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悬疑系列小说 » 第十九章 宣城名菜“热冻子”

第十九章 宣城名菜“热冻子”

    XC市南方三十里有个地方,叫梅龙。梅龙这个地方在清朝时期有两大姓:梅姓和胡姓。此两姓在当地都是大家族,人口众多也都很富裕,两姓在当地很有名。

    梅姓田地多,家大业大。而胡姓产业虽然略欠梅家,但势大,因胡姓在宁国府有人做官。真所谓一山难容二虎,所以两大姓相互都不服对方,所以经常的发生一些磨擦。

    一日,天降暴雨,一梅家妇女龄约二十有余,身背一捆柴从山下路上向家急走,快至村边时,见一人倒卧溪边。

    那梅妇慌忙丢下背上的柴,急忙跑到溪边来拉那人。近身一见,看行头,原来是一位拆字先生,年约五十有余。看面色,此人现已咽咽一息。梅妇想都没有想,她即刻把拆字先生背至家中,然后轻轻放下,取了干净的衣服换上,并灌上姜汤。因为人命关天,片刻耽误不得。

    一会儿,那拆字先生身体渐好,但虚弱的很。后留至家中调养数日,见其谈吐文雅有理,便以佳肴相待。

    每每就餐时,拆字先生独钟鸡蛋羹这道菜,并不停的夸赞,还追问此道菜叫何名,当时,梅妇戏答:

    “此菜名曰热冻子”。

    拆字先生很是奇怪,自语道:

    “只吃过鱼冻子,还只在冬季吃的到,这碗还是热的,但还能冻得这么厚,怪哉,奇哉。”

    数日之后,身体恢复如常。

    拆字先生离去时把一柄折扇送于梅妇,说自己住在京城。他说自己是在京城开帽子店的,专门为官家做帽,所以他认识很多官员。他说自己帽子店的生意甚好,因为他不但做京城官家的帽子,也做大江南北各地官家的帽子。此次南行,是为收帐。后钱袋遗失,只能拆字以费,作归途之用。

    梅妇听后也不疑之,就收了折扇并备了一些干粮于他。那拆字先生叮嘱梅妇说,以后如果遇到什么难处,可到京城寻他,以折扇为证,他一定会尽全力帮助。

    那拆字先生离去,可奇怪的很,梅妇见这拆字先生又匆匆折回了。

    他来到梅妇面前说道:

    “吾欲认汝为义女,不知可否?”

    梅女应允,并使了父女之礼,还使了些路费于拆字老者,那拆字先生也没有推辞就满意而去。

    第二年春,梅氏和胡氏为了山的分界发生了冲突。

    胡氏由于在当地有人做官,所以经常侵占梅氏多处土地,后终于发生了流血事件。双方在冲突中都有伤亡,后至公堂,判罪在梅方。梅方死亡者自负,并追押梅氏多人,而胡方死亡者梅氏一律判重金赔偿。

    梅姓不服,向上告,可官官相护,维持原判。

    此事让梅龙的整个梅氏人人都精神不振,感觉颜面尽失,在当地以后无法抬头见人了。

    那梅妇虽然是个妇女,但外面的事也很上心。她见梅家人都很气馁,心里很是难过,总是想着如何改变这个颓势局面。

    一日那梅妇突然想到了那位拆字先生,然后急忙把其中原委向族长说明。族长深思良久,决定叫她到京城试试看。

    第二日梅妇携带状纸就上了京。

    到了京城后,在京城找了很多天,也打听不到那个拆字先生所说的帽子店。后来被逼无奈,就来到一个衙门前击鼓鸣冤。既然千里来到京城,不能就此作罢,家里人还等着自己的休息呢。

    升堂后,梅妇跪下呈上诉状。

    大人见是越级上诉,心中很是不快,欲发难责之,梅妇见之情况不妙,又呈上折扇。

    谁知那位大人见扇,大惊失色。

    那位大人速请梅妇上坐,并问如何得到此扇?

    梅妇说:

    “此扇乃义父所授,说我有难时,可到京城寻他。”

    原来那拆字先生是乾隆皇帝,那年在江南私访,后和随从失散并迷途至宣城南三十里的梅龙。由于山区人烟稀少,走了很多路也不见村庄,多餐未进食,饥、劳晕于溪边,后得梅妇施救。

    回京后常常回忆那段遭遇,更念那梅妇的热情,特别回味那热冻子的美味。回京后曾经多次叫御厨做热冻子那道菜,可御厨怎么也做不出来,乾隆懊恼多日。

    那把拆扇转至乾隆手上,乾隆见之感慨万分,知道江南的义女到了,速叫人把梅妇请到金龙宝殿来。此时梅妇才知道自己所救的拆字先生是乾隆皇帝。

    乾隆得知胡家仗势欺人后大怒,判胡家灭门之刑。

    那梅妇急道:

    “民妇也不愿看到祸及胡家满门,只要归还侵占我梅家的土地即可。”

    满朝文武百官尽夸梅妇仁德,齐呼恭喜圣上得一仁女,可喜可贺。乾隆大喜,速叫御厨大摆宴席,宴请自己的义女和文武百官,并叫百官尝尝自己的义女所做的热冻子。

    在宴席之上,百官们都把梅妇直呼公主了,宴后梅妇把如何做蒸鸡蛋的方法告诉了御厨。御厨大喜,因为以后不再因为做不到热冻子而遭皇帝的责骂了。

    不日,乾隆派出一队御林军浩浩荡荡的护送梅妇回到了宣城的梅龙。

    至此之后,胡氏再也不敢欺负梅家了,梅家也格守法规,善待邻里,深得地方人们的爱待。

    胡家见梅家没有再追究此事,也没有依仗国亲之势为难胡家,深感愧疚。以后也结善行德,于人和气,也为当地人称道。

    至此之后梅龙这个地方一片祥和,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平静的于世无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