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国芯 » 第六十二章 意外助攻

第六十二章 意外助攻

    “刘老师,孩子说要钱买宝石是怎么一回事?”

    刘小芸刚打发走一位家长,又有其他人找上门来。

    “不是宝石,而是矿石,是班里准备组织手工实践课,由小朋友自己组装一台矿石收音机。”

    应广大同学要求,周逸打算开设矿石收音机的手工课,当然需要大家自己准备好原材料。

    因此,刘小芸不得不替小周老师来擦屁股做解释工作。

    “这还差不多!我说好好的,怎么要买宝石,问小孩他也说不清楚,还说不给钱就不吃饭。”

    只要是用在学习之上,那就没问题了。

    高考恢复,加上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就是生产力,让知识的重要性回到人民群众之中。

    还有一部分心理就是希望下一代能有出息,走出大山,不用像父辈一样留守山区。

    子弟学校就是这样,一有风吹草动,职工就会从车间杀到学校讨要说法。

    此刻,在教室里,周逸正站在讲台上,点名同学上台讲故事。题材不限,一定要是自己在暑假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说不出来,不准下台,还要同学们鼓掌通过才能过关。

    一开始当然是周逸以身作则,他就讲了自己接床头挂灯的事情,由于是亲身体会讲得非常细致。甚至,他还会有意识跟同学们互动,将自己遇到的难题抛给大家讨论如何来解决。

    得知烟盒铝箔纸还能用在灯罩上,大家是一片赞叹之声。

    有了周逸带头,其他同学就算不情愿也不得不上台讲述自己的经历。

    一开始还有些怯场,磕磕绊绊,但老师不在场,又都是同学,很快大家就放开来随意讲,毕竟全班一共才19人。

    有讲自己去抓鱼的、游泳的,还有返回沪江市去动物园、去逛商场的,总之将自己认为最好玩的事情都分享了一遍。

    在小学生们在课堂上自娱自乐时,教室外突然走过来一大群人,看样子是有领导前来视察。

    很快窗户外,以及教室大门都站满了大人,弄得刚才还兴致勃勃的小学生们感觉压力很大,没人愿意上台讲话了。

    无奈之下,只好周逸上去充当主持人,将刚才上台同学讲过的案例简单复述了一遍,以此提醒大家待会写一篇100字的读后感。

    好出风头,当然也有人来疯的加成,围观的人越多周逸越感觉兴奋。

    年少老成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模样,让许多围观的大人都记住了这个小学生。

    过了一会,领导们终于散去,由于太过专注周逸没有留意到其中有几个自己熟悉的面孔。

    周建国是临时得到通知,首都派人来视察,要自己参与八零一一厂的接待工作。

    几辆小车组成的车队开进了厂里大操场,他看到了后方管理局的局长等基地领导,当然他们只是陪客,站正中赫然是自己家的老头子。

    应老领导的多次邀请,周东宝从地方调到首都国防科委工作,协助管理全国的军工线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本来按照他的意愿是想调回沪江工作,毕竟多年离家到快退休年纪了就回家团聚。但实在拧不过老领导的热情,以及确实心里也舍不得这帮隐姓埋名的科研军工人,为了他们的福利待遇不得不奔赴首都。

    国防科委最大的成绩就是弄出了“两弹一星”,但国家战略从备战备荒向经济建设转型,军转民就成为接下来的主要方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周东宝此次就是利用3个月时间,将全国军工企业进行一次摸底调研,看看实际情况如何。

    另外,他还有一个秘而不宣的任务,就是督促重点军工企业加快订单生产。

    下半年,一些被取消的订单又加急下发到皖南小三线,像军用电台、炮瞄雷达、光学测距机、40毫米火箭筒、82毫米无后坐力炮、黑索金烈性炸药等源源不断运往南疆。

    前来远志小学视察,可没有提前安排,而是周东宝一时兴起,想看看自家孙子怎么样了。

    “嚯——”

    好家伙,周逸的表现可比自己小时候强多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心满意足之余周东宝又不免看了看跟着一旁的周建国,默默想孙子还是比儿子要强呐。

    八零一一厂的厂长郑云德可算逮着机会了,他可是一直期望黑白电视生产线能尽快批下来,这可是小三线的活命稻草。

    因此,在谈及军工厂现状及问题之时,有意识将话题往这方面引导。

    对沪江市政府来说,后方管理局是下属,只能打报告申请。但以周东宝为代表的国防科委,就是平行上级机关,说的话不能不加以考虑。

    “来到这个位置,才知道自己成为老叫花子,手底下都是一群饿得哇哇叫的小叫花子。

    行了,这事过两天我回沪江打个招呼,让他们尽快放行,不方便就挂在国防科委名下。

    人在山里都饿死了,还抱着本本主义不放。不就是一条黑白电视生产线嘛,当成宝一样藏在洞里也不怕憋坏了。”

    周东宝决定顺手将皖南小三线的难题解决,以便他们闯出一条新路。

    军转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他也走访了不少三线地方,像皖南这里情况算是很不错的,其他地方军工厂情况更是糟糕。

    当然从周东宝个人所见所闻角度出发,不论是大三线还是小三线,都需要进行一次大调整。

    不过这事不是某一个人说的算,得从国家全局来考虑。

    国家盘子大,事情多,兜里就这么一点钱,三线建设军转民虽然迫在眉睫,但跟其他大事相比,还是只能暂时维持现状,小规模缝缝补补。

    周建国已经习惯父亲神出鬼没的处事风格,不过得知对方又换了工作地点,而且还成为八零一一厂的顶层上司,他也大吃一惊。

    在父子往来的信件之中,彼此都不谈工作,只讲家里琐事。

    周东宝行程很赶,不过还是应邀在八零一一厂的吃了便饭,周逸也被叫去陪同。

    隔代亲,尤其周逸刚才在课堂上的表现让爷爷周东宝很满意,一见面就被对方高高抱起,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有些不好意思。

    “小逸,好几年没见,想爷爷没有?”

    “不怎么想——”

    童言无忌,周逸的回答让旁人都哈哈大笑。

    周东宝离开前,留下200元钱说是给孙子周逸买玩具和新衣服,他因工作老是漂泊在外,对家人实在有所亏欠。

    跟上次到来几乎同样的补偿方式,周建国对此也无可奈何。不过他也能理解,毕竟责任越大的人,有时候越是身不由己。

    “接下来可能要过苦日子,军转民形势很严峻,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些年的路,都是你一个人走,我也帮不了什么,相信你也不希望我插手。

    总之一句话,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离别之前,父子之间免不了私下简单对话。

    “爸,你放心吧,我都明白!

    现在我也算三十而立,可以自己独立走下去了。”

    ……

    有了周建国这根天线,能直接跟首都通话,后方管理局的领导很快就做出积极反应。

    郑云德一直来想推技术科科长周建国进入工厂领导班子,以此作为重点后备干部培养,但认命一直被卡住没有通过。

    主要原因在于小三线基地处于沪江市管理飞地,干部基本只进不出,缺乏流动性,所有位置都占满了人。加上周建国刚满三十,在后方管理局一堆干部之中,依旧属于年轻人,资历算起来尚浅。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历经十年的扎根建设,小三线新老交替不畅,陷入了中年危机。

    后方管理局很快有所动作,将八零一一厂班子的一位老资格干部调走,然后周建国增补进了班子,并兼任工厂团总支书记,行政级别仍为正科级。

    原来按照局里领导意思,是想直接将周建国调往机关任职,按小三线“工厂——公司——管理局”的层级来说,属于越级提拔使用。

    调到局机关工作,可是小三线职工梦寐以求的好工作。

    抛开福利待遇不谈,光是局机关工作人员经常可以因公往返沪江两地,就是一项极其吸引人的待遇。

    普通职工回沪江市是按年来计算,而在局机关则是按礼拜为单位。

    不过这个提议被周建国拒绝了,他现在更想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而不喜欢到机关坐办公室。何况,他还在等待黑白电视生产线落地的事情,搞技术可以直接看到相关成果更有成就感。再加上,他舍不得八零一一厂的一切,这里有他的家,也有他的朋友。

    “我果然没有看错你,八零一一厂需要你这样的骨干来坐镇。”

    原本准备提拔周建国还有一些风言风语,但在他放弃到局机关工作后就消失了。

    谁都知道舍弃机关好待遇,而选择留在八零一一厂,算是屈尊了。

    郑云德原本还担心自己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人才要飞走,得知周建国的选择后才松了一口气。

    “去哪工作工资都一样,但在八零一一厂干得舒心。”

    之前还想考研究生,但自从儿子周逸大病一场后,周建国也就安心在此工作,想着要给八零一一厂找到活路。

    另外他还有一点小心思,就是履行跟周逸的约定陪伴在其身边,而且他也觉察到儿子具有过人的学习能力,自己能为其保驾护航成长。

    也许自己这一代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得交班到下一代人手中实现,周建国同样在周逸身上寄予了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