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蔷薇风起 » 第二十八章 连环计

第二十八章 连环计

    林樾檑说:“真的,从我第三次离婚后,有几年,我总有这个感觉,后来就没有了。特别是开服装店那两年,我白天晚上都不敢一个人在店里呆着。能不能是姜雪莲不在了?魂儿飞回来找我?还在怨恨我?”说到这,林樾檑拉着冷冰霜坐下说:“我们来的时候看到你们家人了,有不少人。”

    冷冰霜说:“我跟我姐联系了,他们出来度假。”

    林樾檑又看着明佳问:“在静海你看见贺露了么?”

    胡明佳见林樾檑东一句西一句的有点担心,她摇摇头说:“没有,就是登岛之后,咱俩在海边溜达,我觉得有双眼睛盯着咱们。”

    林樾檑说:“我在静海感觉有双眼睛盯着我。刚开始我感觉在我身后,我回头看,眼睛没了。我又感觉在对面,水的对面。我东张西望的一直在找,好像那双眼睛一直在跑。”

    胡明佳想起来林樾檑当时的心神不宁了。

    纳兰月打了个寒颤说:“哥,你别吓我,我怕!”

    林樾檑看着纳兰月说:“不怕,我感觉是小莲子的眼睛,她不认识你,不会去找你。”

    冷冰霜说:“不会的,莲姐肯定过的很好!”

    林樾檑摇摇头说:“很不好,很不好……”他眼睛直勾勾的停了一下说:“娘和……小……小莲子……小杏儿……姜小杏儿……”

    林樾檑拿起香烟走到露台东北角的靠椅前,他坐下来,点燃了一支香烟。

    冷冰霜看着林樾檑的样子,心想:难道哥已经怀疑雪莲姐就是姜小杏儿了?胡明佳见林樾檑这个状态,心里越来越没底了。她看着冷冰霜,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过去。

    冷冰霜见胡明佳在看她,她也不知道该咋办?直接过去问哥肯定不行,这个时候,决不能让他知道莲姐的近况。

    冷冰霜对于飞说:“哥哥们,你们也歇会,抽支烟。我们几个回房间洗漱一下再回来。”

    她叫上几个姐妹,来到了林樾檑的房间。进了屋,冷冰霜说:“姐姐们,明佳,我也不瞒你们了,哥说的这个姜雪莲是我的好朋友,关系特别好。”她又对纳兰月说:“姐,莲姐家里确实出事了,不过莲姐没事。莲姐已经回到临山了,跟我姐在一起呢。是我怕你被哥一吓唬就告诉他了,所以才没让你见她。”

    纳兰月问:“莲姐家出啥事了?”

    冷冰霜说:“都处理完了,以后让莲姐自己告诉你吧。现在是哥出问题了,因为姜雪莲就是姜小杏儿。”

    几个女生都惊讶的“啊”了一声。纳兰月问:“咋会那么巧?”

    冷冰霜点点头说:“就是那么巧。还有更麻烦的,莲姐的妈妈就是哥的娘。哥有一个妈妈两个娘,说来话长。现在的问题是,莲姐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哥说的小……应该是莲姐的爸爸,哥的小爹。”

    金小希问:“哥不认识小杏儿正常,毕竟女大十八变。可是哥为啥不认识小杏儿的父母?”

    冷冰霜说:“是娘不敢跟他相认,说来话长,现在没那么多时间。这么说吧,哥当年见到娘,就得崩溃。跟现在知道娘不在了一样,会马上崩溃。

    莲姐的事,我不知道哥了解多少,现在也不是让他知道的时候。我的意思一会咱们岔开话题,不再问莲姐的事了。等回去之后,我找个机会让他见见莲姐,再慢慢透露娘和小爹的事。

    唉!还一个大爹和大娘,也不知道咋样了。哥小时候的事你们不知道,这两个娘和两个爹在他心中不比妈妈差。一个妈妈让他郁闷了这么多年,这要是……”

    明佳说:“姐,我知道了,放心吧,交给我,我带他绕过这段,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雷蕾问:“难道哥当年就认出莲姐就是姜小杏儿了?”

    胡明佳说:“刚才我就琢磨,我怀疑她俩是一个人。只不过我见哥魂不守舍,才说是替代记忆。”她看着冷冰霜问:“莲姐有没有胎记,或者痦子之类的明显特征?”

    冷冰霜听了一愣:“大笨熊,居然打埋伏。对呀,莲姐的脖子上……”

    纳兰月抢着说:“后脖颈子有块胎记,他俩在店里,哥不可能看不到!”

    冷冰霜咬着牙说:“他可真能装,一直装不认识。”

    金小希问:“为啥?”

    冷冰霜说:“咱哥有个毛病,对他好的人,突然消失了,哥会觉得自己被嫌弃了。”

    金小希说:“我明白了,哥以为娘嫌弃他了……”

    冷冰霜说:“不知道。先出去吧,估计他缓过来了!”

    纳兰月说:“等一下,我去拿他的那个十年的白茶,要不然他又得问咱们来他房间干啥了!”

    几个人回到大露台,林樾檑问:“你们去我房间干啥?”

    纳兰月举着手里的茶说:“哥,我想喝这个!”

    林樾檑笑着说:“无知的小月月,你偷茶咋不顺便把茶具带出来?白茶不能用这个壶,去拿我的飘逸杯吧。”

    冷冰霜站起来问:“在哪呢?”

    于飞说:“应该在我车上,我去拿!”

    泡好了茶,林樾檑说:“我也不知怎么了,一直胡思乱想的……”

    胡明佳抢着说:“你的心理状况真该重视了,你都神情恍惚了。”

    “可是姜雪莲……”

    冷冰霜赶紧说:“哥,你放心,那个莲姐一定过的特别好。你是觉得当年没照顾好她,还让她受了委屈,才那么想的。”

    林樾檑又对金小希说:“我可没那么大的能力,是你们之前教育的好。”

    大家相互看看,又看着林樾檑。金小希问他:“你这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的啥呀?”

    林樾檑说:“你刚才说清清佩服我,那不是我的功劳,是你和阿扬素养好,孩子是你们的镜子。

    不说这个了,我继续说,要不然胡明佳又该挑拨小丫头揍我了!

    小莲子走了……”

    冷冰霜问他:“哥,能聊聊舒宁么?”

    林樾檑看着冷冰霜没有说话,而是一直看着她。冷冰霜有点发毛,跟哥认识这么多年,从来没见哥哥这么盯着自己看,哪怕是初相识和后来在视频里,林樾檑都不会盯着她看。哥咋滴了?是因为我问舒宁不开心了,还是这个秘密他不想让大家知道?

    冷冰霜转念想,你急眼我也不怕,我就不走。当年我也是想回学校了,并且必须回学校,我才怕你。现在不同了,我想回家,而且我必须回家。你敢翻脸,今天我就收了你,一了百了!

    其他几个人也在想,哥跟我们没提过舒宁,他认为这还是个秘密。小丫头就这么直接问,哥会不会不开心?会不会生气?

    胡明佳心中暗笑,看来月姐是对的,对付林樾檑就得直接一些。她相信冷冰霜有办法对付林樾檑,并且这两天她也看出来了,冷冰霜进退又度,林樾檑早已是冷冰霜的囊中之物了。

    纳兰月刚要说话,胡明佳做了个手势制止了她。林樾檑没说话,冷冰霜也没说话。林樾檑盯着冷冰霜,冷冰霜也盯着林樾檑。其他人都在他俩和明佳的身上来回看。

    林樾檑突然笑了:“别说,小丫头长的确实好看,呵呵!”

    冷冰霜假装不高兴的问他:“你才知道我长啥样?”

    林樾檑居然愣了一下,紧跟着解释说:“谁说的?哪次见你面不是一眼就认出你了?拍你马……不是,捧你臭……呵呵,也不对,咋说呢?”

    他看着于飞求援:“咋说?”

    于飞笑着说:“献媚,奉承,恭维,巴结,讨好……”

    林樾檑咬着牙瞪着于飞问他:“救火不会呀?”

    冷冰霜瞪着林樾檑说:“你是故意的,明明是看着我的脸,非得说马屁和臭脚!还假装说错了说一半,让大家联想!”

    林樾檑没理她,又去求助金小希:“伶牙俐齿的,你说应该咋说?”

    金小希笑着给自己的嘴做了个拉拉锁的动作。

    林樾檑摇摇头对冷冰霜说:“我是觉得你聪明绝顶,所以看着你。看着你才发现,你不仅聪明绝顶,还秀外慧中。正所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于飞笑着跟了一句:“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林樾檑回头看着于飞说:“你不救火就算了,隔岸观火我也忍了,火上浇油就不厚道了吧?”

    冷冰霜扳着林樾檑的肩膀说:“不管于飞哥,再夸我一句,我就不计较了!”

    林樾檑刚要张口,纳兰月说:“不许用别人的话,要我们没听过的!”

    雷蕾说:“做首诗吧!”

    林樾檑被她们气乐了:“你们想干啥?不带趁火打劫的!”

    胡明佳说:“于飞哥趁火打劫,小希姐是隔岸观火,月姐是反客为主,蕾姐是上屋抽梯,你说不说?不说的话,可别怪我无中生有了。”说着胡明佳开始吟诵道:“青龙山上老树根,樾……”

    林樾檑赶紧说:“连环计是不?说就说,听着:世人皆叹冰霜冷,唯有明佳妙手春。西婵玉月恐不及,卓姬婉照心生爱!”

    杨光辉笑着问:“这啥呀?前两句将就了,后面的啥呀?”

    胡明佳问冷冰霜:“姐姐,满意么?”

    冷冰霜笑着说:“再不满意的话,不是我太狂了,就是难为哥了!”

    胡明佳解释说:“西婵玉月恐不及,是说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杨玉环和王昭君都不及冷冰霜的美。王昭君乳名皓月。”

    雷蕾问:“那个什么卓姬婉照心生爱啥意思?”

    于飞说:“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和李清照。并且哥是按照年代顺序说的。意思是四大才女都爱冷冰霜的才华。”

    赵晓高说:“没押韵啊?”

    胡明佳笑得合不拢嘴的看着赵晓高说:“晓高就记住押韵了,呵呵呵。小老公,不是说诗歌一定要押韵的。古诗中就有变格一说,近现代新诗也不一定要受旧时韵书的限制,更何况还有打油诗。

    咱哥这首诗既不去发表,也不去应考,不用要求太苛刻。并且,哥的这首诗创作时间之短,还是很不容易的。另外,哥在诗中除了引经据典,还包括叙事,言情,赞美。我觉得这么短的时间,不能苛求押韵了。”

    金小希做了个给自己的嘴拉开拉锁的动作说:“咱哥这反应速度够快的了。”

    纳兰月说:“我还有一计:顺手牵羊。你给我也来一首诗,送给我的,要包含我的名字,但不能看到我的名字。”

    风悠扬笑着问:“殿试么?”

    纳兰月站起来说:“本格格正黄旗,倒退一百年,继承皇位都不好说!”

    林樾檑笑着问她:“明珠,成德,容若哪个称呼上有纳兰了?”

    纳兰月说:“称呼不称呼,他们也是纳兰氏!”

    林樾檑继续笑着说:“纳兰月,我没稀的搭理你,人家都改成那姓,李姓什么的,你还用纳兰氏,你是想复辟还是想当慈禧太后?还正黄旗,你是皇亲国戚呗?”

    纳兰月笑着说:“你气我我也不生气,明珠,容若不用纳兰氏称呼,是当时满族的规矩,言名不举姓,也叫称名不道姓。比如和珅称为和大人,实际上和珅姓钮祜禄氏,再比如索大人索额图,实际上姓赫舍里。还有那个著名的顾命大臣肃顺,本姓爱新觉罗,是皇族宗室。他的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并因此被册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之人。八大和硕贝勒之一,八旗旗主之一,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顾命大臣也好,八旗旗主也罢,铁帽子王不也被你姑奶给杀了?明明是皇室的仇家,还正黄旗!”

    纳兰月笑着问林樾檑:“哥,你是故意找茬逃避么?”

    林樾檑赶紧对胡明佳和冷冰霜说:“我没逃避,是你们打断我的。”

    胡明佳心想,让哥缓一缓,从莲姐的情绪中出来是最好的。她笑着说:“不算你逃避,哥,妹子给你撑腰,咱也考考月姐!”

    纳兰月笑着说:“我也没考证过历史,都是小时候听我爸爸给我讲的故事,那我就讲讲。或许是真的,或许是故事,当故事听吧!”

    她看着林樾檑说:“这些历史林老头应该知道,他故意难为我。首先,哥,你别想误导我,纳兰容若就是纳兰成德,后因避讳太子保成,才改名纳兰性德的,容若是他的字。”

    金小希问:“纳兰性德?那个武功高深莫测的一品带刀侍卫纳兰性德?”

    纳兰月笑着说:“姐,你也被那些胡编乱造的历史故事忽悠了。我不知道为啥,那些既不尊重历史,又毫无精神营养价值的东西,怎么能让那些人赚的盆满钵满。

    纳兰性德留下来的历史贡献主要是诗词,他是著名的清代词人。因为他出身显赫,又与皇室沾亲带故……”

    雷蕾问:“啥家庭出身啊?”

    于飞笑着说:“你们那,说起那些野史穿越剧头头是道,到真章就完了。”

    纳兰月说:“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就是他的太爷爷是皇太极的亲舅舅,是叶赫族的贝勒。纳兰性德的亲爹就是赫赫有名的明珠,是康熙帝最得意的重臣之一,纳兰明珠。

    纳兰性德是正经八百的科考进士,殿试中二甲第七名。”

    杨光辉问:“第七名?”

    纳兰月点了点头说:“清朝殿试有三甲,第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七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同进士出身。纳兰性德等于当年的全国前十名。

    至于武功,他也是正黄旗出身。满族八旗是努尔哈赤的八支铁军,旗人尚武,估计纳兰性德也从小习武。至于武功多高不好说,他的诗词多以爱情为主题,看不出他对武学的情有独钟。他的一等侍卫是因为他出身显赫,又才华横溢,被康熙帝赏识,留在身边,封为三等侍卫。因为康熙帝一直喜欢他,不久就被封为一等侍卫,并不是一品带刀侍卫。

    一等侍卫是武官衔,统领侍卫的高级长官,至于想带刀,不是大内侍卫带刀的都是带刀侍卫。侍卫就是卫兵,没有武器哪行?传说也好,电影也罢,都没交代清楚,侍卫都带武器。只不过在皇上身边的侍卫就不一定带刀了,即使是带刀侍卫,他们的刀也是特制的。并且,带刀侍卫是有生杀大权和一些其他的特权的。纳兰性德应该是主要陪伴皇上左右,也陪皇上出行,也曾考察过边疆,但是没听说有什么赫赫的战功。”

    金小希问:“你们都姓纳兰,是……”

    纳兰月说:“姓金的也未必是一个祖先。满姓和汉姓一样,最初是部落的名字,慢慢的演变成了姓氏。就说姓氏这个词,在古代,姓是姓,氏是氏。上古时期有八大姓,氏是子孙后代之所自分。姓氏是标志家族血缘的符号。

    拿懒氏,应该是比较早的女真人通用的姓氏之一,大概可追溯到唐朝。完颜阿骨打的母亲就是拿懒氏。明代以后的那拉氏按照分布的区域,有分成四个分支,包括著名的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是因为分布在叶赫河两岸而得名。”

    金小希问:“慈禧太后真的是叶赫那拉家族最后的血脉么?”

    纳兰月笑了:“姐,怎么可能?叶赫那拉曾是满族最大的姓氏之一,家族的后人现在也大有人在。清朝的八旗里都有叶赫那拉家族的人,主要以XHQ和正黄旗居多。

    其实到了现在,已经分不清谁是纳兰氏,谁是叶赫那拉氏了。叶赫那拉氏只是分布在叶赫河两岸的叶赫部的那拉氏的姓氏。在它之外,还有哈达那拉,乌拉那拉和辉发那拉。又分为同姓那拉和异姓那拉。”

    她问林樾檑:“哥,你知道为啥叫异姓那拉么?”

    林樾檑笑着说:“不瞒你说,我确实没安好心,确实是想考考你。不过你问的这个我真不知道。”

    纳兰月说:“据说乌拉那拉和哈达那拉是同祖,而叶赫那拉和辉发那拉以前有自己的原姓。不管怎么说,纳兰氏是女真族的大姓,那拉氏也好,拿懒氏也罢,都是音译。我们家就是纳兰氏,没有叶赫,所以,慈禧太后也不是我姑奶奶。”

    她又对金小希说:“姐,你说的是一个传说,据说努尔哈赤打到叶赫城,并活捉了叶赫那拉部落的首领金石台。金石台临死的时候发下毒誓:我叶赫那拉氏绝不会亡族,哪怕剩下一个女人,也要报仇雪恨。

    恰巧,满清很少选叶赫那拉氏的美女进宫,而慈禧太后又是亡清的罪魁祸首之一。传言的爱新觉罗和叶赫那拉不通婚也是不对的。据说努尔哈赤就是叶赫部的女人所生,而他的儿子皇太极的生母就是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哲哲。

    还有,纳兰明珠的爷爷就是金石台,按照那个说法,康熙帝就不应该重用纳兰明珠,更不该把纳兰性德留在身边陪驾。而孟古哲哲死后,不仅皇太极登基后尊为皇太后,后来的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几次改加谥号,可见爱新觉罗并未视叶赫那拉为仇家。”

    林樾檑说:“嗯,我也听说她的谥号好长。”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纳兰月笑着说:“我是刚上大学时,闲着没事背下来的,呵呵。”

    风悠扬问:“还有个惠妃也是叶赫那拉氏的的吧?”

    “乌拉那拉氏。”

    “苏克萨哈呢?”

    “苏克萨哈应该是那拉氏的。”

    林樾檑说:“我明白了,就是那拉是个姓氏,不同的宗族,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称谓。”

    纳兰月说:“对也不对,就这么理解吧,咱们不是学术讲坛,不用那么严谨。”

    风悠扬说:“我也是听了那个传说,好多次百度去查这个事,我也觉得皇上选妃怎么可能让仇家混进来呢?”

    纳兰月说:“还有,哥还用铁帽子王蒙我。肃顺并没继承铁帽子王,继承铁帽子王的是他的哥哥端华。八个顾命大臣,两个铁帽子王,分别是世袭和硕怡亲王的载恒和世袭和硕郑亲王的端华。”

    她问林樾檑:“哥,你能说说八个顾命大臣,谁是头么?”

    林樾檑笑着说:“你说吧,你这么懂,我说就是班门弄斧了。”

    纳兰月说:“就是讲故事,你说说。”

    “要我说就是肃顺。表面上看,八大臣里有铁帽子王,有皇上的姐夫,还有兵部尚书和军机大臣。实际上,我觉得肃顺是他们的核心。首先,载恒和端华早就是肃顺的铁杆死党了。两个铁帽子王能和他成为死党,不仅是因为一个是亲哥哥,一个是亲戚。更主要的是肃顺鬼点子多,平时这俩有事都是肃顺出主意。

    其次,据说顾命八大臣是肃顺跟咸丰帝提的建议,并且这些人也是肃顺推荐的。另外,据说当时最强硬的也是肃顺,不是头领,哪来的底气强硬?

    还有,前四位,两个世袭的铁帽子王不一定有多大能耐,老爹喜欢,就把王位给他了。而肃顺是靠自己实力升上来的,就是说,人家是满腹经纶。至于那个景寿百分之百不是头。他手握重兵,即是蒙古都统,又协领大内侍卫,人家还是皇上的亲姐夫。他要是头领的话,恐怕恭亲王奕䜣也拿他没辙。

    还有结局,推倒菜市口问斩的,只有肃顺。为啥?杀一儆百,杀谁?肯定是首领。载恒是老十三的后人,那是雍正皇上的亲堂孙,又掌管着御林军,可以说是权威并重。可他却早早的被削去了兵权,估计不是胆小就是没脑子,再或者牵绊太多,放不开手脚。另一个端华,步兵统领和御前行走,还做过好多次各旗的统领,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样的人,居然去办一些锅碗瓢盆的杂事,还自认为被委以重任。可见此人无用,必遭杀戮!”

    纳兰月问:“两个铁帽子王和心腹大患肃顺都杀了,另外几个为啥没杀?”

    “后面那四个白搭,就是撑门面的,杀不杀的应该没啥用。所谓穷寇莫追,表面上是八个人,实际上朝廷之中还有他们的同党,总不能都杀了,弄的其他人胆战心惊吧?再弄出几个狗急跳墙的,慈禧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而留下他们四个的性命,就是放其他人一条生路。那些人支不支持自己无所谓,暂时不闹事儿就行。至于以后,看情况,听话的就接着用,不听话的慢慢归拢。”

    “为啥不杀景寿?”

    “对,这个景寿疑点太多。我分析两个原因,一个是景寿压根儿就跟那七个人不是一条心,出没出卖他们不好说,反正是打架的时候没伸手。另一个是景寿有背景,啥背景没研究过。反正是有背景,没法往死里弄。所以他在当时,仅仅是丢了官而已,不仅保住了爵位,后来还升了官。”

    讲到这,林樾檑笑着对大家说:“野史杜撰,别当真!”

    纳兰月说:“本来也是大家一起讲讲故事。再说了,咱们再杜撰还有那些人想象力丰富?霍去病都能化身霍元甲,霍元甲还能瞬间穿越,替他祖宗荡平匈奴。”

    大家都笑了,林樾檑问:“你看的啥书啊?”

    “穿越的!”纳兰月敷衍着回答了一句后,问林樾檑:“我的诗呢?”

    金小希说:“先等会儿!铁帽子王都能杀,铁帽子有啥用?”

    冷冰霜说:“铁帽子王不是免死用的,是世袭罔替的王爵。就是说,一般的爵位世袭一代就降一级。王爷降为公爵,公爵降为侯爵,侯爵降为伯爵……”

    雷蕾说:“不对吧,公侯伯子男不是欧洲封建制的产物么?”

    于飞笑着说:“明明是中国的爵位称呼,只不过近代学者不去注释,反倒误导了国民!”

    金小希说:“我不听你的,小霜,你说,你说的我就信!”

    冷冰霜笑着说:“我就那么权威?”

    大家看冷冰霜越笑越自然了,心里都跟着高兴,却都不敢说出来。纳兰月说:“因为哥和于飞哥经常蒙我们!”

    “嗯,于飞哥说的对,其实在周朝就有公侯伯子男了。周王封侯只是一个代表词,实际上封的是王公侯伯子男。王自然是周天子周王了,当然,也有一些当时所谓的蛮夷首领为王的。

    公,是王的重臣,比如宋昭公等。其他诸侯大国为候,比如蔡桓公实际上是桓侯。伯的领地比侯小,比如郑伯。子就更小了,典型的是楚,最早是子,后来楚国国君不满意,上书要求改封爵位不成,自称为王。男的话就更少了,据说史料记载只有许国为男爵。所谓诸侯各国是因为侯居多,就统称诸侯各国了。

    所以,公侯伯子男是中国古代时期的爵位的称谓,基督山伯爵是翻译过来的称呼。

    刚才说降级,就是按照公侯伯子男的顺序。不过子孙后代如有功绩,还会给他们升级。而铁帽子王的意思是无论多少代,一直不降级。但是犯了犯上作乱的罪名,该杀就杀,并且他的后人未必有机会世袭了。”

    金小希又问:“后来的朝代有公侯伯子男么?”

    冷冰霜说:“有啊,寇准是莱国公,王明阳是新建伯,曾国藩是毅勇侯,李鸿章是肃毅伯。这只是几个代表,被封爵位是古代官吏的荣耀,也能证明他们都是有领地的。”

    杨光辉问:“八旗是不是正的是正宗的满族人,镶的是蒙古和汉族?”

    纳兰月摇摇头说:“确实有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之说,但是并不是二十四旗。正和镶也不是说谁正宗。

    是按照旗子的颜色称呼的。正黄旗,就是旗子是黄色的。XHQ,就是黄色的旗子镶着边的。”

    杨光辉问:“正黄旗最大呗?”

    纳兰月说:“如果要排序,应该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从头说吧,努尔哈赤最初只编了四旗,即黄,白,红,蓝。后来地盘大了,队伍也壮大了,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制就算正式建立,并且贯穿整个清朝。没入关之前,八旗相当于八个军区,只不过平时为民,战时壮丁变身为战士。而当时的满族人尚武,所以八旗的战斗力极强。

    后来在队伍中增加了蒙古佐领,顺治帝又增加了汉族佐领,就有了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后两个并不是独立的八旗。

    最初的八旗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和他的兄弟,就是八个和硕贝勒,而且每个旗都有努尔哈赤亲自指挥的部队。后来被多尔衮,皇太极以及顺治皇帝来来回回的分拆重组,都是为了自己掌控兵权。

    因为多尔衮曾经不断的变旗的颜色,使得他掌控的正白旗日益壮大。多尔衮去世后,福临亲政,将正白旗纳入麾下亲自管理。那之后,XHQ,正黄旗和正白旗一直由皇上管理,没有旗主,称谓上三旗。而其他五旗交由亲王们管理,都有旗主。

    因为爱新觉罗是正黄旗,所有被讹传正黄旗是最大的,最正宗的。排名的话应该是XHQ第一,然后是正黄旗和正白旗。

    对了,顺便说一句,旗主相当于奴隶主,旗人不管地位多么显赫,一直都是旗主的奴隶。旗主是有权除名的,所以清朝很多大官见了自己的旗主,都得下跪。估计也是皇帝为了制约权利的一种手段吧!”

    她看着林樾檑问:“我的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