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无限篡位 » 第二十六章 既来之则安之

第二十六章 既来之则安之

    李煜心情有些激动。

    自从来了开封一月不到,一直在忐忑不安,无一日不惊恐彷徨。

    更有失国受辱的悔恨莫及。

    心情一直郁郁。

    没想到今日穿着白布袍而来的宋国皇子驸马给了他一个惊喜。

    而这第二个惊喜,则是皇子亲手拉琴。

    他以前也听说过党项有人用马尾做胡琴弦,用胡杨枝拉弦,声音暗哑,能做哀声。

    但这并非主流,所以也就没加关注。

    今日亲耳听到孙林用竹弓拉胡琴,着实让他惊奇。

    而且,这声音不仅悦耳悠扬,婉转呜咽,与他此时心情相合,顿时喜欢的不行。

    孙林拉的曲子是《良宵》。

    若说二胡曲子,当世第一的当然是《二泉映月》。

    但拉给李煜听,只能让李煜更加郁郁难受。

    这《良宵》轻快悠然,洒脱自如,让人心头愉悦。

    他本性也不喜欢太悲伤的曲子,相反性情开朗,喜欢些欢快的曲子。

    其实刚开始拉有些生涩,毕竟他小学初中拉了几年,后来就几乎没怎么拉过。

    “这曲子叫什么名字?”

    孙林刚拉完,李煜就迫不及待问。

    “《良宵》,在兴元待了三年,也与家人别离太久,闲事思乡,便拉此曲,就当是合家团聚。”

    孙林随口瞎扯。

    但马上就意识到这恰好又戳到李煜痛处。

    李煜脸色一黯,但受了孙林的感染,展颜道:“还望日新将曲谱抄录一份,往后我思乡,便也拉上一曲。”

    既然人家皇子驸马都坦荡到穿堂进府,不惧任何危险,在他这宅子安坐,他也没什么好遮掩。

    思乡就是思乡,故国初灭,万般俱在,只是他见不到而已。

    王承衍随手就掏出曲谱,递了过去。

    “早就知道重光兄会喜欢。”

    抛开其他,光是聊聊音乐,就有很多共同语言。

    不仅是孙林,王承衍也乐衷此道。

    李煜看孙林随性坦荡,王承衍也是和气诚挚的很,暗道莫非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三人就在这书房里品茶,谈论音律,期间更几次互相演奏曲子。

    其乐融融。

    这么长时间,周嘉敏一直在冷眼旁观。

    女人的直觉告诉她,这联袂而来的皇子驸马,都不是冲着她来的。

    倒的的确确是冲着她男人来。

    想必一个亡国之君,阶下囚,也没什么可以给人家利用的地方吧?

    那或许人家来意真的纯粹。

    李煜心思细腻,也敏感,自然能感受到孙林跟王承衍没有恶意。

    恰恰应了先前那句,同道中人的拜访。

    “等会饮宴,我让女英跳舞助兴。”

    孙林连忙摇手,“这如何使得?”

    “只可惜宫人离散,要不然,让你们瞧瞧我在金陵编的舞。”

    李煜一声叹息,有着道不尽的哀恸,与惋惜。

    这亡国之恨,的的确确是绕不开的了。

    孙林与王承衍互看一眼,也是一声叹息。

    “重光兄,乃性情中人也。在南唐时不仅奢华享受,更自由自在,这失国之悔恨,为阶下囚之凄苦,某自然能懂。”

    孙林到底是后世人,并不会真的站在赵德昭的立场去理解李煜。

    他也打定主意,想要改变李煜,至少不要这么沉沦下去。

    之前定下计策,利用李煜来安稳住吴越国主钱俶,但纯粹的利用,他真做不出来。

    李煜听得此言,顿时一惊,想要离席请罪。

    孙林一把摁住他。

    “重光兄,若能骤然排解从国主到阶下囚的失落愁苦,那此人要么非人,要么便是绝世枭雄,绝不可能落到这般境地。”

    “相比蜀汉后主阿斗说此间乐不思蜀,重光兄才是真性情。要不然,让江南至今思恋重光兄的士人平民作何感想?”

    “既来之,则安之。事已至此,不妨想想,怎么能有善终。”

    此时气氛相比刚才,急转直下。

    周嘉敏在旁心惊,捧着胸口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暂避。

    “重光兄,就算你回到金陵,故唐士民仍愿奉你为主。江南土地兼并,你当初欲恢复井田制,后为权贵阻止。江南钱荒,铸铁钱发行,若宋、汉、吴越乃至漳泉,都用铁钱来换江南铜钱,图奈何?”

    江南权贵阶层腐朽,以及通货膨胀,是当时南唐两大弊病。

    孙林摊开来说,李煜哑口无言。

    就孙林在后世学的那些经济知识,用来解答南唐通货膨胀难题,并不难。

    给李煜讲解通货膨胀的概念,南唐因为财富逐渐掌握在权贵手中,中央财政只出不进,只能铸币获利,但权贵们私下铸币,直接引发通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

    归根结底,还是南唐阶层腐朽,到了不得不整个推翻重来的地步。

    “若要根除弊病,太难。唯一能改善的良策,便是交好吴越与漳泉,发展海外贸易,以江南的物力换取海外金银铜的输入……”

    李煜刚开始听着新鲜,的确切中弊端,但想想,的确是无能为力。

    吴越跟漳泉怎么可能放任江南兴盛?

    他明知道井田制这种古法不合时宜,但仍然当成良药来改革,仍然被权贵们阻止。

    皇子说的没错,就算赵宋将他放归金陵,他又能如何?

    他颓然半晌,默不作声。

    “重光兄,我跟希甫来,可不是打击你让你垂头丧气的。”

    “那我以前割据江南,护一方百姓,真的有错吗?”

    “你没错!你李家受江南供奉,理当维护江南体统,造福一方。你爱好音律书画与诗词,却被逼着当国主,你有作为人子,作为李家后人的责任与义务,维持唐国国祚。”

    “史书只为胜利者记载,而无论胜者还是败者,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事已至此,重光兄不必再懊恼,换了其他人,也不能做的比你更好。至少你在位这些年,颇有建树,能与宋国周旋这么久,差点就让我父亲知难而退,无愧无憾。抛开作为李家子孙与江南国主的责任,你现在要考虑的,只是个人的价值。”

    “个人的价值?”

    这词语听着新鲜,李煜眼中有着茫然。

    “你爱诗文书画,爱音律舞蹈,那便醉心于此,留下些供后世流传的作品造诣,那便是你今后的价值。”

    “你可知开封私底下无数人传唱你的诗词,官家不悦却不能禁?”

    “你凭着这些足可在开封立足,不用宋廷国库奉养,这样反倒活的有底气。”

    孙林又开始跟李煜灌输经济独立的重要性。

    “另外就是人格独立,你的诗文书画等为世人尊崇,那世人敬你爱你,即便宋廷主事者换了几换,你始终不是能轻易折辱的,又能护佑家人。”

    周嘉敏忽然插话道:“我们在偌大东京,始终是浮萍,一个甲士便能取了我等性命,哪有你说的那般。”

    李煜苦笑道:“我等不作奸犯科,哪有此等事。”

    “嫂嫂多虑了,开封到底是国都所在,谁敢如此放肆。更何况,若都传言重光兄与皇子驸马交好,谁敢欺上门来?”

    这话说的倒是的确,不说孙林,就是王承衍,也不是寻常人能招惹。

    开国大将,秦王王审琦之子。

    “你们可不知道,早被人欺上门来,你们莫非能替我家撑腰?”

    看着周嘉敏嘴角有着狡黠,孙林顿时会意,说的便是钟娘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