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无尽征途 » 第三十二章 孔先生,以及,一辈子。

第三十二章 孔先生,以及,一辈子。

    “阿亮,你想去外面的城里看看吗?”赵亮面前的那个无论是穿着还是长相都是那么朴素的女孩看着他说道。

    赵亮停下手中劈柴的动作,想了想说道:“那个之前去城里上过学堂的私塾老师说,城里的光景是我们很难想象的,要是他有可能,一定不会回来,城里有很多看都没看过的衣服,还有很多没吃过的好东西,所以我当然想去看看。”

    说来也奇怪,他们这个那么小那么偏僻的小村落应该是不会出现私塾这种地方的,但是这个村子里的人非常团结,不仅在村子里合伙搭了一间学堂,还集体出资从城里请了一位教书先生。村里的小孩在十四岁以前都会被送到那个学堂里面去学些生字。说不得有能有多高的造诣,但是学习几年也能认识不少字,在这个村子里也算不得文盲。

    那个教书先生最喜欢和他们说村子外面的事。他说外面有各式各样的人,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一个个好看的像是天仙一样。

    这话在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赵亮听来是不信的,因为他觉得,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翠翠已经很好看了,会做饭、会干活,长的和那些村子里五大三粗的婶婶们可不一样,那些婶婶吵架可厉害了,连家里的男人在惹到她们的时候也只能退避三舍,尤其是两家人出矛盾的时候,各种泼辣的话语都用上,扯开嗓门在那儿大声叫嚷。村东边吵架,村西边都能听到。这时候本该帮忙的男人却相视无奈一笑,各自点上一支旱烟,坐在门前的石阶上等着女人们吵完架,等女人们吵得口干舌燥,男人们就站起身来当起了和事佬。招了女人几个白眼之后各自回家。都是世交,平常口角不会影响两家的关系。

    小时候赵亮他们经常在那些婶婶吵架的时候拉着一群伙伴在一边偷听,一边听一边笑,原来还可以这么骂人。

    但是他们每次都只能听一会儿,因为那坐在石阶上抽旱烟的大人发现他们之后就会挥挥手撵他们走:“去去去,小孩在这凑什么热闹。”

    几个小孩笑着一哄而散,赵亮牵着翠翠的手,一起跑回家。他们两个是邻居,据说翠翠家是在他爷爷那一辈从别的村子迁过来的,现在已经在赵家村定居几十年了。小村子民风淳朴,也不存在其什么排外的现象,他们只知道既然来了,那大家就是一家人。

    赵亮如今也有十七岁,翠翠比赵亮小一岁,在他们这儿,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双方父母似乎也很满意,在积极促成两个人的事。翠翠自然不必说,在她父母试探她这件事的时候,本就要早熟一点的女孩表现得有些扭捏,她的父母见状也就懂了。只等赵亮一家上门提亲。

    赵亮父母自然也对这事很上心,年轻小伙,现在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他们这些当父母的自然要上心一些。但是他们在问赵亮这个问题时,赵亮总是有些逃避,他想去村子外面看看,自己也不能在村子里劈一辈子的柴。

    翠翠知道她父母的打算时心里开始有了一抹自己难以察觉的期待,有时候就是看着赵亮的侧脸都有些娇羞。可是赵亮一家始终没有上门提亲,她一个黄花姑娘,也不能去问这件事。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两个月。

    村子里来了个戏班子,这可是一件难得的大事情,向来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们只是听说过戏班子的存在,但还没谁亲眼看到过,这个戏班子在村子里一连表演了两天,整个村子的人都没有缺席,从这个戏唱到那个戏,一连两天都没有重样。

    翠翠每天跟在赵亮身后去那个临时搭建起来的戏台子,一来二去赵亮也和戏班子的人混熟了,知道他们这次经过村子是要去离村子比较近的那个城里扎根。

    翠翠还没意识到什么,只知道赵亮似乎对这件事很上心,听他们讲那些故事的时候很高兴,那翠翠也很高兴,只要赵亮开心,她就觉得高兴。

    在戏班子准备离开的时候,赵亮带着翠翠再一次来到戏班子,见到了戏班子的“老板”,翠翠正疑惑赵亮为什么要来找他,就听见赵亮一脸激动地问戏班子的“老板”“带我去城里吧,我跟着你们一起走,我不会唱戏,但是我可以给你们打杂啊……”

    翠翠只觉得天都塌下来了,脑袋里浑浑噩噩的,甚至没有听清赵亮后面说了些什么,只知道那个戏班子最后同意带着赵亮一起走,只是薪水很少。

    回去的路上赵亮表现得很高兴,一直在想象着城里是个什么景象,没有注意到旁边有些失神的翠翠。

    回家之后赵亮告诉了他父母自己的打算,他的父母没有拦着他,只是拿出家里不多的钱财,给赵亮准备了一个包袱,里面是一些吃食和衣服,交代了很多,让他在外面要懂得低头,不要被欺负……

    第二天戏班子的马车到赵亮家门口来接他,老两口看着赵亮的背影感叹到:孩子终究还是长大了。

    翠翠躲在家里不敢出来,直到赵亮上了马车,在马车里喊道:“爹、娘、翠翠,我走了,你们保重。”车轮转动的声音响起,翠翠才冲出房门,掏出怀里自己在晚上偷偷绣的手绢递给车上的赵亮。

    赵亮看着面前哭的泣不成声的翠翠,语气温和的安抚道:“我只是去城里看看,又不是不回来了。”

    翠翠点头,没有说话。

    车子越行越远,在即将脱离翠翠视线的时候赵亮从马车内站起身来,对着翠翠越来越模糊的身影喊道:“翠翠,等我回来。”

    话语随着风飘到了翠翠耳边,翠翠看着赵亮离去的方向重重点头。

    城里确实很繁华,赵亮他们从村子里到城里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城里的东西一时间让赵亮迷了眼。

    确实有很多赵亮之前没见过的东西,以戏班子给赵亮开出的微薄薪资自然不可能供赵亮每次都去吃城里的美食,只能偶尔出去改善一下伙食,赵亮自己也在偷偷存钱,想要在他回家的时候给翠翠他们也带一些回去给他们尝尝。

    戏班子里面的生活很枯燥,他只能看着那些伙计画上一些奇奇怪怪的装扮登上舞台,在上面卖力地表演着,偶尔台下会爆发一阵阵的掌声。赵亮心想,要是自己也能登台表演就好了。

    戏班子里经常会有回头客,但有一家人尤其让赵亮关注,据说那家人在城里十分富有,姓宋,戏班子里的伙计和那些来看戏的客人见到那家人都会尊敬地喊上一声宋员外。

    这当然不会是赵亮关注这家人的理由,而是那一家人中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赵亮发誓,她绝对是他这辈子见到过最漂亮的人了。

    宋家小姐经常会随着她家里人一起来看戏,有时候会自己来,有一次赵亮在为客人端茶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一跤,虽然赵亮及时稳住身子没有摔倒,但是手上端的茶水还是洒了出来,正好打湿了宋家小姐的裙边。赵亮急忙道歉,幸好那个小姐极其温柔,并没有责怪他。

    从那之后宋家小姐和赵亮就越发熟稔起来,他们偶尔会一起去吃东西,甚至宋家小姐偶尔会给赵亮带一些小礼物。

    他们那段时间过的极其开心。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赵亮也在戏班子待了三年,这三年时间之内赵亮一次也没有回家。

    赵亮这年二十岁,翠翠今年十九岁,宋家小姐今年十八岁。

    大户人家嫁人就没有那么随意,得讲究个门当户对。

    终于有一天,宋家小姐在又一次来到戏班子看戏,在戏曲结束之后来到后台,在熟悉的地方看到了赵亮。

    “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看戏了。”

    “为什么?”赵亮的语气有一丝他自己难以察觉的惊慌。

    “我要出嫁了,据说那个公子是个很好的人。家里也是有权有势。”

    赵亮嘴角扯出一个牵强的笑容:“是,是吗?那你以后要开开心心的。”

    “嗯。”

    宋家小姐走了。

    赵亮没有去看宋家小姐成亲,只知道很多人都去了,排场很大,街上迎亲队伍都有好几百人。

    赵亮觉得自己该回家了,和戏班子的老板说了这件事,老板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同意了赵亮的请求,甚至主动帮赵亮找了一个会路过赵亮村子的车队,让赵亮和他们一起走。

    赵亮踏上了回家的路,用自己在这三年中省下来的钱买了很多好吃的糕点,一些村子里没有的小玩意儿。

    赵亮在路上想着,翠翠应该已经嫁人了吧。自己一走就了无音讯,不知道村子变了多少,那些婶婶骂人是不是还是一如既往的大声。

    赵亮经过半月的颠簸最终还是回到了村子里,风尘仆仆下车之后,一进村子就有好些人惊讶的问:“这不是阿亮吗,这几年过的怎么样,城里好玩吗……”

    赵亮现在并不想回答他们的问题,他现在只想快些回家。

    摆脱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纠缠之后,赵亮终于来到家门口,父母还在,只是显得更苍老了一点,老两口对着赵亮一阵嘘寒问暖,赵亮向他们两个说着这三年的见闻。

    听着赵亮的话,老两口也是颇为欣慰,能过的好就行。大概老一辈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对于后辈,不要他们大富大贵,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就行。

    最后他们聊到了翠翠,老两口说,翠翠这些年长得越发亭亭玉立,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村里长大的姑娘。这些年甚至隔壁村都有不少年轻人过来提亲,但是都被翠翠拒绝了,她父母也很着急,这都多大了,再不嫁就真嫁不出去了。

    赵亮一时间有些激动,忙问翠翠现在在哪儿。老两口说,翠翠现在应该在河边洗衣服。

    赵亮随手抓起两块用油纸包着的糕点夺门而出,向着河边跑去。

    “慢点慢点,唉,你这孩子。“

    赵亮一路从村子里跑到河边,无视了之前纠缠他,让他讲故事的七大姑八大姨的疑惑眼光。

    河边,翠翠正用棒槌在捶打着脏衣服,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声音有些熟悉。站起身来回头一看,看到气喘吁吁的赵亮,四目相对。

    赵亮认出了翠翠,翠翠也认出了赵亮,赵亮从怀里拿出那两块用油纸包着的糕点,一步一步走到翠翠面前,双手捧着递给翠翠:“给,很好吃的。“

    他们两个最后结婚了,村子里那天也很热闹。

    赵亮似乎已经忘记了宋家姑娘。

    宋家姑娘过的实际上并不好,那家人的少爷不光娶了好几个小妾,还经常到外面寻花问柳,回家稍有不顺心就对宋家小姐拳打脚踢。她过的并不好。

    赵亮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

    他们的孩子长大了。

    赵亮这辈子都是在那个小村子里过的。

    他觉得自己很幸福。

    最后赵亮活到了七十岁,这个年龄在同村人里面也算相当长寿了,膝下有儿女承欢,子孙满堂,也算此生无憾。

    弥留之际,赵亮躺在床上,眼中走马灯似的闪过自己这一生的经历,但是他总觉得有哪儿不对,自己,真的是赵亮吗?

    意识越来越模糊,赵亮现在已经无法再思考,他只知道他这辈子过的还算幸福,嘴角带着一抹微笑,赵亮离开人世。

    屋内顿时响起一阵阵哭声。

    赵亮意识最后清醒的时刻,本就该那么闭眼的他耳边却突然传来模模糊糊的声音,他以为是子孙的哭声,但仔细一听又好像不是,那声音越来越清晰最后他成功听清了那些话语。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和大怨……常与善人……”

    话语还是那么破碎,但是他觉得这些话自己应该在哪儿听到过,很熟悉很熟悉。

    他千思百想,最后脑子里蹦出一个名字,孔先生?他是谁?为什么会想到他?

    自己是谁?真的是赵亮吗?那许昌又是谁?

    寒寺是谁?还有苏应钦?

    破碎的记忆重组,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不是赵亮,是许昌,而这段时间只是一个梦境。突然许昌觉得有些后怕,要是自己真在梦境中死了,那会不会就真的死了?

    许昌想要努力睁开眼睛,可是始终睁不开,他现在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自己的身体还泡在湖水当中,那自己能脱离梦境吗?

    思绪还没有落地,混沌的意识中爆发一道亮光,许昌心底一沉,果不其然,这应该还是一个梦境,自己要怎样才能脱离?

    亮光闪过,梦境中的许昌睁开眼睛就看到一头鹿在眼前一闪而过,许昌再次失去所有记忆。梦境再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