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爱的森林,因你知名 » 26.重整行装

26.重整行装

    周伟平的餐馆冷冷清清撑过六月,到七月中旬不得不关门大吉了。早已经没有多少营收,大家也都毕业了,再没有人关心他的店开得怎么样。心灰意冷,盘吧盘吧店,他把刘影和李杰打发回了各自的家乡。他自己不愿意回老家,留在西顶城继续寻找机会。

    这些西顶学院的学生,除升学考研的以外,大部分人都返回了家乡。有一些人想在这座城市闯荡一下试试,苦苦捱过两三个月,最多一年半载,寻不到什么机会,大多还是只能回乡就业。一届毕业生里,只有少数从外地来的学生能在本市找到满意的工作,至于有所作为,那更是个别的事了。

    时洋对西顶城的就业形式十分清楚,进正牌公司的办公室,甚至进个像样的厂子,靠自己找的话,这样的机会可以说几乎没有。他们这些人根本不知道怎么进到正牌公司,或厂子里去。刚刚毕业的很难在这里生活下去,找不到工作,房租,吃饭,坐公交都要花钱,又不好再向家里要,所以非常紧迫。

    时洋选择先自主休整一下,不急着向前奔。有人一离开校门就急急忙忙找工作,他们只是要混口饭,怕是没什么长远的规划。

    还有,简桐已经在4月接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却选择在毕业之际提出嫁给时洋,让时洋非常感动。但是,他们现在结婚不合适,因为他还没有正经工作,养活自己都不行,哪里能周全一个家?简桐不顾一切地说出结婚,是出于对他的爱,对他的相信,也是出于给他坚定把握未来的信心,——时洋明白她的用心。

    所以,时洋否决了简桐结婚的提议,说服她先去读研究生,等她研究生毕业再谈结婚的事。简桐的爱心已到,她做了所有能做的,既然时洋有了决定,只好答应了。

    时洋把简桐送到云城,自己回了清水。

    家里舒坦啊,可以去河边钓鱼,也可以会会老同学,老朋友。可是,他终归是踏入了社会,心里并没有真的完全清闲下来。他在在思考自己能做的事。为了爱情,为了他和简桐的未来生活,他一定要干出有声有响的事业来保驾护航。

    时洋在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表明了意见:希望时洋报考清水县的正式编制,陪在他们身边,过旱涝保收的日子。但,时洋自问他的兴趣在经济,想在广阔的天地里扑腾,那种一个单位,一潭死水,按资排辈,苦熬苦等的环境,他受不了。所以,他决定了:回西顶城,干事业!

    时洋把自己的决定一说出来,爸爸妈妈坚决不答应,尤其是妈妈态度很坚决。

    晚饭时,妈妈又在饭桌上播报内幕消息:“县事业单位招考马上开始,好职位真不少。”

    “洋洋好好准备!我和你妈看好你!”爸爸有意把话题转到时洋身上,一边往他碗里夹菜,一边说。

    “我说过了,我不考。”时洋只好再次表态。

    “不考?你看人家……”

    妈妈马上要再次摆出那些她认为体面的某某,某某某,被时洋一口打断:

    “我不喜欢苦熬死等的工作!我要在经济的大潮里自由施展!”

    “你能行吗?做生意比在上班容易吗?”妈妈听不下去,还想阻止时洋。

    “不出去,我会后悔一辈子。”时洋看着爸爸,妈妈,十分认真地说,“我不甘心就这样平庸过下去。”

    “你想好了啊?要不然,就随孩子吧?”爸爸受到时洋的感染,开始松口。

    “我明天就回西顶城!”这种情形,时洋知道不能在家里再等下去,直接向爸妈宣布。

    “走?好,你走!”妈妈气极了,语气激烈起来,“不撞南墙不回头!”

    “啪!”时洋情绪激动,把手里的筷子摁在桌子上,两根一块折断了。

    ——听到妈妈这样说,他不由得下了狠心,大丈夫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一定会干出个样子来!不然,我就不回这个家吃饭!”

    儿子有这样的志气,有如此大的决心,妈妈一时无语。

    时洋不再和父母多说,放下碗,独自出去了……

    2

    第二天上午,时洋到了西顶城。人是来了,但他却身无长物,拎着行李,很孤独。来不及过多体会心情,他挤上公交去原来租下的那个房子。

    周伟平在啊。他高兴地迎接了时洋。

    “哈哈,回来了。”一段时间没见,周伟平亲热地说。

    “回来,耍一耍……”时洋把行李扔到地上,在沙发上一坐,装作不在乎地说。

    “好!好好耍!”周伟平一个人在西顶城正孤单,自然不与时洋辩论,顺着他说。

    “你歇口气,去收拾收拾房间,一会我请客!”周伟平热情地安排上了。

    时洋只有答应,起身去洗了脸,到自己的房间里打扫好卫生,铺上了被褥。

    小饭馆里,周伟平和时洋对坐在一起。各自倒上啤酒,周伟平先说:“欢迎回来。”

    “谢谢!我那必须回来!”时洋表示了感谢,也坦白了心迹。

    有个小伙伴回来一起“战斗”,周伟平感到非常高兴,絮絮叨叨地和时洋聊班里的同学。最后说到他自己,——现在,他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

    时洋听着,支支吾吾地回应他。周伟平没有提他们的“老滋味”,但关门的事时洋早知道了。

    喝着喝着,两个人都到量了。周伟平去结了账,出来,两人一路哼哼嗤嗤,走回了住处。

    第二天早上醒来,周伟平去上班了,时洋洗刷完毕,一个人出来吃早餐。走在街上,他特别留意观察街上有没有合适的门头房在出租。吃完午饭,又继续转,对一些街道和生意信息做了简单的记录,回来,他上电脑又查了查,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其实,他早想好了,第一合适做得是服装生意,——卖服装!毕业这些天,他进行了自我评估,结合社会实际,才定下上手服装生意。但做服装生意,他是新手,所以想借助已有的服装平台,来个加盟经营,降低风险。这几天,他抓紧考察,也在选择服装品牌。卖服装是他最好入手的生意,这些年他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无论对服装产品,还是开门做生意,都曾经做了准备。——他的大学生活不仅仅在谈恋爱,踢球,空暇时间,也读了许多经济书籍和时尚,服装杂志,并且这几年在西顶市他还特别留意了这方面的信息。

    暑假的第一个月过去了。8月,简桐来到西顶城看望时洋。简桐的家人都欢迎她去读研,时洋也给她支持,她没有不继续读书的理由。开学在即,找了个借口,她就跑出来了。

    简桐来到,刚好帮着时洋整理资料。她把几个看好的品牌推荐给时洋,让时洋选择。

    3

    考研名落孙山的何明明,在本市的事业单位招考中不幸再次落榜。他在电话里对时洋大呼运气不好。

    时洋一边偷笑,一边大义凛然地安慰他:“别怕,将来哥罩着你!”

    何明明正失落,看到时洋像看到救命稻草,听时洋这样说,顺坡就下了:“这可是你说的,你可别看着我挨饿。有什么好机会?了,带带我。”

    “带你一点问题没有!可以告诉你,我现在就有一个马上要上手的生意。”时洋信心满满,想把自己要做的生意分享给何明明。

    何明明是最合适的合作对象,虽然考事业编失败,但并不是说他能力不行。事业编考试,那些行政测试和法律法规与做事业相差甚远。时洋要的是何明明的执行力,这点他可不缺。所以,他一点也不隐瞒。

    时洋用了半个小时给何明明介绍了他要做的生意,分析了所有可行性,极力鼓动。到最后,两个人一起讨论起来。

    “有些人天生就注定是不会安分守己的,比如自己,比如何明明。”时洋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