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方之心 » 第一章 观盛帝当涂受魅,高叔礼泰山封禅

第一章 观盛帝当涂受魅,高叔礼泰山封禅

    临近,寂阶亭里,年岁二十身材消瘦的侯平川身着蓝深衣端坐石墩,面摆白松扬琴,一曲《竹林逸仙》刚毕,察得人来,见是师妹抱琴走近,喜声问道。

    “十八师兄无恙,回师兄所问,之心方才与师父交了学礼曲,不时下山,特此与诸师兄告别。”

    “嗯,哦……”那青年听方之心答后,应了一声,沉声片刻,长啊一声,“想下山了?”

    “嗯,师父已准,允我下山。”方之心满脸开心。

    “那……既是师父准许……自可下山。山下凶险,你行凡事警惕小心,稍加注意些,你可先寻山门众师兄,一来作别,二者,听些教诲以便下山之需。”侯平川正色嘱咐。

    “嗯,谢过师兄,之心铭记。若是无有他事,之心便在此先别师兄。也恭师兄学礼早成。”

    看着小师妹欢脱的背影,侯平川望向嘲风榭叹口气,喃喃自语:“十二年至今……岂独我是不能下山?九月尚早……师父……唉……罢了,既然师妹要走,那今日就奏一曲《小师妹》也好。”

    稍时,一曲时而朦胧、隐约而深沉,时而柔和、纯净而透明,时而清脆、明亮而淡雅的扬琴曲调从寂阶亭传出。

    侯平川自然知道门规,“山中门徒若交学礼曲,执意出走空明山,非有师令不得回”,小师妹这一去,前路曲折。由于种种缘由,托于师命的他这十年上交的十八首学礼曲都被师父给回绝。《小师妹》这曲巧是十年前师父带师妹上山拜师那天,他正准备好的学礼曲无以命名,干脆就起名叫作“小师妹”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曲学礼曲。

    一时想起小师妹十年来在山里和各位师兄玩闹,一起奏曲的那些往往,看着不远处前往竹林的活泼、欢快的身影,侯平川忽然有些担忧。

    虽说江湖风月无边,可人间世故沧桑,各方势力风云诡谲,人心难测善恶。山上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可比不得的。

    经过寂阶亭,东北方向行约二三里,便是秋山脚下五竹林。

    秋山,群音峰周五大名山之一。

    群音峰第一山为空明山,之后,便是五大名山。

    按道流掌门张天尧的话来说,“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于是蓝不道便在道流、释宗、丐帮、岐黄等各大门派众弟子的帮助下,历时两年之久,将空明山建在了首山群之中心,因其地奏乐空明有灵鸣,故名空明山。千峦环翠,万壑流青。

    自空明山西向东五山依次:繁花覆地,亭台参差,满山桃林的桃山;石阶登岭,扫云锄月,高峰临仙的入云山;绝涧安梁,飞岩假栈,宽阔地平的蜃雪山;群猕偕侣,松寮隐僻,逶迤陡峭的茅柴山;楼阁没霞,杂树参天,一山独立的秋山。

    秋山下有一片竹林,竹里通幽,林中有几间竹架木房。

    空明山内,此地名叫五竹林,林内因有五位师兄在此居隐,称个叠吟轩。

    行不多时,方之心只觉头脑昏胀,渐渐眼花,林中兜兜转转,如何也进不得深处。正欲放琴歇脚,忽听林内阵阵锣鼓钟铎,激奋昂扬。

    想来,这是那五位师兄在练曲子。

    惑的是听了音曲,方之心愈发迷离,脑海一片空白,竟不知如何是走。

    “小师妹可是稀客啊!自从五年前来过一次后,可是再也没来俺们这旮旯了!”走了不一会儿,方之心便听到前方有一粗犷浑厚的声音传来。声如闷雷炸响,好似林虎咆哮。

    这一声喝传来,似是驱了昏虫,清明许多。

    “还不是因为你!当初若无你这憨厮吓唬师妹,我等也不用被师父责令自立五年,五年!我可好久没吃过蓝艮师弟做的饭菜了,再说这衣服,没了蓝震,怎能洗的干净?!”声音清秀,话语虽怒却不使人惧。

    “怎么?师弟做的难不成合不了师兄胃口?”这是一个稍微有些冷峻的声音。

    话音未落,方之心就又听到有些嘶哑的声音说道:“且住,五年珍馐亦是糟糠,何况日日糟糠?”

    “饿咽糟槺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勿吵勿吵,既是师妹前来,自是上宾,我等主家,好生招待。”最后话音,铿锵有力。

    “嘿嘿!那可不,师兄弟们,都别躺着了,五年都挺过去了,俺们的小师妹那得好好招呼!”

    方之心继续朝着竹林深处走去,一边听着五位师兄们言语。

    还没等她行至房前,又一阵“轰隆隆”的战鼓声传来,隐约夹杂嘶鸣。

    随即,就是锣声、钟声、铎声齐鸣,听起来乱糟糟的一团。

    紧接着,一阵嘹亮的声音传来,就像是什么东西在大声喊叫一般。

    随着那一声大喊,钟锣铎鼓就在一瞬间竟变得有节奏了起来。

    此曲正是叠吟轩五竹秀士所创《竹下贤》。

    那面曲落音毕,这边方之心也行至叠吟轩前。

    十米长竹落地架,一排房屋八九间。

    整体都是竹子搭的房屋,门前有一处高敞宽大避雨竹亭。

    竹亭下,或坐或站围着五名青年男子。

    方之心站在原地,仔细的打量着从没见的五位师兄。

    从左到右看去,第一名青年,身长约摸七尺一二,狮子眉,瑞凤眼。样貌年轻,身着宽大的紫衣,躺坐在竹椅上,摇摇摆摆,慵懒的歇息着。手中拿着的正是师父说过的海笛。海笛,又称唆那、唢呐。音色雄壮,穿空透力,曲小腔大。

    方之心寻思,这该是号称五竹秀士之首的紫竹赵宫。

    “二六师兄无恙。”方之心向赵宫行了一礼。

    赵宫起身回礼道:“师妹无恙。”

    这个声音铿锵有力,很明显,是刚才最后那个声音。

    向右看去,第二位师兄站立着,龙眉凤目,身上不自觉透露出贵气。样貌看起来稍微比赵师兄要小一点。身长七尺穿蓝衣,手里拿着形似钟但比钟小的乐器。这是铎,在拂声殿的墙上见过它的画像。

    “二七师兄无恙。”方之心向着拿铎的青年行了一礼。

    “师妹无恙。”

    同样,蓝衣钱商放下铎,向着方之心也行了一礼。

    钱商师兄的声音很是干脆清秀,再加上彬彬有礼的,仿佛书中的潘安一般。这应该就是那个想吃蓝艮师兄做的饭的师兄了。

    紧接着,是坐在竹椅上穿白衣服的师兄,年岁较长,大概三十多岁,细眼长眉,颔下有一绺山羊须,看起来有些严厉。

    这便是被山门众师兄称作“白竹”的孙角师兄了,他身后还有一个用竹子搭的架子,上边挂着一个钮钟。

    “二八师兄无恙。”

    看到方之心行礼后,孙角敲了敲身后的钟,“咚~”

    “师妹无恙。”声音嘶哑的孙角师兄说完后,又敲了一下钟。“咚~”

    空明山有此门规:若是身体抱恙不便行礼,可以吹弹自己的乐器代替行礼,此举并无藐视小看之意。

    第四位师兄,依旧是站着的。

    身长七尺八九穿红衣,长发披散,黄薄眉,三白眼。年岁似乎要比赵宫师兄小一些,但是比钱商师兄看起来成熟不少。

    他身后是同样用竹子作支撑摆放的云璈。想来,就是赤竹吴徵师兄了。

    “见过二九师兄。”

    “见过师妹。”吴徵冷冷的向方之心打了个招呼。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没有缘由,便是师父他也这般冷淡,生来如此。

    最后一位师兄,身长足足有九尺之余!

    头似豹子眼成环,满面虎须燕子颔。面如黑炭,体格健硕,一头怒发扎于脑后。身穿黑衣挽袖露臂,坦着胸脯,小臂处用黑布条紧紧绑住袖口。

    双手拿着两个比方之心头还大的鼓槌,面前放着一个方圆二十余尺,足足占了整个竹亭一半位置的牛皮大战鼓。

    “三十师兄……好。”方之心有些怯懦的看了看周羽满脸的胡子,略显结巴着向周羽行礼道。

    “哈哈哈!小师妹好!啊,莫怕莫怕!师兄不吃小孩的!哈哈哈哈……”

    说起“吃小孩”这句话,方之心不由得就忆起了五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