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阳明路 » 第十二章 天赋异禀

第十二章 天赋异禀

    不久我们到了高坪,在一户农家的院里见到了贵叔。

    农家院子的石桌上放着强光手电、防毒面具、登山绳、铁链、战术匕首和工兵铲等装备。我发现有些居然是外国货,甚至比我在战场上装备的都还要好。

    贵叔走到我跟前说:“拿去吧,扇架,用来装玄铁扇。”

    扇架的模样就像一件战术背心,背后从右肩斜立着一个长方形的架槽,大小不偏不倚,背在身后正好固定,方便拿取,很是合身。

    这时,房内走出一名老者,两鬓如霜已斑白,体态精壮,虽一身农装但气度不凡,一双大手虎口处分别刺有“忠勇”二字。

    老者见到贵叔无比激动,贵叔立刻相迎单膝跪地:“前辈,许久不见,身体可安好?”

    老者扶起贵叔哽咽地说:“安好,安好,都是托老太君的福。”

    还没等贵叔起身,老者有继续问道:“老太君可好?伤情是否已恢复?”

    贵叔扶着老者在院内的石凳坐下说:“前辈,不瞒您说,母亲年事已高,身体情况大不如前,旧伤发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老者表情从激动变成了担忧:“只要老太君身体能够恢复,我赵忠死不足惜。”

    贵叔握着赵忠的手:“前辈,我这次来就算为了您信上写的东西,无论如何这次一定要找到。”

    赵忠突然站起身来厉声说道:“人生短短数十年,生命无常,世事难料,我赵忠虽不成器,但却明事理,知忠义,辨恩仇!始祖早有训凡遇杨太祖公后人有难必倾所有以报之!”

    贵叔双眼已红润,用力握住老者的手。

    那老者继续说:“自从应龙先祖主公仙逝之后,我赵忠一脉世代守卫海龙囤,几百年来一直深受杨太祖公及后人恩惠,更何况杨某全家均是老太君所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赵忠守在这海龙囤下五十载春秋,早已将海龙囤十八天险要害处熟知于胸,今日先祖在上我赵忠必赴汤滔火助杨门后人入囤取宝!”

    一般话说得在场的众人热血沸腾!贵叔更是拱手跪地向赵忠行跪拜礼:“多谢前辈相助!”

    赵忠再次扶起贵叔:“怀贵,什么时候出发?”

    贵叔抬头看看天说:“等夜深!”

    饭桌上,酒过三巡的众人向贵叔打听赵忠老爷子的故事,贵叔豪气一笑对着赵忠说:“前辈,如若不嫌弃,可否与这些后生说说?”

    赵忠一碗酒喝尽笑道:“难得今日众兄弟不嫌弃,来看我这个老匹夫,我就给大家说说这海龙囤的故事!”

    两千多年前,夏商周时期,百濮地周边,也就是现在的贵州有一个叫“夜郎”的小国,兴盛于战国,灭于汉末,短短三百多年便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

    大唐王朝建立后将天下分为三百六十州,贞观年间,建立播州。

    播州,地势险峻,人迹罕至,多是安抚招纳少数民族聚居之处,历来被视为蛮夷之地。

    唐懿宗时期,本是玄宗为了制约吐蕃而扶持建立的云南少数民族联盟南诏居然建权立国,入侵大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的唐王朝又遇裘甫、庞勋农民起义,便无暇顾及远在边陲的南诏叛乱。

    十年时间,南诏越发狂妄,皇帝蒙世隆更是亲率精兵大举侵犯大唐,直指锦州,也就是现在的成都。

    唐僖宗时期,下诏书招募天下精兵收复播州讨伐叛贼,一时间天下群雄纷纷向播州挺进,大战全线爆发。

    杨家始祖杨端心怀天下,为国分忧,倾家之财打造精良武器,举族中精锐将领,亲领“八姓”家族亲兵出征播州!赵忠便是其中一族“赵”氏亲兵。

    入播州后,杨端便在高耸入云,巍峨千米,易守难攻的高遥山安营扎寨。很快,便取得了与南诏精锐罗闽部族首战的胜利。这让之前入播平乱却屡屡受挫的其他义军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杨端的军队,共同推举杨端为统帅,后又与当地因南诏入侵躲避战乱迁入深山的黄、蒋、臾三大仡佬族歃血为盟。

    在杨端的指挥下,义军越战越勇,捷报连连,最终在高遥山下的罗闽河全歼敌方精锐,南诏全面撤出播州,不敢来犯。

    唐王大喜,特许杨端氏族永守播州,册封杨端为“播州侯”。为复兴播州,杨端亲自走访四方,结识会盟周边各族并搜寻因战乱流离失守的当地夷人学习汉族文化,复耕开荒,种田畜牧,大兴水利,休养生息。

    朱温篡唐后,中原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变革,中原大地战火笼罩,各地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南诏也趁机再乱播州,重燃战火,最终为化解民族矛盾,保留汉唐血脉,延续杨氏一族香火,久卧病榻的杨端决定于当地夷族血脉相融,为保宗族血脉和播州子民,杨家几代先祖先后战死沙场,历经百年拼杀终统一播州全境。

    北宋时期,谨遵仙人“不忘出身”遗训的杨氏家族重新复归失去交往二百余年的中原政权,宋徽宗赵佶册封其为播州安抚使,世袭永镇播州。

    在杨氏一族的励精图治下,播州长治久安,欣欣向荣,播州之地一时成了不受战争侵扰的富足地域。但本想独善其身,韬光养晦的杨氏一种最终还是卷入了“宋蒙之争”。

    蒙古大汗窝阔台大举侵宋,将守卫薄弱的四川地区作为主攻方向。十万南宋守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蒙古铁骑兵团势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所到之处哀鸿遍野,最终,宋军残部被蒙古大军围困于青野原。

    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杨氏第十四代领主杨价亲率数万军士驰援青野原,面对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没有丝毫畏惧,向来以“只可战死不可战败”为军魂,双手虎口处刺有“忠勇”二字的播州军凭借多年在播州群山峻岭中练就的骁勇本领正面冲锋蒙古铁骑居然不落下风,皆奋勇杀敌,奋死冲锋,解了青野原之困。

    事后,杨价主动请缨驻守蒙古大军侵宋的最后一道关隘阳平关。

    蒙古大军在先锋汪世显的带领下聚集数万精锐猛攻数十日却无丝毫进展,反而损兵折将,士气低落,最终退兵。

    此战对于当时的南宋意义非凡,宋理宗特加封杨价位“武功大夫”,麾下亲兵赐名为“御前雄威军”。往后数年间,御前雄威军没有辱没盛名,在与蒙古大军的交锋中功勋卓绝,顽强作战,奈何实力悬殊,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蒙古最终攻占天府之国,而忠肝义胆的杨价也于不久后病逝,一代英豪就此长辞。

    杨氏第十五代领主杨文,深得其父杨价之志,文武双全,上任不久便向四川制置使余玠呈进上、中、下《保蜀三策》,更向余玠推荐了“冉氏双雄”,也就是主修被西亚和欧洲世界称为“东方麦加”和“上帝折鞭处”军事堡垒钓鱼城的能人。

    这座举世闻名的军事堡垒,在蒙古大汗蒙哥亲率的十万大军攻打半年之后依然坚挺不破,最后更是在城下一炮击杀蒙古大汗蒙哥。

    当时,远征西亚大陆的蒙古大军已经征服阿巴斯王朝,攻占首都巴格达,占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强大的***世界唯一仅存埃及一个独立的政权。

    就当蒙古铁骑厉兵秣马准备进攻埃及时却传来了蒙古大汉的死讯,西征的蒙古大军统帅旭烈兀决定班师东归,协助兄长勿必烈争夺蒙古大汉之位,这才让***世界甚至整个欧洲文明避免了一场屠杀和灾难。

    其实,真正改变这一切的幕后英雄是杨氏的第十五代领主、雄威军首领杨文。

    不仅如此,杨文早就料到蒙古大军会绕道吐蕃,攻占云南,直驱大理,从而进攻播州,杨文决定仿效钓鱼城战役修建一座攻防一体的堡垒对抗蒙军,宋理宗当即批准杨文的奏折,派节度使吕文德赶赴播州与杨文共商修建之事,赐十万两银。

    杨、吕二人最终选择四面环山,四水相绕的龙岩山修筑堡垒,取名“龙新新城”又叫“海龙囤”,就这样一座仿效钓鱼城却比其更为精良,攻防一体,依山就势的海龙囤正式开始修建。

    历时五年,动用了周边数州之力,上万工匠和军士海龙囤最终完成。海龙囤修建完工之后,蒙军迫于播州御前雄威军的武力和历史的教训,十几年中未曾敢犯。

    海龙囤修建完工数年,与蒙军英雄作战三十余年,立下赫赫战功的杨文病逝。

    杨价、杨文播州两代播州领主均被当朝皇帝作为民族英雄钦赐御笔,赐庙忠显,正如杨价所誓“所以不尽忠节以报国者,有如皎月。”杨氏后人,秉承先祖遗志,继续在抗击蒙古入侵的战场上奋战不息,被誉为“南宋杨家将。”

    蒙古大军攻破长江防线后,时任播州领主的杨邦宪率御前雄威军拼死出击,拱卫京师,奈何为时已晚,南宋江山气数已尽,宋恭帝被俘,南宋灭亡。

    整整四十余年,杨家三代誓死守卫南宋西南半壁,南宋灭亡后,在元朝辽阔的版图上仅有播州孤星一地,誓死抵抗,顽强不屈。

    元世祖忽必烈对这支唯一没有被蒙古铁骑兵团征服的部队钦佩不已,更是对杨氏一族的忠义勇猛深感赞赏,英雄惜英雄,忽必烈特遣使招降,并承诺杨氏世袭播州,永封王爵。

    领主杨邦宪在杨氏先祖的灵牌前痛苦数日,望着犹如血色的残阳,想着城亡国破的江山,为保播州百姓,避免播州生灵涂炭,自唐以来世卫播州五百余年的杨氏一族终降元。

    风云变化,历史桑田,蒙元政权被朱明王朝所取代,明朝万历年间,此时的播州在杨氏一族七百余年的治理统治下,已经是一个物产丰富,极其富饶的土地,良田、农牧、水利、矿场、林业、蔬果、遍布四处,军事之强,人口之多,俨然成为了大明王朝一个强大的地方家族势力。

    时任播州宣慰司的杨氏第二十九代领主杨应龙继承了先辈骁勇善战的本领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在天府之国遭受邛部叛军和雷波土著侵扰时,率军平乱,远征松潘,攻下天星囤,更是在邛部叛军的突袭中临危不乱,一马当先,身先士卒杀出重围,屡建大功,为大明江山巩固了西南边陲。

    但杨应龙却好似忘了先祖定下的《家训十条》,不仅枉杀原配诰命夫人,还对管辖的“七姓五司”施行严酷的管制,巧取豪夺财物,动辄杀戮生命,终被告上朝廷。

    万历皇帝念及杨应龙在守卫西南边陲立下的赫赫战功便对其网开一面,只是派人告诫收敛行为,不可再犯。

    其实,当时播州属于如今的四川并不属于贵州,而民生富饶,良田遍地的播州与人口稀疏,钱粮紧荒的贵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靠着朝廷“协济政策”的贵州早已对播州这块沃土“垂涎已久”,认为将播州划归贵州管辖才是解决贵州财政赋税的根本。

    自“七姓五司”上京告御状以来,贵州官员就积极拉拢和联系这些地方土司,而对于被告一事杨应龙自然是恼羞成怒。两年后,为了报复杨应龙以“收复故土”为由出兵永宁,这让夹在其中的土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死伤无数,甚至无视贵州官员的警告,损坏贵州官员车辆,斩断贵州巡抚旗帜,忍无可忍的贵州巡抚叶梦熊、巡安陈效上书弹劾杨应龙,并列举其二十四条大罪,请求朝廷制裁。

    朝廷之上一面是极力要求制裁杨应龙的贵州官员,一面则是力保杨应龙的四川巡抚李化龙。四川巡抚李化龙恳请皇帝让杨应龙戴罪立功,可当杨应龙前往重庆受审,一番调查核实之后,就连一向欣赏其骁勇善战的李化龙也觉得其罪无可赦。正当众人认为杨应龙在劫难逃之时,万历皇帝却下令再一次赦免杨应龙。

    原来,此时的日本已被丰臣秀吉统一,不久便发兵入侵朝鲜,仅仅两月朝鲜全境被占,朝鲜国王向宗主国大明求救,万历皇帝下令调天下精兵援朝。

    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考虑到战力非凡的播州军士,在杨应龙的自荐下,万历皇帝恩典杨应龙戴罪立功。可正当杨应龙调兵遣将,备置粮草之时,不堪一击的倭寇已被先前入朝救援的大明军队击败,没有了立功机会的杨应龙再次被新上任四川都御使的王继光勘问。

    刚愎自用,桀骜不驯的杨应龙也是一方枭雄,对于朝廷三番五次的勘问怎可忍受,杨应龙一气之下将官员扫地出门。随即,四川都御使王继光,总兵刘承嗣兵分两路前往播州拘捕杨应龙,却被早有准备的杨应龙在娄山关设伏,官军伤亡惨重,死伤过半。

    杨应龙公然举兵抗命让朝廷大为震惊,万历皇帝决定不再姑息,下诏征剿。

    可刚援朝抗倭班师回朝的大明军队已是疲惫不堪,入朝抗倭更是让大明王朝消耗了大量的人力钱财,此时的大明急需休养生息。而征剿播州路途遥远,车马不顺,加之杨氏一族已统治播州七百余年,所费精力、钱财确实让大明王朝不堪重负。

    就当朝静上下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之时,倭寇再侵朝鲜,思考再三后,万历皇帝不得已再次以招抚为先。对于朝廷的再次“妥协”杨应龙也理当识务,交出数万辆白金已做抗倭所用,更将次子杨可栋派留重庆作为“人质”。

    至此,本驻守播州边境的明军全军调往前线入朝抗倭,播州一时间成为了大明江山无军防守的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