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宸华引 » 第094章 夜晤(2)

第094章 夜晤(2)

    胡达望向暖炉旁的刻漏,知道约定的时辰还未到。

    他从未有过与青袍男子单独相处这么久的时候,从前两人都是算着时间见面,议定事情之后便匆匆分道扬镳各忙各的,因而今日两人一同待在房中,又没了要议定的正事,就略微有些尴尬。

    胡达知道,此人虽是他的主上,却也是他加入玉带旧游后唯一认识的人,今日这人又与旧主一起,担着极大的干系救了他性命。

    想着未来旧主登极的那一刻,自己赔上全家人命运的赌注有了收获,胡达心里的痛楚也减轻了不少,便搓搓手想了半晌,心里终于有了个适合当下谈起的话题。

    “主上当时去劝服海谅加入玉带旧游,应是费了许多功夫罢?”

    这次联合突伦借道东山陵的计划,最关键便在于东陵卫的配合,这样的谋逆之事,想要在东陵卫找到一个合适且愿意冒险、全力配合旧主的人几乎是天方夜谭。

    他也很想知道当初是如何选定了海谅,又是如何一步步将他拉入阵营的。

    大约胡达这个话题起得不错,青袍男子心念一转,想胡达明面上已是个死人了,告诉他也无妨。

    “其实并非是选出了海谅,而是非海谅不可,只得用尽手段找此人的破绽加以笼络。也是旧主应得这份福报,我们竟然成功将海谅拉入伙。”

    “原本海谅与我们也是旧识,此人十分乖觉,每年往京中各部的打点供奉都是双份,东海公府一份,海谅自己还有单独一份。”

    胡达微微颔首,他作为兵部右侍郎,海谅每年打点的名单里自然有他。

    东海公虽是太祖爷亲封的,但这几年在关外实际上就是守陵的,自东海公至东山陵开府驻军之后,东陵卫就未再参与过战事,鲜少有人想到国境东北还有这样一支军队存在。

    而到了先帝朝,几乎要将他们忘了,东海公再笨,也得多方打点京都的众官员,以便他们多在皇上跟前提起。军队没仗打可以,但没有饷银不行。先帝都将他们忘了,户部和兵部当然不会主动提起。

    大宸开国已近百年,太祖爷的几个亲儿子的后人,还有逐渐失去皇家眷顾逐渐门户没落的,更遑论是东海公海晟这个义子的后代。

    “属下也知道这个,也难为海谅了,抠出这么些银子供奉,他倒也因此结识了不少京中权贵。”

    海谅的身份很尴尬,作为家中庶长子,父亲年迈而幼弟年幼,军队的日常管理只得仰赖于海谅。然而即便海谅长袖善舞,多年费尽心血经营下来了这点子根基,对他来说却缥缈如空中楼阁,最终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因为东陵卫的统辖权归东海公所有,而依照大宸律令,庶子不可袭爵,因此当今的东海公世子是海谅之弟海谦。

    这就意味着,待海谦成年,东陵卫的统辖权仍归海谦所有,海谅既不能得到东海公的爵位,也得不到东陵卫的统辖权。

    他最有可能的升官途径,便是先后在其父、其弟两位东海公的统领之下,有战事时积累些许军功,无战事时打点京中上下,捞个从属于东海公的中等武职罢了。

    也正是因此,海谅才要瞒着家人额外出一份自己私人的供奉,期望京中的官员们不止领东海公的情,还领他个人的情。

    也正是嗅到海谅这份冲破胸臆的野心,玉带旧游才能瞅准了机会拉他一起入了伙。

    青袍男子道:

    “某早就派了细作潜入东陵卫中查探,这一查收获可大了。海谅此人心中的图谋绝不仅限于东海公羽翼之下的中等武职,他胆子很大。”

    “东陵卫邻着东馀小国,平日里也没甚战事,他胆子再大还能如何?”

    “没战事他便找战事,没军饷他便找军饷。”

    这点倒是不出胡达所料,浸淫兵部数年,他当然知道军队里藏污纳垢的那些伎俩。

    历朝历代的皇帝和兵部,除了要将精力用于防御外敌剿敌灭寇之外,与地方诸路大军斗智斗勇也是他们的重要工作。

    养寇自重、冒领军功的事层出不穷,朝中监管和核定的办法不停修订和完善,军队上却也有五花八门的对策。

    朝廷对此的态度也因人而异。

    有些太过明显的手段,林世蕃这样镇守一方、军功累累的西南路军做的明显,皇帝也许会睁一眼闭一眼。

    海谅所在的东陵卫则没有战功,几乎被朝廷遗忘,若做得太明显,则难免会被人弹劾,皇帝也会不留情面。

    “主上,属下经手过几次东陵卫报送的剿匪战功名册,朝廷赏过几次。难不成……”

    青袍男子不以为意,反说道: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自太祖和明宗爷在时军队还有饷银,勉强够得上温饱,到了先帝的时候,连官员的俸禄都要用胡椒苏木折俸,更别说边关守军的饷银了。便是有,也定是先就着怀远路和西南路,没人会想到东陵卫。

    他们这些人没了饷银,将士们连家中妻儿老小都养不活,冬季里的棉衣都供不上,寒冬腊月里岗哨上守一夜能冻死好几个人。若不自己想点出路,不用外敌来犯,自己就先完了。”

    胡达默了默,军队上的有些小动作皇帝也是默许的,比如林世蕃和卫景林的军队私下与边民部落以粮食交换马匹,在朝中是人尽皆知的事,都属于财政不支的情形下发展军力的无奈之举。

    但养寇自重这种事,性质就不同了。

    青袍男子又道:

    “还有,自第三代东海公时起,东陵卫便将东山陵一代的土地和荒地,按照军阶划归军士私有,他们人人都成了地主庄户。这样一代代东海公传下来,这个规矩成了东陵卫所有人不得不守的秘密,谁也不会私自拆穿,闹得大家都吃不上饭。”

    这次胡达倒不似方才那么惊讶了,自己在心里琢磨了一遍道:

    “想必正是因为查到了这些,旧主和主上才更加确信找对了人。”

    刚才青袍男子话中说得很清楚,圈地囤地是第三代东海公做的事,借剿匪为名行养寇自重之实的是海谅。

    那么与突伦做些借道的生意,两相便宜并且回报更为丰厚,海谅应该不会拒绝。

    若朝廷未觉察突伦入境,则海谅可以借助东山陵密林高山的天险放心与突伦做生意,闷声发财。

    若朝廷觉察到了突伦入境,与突伦串通后假意抵抗,伪造军功也很方便。更会有一个意外之喜,便是让朝廷知道东陵卫所守之地也十分重要,突伦并非只会在西北索年河一代攻入大宸,东山陵也是需要关注的防守重地。

    “不错”,青袍男子道:

    “某让突伦那边出面,暗中联络上海谅,想要跟他做笔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