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无限篡位 » 第六章 再用技能

第六章 再用技能

    以赵匡胤对他这个儿子的了解,辽人再蛮横,多半还是会出于息事宁人的目的,忍气吞声。

    没想到,他这儿子表现不错,居然跟辽人当街干了起来。

    打伤几个辽使那便如何?

    辽使跋扈,就不该得到教训吗?

    更何况大宋皇子出手教训。

    再说了,就算是大宋皇子跋扈那又如何?

    虽然需要他这个老子出面擦屁股,但他还是老怀大畅,忍不住笑了起来。

    “辽使伤的如何?不打死就行!还有今日当值的是哪几个班直?私下重赏!”

    不会打架的儿子带人打了群架,那肯定是手下打的好,理应封赏。

    “还有,抢了人家的马这不太好,还是还给人家吧!”

    这打伤了人,还要抢人东西,这就过分了。

    孙林干笑两声,“那些契丹人横行街市,弄伤了不少大宋百姓,被我教训之后,不敢跟我放对,只顾落荒而逃,那伤者的汤药费怎么算?”

    “爹爹,我是这样想的,这些马是辽人自己弃于街市,乃是无主之物,所以我取之,抵些汤药费,也算是替这些辽人赎罪。”

    赵匡胤哑然,这儿子是转了性吗?打架就不说了,还吹牛皮,什么叫教训的辽人落荒而逃,真以为辽人是怕你吗?肯定是怕大宋精锐禁军啊!

    还有,伤些百姓,汤药费再多,也不过几贯钱。

    马贵啊!一匹军马少说二三十贯,一斗米也就二十三十文钱,算算!

    你这契丹使节骑来炫耀的都是良马,少说一百多贯钱,抵得上一百多个禁军一月的工钱了。

    还抢了几匹!

    真的是!

    虽然肚子里埋怨这儿子,但赵匡胤还是很高兴,感觉儿子去了汉中三年长进不少,越看越顺眼。

    孙林一听契丹人的马这么值钱,顿时眼睛放光。

    他穷啊!

    虽然贵为皇子,但实在是穷的要命,要不然也不至于在汉中还要亲自种田。

    他老子对他算好的了,时不时接济点,自己要在皇宫种菜吃。

    “我已经许了百姓,卖了马就偿付汤药费,这不能说话不算数吧!”

    皇子与辽使当街互殴,还能打打嘴仗,就这么双方都给点台阶息事宁人,抢了马不还可不行。

    看到赵匡胤依然态度不改,孙林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个技能没用,于是尝试着调用技能【献策上中下】。

    当年庞统苦劝刘备不得,便用这上中下三策说服了刘备,采用了中策。

    “爹爹,这马我有三策应对。”

    “哦?说!”

    “上策,马先喂着,等辽人上门来索取,收取些马匹嚼用费,用来支付受伤百姓的汤药费。”

    “好!上策果然是上策,就这么办吧!”

    “不不!您再听听中策跟下策嘛!”

    “好!”

    “这下策么,就是找几匹驽马,塞给辽人。”

    “你这什么狗屁下策,果然是下策,下下策!你当辽人好糊弄吗?”

    “就说是他们的马在我们这饿瘦了!”

    “你!”赵匡胤气笑了。

    第一次觉得这个儿子也有惫懒的一面,不过有着之前的打底,今日儿子胡搅蛮缠,他也觉得是可爱。

    他手指点了点孙林,手一挥:“你那中策也别说了,赶紧上策!就这么办了!”

    不远处的近侍听着父子两人在这扯皮,都忍不住笑了。

    上策是极好的,赶紧实行吧!

    别依依不舍那几匹良马了。

    孙林正色道:“爹爹,我的中策是,既然辽人是与我交战时丢的马,那便是我的战利品,凭什么归还?不如再战一场,他们赢了,就把马赢回去。”

    近侍们都忍不住捂嘴笑了起来。

    在他们看来,皇子是想要借着几匹马的名头从皇帝老子身上敲一笔竹杠。

    赵匡胤果然哭笑不得,“瞎胡闹!你这什么中策,比下策还要下策!”

    孙林眨了眨眼睛,难道技能失效了吗?

    不过,赵匡胤又补上一句,“就这么办吧!就中策,中策好!”

    说完,他自己愣了一下,觉得有些不对劲。

    那些近侍也都傻了眼,不是说这中策狗屎不如,比下策还要下策嘛?

    赵匡胤总感觉什么地方不对劲,还特意重复了一句:“上策太急,下策太缓,就中策蛮好!”

    一头雾水的近侍领了命,一步一回头的去吩咐执马的禁军,犹自不敢相信,以为是在做梦。

    这父子今天是怎么了?

    都转了性?

    赵匡胤这才细细问起跟辽人冲突的前后始末。

    一听冲突完马步军才赶到,顿时大怒:“殿前司不到还说得过去,这侍卫亲军都是酒囊饭袋吗?还是聋子瞎子?”

    刚骂完,心头又起疑。

    这也太凑巧了些!

    刚刚好两司三衙在那一刻,在那一条街出现了运转失灵,无人值守,便有辽国使节当街横行?冲撞皇子?

    他嘿然冷笑几声。

    他脸沉如水,目光闪动,身子微微颤动。

    这已经触及他的底线,自己人相争,他能理解,但扯上辽人,却是大大的不该。

    他一瞬间在脑海中想明白了前后。

    之前他决定让赵德昭前去迎钱俶,若钱俶献土,那就是泼天大功,随即封王也就顺理成章。

    他也预想过不让赵光义去,或许这弟弟会有怨言。

    但你也不想想,德昭二十六岁了,出阁这么多年,去汉中也辛苦三年,就算没有钱俶这事,直接封个王也说得过去吧?

    之所以费这力气,还不是照顾你晋王的情绪?

    赵匡胤越想越气,是不是他一开始就错了?

    对这弟弟太过优容,太在乎这弟弟的想法。

    早在三年前他直接封德昭去当汉中王,那又如何?谁能反对?

    至于儿子说,他冲上去要跟一干辽人干架,辽人不敢应战,反而逃跑,恰恰说明,这些辽人心虚。

    不过,这些辽人怎么这么怂?

    辽人本意是想要让赵德昭忍气吞声让道,然后借着皇子懦弱之名,奚落羞辱大宋,应该是没想着闹出大事来。

    勇毅前行,无畏而上,这才导致辽人知难而退,阴祟的目的没有实现。

    他很快就平复了情绪,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孙林并不知道此刻赵匡胤心中已经千回百转,有些忐忑地等着赵匡胤问话,毕竟他刚才单挑一群辽人的行径相当的离谱。

    不过,赵匡胤转过话头,“早些回府吧!莫让家人等久了!”

    孙林如释重负,这么轻松就过关了?上眼药成功了?

    不过,刚才禁军两司的武装力量至少有半盏茶的时间,在那条御街左近属于空白,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这也不追究吗?

    他没多思索,点了点头,准备告退。

    不过,他想了想还是说道:“爹爹,临行前我想去一趟违命侯府上。”

    赵匡胤一愣,他一直把赵光义尾大不掉这桩心病压在心底,不想让赵德昭承受这些压力,可此刻孙林的话让他很意外,难道是他开窍了?

    他不动声色道:“德昭,为何要去见李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