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穿梭之逍遥诸天 » 第二百二十章 入长安

第二百二十章 入长安

    梁将军听到我这个问题之后,立刻脑袋上冒出一大片的冷汗。

    因为皇家在派遣的秘密任务时,大部分都是由普通校尉带队执行。

    只有获得重大功劳的情况下,才会晋升为骠骑校尉,或者更高的职位。

    所以梁将军在听到我的问话后,才会想到这些,吓得直冒冷汗。

    现在梁将军心里直打哆嗦,默默的想到:“这位不会真的是,皇宫里面派出来的校尉吧!”

    我见已经吓住了梁将军,立刻趁热打铁的对梁将军说到:“梁将军一没有见到厌次侯的尸首,二玩忽职守,把假的犯人放出城,还打算拦住我等的去路么?嗯~~”

    我的语调,也开始慢慢提高,最后那句“嗯”,更是带有杀气。

    只要梁将军一有什么不对劲,我就会立刻把他杀死,在强行命令士兵让路。

    谁叫这梁将军怂的要死,那些士兵看见他的模样,心里自当清楚,我不是他们惹得起的人物。

    所以我要是,在敢杀守城的将军,一定能够震慑这群士兵,只要在显得有底气一些,安全出城没什么问题。

    可是我没有想到,这个梁将军的确怂的可以,在被我这么一吓后,立刻就招呼士兵们让路。

    还嫌士兵们动作慢,在那里大呼小叫,让士兵们快一些搬开栅栏。

    全然把刚才大骂士兵,说他们私自放行的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见梁将军肯让路,我也没有时间和他这个小角色计较,立刻大手一挥,对着大家伙说到:“我们走~”

    我说完之后,就回到了车内,晃晃悠悠的向长安行去,连梁将军手中的腰牌,都没有拿。

    梁将军等我们走后,看着跟在我们后面的念奴娇两女,猛的向地上吐了口口水,对着马车的屁股骂道:“妈的,出来办事,居然还带两个女子,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君不见他梁将军,在刚出现的时候,比我还要痞的多,还有脸说我?

    我用精神力观察的时候,发现梁将军在骂我后,立刻用精神力卷起一块小石子,打在了他的死穴上。

    只见在城门处的梁将军,猛的哎呦一声,痛的都快哭出来了。

    君不知,他现在还能感觉到痛,等到七天之后,他就要彻底嗝屁了。

    到时候连感觉到痛,都将成为奢望了。

    而且在这七天的时间里,梁将军被石头打中的地方,将会越来越痛,最后慢慢的扩散到全身。

    到时候全身都会痛,痛到最后,将被活活痛死过去。

    让他随便编排我,这就是报应。

    有些事我可以装作不知道,但这件事情,我绝对不会装作不知道。

    我们离开厌次后,也没有在回来的想法,而东方朔的那处竹屋,也将成为高人遗留下来的传承,留给有缘人吧!

    因为我将带着东方朔等人,去到长安,又转战玉门关后,就打算回归了。

    至于刘彻以后的发展,我都为他把伊稚斜单于给灭了,他还不能做到以前的功绩,那活该他被灭了。

    哎,现在又说早了,这期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不是我们这种身在局中的人,可以知道的。

    但是我知道,念奴娇两姐妹,真的是太烦人了。

    念奴娇还好,她还有些自知之明,并没有来烦我们。

    但是秋蝉可不是个安生的主,简直和没结婚的黄蓉有得比,简直把人给烦透了。

    要不是看她是念奴娇妹妹的,我早就把她轰走了。

    念奴娇则好像和东方朔有些看对眼了。

    不过东方朔好像有什么顾虑,一直没有正面回答,念奴娇的情意。

    结果这两人,又和电视剧里面那般,搞暧昧么?

    在电视剧里的时候,还有刘彻在中间,东方朔想要留在刘彻的身边,不得不舍弃对念奴娇的爱。

    可现在刘彻连念奴娇的面,都没有见上,那还有什么人,夹在两人中间呢?

    既然想不明白,那就先不想了!

    这一路打打闹闹,现在已经到了黄河边上,只要过了今晚,就能渡过黄河,去到黄河对面的长安了。

    而且时间也掐的刚刚好,明天正是第四天,也就是东方朔所说的吉日。

    而早在昨天的时候,我就能通过昆虫监视器,查看到长安的一切了。

    这也为我们赶路之余,多一些热闹可看。

    不然这一路只是赶路的话,实在烦闷的可以。

    记得昨天通过昆虫监视器,看见刘彻还是被挡在了长安城外。

    要不是张汤比较激灵,在远处就看出不对的话,早就被抓起来了。

    到时候被梁王和太后得知,太子居然还活着,那么就大大的不妙了。

    我记得那时,看见刘彻被堵的时候,还觉得非常奇怪。

    我们一路走来,都没有见到有人超过我们,那消息是怎么传进长安的呢?

    东方朔看见这里的时候,只是喃喃自语的说了一句:“飞鸽传书,真是好手段。”

    我听到东方朔的自言自语后,才想了起来,记得在电视剧里,东方朔曾给张汤几只信鸽,方便两人传信。

    结果没有想到,梁王居然也有信鸽,及时把张汤等人消失的信息,传递给了梁王知道。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就转台去看梁王,看他是怎么安排的。

    也不知道是我运气好,还是梁王运气差。

    在我换台的时候,梁王正在皇宫里面,和他的母亲,窦太后密谈着事情。

    只听见梁王对太后问到:“太后,这样是不是有些杯弓蛇影啊?

    太子不知为何,已经死在了厌次,晾张汤等人,有在大的胆子,也不敢独自丢下太子,回到长安城中。”

    窦太后听到梁王的话,立刻对梁王骂道:“无知,肤浅,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个乖?

    张汤他们虽然很可能不会回来,但他们的家人,都在长安城中,要以防万一啊!”

    梁王听到窦太后的话,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假装受教般,对太后回到:“是,是孩儿疏忽了~”

    窦太后见到梁王这个样子,知道梁王是面和心不和,看起来像是受教,其实在梁王的心里,并不以为然。

    也对,如果只是窦太后说的那般,张汤等人最多,也就是来长安接走老婆孩子罢了,哪里值得为他们大动干戈?

    窦太后气急,但又不好大声的骂梁王,毕竟梁王都这么大了,也该给他留些面子。

    于是窦太后拉着梁王的手,语重心长的对梁王说道:“孩子啊!

    我不是怕张汤回来带走家人。

    而是怕他们在你登基的时候,把杀害太子的罪名,全部推到你的头上啊!

    如果这样的话,你别说登上帝位了,就连你的性命,都~~”

    窦太后说到了这里之后,自己都说不下去了,只能落寂的对着空气,轻轻的“哎~”了一声,叹了一口气。

    梁王听到窦太后的话,立刻就警觉起来,猛的站起来对窦太后说到:“这怎么可能,张汤怎么敢~”

    梁王说道这里后,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张汤了。

    说张汤等人胆大包天?

    可张汤都已经要死的人了,不胆大包天又能怎么样?

    说他胡乱攀咬,那也要众大臣信啊!

    到时候他梁王正准备登基之时,张汤突然给他来这么一出的话。

    那杀死太子的罪名,梁王怎么都洗不脱了。

    那句话叫什么来着?

    哦,对了,叫做“黄泥掉进裤裆里,这不是屎也是屎了”。

    梁王想到那时的场景,不管他怎么狡辩,大臣们都只会先入为主,不会相信他的话,只会说他是杀害太子的凶手。

    如果张汤在狠一点,把皇帝的死,也说是成梁王的阴谋,那么梁王就真的死定了。

    毕竟皇帝的死,实在有蹊跷之处,这根本不能细查。

    在细查之下,一定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只要有了蛛丝马迹,梁王这些罪名哟,可真的不能在真了。

    梁王想到这里后,立刻对追捕张汤等人的事情,那是无比的上心啊!

    立刻像打了鸡血一般,让自己的心腹去城门守着,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物。

    甚至梁王还下令,哪怕杀错一千,也不要放过一个,不然张汤真如太后所料,那他梁王在登基之时,也就是丧命之时了。

    越是站在高位之人,就越是惜命,这点放在梁王这里,也同样适用。

    梁王觉得派出自己的心腹,也还是不太保险,还让太后派遣她的心腹,一起去城门守着。

    别眼看着皇位就快到手了,最后却成了要命的钢刀。

    所以城门处的搜查,可比电视剧里,还要强好几个档次。

    最后张汤依照,东方朔锦囊中的妙计,让人带封信给郭德人的母亲郭氏,让郭氏去找李敢。

    在李敢的帮助下,先回到长安城里再说。

    至于梁王和太子刘彻,一起争夺皇位的事情。

    虽然张汤在路上,给刘彻讲了不知道多少遍,刘彻还是不相信。

    只不过在见到了,长安城守卫森严时,才有了一丝动摇。

    最后见张汤这么小心翼翼的,让人去找李敢求助,不得不相信,梁王是有谋反之心。

    至于让刘彻相信,他的皇祖母也参与进来,就根本不可能了。

    因为在刘彻的心里,他的皇祖母,一直都对他疼爱有加,又怎么会突然对他,施以如此狠手呢?

    所以刘彻这个人啊,现在还不适合当皇帝,只是个还没长大的顽皮孩子罢了。

    但人总要学会长大,就比如现在,并没有一意孤行,而是在张汤安排人进去之后,乖乖的跟在张汤身后,往一处隐秘的地方躲去。

    我当时见到这个情况,在心里面想到:“刘彻终于长大了一些,至少不会像在厌次一样,怎么劝都没用。”

    可这样还不行,现在的刘彻,只不过是被打击到了,所以产生暂时长大的错觉罢了。

    如果让他轻易得到皇位,成为了九五至尊的话,非天下之福啊!

    因为这个时候的刘彻,还是会意气用事,不会冷静下来思考。

    至于传说中的帝王心术,刘彻是一点不会啊!

    记得我当时控制昆虫监视器,跟在送信人的后面,见到那送信的人,亲手把信交给了郭德人的母亲郭氏。

    郭氏虽然是个忠于皇室的人,但她并不认识几个字。

    所以当郭氏把信打开后,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封信。

    而这次的信封上,却写着禁卫军将军李敢的名字。

    虽然禁卫军三个字,郭氏并不认识,但是李敢两个字,还是认识的。

    所以郭氏在发现,这封信是写给李敢的时候,就知道事情不对劲。

    因为李陵和太子出城,郭氏是知道的,甚至还帮了太子一把。

    所以当郭氏,也就是刘彻的奶娘,发现信是写给李敢后,下意识的以为李陵出事了。

    所以郭氏并没有逗留,连忙进宫去找李敢去了。

    而郭氏却并没有发现,在信封里面,居然还有一块玉佩,一块太子随身携带的玉佩。

    所以这件事情,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忘记了。

    当郭氏找到李敢后,这时的李敢,正好被太后放出来没两天。

    所以当李敢见到郭氏之后,显得非常好奇。

    这太子都不在皇宫里了,郭氏怎么这么急匆匆的来宫中,难道出了什么大事么?

    而郭氏在见到李敢之后,立刻快步走上前,把信交给了李敢。

    李敢拿到信后,立刻打开来看,可还没有看两眼,太后就驾到了。

    只见窦太后从转角处走出,对着李敢笑问到:“这是谁写信给李将军啊,难道是家书么?”

    李敢见到太后出现,立刻跪下迎接,连信都没有来得及多看两眼。

    太后说完之后,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又开口对李敢说到:“嘶,我记得李敢将军并未娶亲,那这封信,该不会是李将军相好写的吧?”

    李敢要是现在还听不出来,太后在问罪的话,那他这个将军就别当了。

    于是李敢立刻把信拖在手上,跪着对太后说道:“太后赎罪,只不过是暗探在长安不远处,发现有伊稚斜单于的探子出没,所以写信报警,让臣早做准备。”

    窦太后听到李敢的话后,立刻好奇的“哦”了一句后,让太监把信拿过来,她要过目。

    当太监把信拿来之后,太后一把接过,一字一字的查看,发现的确如李敢所说,说有伊稚斜单于的探马,突然出现在离长安不远处,请李将军小心防范。

    窦太后明显不相信,郭氏会为了这个,突然进宫找李敢的。

    可不管窦太后怎么看,都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只能相信,这是真的了。

    不过在相信之余,窦太后还是想炸一下李敢,于是对着李敢怒问到:“那这么重要的情报,为什么会落在郭氏的手中,难道郭氏也是暗探不成?”

    李敢听到太后的怒斥,立刻对太后回到:“这个事情臣也不知,只能猜测暗探在弥留之际,让人带进宫,可来人只是普通人,所以,所以~”

    得,看样子李敢也编不下去了,估计也不知道怎么编了吧!

    李敢说到所以之后,就低头跪在地上,一副任凭发落的样子。

    太后见状,还真以为炸出真消息来了,结果只是李敢的猜测之词。

    如果仅凭这样的话,最多只能把李敢收监,连判罪都不可能。

    如果判罪的话,以后谁还敢派暗探去查探,到时候伊稚斜人打进来,怕还不知道吧!

    这个时候,跪在地上一言不发的郭氏,突然抬头对太后解释到:“奴婢因为思念太子,所以想到太子的房间来看看。

    可是没想到,在宫门口的时候想,有人想入皇宫,却被拦在外面。

    当奴婢来到宫门问清状况之后,就去追那个人,才把信拿到手里的。”

    太后听到郭氏的话,发现郭氏说的合情合理,比李敢所言要好得多,至少在目前,并没有发现什么破绽。

    不过没破绽,不代表窦太后就相信了,在窦太后的心里,还是觉得此事颇为蹊跷。

    所以窦太后还是打算,炸一炸郭氏,只见窦太后思考完后,立刻大声的对郭氏怒斥到:“大胆的奴才,居然敢欺骗本宫,还不速速把实情说出来。”

    郭氏听到窦太后的话,吓得有些手足无措,但尽管手足无措,也不敢随便改口啊!

    因为改口的话,那就是欺君之罪,虽然太后不是君,但现在这个情况,太后和皇帝也没太大的区别。

    所以尽管郭氏心慌的要死,也不敢改口,这改口是死,不改口兴许还能活。

    于是郭氏就这么跪在地上,浑身抖的像快散架似的,就是不开口说话。

    窦太后见状,知道从郭氏的口中,是问不出什么情况来了。

    于是假装生气的对郭氏和李敢说到:“别以为你们两个串通一气,我就拿你们没有办法。”

    窦太后说完之后,就对着身后的太监叫到:“去,把守在门口的禁卫军叫来,我要当面问话。”

    李敢和郭氏,听到窦太后的话后,在心里急得要死。

    可不管在怎么急,他们都还是跪在地上,没有移动半分。

    窦太后等传旨的太监走后,和声悦色的对李敢与郭氏说到:“如果你们在禁卫军来前,就把事情交代了的话,我可以大发慈悲,放你们一马。”

    李敢和郭氏,在听到窦太后的话后,根本不为所动,还是跪在原地。

    我和东方朔等人,看见窦太后的说法,都觉得窦太后太傻。

    如果窦太后说酌情减一些罪的话,还更可信一些,直接说放过别人,听到的人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把实话说出来后,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窦太后见到李敢两人,还是不肯改口后,只能对着两人“哼”了一声,等待着禁卫军的到来。

    没一会的功夫,那位去找禁卫军的太监,带着两位禁卫军走了过来。

    禁卫军走到窦太后面前,跪在地上,整齐划一的对窦太后叫到:“见过太后~”

    窦太后对着禁卫军说到:“嗯~你们起来吧!”

    禁卫军听令站起身,等待太后训话。

    窦太后见禁卫军站了起来,便对他们问到:“今天是你们值班?”

    两个禁卫军互相看了一眼,同时对太后回禀到:“是的~”

    窦太后听到禁卫军的话,便开门见山的问道:“今天可有陌生人来过宫门口,可有想进宫的样子?”

    禁卫军听到窦太后的话,知道肉菜来了,互相看了一眼后,异口同声的对太后回到:“没错,是这样的。”

    窦太后听到禁卫军的话,还是不肯死心,让禁卫军仔细说来。

    这次只有一位禁卫军站出来,对太后回禀,而这位禁卫军所说的话,和郭氏说的一模一样,没有半分差别。

    窦太后见状,只得把信还给了李敢,并命令李敢去歼灭伊稚斜单于的探子。

    可窦太后没有看见,当禁卫军回答的时候,那位被派遣去找禁卫军的太监,腿一直在打哆嗦。

    看来是这个小太监说漏了嘴,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那个太监也知道,是因为他在路上多嘴,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吓都快吓死了。

    李敢得到太后的命令后,立刻开始点齐兵马,出城剿灭伊稚斜单于的探子。

    当李敢出城之后,窦太后才突然反应过来,这里离玉门关很远很远,怎么可能有伊稚斜单于的探子出现?

    窦太后想通后,立刻明白被骗了。

    可现在想要追回李敢,明显是来不及了。

    那么只能命令城门的守卫,一定要在李敢回来的时候,把张汤等人给拦下。

    由于李敢出城去剿灭伊稚斜单于的探子,至少明面上是这样的。

    所以当深夜的时候,李敢才带队回到长安门口,想要叫开城门。

    可城上的守军,并没有打算开门,说是上官有令,不得随意开门。

    李敢听到这话,急得乱窜,最后没法子了,只能在城外打感情牌。

    说什么自己无用啊,带兵出去杀敌,回来还被自己人挡在城外。

    说完之后,又指着被白布盖着的尸体叫到:“连自家战士战死,居然都没能带回去见家人最后一面,实在有愧于战士们啊!”

    说到激情之处,都打算拔刀自刎了。

    最后城上的将士们被感动了,也不想自己在战死之后,也遇见这样的待遇。

    所以还是下令开门,让李敢的军队进城。

    随着城上小将的话,城门慢慢的打开了。

    李敢带着军队,还有被杀死的敌军,与战死的士兵们回城了。

    而太子一行人,也在李敢的掩护下,安全的回到了长安。

    我记得在看见此处时,还大声赞扬过东方朔,说他智计百出,这种办法都能想到。

    东方朔只说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原本我以为刘彻就可以这么轻易的,回到了长安城中。

    可没想到才进城没多久,又遇见了梁王,只见梁王带人站在大街上,好像专门等待李敢将军的到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