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道一二三 » 第十一章 铸鼎得剑

第十一章 铸鼎得剑

    就这样,太昊秧,一直保持双手托举状,火焰中液体,程黑白两色相互追逐,不断旋转。某刻太昊秧看向那断裂的山尖,在其断处有奇异纹路,而其内部黑白两色,也不是直线分布。

    太昊秧灵光一闪,用意念使两股液体成弧相连,一半弧形黑色侵入白色,另一半弧形白色侵入黑色,然后在上面刻画纹路。就这样随着旋转,弧度自然拉长,慢慢稳定下来。纹路也是慢慢铭刻上去,就这样,随着纹路完成,两色溶液稳定下来。随着纹路完成,竟是形成了一个两色的圆形。下一刻,圆盘微微一震,纹路忽闪,只见那黑色区域形成了一个白点,白色区域形成了一个黑点,小点慢慢扩大,直到不再变化,竟是形成了一个‘太极’图案,如此慢慢旋转着。

    太昊秧见此变化,心中感叹:真乃天地伟力也!感叹过后又是陷入迷茫,这样子怎么能行,这算什么物器,念及此,想要给融液塑形,又是无从下手……

    如此炼器,已经是炼制快有月余,太昊秧深感疲惫,无奈只能强撑意志。自言自语道:“就看造化了”。随即以意念引动,使圆盘外部向上拉扯,形成碗状。外沿慢慢逐渐向上,使外沿越来越高,就像一个巨型圆底陶罐一样。高到一定程度,居然随着旋转向内合拢。太昊秧大感不妙,如果合拢,一定会破坏平衡,使纹路生乱,后果不堪设想。他能感到这里面蕴含巨大能量,如果发生意外,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太昊秧一咬舌尖,喷出一团精血,精血飞入器物之中,然后以意念停在圆底部,从黑白两色上,各拉扯出两只宽足形状。就在这时易变徒生,两足移位,在两足对角一处,竟是有要破碎迹象!脑中一声炸响,太昊秧发狠,竟是在那处又造出一足。如此一件三足、圆底圆肚、敞口的器物便是形成,撤去火焰,一掐诀打向器物,“凝”!一股骤寒之气包裹器物,使之快速凝结固定。

    太昊秧一手撑地,不断咳嗽…咳、咳咳……发丝沾着汗水,形象全然不在,看着落在地上的器物,面上苦笑:“不知,可算的圆满”伸手一招,大鼎便是缩小,飞入掌心。感受到器物上隐隐传来熟悉之感,不由欢喜莫名,“如此,这物器便称为(鼎)吧!恩,便是(两仪鼎)…其上三足竟是一黑一白,剩下一足程两色,其分界线刚好于鼎身契合,呵呵,甚妙,甚妙啊……”。

    看着两仪鼎上的花纹,太昊秧心有感触,很自然的盘膝坐下,打坐冥想起来……

    如此两日后,感觉自身恢复,灵气充盈。便是拿出两仪鼎,细细体悟,然下一刻,抬手向前一抛,两色小鼎迎风变涨,待涨至一人多高,静立在半空之中。太昊秧运用自身法力,又将剩下半截山尖摄起,将其投入两仪鼎中。这山尖如此庞大,竟慢慢缩小,进入鼎中。能被一人高的小鼎摄入其中,不可为不奇。

    太昊秧又掐指诀,一朵丹火便是没入鼎中,这鼎也是能力非凡,竟将小火苗放大,燃起熊熊火焰,开始灼烧起那黑白山尖。看着鼎中丹火灼烧悬浮的山尖,心道:果然如此,此鼎便如另一个我一般,可自行汲取天地灵力,加大火焰,如此我便省心不少,只需稍加控制,关键时刻出手即可,甚妙!

    两日后,山尖逐渐融化,化为两色液体,徐徐旋转着,太昊秧几经试验,发现很难改变形状,如何变,总是无法改变其性质,不得已将两团融液分开,各自铭刻纹路。两团融液慢慢形成剑状,剑尖朝上,有剑脊,两侧有刃,其下有握把。太昊秧又使握把前端形成四卷云形,尾部形成三卷云形。这样可使握剑之人不会伤手,亦不容易脱落。奇特的是,两把剑形成之后,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徐徐旋转开来。太昊秧,又从两剑剑脊处,取出一小块,使其互换。就这样,白剑黑鱼,黑剑白鱼,更添神采。这时候,两鱼开始游动转圈,却是又形成两个太极图案。图案偶一形成,便想从剑身脱落,太昊秧却是不慌,以神念控住两个图案,收丹火,掐诀送入寒气,两剑铸成。

    就在这时,异变徒生,有风吹过,头顶之上,阴云凝聚,阴云生雷,从天空劈下,直击两仪鼎。

    如此这般,两仪鼎却是纳风雷之力,炼于两剑之上,两剑身上各出现不同的纹路,白剑显飘渺,黑剑显萧杀。两剑相互旋转,微微颤鸣。这时候云中又有雷霆酝酿,唳——两剑忽然冲上云霄,斩破阴云,又折返回两仪鼎。这一切说是挺长,其实就只是几个呼吸的工夫。太昊秧都没反应过来……

    太昊秧心中感应到,两仪鼎似有意念传来,似讨喜,似邀功。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太昊秧又惊又惧,对于崇尚天地自然的他来说,这一切,好像不是好的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