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薪火学院 » 第十章 欲练神功,须先识字

第十章 欲练神功,须先识字

    月上中天,两人败兴而归。

    在野外呆了一下午,腹内空空,又一无所获,心情自然不会太好。

    另一边,苗雪的任务却完成得很好。

    因为发觉到苗雪与人打交道的天赋,本来应该由陈志和邢兰两人完成的任务就又添加了苗雪作为领导。

    三人的任务是在镇上找个读书人回来,最终只带回来了半个读书人。

    说是半个,当然不是因为这人被劈成两半,而是这人虽然识字,却不是通常认为的那种读圣贤书的书生,而是小时候在医馆老道士那里学了认字,长大后接替父亲做了一名木匠。

    没办法,镇上的孩子都是在老道士那里受教,一个来自江湖门派的老师,怎么可能会教学生们忠君爱国的思想。

    这些人学的是道,爱的是全真,即便读书有成,也不会想着去科举,而是继续留在无心镇,他们倾向的进取之路是拜入全真教。

    所以被称作半个读书人。

    当然,这人能够在众多识字的人中被选中,一定有其过人之处。

    苗雪三人一打听,所有人都提到孙元星这个名字。

    论学问,无心镇谁不知“孙状元”的名字?

    孙元星不曾参加过科举,可是道经读得很透,喜欢文邹邹说话,有时有感而发,吟两首诗,填几篇长短句,以此来表达对修道的向往,也会博得全真高人的赞赏。

    于是被镇民戏称“有状元之才”。

    孙木匠本来不愿停下手里的木匠活,但一听是全真郝少侠的朋友,立刻应下帮顽劣公子读书的事。

    李清就是那个所谓的顽劣公子,十七八岁了请人教书认字,总要有个理由的。

    李清年纪最小,就被塑造成一个顽劣成性,不爱读书的公子哥形象。

    “但是我弟弟很向往修道问仙,所以我们才想找个熟悉道经的人教他读书,也许他会有兴趣。”苗雪解释道。

    孙元星在客栈等到半夜李清才回来,也多亏了他是全真的狂热拥趸,不然早生气离去了。这也让他坚信了李清的确是个贪玩的公子哥。

    得,今天是没办法教了,老王陪笑,说犬子太失礼了,本来定好的每月二十两银子也改为三十两,并当即取出了三十两交给孙元星。

    孙元星一想,每月三十两,一年就是三百多两,这还不算逢年过节的礼物,这可比做木匠多了无数倍。

    于是约定明天开始,从早到晚教李清读书。

    孙元星以为可以教上几年,还盘算着过节收礼物,但第二天一开始教就懵了。

    李清给自己加了过目不忘的buff,这个buff消耗了他三分之一的心灵之力,不过效果显著,他本就擅长学习,加了buff之后基本上孙元星说一遍他就记住了。

    照这个速度,不出一个月,李清就能出师。

    白天孙元星教李清,晚上李清教其余六个人。

    王国兴和陈志也都是能够释放过目不忘、才思敏捷、悬梁刺股等学习buff的人,苗雪、陈志、刘刚、邢兰四个人在李清三人的buff加持下,学的也很快。

    不过晚上学习时间不像白天那么充裕,所以其他人的进度比李清慢了不少。

    李清二十五天就结束了跟孙元星的学习,要不是孙元星还讲解了很多道家的专业知识、拗口的名词之类的,半个月就足够了。

    有了这样基础之后,就可以自学了。

    本来李清是不会这么张扬的,但火堆给的信息让他不得不这么做。

    “根据领袖的意见,每位学员的第一个世界,在第一次重大危机来临前,薪火学院提供预警:八月十五,黑云湖水匪将冲击华山。学员在一个半月内离开华山即可避开。”

    孙元星离开的那天晚上,七个人的脑海中同时响起这样的声音。

    不论信息中所说的领袖是谁,这份提醒都让李清对他非常感激。

    虽然薪火学院号称学院却什么都不教,对将穿越世界的信息也不透露,甚至连各自茅屋里的食物都不能携带着穿越世界。

    但又会为学员提供一次危机预警。

    这些挺矛盾的,就像领袖得了精神分裂一样。

    不论如何,一个月内离开是必须的。

    所以李清全力吸收,二十五天后,写大块文章或许很难,阅读和理解一般的文章已经没问题了。尤其是学了不少道家的理论,对于以后理解道门武学很有助益。

    陈志也没闲着,去医馆借阅了几本医书。

    对于医术,老道士真的毫不吝啬,被请教各类医术问题,很少有含糊其辞的时候。

    这跟小队印象中的那种古代门户之见,宁愿把手艺带入棺材的情况很是矛盾。

    在如今的道门看来,这种做法是常见的,不只是医术,甚至有些基础内功都开始降低传授门槛。近些年在南方发展势头迅猛的青阳道,就是大肆传播养气功法。

    武功分炼精和养气。

    现如今真正的上等内功秘籍都是炼精,炼化食物精华,再佐以药物,内力进展快。

    而养气是上古时期的老方法,过分苛求打坐练气,进展很慢,往往练气十年才有炼精三年的功效。

    但不论如何,总归是门派之见消除的一大进步。

    各门派开始放开本来敝帚自珍的医术和内功,其实是受近十多年来道门思想碰撞的影响。

    本来道门虽大,门下各派都称正宗,互不信服,有些教派彼此之间甚至还互为异端。

    可近十几年长生道再度兴起,将门内数代人研究的长生经献给当朝赵皇,获封真人,并以长生道和赵氏武库为首,领导了一批小门派,开始互通有无,极大的发展了武道。

    若只有长生道一家如此,江湖各门派可以施压,甚至灭了长生道,可还有朝廷。

    赵氏江山坐了数百年,虽然山河日下,但手下还有相当一批忠心的官员,能打的军队也还有很多。

    所以留给其他门派的选择只有一个:改变。

    时代大势如此,顺者昌,逆者亡。

    祖宗之法、门派之见的壁垒开始消融。

    医武不分家,将医术传给更多人,不仅有利于本派的宣传,更能加快医术和武术的发展速度。

    所以除了关系紧密的门派之见开始互相交流武学,的各门派也开始将医、武知识传入民间,其中以道门最甚。

    甚至赵皇在享受了长生经带来的好处后,官方也开始放开皇家典籍的限制,各类医术典籍以及少数养气功法都开始流入民间。

    庞大的基数条件下,成果也是非凡的,不少新的武学被创出。

    当今武林年轻高手辈出,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在buff的加成下,几本医书让每个人都对人体经脉有了了解。

    尤其是陈志,感觉发现了新大陆,尽管这是幻想世界,很多理论跟现实都冲突,但薪火学院的存在,让这些幻想成真,毕竟内功都存在了,还有什么不能存在。

    眼下只要拿到一本秘籍,六人就能很快入门。

    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