。

    但即便如此,郑玄对于陆朝歌是否能坐稳幽州牧的位子、继而推行学宫计划,是抱着一丝疑虑的,直到不久之前,听闻张举、张纯大军来袭,却被轻易剿灭的事情。

    他当时就松了口气。

    此刻再见到陆朝歌,虽然只是寥寥数语的交谈,却能感受到陆朝歌心中的格局和坚定,不由心中更加放松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愧是能说出这句话的人!”

    郑玄高声念道,忽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对着陆朝歌躬身行礼:“希望陆幽州一诺千金,将学宫推行天下,郑玄代天下读书人拜谢!”

    众人哗然。

    既为陆朝歌的这句千古名言所震惊,也为郑玄的大礼参拜而错愕。

    而更让他们感到不可置信的是。

    面色肃然的陆朝歌,却坦然受了这一礼。

    “他自认所做之事,当得起郑公大礼!!”

    霎时间,跟随郑玄而来的所有读书人,脑海中都浮现出了这样的念头。

    因为郑玄行礼而震惊不已的,并不只有跟随他而来的众多读书人。

    还有从洛阳来的数十名士子。

    其中就包括钟繇。

    不得不说,一路行来,这些人都毫无存在感。

    哪怕陆朝歌知道钟繇也是当世大才,也从来没有对他重点关照的意思。

    甚至从未单独与他见面交谈。

    所以此刻,他在人群中,看着名满天下的郑玄,竟然给陆朝歌行礼,而自己素来仰慕的蔡邕,站在旁边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整个人都受到了巨大的心神冲击。

    从洛阳出发开始,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先是巨资买官,再是招揽流民,继而翻掌之间灭杀张举叛军,现在,竟然连郑玄都主动大礼参拜……”

    钟繇眼神闪烁,恍然间竟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放弃议郎的职位,转而到幽州任职,究竟是一个正确还是错误的决定。

    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

    新任幽州牧陆朝歌,绝非常人也!

    这是他一路上所见所闻得来的最终感受!

    也因为此,因为蹉跎多年而已经渐渐熄灭了的官场之心,竟是一点点重新燃烧起来。

    或许,自己在幽州,可以一展才华、实现抱负?

    如此想着,钟繇忍不住心跳加速。

    却就在此时,他眼角余光看见对面的人群中,出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脸。

    “咦?这人好像在哪见过……”

    他正要仔细辨认。

    那人却已经走出了人群,来到郑玄身边。

    “老夫为使君引荐!”

    郑玄拉着那人的手,对陆朝歌道:“此乃颍川士子郭嘉,表字奉孝,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也,听说幽州学宫的事情之后,便北上而来,恰好跟我们遇上!”

    谁?

    郭嘉?!

    陆朝歌一愣,怎么也没想到,在这蓟城外竟还有这样一个惊喜!

    颍川郭奉孝,世之鬼才也!

    他这个时候应该在隐居,直到几年之后第一次出山,在冀州袁绍处呆了几天,就离开了,最后被荀彧介绍给曹操。

    怎会来了幽州?

    因为学宫的事情?

    “久闻颍川之地人才辈出,奉孝能得郑公另眼相看,想必绝非常人!”

    陆朝歌表面却不动声色,看向郭嘉。

    郭嘉微微一笑,拱手行礼:“见过陆幽州!”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陆朝歌只觉四周光影骤然变化,只是一个呼吸的时间,包括郑玄、蔡邕等所有人竟然都消失不见了!

    偌大的空间之中,只有他和郭嘉两人!

    而四周虚空之间,似有山峰隐现、海浪起伏、狂风呼啸、云海翻滚……急速的变幻交织,给人一种隐藏着千军万马之感!

    这是……

    “阵法?”

    陆朝歌反应过来:“三流谋士知兵法,二流谋士通阵法,一流谋士洞彻世间人心,更有鬼神莫测之能,奉孝年纪轻轻,怕是已经臻至一流谋士之境了吧?”

    按古人的虚岁来算,现如今的郭嘉,才堪堪二十岁。

    和赵云、张郃一样,还没有成长到巅峰。

    但即便如此,他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依然让陆朝歌刮目相看。

    “陆幽州慧眼如炬!”

    他看着陆朝歌,依然保持着拱手行礼的姿态,淡淡一笑道:“这确实是在下的阵法,些许小手段,不值一提。”

    谋士的提升,就在于掌握一门阵法。

    阵法如人。

    郭嘉的这门阵法,表现出来的样子诡谲万千、明暗交替,让人完全看不出其中虚实,确实符合他未来“鬼才”的称号。

    奇谋跌出,不拘一格。

    “奉孝将我拉倒这阵法之中,是有话要单独对我说?”

    陆朝歌一怔之后,迅速恢复平静,眼中甚至泛起了一丝好奇之色。

    他听蔡邕说过谋士的阵法。

    据说达到谋圣的境界之后,无需任何兵马,只需布下区区一阵,便能困住、或是消灭十万大军。

    这种传说,陆朝歌当然不太相信。

    但此刻郭嘉展现出来的阵法,确实很玄妙的样子。

    最起码他们二人所说的话,外界的郑玄、蔡邕等人,似乎毫无所觉。

    而与此同时,陆朝歌也有一种感觉,只要自己想,随时爆发内气或是文气,就能轻易挣脱这个阵法。

    这无疑说明,郭嘉没有恶意。

    “正是!”

    郭嘉对于陆朝歌的反应,不知为何,竟是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其实在下并非从颍川而来,而是在徐州游学,听闻郑公和蔡议郎两位当世大儒,都应邀前往幽州,担任幽州学宫的祭酒,心中好奇,便一路来幽州看看……”

    陆朝歌微微一笑:“奉孝都看到了些什么?”

    “很多事情,原本是没有察觉的,但一路来了幽州,沿途所见所闻,倒是有些心得。”

    郭嘉同样朗声一笑。

    陆朝歌好奇更甚:“愿闻其详。”

    “第一,时间。”

    郭嘉眼神中闪烁出一抹精光:“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郑公从青州北海郡启程之时,陆幽州其实正在京城买官,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你还不是朝廷册封的幽州牧,却以幽州牧之名,征召郑玄前往幽州,偏偏郑玄还答应了!”

    “这简直匪夷所思!”

    他侃侃而谈,尽显名士本色:“更匪夷所思的是,我远在徐州,竟然也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听到了这个消息!”

    “这让我不得不怀疑,有人在暗中散播幽州学宫的消息,吸引各地学子,前往幽州!”

    “事实也确实如此,追随郑公车队而来的,很多都是荆州、扬州学子!”

    “相反,豫州、冀州的学子反而更少,他们加入车队之后,在下曾打探过,他们知道幽州学宫的消息,是从京城传出来的,反而比我们这些更远地方的人慢了不少!”

    “由此,在下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郭嘉看着陆朝歌,忽然深吸一口气,缓缓说出自己的结论。

    “陆幽州去洛阳买官之前,就已经安排了甄亮管事,来北海郡请郑公,与此同时,甄家的商队也在各地宣扬学宫之事,吸引路途较远的各地学子!”

    “买官、请郑公、宣扬学宫消息,这三者是同时进行的!”

    “现在看来,还包括拜蔡议郎为师!”

    “这一连串的事情,全都在你的计划之中,多线并行、多管齐下,偏偏还每一步都成功了,效果更是令人惊叹!”

    “你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别人一年都未必能做到的事情!”

    不得不说,郭嘉的这一番推测,让陆朝歌有些惊讶。

    倒不是惊讶于郭嘉的智慧。

    而是寻常人根本不会在意这微不足道的细节。

    偏偏郭嘉却察觉到了异样。

    这么一算,好像确实如此。

    买官……

    成了幽州牧!

    拜师……

    蔡邕来了幽州!

    宣扬学宫消息吸引人才……

    蓟城外已经汇聚了数百名各地学子,将来还会更多!

    而这一切,如果按部就班的话,必然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在陆朝歌的谋划之下,多线并行、同时发动,效率高的令人发指。

    难怪郭嘉惊叹。

    陆朝歌不置可否:“为什么是一个月?我离开甄家已经两个月了!”

    “另外一个月的时间,是因为招揽流民,而耽误了!”

    郭嘉笑了笑:“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了。”

    “请说。”

    陆朝歌侧耳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