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董卓的脂肪模拟器 » 第7章 第三次模拟

第7章 第三次模拟

    “这是在夸我还是在损我?”

    蔡邕脑子里不由浮现出这样的念头。

    他现在官居中郎将,是正两千石的俸禄,而尚书却是比六百石的俸禄。

    这就很明显是在贬低了。

    但看董卓脸上笑容,又分明是发自真心的鼓励。

    “罢了,是夸是损,是升是降又有什么关系,最好贬为庶人,我也好带着文姬和贞姬远离洛阳,避祸去!”

    想到此处,蔡邕摇了摇头,实在不想在相府多呆,便告辞道:“既然奏表合丞相心意,邕便告辞了!”

    “且慢!这凑表……”董忠颖叫住本想让蔡邕拿回去,明日自己上表,但一想这奏表一上,蔡邕恐怕会得罪了满朝诸公,怕没好下场。

    无论是原本的董卓还是如今的董忠颖,对蔡邕都是十分有好感的,这跟蔡文姬一点关系都没有。

    主要是董忠颖觉得,既然注定要得罪人,总得要捞到足够得好处,才不算赔本。

    他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却不知是否可行,便打算模拟一下。

    于是董忠颖微微一顿,改口道:“这奏表我再看看,蔡公且稍等一会儿!”

    命侍卫端上茶水点心,董忠颖便打开奏表,装模做样的看了起来。

    他眼睛虽对着奏表,实则视线里早打开了面板。

    “昨天还说要节制,不想才过了一天,便又要用了,不过既然决定动用,本着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我得多规划几个项目。”

    董忠颖脑中念头飞转:

    首先,既然不迁都会耗费大量精力,会折寿,那这一次可以试试提前迁都,准备时间更足的话,民怨或许会小一些。

    其次,为了减少,甚至避免刘备三兄弟乱入,这一次干脆趁联盟成立之前,就把三人调到洛阳来。

    第三,同样,先一步把马腾韩遂调回洛阳,省得腹背受敌。

    第四,为了小命着想,绝对不能留美色过夜,且要注意锻炼身体,为防万一,须把华佗、张仲景等名医调到洛阳来。

    明确目的之后,董忠颖便启动了模拟,这一次模拟的对象,董卓选择了蔡邕。

    【初平元年,二月十九,你替董卓草拟了更改取士制度的奏表,但董卓让你明日亲自上书,你有些为难,但还是答应下来。】

    【初平元年,二月二十,你当朝上书,请改察举为科举,董卓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大家都十分反对。董卓又提出迁都之事,遭到大臣们集体反对,李儒趁机提出,可招天下士子来洛阳进行科举,只是这样便不利于迁都,因此群臣反对科举之声渐歇。】

    【于是董卓传令天下,无论品行,无论过往是否有劣迹,只要有一技之长者,都可来洛阳,参与考核,量才授官,董卓命你全权处理此事!】

    【初平元年,三月底,上千士子前来洛阳,士子们带来消息,关东诸侯正在整兵,企图兵逼洛阳,董卓再度提议迁都,朝议通过,你不得不暂缓科举,任凭董卓从士子中挑选百余人,操持迁都之事。】

    【初平元年,四月,董卓亲帅大军至虎牢关平叛,命你暂代尚书令,以李儒、荀彧为左右仆射辅佐,牛辅为卫尉,护送天子车架前往长安。】

    【初平元年,五月,白波贼来犯,荀彧设计,以关羽斩杀白波贼首郭太,招降白波帅杨奉,其余三路白波贼引兵退走。】

    【初平元年,十月,迁都安民之事完成,董卓撤军,退入关中,战事暂歇,董卓正式颁布科举法令,定于下年春三月,举办第一次科举,你接替王允,成为司徒,全力操办此事。】

    【初平二年,春,第一届科举圆满完成,董卓上表天子,加封你为圉县侯。】

    【初平二年,夏,你的长女蔡文姬嫁给了河东卫氏次子卫仲道。】

    【初平二年,秋,你的女婿卫仲道病故,你的女儿蔡文姬返回长安。】

    【初平三年,董卓率领十万大军出潼关,你坐镇长安,操持钱粮,殚精竭虑,重病不起,上书请辞,并举荐荀彧为尚书令。】

    【初平四年,董卓帅大胜之师返回长安,告诉你,河东白波贼已经全部收编,洛阳光复,司隶州和并州皆已经重归王化,你非常欣慰,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了董卓,含笑而逝。】

    【你死了,本次模拟结束……】

    董仲颖抬起头,望向了前方的蔡邕。

    这个比董卓大了六岁的老人,头发已经花白,此刻,他眉头纠结,有着一股说不出忧郁气质。

    董仲颖暗叹了一声,突然开口问道:“蔡公,如果给你两个选择,一是退出朝堂,隐居乡野,安享晚年,但社稷有倾覆之危;另一个是,你担当大任,执宰天下,但会因为劳累,折损阳寿,你会如何选择?”

    蔡邕看董仲颖低头半晌,正有些神游天外,忽听这么一问,不由一愣。

    这个问题,若是放在一个月前,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事实上,若不是董卓以威胁的手段逼迫,他也不会重新入士。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董卓残暴不仁,根本不懂治国,征召自己,也不过是当作门面罢了,根本不可能对自己委以重任。

    但这一个月以来,董卓对他礼遇有加,着实让他心底生出几分感激,尤其经过昨夜起草科举条陈之后,他似乎在董卓身上的确看到了那么一丝改革弊政的志向,甚至是希望。

    仅仅只是一点点希望而已。

    世家大族的力量太强了,想要改革,实在是太难了。

    而且他现在要考虑的也并不是选择什么的问题,而是董卓忽然这么没头没尾的一问,到底有什么目的。

    蔡邕博学多才,是个坦荡君子,心中不解,便直接问道:“丞相为何有此一问?”

    董仲颖笑了笑,并没有解释,反而起身,将条陈交给了蔡邕,道:“蔡公,明日还是你来上表吧,现在满朝大臣都惧怕我,若是我提出来的,也没人敢站出来反对,都在背后给我拆台,你去上表,大家或许就敢说真话了,有问题,你正好替我背锅,我也落个清闲。”

    莫名其妙!

    蔡邕满脑子的问号,心中暗骂:“果然是匹夫,语无伦次!”

    他心底原本生出的一丝好感,顿时荡然无存,便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多呆了,于是接过条陈,抱拳一礼,道:“明日邕自上表,告辞!”

    董仲颖看着蔡邕的背影,又摇了摇头,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得清的声音道:“蔡邕啊蔡邕,你可千万别对我生出什么好感,不然你这样一个翩翩君子,被我克死,这里却是没有安眠药,能让我安然入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