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妃尝人生 » 二百五十四章孟定邦搭台,徐诗音唱戏

二百五十四章孟定邦搭台,徐诗音唱戏

    孟定邦让梁管家从郊院的仓库里运了大批的粮食到宁安寺门前。他坐在门口等着,看着陆续赶来的老百姓,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

    待到正午时分,他缓缓地起身走到了粮食的前面,摇着手里的扇子。梁管家说道:“众位天府国的百姓。今日七王爷在这里发粮,是因为近日来天气干旱,粮食收成锐减,朝庭拨发的赈灾粮又少得可怜,眼看你们忍饥挨饿,他实在于心不忍啊。所以特意把王府里的粮食拿了出来,分给大家,好让大家能渡过难关。”

    人群里立刻有人大喊起来:“王爷仁德,体恤百姓。真是大圣人。”

    孟定邦立刻把扇子合拢摇了摇,叹气道:“本王怎敢与圣人比肩,只不过看不得百姓受苦,自己在朝堂上又人微言轻,想帮你们又力不从心。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王爷身为皇叔,怎么会这么说呢?”人群里又有喊道。

    孟定邦听完十分的悲愤:“唉,我这个皇叔当的惭愧呀,对不起父皇与皇兄呀,他们让我辅佐皇上,可是我却劝不住皇上呀。”

    人群里立刻有人问道:“听说皇上喜欢骄奢,连夜壶竟然都用七种珍宝制成的,价值连成呀,这是真的吗?”

    孟定邦只是垂首不语,然后捶胸顿足。虽然他只字未提,但从他的表现老百姓已经相信此言不虚,一片哗然,纷纷小声地议论开来。

    孟定邦见状暗自高兴,但只是哀声吸气。

    人群里立刻就又有人说道:“听说皇上还素來喜欢美女,不光妃子无数,连宫女也不放过,才封的贤妃原来就是个宫女。是不是呀?”

    孟定邦一直捶着胸口说道:“天府的悲哀呀。”

    老百姓更加确定此事是真的了。一时间民声鼎沸。

    徐诗音听到侍卫的回禀,看了眼周一淏,说道:“人家把台子都搭好了,咱们就出去吧。”

    周一淏担心地看着她,说:“一会儿,如果发现事情不对,就躲到我后面来。”

    “我知道了。”徐诗音说着就往外走。暖心在门口等着,说道:“我也去。”

    “去吧。”徐诗音知道自己让她留下的话,她也未必会听。

    孟定邦正在暗自高兴。身边的小厮走到他的身边耳语了几句。他的眼角露出一丝狡黠,说道:“来的正好。”

    徐诗音的人影刚出现在寺门所及的视线里,小厮就假装慌张地跑到孟定邦跟前,大声说道:“王爷,不好了。贤妃娘娘在宁安寺里。”

    孟定邦一时大惊失色的样子,对着来得百姓说道:“百姓们呀,本王今日恐怕是给你们发不成粮食了。”

    孟定邦早就算计好,他知道经过昨夜的暗杀,徐诗音一定会派人留意他今日的一举一动。所以在败坏孟昌晔名声的同时,故意她也扯进来,就是看她沉不沉得住气。如果沉得住,那自己就损失些粮食。如果沉不住,那就连粮食都省了。到时候就把责任全推到徐诗音身上,自己可以不浪费一分一毫就得个好名声。所以刚刚他特意拖时间,就是在等徐诗音跳出来背黑锅。

    老百姓听完孟定邦的话,虽然徐诗音还未出现,就已经引起了众怒。

    徐诗音迈出了宁安寺的大门,看到门外的百姓齐刷刷地看着自己,脸上挂着怒气。她不用想都知道,是受了孟定邦的鼓惑。她假装没看到,冲着所有人嫣然一笑,点了点头,然后走到孟定邦跟前,屈身行礼,说道:“参见王爷。”

    孟定邦假装不想看到她的样子,说道:“贤妃娘娘不在宫里待着,跑到宁安寺来干什么呀?”暗示别人,徐诗音是奔着这批粮食来的。

    徐诗音坦然地回道:“本宫是来上香颂经的。”

    “娘娘还真是心情好呀?”孟定邦说着反话,听在别人耳里就是在说百姓还在水深火热里,她却潇洒自在,实在不懂百姓的疾苦。

    “本宫确实心情不错。”徐诗音没有反驳。

    百姓听了这话怒火更盛了。孟定邦心说:到底是个没有头脑的。

    徐诗音转头看向百姓,慷慨激昂地说道:“天府虽经历旱灾,但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渡此难,没有出现饿殍遍野之惨相,这是不值得欢喜吗?皇上整顿官制,让贪官无所遁形,赈灾物资,未被贪没,如数发放,这不值得欢喜吗?皇上心念百姓,但身系政事,命本宫来宁安寺颂经为国家苍生祈福,有如此之为国为民的君主,这不值得欢喜吗?”

    老百姓听完徐诗音的话,立刻觉得她的话有道理。要是往年闹灾荒,这田间的野菜树叶,早成了人们口粮了,可今年每家发到的粮食虽不能顿顿吃饱,但五分饱还是可以的,加点野菜,基本也就可以渡过去了。这皇上也不是什么都有做,只不过老百姓看不到而已。

    孟定邦看有人点头,心里暗骂:真是帮墙头草。但嘴上却反驳道:“还真是稀奇呀,没死人就是喜事?赈灾物资全发就是喜事?这本来就是一国之君该做的。”

    “是该做的,但做得好就该肯定。”徐诗音面无惧色。

    “做得好?那百姓们为什么还会跑到这里来领粮食?”孟定邦指着寺前的人。

    “那是因为王爷不肯把粮食给他们送到家里去呀?”徐诗音故意把他的话理解成了另一个层面的,同时也将了孟定邦一下。

    意思是你王爷既然是做善事,为什么只做一半,还要让人大老远的来这里领,而不送到家里去。联想一下刚刚他说的那些话,难免不让人觉得是别有用心。

    孟定邦没想到徐诗音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答应来说,轻松就把懒引回了自己的身上。

    “我王府里人手较少,只能把东西弄到这里来,在这里分发。”孟定邦想了个过得去的理由。

    “原来是这样呀。那本宫倒有个好主意。各村里正来了吗?要有没来的,就派个德高望重的,来这里报上各村的人数。按人数把粮食统一领回去,回村之后再做分发。那些老弱妇孺,就先回去吧,别在太阳下面晒着了,万一晒出个好歹来,那寻医问药也得要银子不是?你们说这个法子,行不行?”

    老百姓一听,这是个好法子,纷纷赞成。一时间,孟定邦倒成了局外人,没有人问他的意见,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那好吧,各村的代表来这里登记,领粮吧。”徐诗音指着梁管家叫道。

    马上有几个人站了过来。梁管家看向孟定邦,询问他的意思。一时间全部人的目光都看向他,孟定邦心里很是窝火。但面上却是皮笑肉而笑地说道:“登记。”

    梁管家只好命人拿来笔墨,开始记录。孟定邦在一旁看着,咬着后槽牙看向徐诗音。徐诗音仿若事情没看到般地站在他一旁对着登记完的人说:“你们几个去点数。对了,再找几个腿脚快的,去村里拉几辆车来。那些老弱妇孺先找个地方歇会儿再回去。”然后对着周一淏说道:“去派人回寺里多弄些茶水来,给他的解渴,先给老人与孩子”

    百姓看她一点没宫里娘娘的架子,人又长得美,还事事为老百姓着想,纷纷夸赞开来:“天府有这样子的娘娘是福气呀。”

    “是啊,不白叫贤妃,确实贤良呀。”

    “皇上能选她当妃子,说明咱们皇上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有这样的皇帝是咱们老百姓的福气呀。”

    ……

    孟定邦听得脸都快绿,他的心里恼火得很,他的粮,他搭得台,结果好却都成了别人的了。可此刻他却不能发火,否则今日他不但赔了粮食,还会在百姓当中落下一个恶名。他的眼睛紧盯着罪魁祸首——徐诗音,恨不得此刻将她碎尸万段才解气。

    徐诗音却始终都无视他的存在,帮着侍卫们给百姓端茶倒水。偶尔停下来,擦擦头上的汗。

    周一淏则密切观察着孟定邦与梁管家的一举一动。生怕他们会对徐诗音下黑手。

    等登记完,清点粮食,发现还少了几十石。徐诗音心里暗自乐了,她早就猜到有人会多报了。当初百姓支持自己时,她就知道会有人这么做了,他们本性是善良的,但现在他们毕竟在忍饥挨饿,出于本能也会这么做。家里有粮,心里才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