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妃尝人生 » 二百四十一章御前多言,太后问罪

二百四十一章御前多言,太后问罪

    徐诗音坐在房里面,耳朵却竖着听着外面的动静。她听到了乔麦的喊叫声,但只能装作没有听见。

    杜鹃在房里一会儿摆弄物件,一会儿擦桌椅,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就出去了。小海子随后就走了进来,向徐诗音躬了不身:“娘娘,这外面的人要不要召进来呀?”

    “本宫跟她们不过就是老乡关系,看着本宫得了皇上的恩宠,一个个的都凑上来了,回头要旁人也跟着学,指不定来多少人呢。去,告诉她们,本宫不见。”徐诗音不想别人对着苑百合和乔麦下手,觉得疏远她们,是对她们最好的保护。她干脆躲在房里绣绣花。

    小海子碰了一鼻子灰下去了。

    徐诗音见没人在跟前晃了,把绣花丢到了一旁。以前她觉得这皇宫是笼子,现在发现这秀荷宫简直就是捆在身上绳子。在笼子里,小鸟至少还能跳跳蹦蹦,可被绳子绑住了,却是动都动弹不得。她心里苦闷却不能与外人道,只有在夜深人静时自己叹几口气了。

    “皇上驾到。”门口传来喊声,徐诗音站起身走到了门口,看到孟昌晔进了宫门,屈身行礼:“臣妾恭迎皇上。”

    “爱妃快快请起。”孟昌晔伸手去搀扶她,手还没有触到,徐诗音就起来了,然后闪了个身:“皇上请进。”

    孟昌晔的手停了一下才收回来,但脸上依旧挂着笑意:“好。”

    姚景明跟得近,全看在了眼里。眼睛瞪得溜圆。

    “姚景明,把东西拿进来吧。”听到里面孟昌晔的叫声,姚景明才缓过来,叫身后的人把东西送了进去。

    孟昌晔说道:“这两天,东南滨州进贡了些绸缎,还有瓷器,珍珠等物。朕不知道你喜欢哪些物件,就都拿了些来。”

    “皇上不用刻意给臣妾留什么,只要内务府分的份例,臣妾这里就绰绰有余了。”徐诗音说道。

    孟昌晔听得出这是徐诗音的婉拒,但不知怎得一点都不觉得恼火,故意曲解道:“还是你最懂事,这宫里的妃子要都如你这般就好了。”

    徐诗音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可嘴什么都没有说。

    “对了,闽南那边的西瓜熟了,特意进贡了些过来,爱妃要不要尝尝?”孟昌晔就想逗徐诗音。

    “多谢皇上,臣妾自幼就体寒,吃不得那些凉水果。”徐诗音真得没心情。

    “体寒那吃什么?吃荔枝可好?听说杨贵妃可最喜欢吃那个东西的。”孟昌晔完全不受徐诗音影响。

    “杨贵妃是岭南人,爱吃荔枝不奇怪。臣妾可不是那里人,吃不得那些东西。臣妾……”徐诗音忽然想起这个时节应该差不多是梅子生长的时节,天府国每年这个时候可是阴雨连绵

    的,今年好像一直都没有下雨呢,徐诗音不由地担心起来,如果今年雨水异常,那必定非旱即涝,最遭殃的只是老百姓了。

    孟昌晔见徐诗音的眉头紧皱在了一起,低头不语了。开口问道:“爱妃你怎么了?”

    “没有……”徐诗音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皇上今年此时还未下多少雨,恐怕百姓的收成会欠佳,皇上还是要早做准备才是。”

    孟昌晔还以为她在想什么吃的,没有想到她在想这些事,说道:“你这小脑袋装得还够多的。”

    徐诗音不知道孟昌晔这话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他是赞赏还是责备,但知道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只得解释道:“臣妾也是一时有感而发,没有旁的意思。”

    “不用跟朕解释,朕知道你的心思。”孟昌晔笑道。

    “臣妾多谢皇上体恤了。”徐诗音松了口气。

    “这些东西你真得不要吗?”孟昌晔再次问道。

    “不要了,臣妾一个人内务府分得就够了。”

    “那就旁得不留了,把布料留下吧,让司衣司给你多做几套衣服,做不一样的款式。”

    “臣妾有穿的就好了,要那么多衣服干嘛呀?”

    “你穿每一件衣服,给人的感觉都不同。”孟昌晔眼睛里露出深情。

    徐诗音嗅到了危险的感觉,赶紧转移话题:“那个羞月楼的案子查得怎么样了?那些女子回家了吗?”

    “大体的已经清楚了。女子们录完口供,已经派人护送回去了。”

    “那皇上要怎么处理那些涉案的官吏呢?”

    “这个当然是依法处理了。”

    “那其它的青楼可有派人排查?这拐掠人口的肯定不止一家。这些人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丧尽天良的事都做得出来,不知道多少人家会因此要妻离子散,骨肉分离。”徐诗音想着自己这一世也见不到父母了,不禁悲从中来。

    孟昌晔看她眼圈泛红,以为她是在为青楼的女子们伤感,帮她擦了擦眼泪,说道:“放心吧,朕会命人好好一查到底的,让她们早日回家。”

    “皇上如此体恤百姓,是万民之福。”徐诗音说道。

    两人就这样坐着聊了几句,孟昌晔便起身离开了。他明白徐诗音还没有从心里彻底地接受自己,他愿意给她时间,等到她接受自己为止。

    孟昌晔回到御书房里就把孟驰叫来了,让他彻查羞月楼的事,顺便把其它青楼也查一下。

    两人的谈话被杜鹃告诉了谢太后。谢太后听完后,脸上有些不快。对着崔嬷嬷说道:“你说她是个懂事的。依我看,全是装的。这才几天啊,连政事都指手画脚了。这要日子久了还不学那唐代的武曌啊?”

    崔嬷嬷没有敢搭腔,因为她知道这谢太后生气并不仅仅是因为徐诗音多那几句嘴的事,而是听到她待皇上比较冷淡。这当娘的都是把自己的孩子看成天下至宝的,谢太后也不例外。更何况儿子还是一国之君,这宫里的女人哪个不仰望着,想方设法只为求他给个笑脸。自己的珍宝在徐诗音那儿什么都不是,能不气恼吗?

    “去,把她给哀家叫来。”谢太后大有兴师问罪的气势。

    徐诗音接到康寿宫传召,脑子里就在猜测到底又出了什么事,她把这几日自己做的说的过了一遍,一就想明白了。

    进到康寿宫里,徐诗音规规矩矩地行完礼就站在那里等着挨训了。

    “贤妃最近都忙了些什么呀?”谢太后喝了一杯茶才开口。

    “臣妾哪有什么忙的呀,只不过平日里绣绣花而已。”

    “是吗?那看来是挺闲的啦。”谢太后把后面的话咬得很重。

    徐诗音知道她要发难了,就尽量讨好地说道:“是太后体恤臣妾,派了杜鹃这个能干的婢子,把宫里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以臣妾才能多出些时间来做些别的事。”

    “别的事?什么事啊?不是在皇上面前说些什么不该说的话吧。”谢太后点了出来。

    “不该说的话?臣妾没有说过呀?”徐诗音叫屈道。

    “嘴巴还挺硬的,你自己说得话不会这么快就忘了吧?”

    “请太后娘娘明示,臣妾实在是想不明白呀。”

    “还真会装啊,哀家问你,你是不是跟皇上提了那个青楼的案子。你是何居心呀?不知道后宫不得干政吗?想怎么样,学那个武氏吗?”

    “太后娘娘,冤枉呀,这不知是哪个小人来娘娘跟前搬弄是非。臣妾因为是此案的受害者,所以才会关心此案的结果如何,向皇询问了一下,绝无干政之意。这坊间判完案,也是要给受害者一个交代呀,您说是不是呀?”

    谢太后没有想到徐诗音会扯到这里去,她的话倒是合理的,但还是有气:“你一个宫妃进过青楼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以后啊不要在人前提了。知道了吗?”

    “知道了,臣妾谨记太后教诲。”

    “这个事算你解释得过去,那粮食的事呢?你怎么说?”

    “臣妾出生贫苦,家里以农为生,靠天吃饭。碰上灾年,常常会忍饥挨饿,有的时候会拿些野菜树皮充饥,所以对于这雨水会忍不住关心。这个臣妾一定会改的,以后不看天就是啦。”徐诗音眼含泪花,说得凄凉,故意把粮食的事搁在了一旁不提。

    谢太后听了火气倒是减了不少,说道:“这倒不算什么大过,不过你日后可得谨言慎行才是。”

    “臣妾知道了,一定不会再犯。”徐诗音满口答应。

    “那回去吧。”谢太后无心刁难他了。

    “是,多谢太后娘娘。”徐诗音退了出去。

    等她出去了,谢太后才想起自己找她来的目的,忍不住说道:“还真是个滑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