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妃尝人生 » 二百四十五章赈灾人选,谣言纷纷

二百四十五章赈灾人选,谣言纷纷

    孟昌晔在秀荷宫待了一会儿,带着不解离开了。回到御书房前,见常铭峰与柯岩已在门口等候了。

    “你们两个来了,随朕进去吧。”孟昌晔知道他们为了赈灾的事情而来,正想和他们商议一下。

    一进门,常铭峰就说道:“皇上,微臣不才愿前往下面赈灾。”

    “臣也愿意去为皇上分忧。”柯岩说道。

    “你们两个都去赈灾了,那朝堂上该怎么办?”孟昌晔问道。

    “这……”两个人呆住了。

    “要不然微臣一人前去,让常大人留在京城。”柯岩说道。

    “你一个人,能去几个地方呀?恐怕就是累趴下,也无济于事啊。”常铭峰说道。

    “那能怎么办?总不能把赈灾的钱粮发到那帮贪官污吏手里吧。那到时候,老百姓只能是等死了。”柯岩说得十分地激动。

    “此消彼长,相互牵制。”孟昌晔嘴里念叨着,他看着二人,问道:“你们怎么想这个?”

    “这个不就像白天与晚上一样吗?”柯岩说道。

    “那如果是在赈灾之事上呢?”孟昌晔不确定徐诗音指的是什么,但觉得她不会突然说这句出来,毕竟最早提醒他会出现旱灾的人是她,如今听到赈灾之事又怎会无动于衷呢?

    “那哪有这种关系呀,这里就老百姓,地方官,再加一个御使大人了。老百姓哪有能力牵制官员呀?要有的话,就不用担心官员们私吞赈灾物资了。那地方官与御使更不可能了,他们往往是一丘之貉,何谈相互牵制呀?”柯岩痛心地说。

    “也不尽然,你柯大人去了就能牵制那些他们,让他们不敢妄为。”常铭峰看柯岩的情绪过于激动,试图让他冷静下来。

    “可我牵制的有限呀。”柯岩说道。

    “那就让他们来相互牵制。”孟昌晔的眼前一亮。

    “皇上可是有什么好主意了?”常铭峰问道。

    “不知道算不算得好主意。咱们好好讨论一下,才会万无一失。”孟昌晔把自己的想法全说了出来。

    “这个方法听上去不错,可万一他们连手的话,皇上的大统可就……”常铭峰点到为止。

    “那就让想办法他们无法联手。”孟昌晔说道。

    “这……臣要好好想想才行。”常铭峰说道。

    “臣有个法子不知道,行不行?”柯岩说道。

    “你说。”孟昌晔看向他。

    “臣觉得可以许以利益,既然让他们相互监督着,那如果发现对方有贪腐行为,举报出来的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他们才会尽力而为。”

    孟昌晔点点头,问道:“那爱卿觉得要许什么利才好?”

    “这个利不能太轻,否则于他们没有吸引力。太重了,国民损失又可惜了。”

    “依臣看,他们最想要什么,咱们就许他们什么。”常铭峰说道。

    “那怎么行?他们一个个狼子野心的,那胃口可是大得很。欲壑难填啊。”柯岩又不淡定了。

    “放心吧,现在朕就是把他们想要的摆在他们跟前,他们接之前也会犹豫的。”孟昌晔笑道,“依朕看,这个方法也可行。如果御使发现地方官劫扣赈灾物资,可以先斩后奏,取而代之行使职权,举荐替补人员。如果地方官发现御使有贪腐行径的,可以向大理寺写举告信,如举告属实,那地方官可以擢升一级。”

    此事经过三人商议就这样定下来。

    第二天,孟昌晔在朝堂上公示了外派的御使名单。他把孟定邦与萧成业的人各自派到了对方党派人员的管辖地。

    孟定邦与萧成业相互看了一眼,眼神里的内容彼此都读懂了。

    等散了朝,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留在了最后。孟定邦走到萧成业跟前,冷笑道:“萧丞相,你现在还要做别人的刀吗?这刀好像要被主人丢弃掉了。”

    “七王爷,萧某从来不是谁的刀,萧某一向是握刀的。”萧成业回道。

    “那就好。记住古人说的:狡兔死,走狗死,飞鸟尽,良弓藏,江山定,谋士亡。韩信,张良尚且如此。萧丞相自己掂量。”然后就大步离开了。

    萧成业跟着也离开了。回到府里,把萧仲贤叫到了身边,叮嘱道:“去告诉咱们的人,不要与七王爷的人有任何的冲突。”

    “贤儿明白,会通知他们的。让他们近期也收敛一些。”萧仲贤说道。

    “皇上最近的动作是越来越多了。”萧成业面色如水。

    “那咱们该怎么办?”萧仲贤问道。

    “给他找点事干,让他没心情顾得上咱们。还有,她现在的进展怎么样了?”萧成业说道。

    “还没有达到咱们的预期。”

    “这么久还没有做到?看来是资质不够,去告诉她父亲,再没有进展,咱们就取消跟他的合作,让他自个折腾去。”萧成业说道。

    “知道了。”萧仲贤出去了。

    宫里面,竺绡此刻听着禾佳的回报,不太相信地问道:“你查清了?皇后与贤妃之前从没有见过面,那就奇怪了,皇后的表情明显不对劲,怎么会这样呢?”

    “奴婢还发现了一个事情。”禾佳说道。

    “说。”竺绡说道。

    “贤妃来自雍城,而周将军曾在雍城驻守。她侍寝当天出了宫,听说被人抓进了青楼,是周将军出宫救得她。”

    “噢,这可就有意思了。你说他们是进宫后才认识的,还是进宫前就是熟人了?”竺绡你脑袋飞速地转开了。

    “娘娘,进宫前与进宫后认识有什么不同吗?”

    “当然不同了,如果她与周一淏之前就认识,周清菡养胎不能服侍皇上,她接着就上位了。还弄出个青楼事件,怎么别人不被掠进去,就她被人抢进去了,不是太巧合了吗?说不准就是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故意这么做的。”

    “娘娘是说,这是他们计划好的事。”

    “要不然呢?怎么解释?本宫这桩冤案,现在想想,十有八九是他们对着皇上使得苦肉计,故意把本宫拖下水,这样好让那个贤妃上位,接替本宫的位置。”竺绡的眼里露出冷意。

    “那娘娘,咱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本宫可不那软柿子,任他们拿捏。本宫要让他们知道知道,谁才是这后宫里不能惹得人。你去这样……”竺绡对着禾佳耳语了几句。

    当晚,谢雅婍派出去打听的人给她带回了消息:“娘娘,您说的那个宫女,奴才打听过了,还在宫里养着呢。”

    谢雅婍长出了一口气:“看来不是同一个人了,害得本宫虚惊一场。”

    “娘娘,奴才还打听到一个消息,有人传言,这贤妃与周将军和周绍仪全都认识。”

    “认识?这宫里的人认识有什么奇怪的呀?”谢雅婍不以为然。

    “人家说,他们进宫前就认识。”太监小声说道。

    “哦?此话是真得吗?”谢雅婍问道。

    “这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有些话也许有几分真。”

    “行了,本宫知道了。你下去吧。”竺绡把人打发了出去。

    一时间,宫里出现了徐诗音与周氏兄妹合谋迷惑皇上的流言。各宫的宫人都在窃窃地议论。

    徐诗音听到宫里人的议论,全然没有当回事,只是摇了摇头。小海子端着茶水上前说道:“娘娘喝口茶吧?这宫里的雀儿多,会烦人些,您别放在心上。”

    “本宫别的优点没有,就是心大。”徐诗音回答道。

    “朕看也是。”孟昌晔从外面走了进来。小海子放下茶杯退出去了。

    孟昌晔坐到了桌子旁边,徐诗音想起身行礼。

    “行了,你就别来些虚礼了。”孟昌晔阻止了她,徐诗音干脆继续看书。

    孟昌晔笑了笑:“你倒真是心坦呀?”

    “皇上,觉得臣妾该担心什么?难道为了子无虚有的事,惶惶不可终日?臣妾又没做亏心事。”徐诗音毫不在意地说道。

    “不错。”孟昌晔笑道,然后端起桌子上的茶喝了起来。

    徐诗音用眼角看了孟昌晔一眼,见他确实没有问下去的意思,反而眼睛盯着书,一个字都看不下了。

    “皇上,太后娘娘请您过去呢。”姚景明过来说道。

    “好吧,朕去趟康寿宫。”孟昌晔起身走了。徐诗音透过窗户看他出了大门,心里开始起了涟漪。

    孟昌晔进到谢太后宫里,行完礼后,坐到了谢太后的身边。谢太后抬手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看到人走了,孟昌晔开口说道:“母后要想问关于贤妃的事,儿臣可以告诉您,事实并非传闻中的那样。”

    “晔儿,你就那么肯定吗?这人心难测啊?”谢太后为儿子深深地担心。

    “是谁都不会是她。”孟昌晔肯定地说道。

    谢太后不想跟儿子争,但心里已经认定孟昌晔被徐诗音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