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海上晋国沉浮录 » 第七十一章:经营新天地(上)

第七十一章:经营新天地(上)

    文永十一年十一月一日,马康远启程返回怀远府,向祖母、母亲和妻子报告这一个好消息。

    十一月五日,马康远刚返回怀远府,就将祖母、母亲和妻子以及曹友庭请在了一起,报告了远征得胜的消息,羊祖辩陪同,具体讲述了一些征战的过程,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赏。张铭静和曹友庭听的最为细致,而且最为动情。因为压服洛那卡国占据南方是张铭静和马宪英当年在易物司时候就有的梦想,如今众人都已经离去,只有她还活着,并见到了这一天,她是十分高兴的,以至于喜极而泣。而曹友庭高兴,是因为他曾经在那里生活过,也备尝艰辛,如今那片土地成为了晋公国的地盘,他当然是高兴了。

    在高兴之后,张铭静问马康远:“这新开辟的土地,你准备怎么治理啊。”

    马康远随即将羊祖辩的部署说给了张铭静听,羊祖辩也继续补充,并做了一些说明。

    张铭静听后说:“嗯,目前可以,但是长期内是不能这样的。”

    十一月七日,马康远召集中书省、六部和枢密院商讨治理新开辟土地的方案。

    大多数官员都主张暂时先按照羊祖辩的方法来治理,但是这并不能让马康远满意,此时,易物司使裴慧阳和代副使苏景睿则提出了一个建议。

    裴慧阳:“臣以为我军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短期内可以按照羊将军的部署来治理。但是长期内是不能的,况且新占领地区除了东部有不错的基础外,北部尤其是南部都还人烟稀少,需要内地的支援,是要耗费不少粮草的,但是新辟之地,土壤肥沃,相信几年之内是可以逐步发展起来的。”

    苏景睿:“臣以为目下南方新辟三地宜统一指挥调度部署,以重其权威,预防洛那卡国反扑和周围等国进攻。两三年后,则可以设州县管理,如同内地。”

    苏景睿的想法简单,但却得到了马康岩的赞同。

    马康岩:“臣同意。确实,几年内,我们要给南部以不小的支援,但是支援粮草不如支援人口。目下,宁安府人员较多,有的地方太过于拥挤,因此,臣建议将无地的人运往南方的北部和南部,划拨土地让其开垦,就是要移民实边。这样人口增加了,渐渐粮食赋税也就增加了,军人也就负担相对减轻了,可以更好的训练,不至于影响战斗力了。”

    马康远:“诸位都言之有理,这样,各位下去充分抒发自己的见解,最后交马康岩统一汇总上报。”

    十二月中旬,马康岩将众人的意见统一整理,自己亲自撰写了一篇名为移民实边,富强海山洲的呈文。

    该文的大意是:

    晋公继承先王和父祖遗志,锐意进取。今赖天意吉祥、将士奋勇,跨海上千里取洛那卡国北东南数百里沃土。为使沃土永为晋公国所有,臣等公议后皆认为非设州县统辖不足以为治理之本,非驻重兵,非派重臣不足以资其声望。

    先以一年接济其粮草,辅以上万移民,先求稳固为上,以防洛那卡国反扑和周围蛮夷寻衅滋事;

    两年内渐设县镇,发展生产,垦荒兴修水利,发展贸易,开发资源,以为自立之机;

    两年后设州府统一管辖,并将北东两租借之地统一纳入管辖,军民分治,则可相互制约平衡,使南部千里沃土永为我朝所有。

    以南部新设州府为基地,我朝进可以蚕食洛那卡国,开拓麻逸,增进与南部之贸易,繁荣我海中盛国之威名。退可以屏藩宁安思岭,以为我朝屹立海中之永固资本,因此,移民实边耕垦南部为我朝当务之急。

    马康岩的呈文大为马康远所欣赏,岁末年初的正月春节前后,马康远拿着马康岩的呈文交予祖母张铭静审阅,并请叔父马海阳和马海宁传阅。三人都对此赞不绝口。张铭静更是说:“康远、康岩之意甚合我心,这也是宪永、宪英当年所梦寐以求的啊。”

    文永十二年,正月过后,马康远下令,今后五年内,以优先建设和保障南部区域为急务。同时,宣布自己将在三月出发前往南部巡视。

    对于马康远要亲往巡视,许多大臣认为大可不必,但是马康远执意前往,谁人也无法阻拦。他就是这样乾纲独断。至于陪同的人员,马康远也选好了,右相马康岩、枢密院的谢怀旭、易物司副使苏景睿、主管侍卫左军公事的赵佳威、水军统帅羊祖辩。家族之中选择了长子马荣仁陪同。马振威、马振虎作为侍卫陪伴左右一同前往巡视新开辟的土地。而所带军队此次不多,只有约八千人,不足万人。

    三月十日,马康远等一行启程准备前往南方。十七日,马康远等先行抵达宁安府。宁安府知府袁宪明等迎接,马康远一行居住在宁安宫。

    次日,同知宁安府的姜鉴鼎和袁宪明夫妻在一起商议了一件事。

    姜鉴鼎:“袁大人,属下有一事欲和大人商议。”

    袁宪明:“薛大人,不必客气,尽管说。”

    姜鉴鼎:“晋公去年刚派大军平定南方,获得了一大片土地,如今才过了几个月就匆匆前去巡视,足见晋公今后要大力经营这片土地的决心啊。”

    袁宪明:“是的,我也感觉出来了。”

    姜鉴鼎:“新开辟的这片土地据说是很富饶,但是人烟比较稀少,目下还很荒凉。短期内还是需要各地的援助的。属下认为趁晋公在此,我们可以主动表示。”

    袁宪明:“嗯,我也正有此意。你觉得我们现在有多少能力。”

    姜鉴鼎:“属下觉得我们现在可以一次性先拿出粮食五万石,布帛两千匹,作为支援。同时宁安府现在有的地方人太多了,十分拥挤,不如顺势把这些人口也献出去,既可以开垦南方,也可以减少我们这儿的人口压力。”

    袁宪明:“好主意。”

    谢凝莹:“是个好办法。宪明,你一定要保举薛大人的功劳啊。”

    袁宪明:“那是自然了。”

    姜鉴鼎:“属下不敢,属下只是建议而已,全赖大人决断。”

    姜鉴鼎走后,谢凝莹对袁宪明说:“你怎么看待这个人和他的建议啊。”

    袁宪明:“几年来,和他的共事还是愉快的。如果我能升,我将举荐他接替我。如果我升不上去,会保举他的。”

    谢凝莹:“是的,姜鉴鼎为人圆融,确实也是个干吏。你下午就和他一起觐见晋公,提出你们的计划。”

    袁宪明点了点头。

    下午,袁宪明、姜鉴鼎前往宁安宫觐见马康远,提出了二人的计划。袁宪明开场白说了几句,其余大多数是姜鉴鼎来解释。马康远、马康岩等听的很认真,对他们二人的建议很高兴。尤其是他们能主动想马康远之所想,是极为的赞赏和高兴。袁宪明还说:“姜大人多年来对臣助益颇多,此次构想主要是姜大人的谋划。”

    马康远、马康岩也听出了袁宪明的意思,但并没有说什么。不过姜鉴鼎总算是不负众望。

    三月二十日,马康远等一行乘船从宁安府南下出发前往南方。

    二十七日,抵达了三群屿。守将李锐拜见了马康远,马康远对李锐去年顽强死守三群屿的表现十分满意,提升其为从七品武骑尉。

    李锐趁此还向马康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臣认为,三群屿孤悬海外,距离思岭县不足三百里,而中间又有许多小岛。距离兰翁岛则更是只有不到二百里。而距离南部洛那卡国也只有三百多里,距离两者之中。中间大小岛屿数十个。如今新得南方之地,三群屿连接中间,关系匪浅,因此末将认为三群屿宜派兵戍守,增设房屋储备,最好设官治理。”

    马康远:“嗯,有道理,你继续说。”

    李锐:“末将认为可在三群屿中间最大的三岛设县,管辖南北中间的岛屿,联络海山洲和南部地方。水师来回巡逻,以镇慑周边。”

    马康远、马康岩、羊祖辩等都以为然。马康远随后说:“想法很好,等此次回去后,与众人商议后即可实施。”

    四月一日,马康远等一行抵达了洛那卡国北部地区。杜余隆在此迎接。北部在洛那卡国境内属于中等地区,经历过战乱后,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马康远在北部地区巡视了三天多的时间,加上听取众人的报告,觉得这里地势险要,但比较贫瘠,租赁这个地区主要是出于军事考虑。而民生考虑较少。因此他萌发了放弃或者是交换的想法。

    四月六日,马康远等一行抵达洛那卡国王宫。洛那卡国国王加扎蒙对马康远一行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但内心是极为不高兴的。

    马康远是第一次来到洛那卡国,也是第一次以晋公的身份来到此地,也是第一位来到此地的晋公。马宪永当年曾来过,不过那是作战,而且那时候他还不是进攻。如今他以晋公的身份到来,而且还是挟胜利之余威,心中的自豪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洛那卡国国王毕竟也一国之主,马康远还是对他十分的尊重。而加扎蒙对马康远个人的情况也一直多番打听,听说这个人为人温和有礼,也许是个可以打交道的人。

    双方晚上的夜宴,马康远和加扎蒙在寒暄中也有交锋。

    马康远:“本公第一次来贵国,承蒙国王盛情招待,甚为感激啊。”

    加扎蒙:“晋公乃我兄,公国与我国有再造之恩,自当款待啊。”

    马康远:“多谢国王了。”

    加扎蒙:“去岁之事,实乃我国无意之举,也是我受小人蛊惑所为,还请晋公见谅。”

    马康远:“过去之事,就不说了,如今你我两邦结为兄弟,又有新的盟约,友谊自当万古长青。”

    加扎蒙:“那是,那是。”

    加扎蒙虽然嘴上说是,但心里明白马康远是不可能放弃这个既得利益的,何况还是刚到手的。

    之后的几天里,马康远和加扎蒙一起饮宴,游玩。马康远对加扎蒙十分有礼,没有摆出一丝战胜者的架子,还对羊祖辩、赵元易等强硬派的不礼举动当场斥责。在接见臣民朝贺时候,马康远还突然拉起加扎蒙的手对众人说:“我与国王陛下乃兄弟,我晋公国当与贵国休戚与共,让我们一起祝贺国王陛下万岁。”

    加扎蒙被这一举动弄的十分激动,也有些惊恐。随后也说:“晋公国与我国世代友好,愿晋公国昌隆,晋公万岁。”

    在这段时间里,马康远和手下都十分地亲民,还发放物资给百姓商民,让洛那卡国居住的土人、汉人和各类人都十分感激满意。加扎蒙对马康远的看法也有所改观。

    四月十八日,加扎蒙得到奏报,称东部卡延河与马耳山之间的土人暴动,并击破洛那卡国军队,并向河西地区挺近。加扎蒙闻报,与首席长老大臣诺必达商议,但二人并没有什么办法。派兵镇压是肯定的,但经过去年的作战,洛那卡国军队主力受损,军无斗志,根本难堪重任。诺必达最后只能是建议加扎蒙道:“我国恐怕无力戡乱了,只能请求于晋公了。”

    加扎蒙:“哎,只能如此了,但是他的兵肯定不是白出的,谁知道会又要什么报酬啊。”

    诺必达:“眼下也顾不得许多了。”

    十九日,加扎蒙将东部叛乱的情况告知了马康远,请马康远协助剿平叛乱,并表示愿意给予后勤支持和酬谢。

    马康远:“国王客气了,出兵理所应当,酬谢日后再议。”

    随即,加扎蒙让诺必达向马康远、马康岩、羊祖辩等介绍了东部叛乱的情况。马康远听后,命羊祖辩、苏景睿率身边人马三千人前去平叛,并下令由羊祖辩节制李临铭和康元悦的驻军协同平叛。谢怀旭率军两千驻守河西地带,避免叛军深入。

    羊祖辩次日即出发,同时下令李临铭迅速从东部南下,康元悦派兵从南部北上,严令各部在二十七日到达指定地带合围叛军。

    李临铭、康元悦接到命令后,也随即派兵部署出征。

    叛军击败洛那卡国军队是顺风顺水,但是他们没想到晋军会这么快出动,而且主力都已经前出河西,河东地带反而空虚了。

    谢怀旭驻守河西后,派小部分人马携带财物与叛军交战,吸引叛军继续西进,在河西一百余里之地的山谷中全歼了叛军主力约两千人。而羊祖辩、苏景睿则从东北方向迂回渡河进入河东地带,李临铭、康元悦也分带两千人两路进攻河东地带。

    李临铭、康元悦进入河东地带后发现,发现这里的地方与别的地方不同。李临铭是由北向南而来,越往南发现南部多高山,地势陡峭,但是河流不少。而康元悦是由南向北,发现北部则要平坦许多,据抓获的俘虏称卡延河自北流向南方,有大约七百里长,还有许多支流,灌溉这里的沃野。

    到五月十日,羊祖辩等大军已经全数剿平这里其余叛军和土人,共计歼灭三千余人,招抚五千余人。取得了胜利。随后,羊祖辩派李临铭、康元悦各留下一千人的军队驻守此地。

    五月十三日,羊祖辩、李临铭、康元悦、苏景睿等前往王宫向马康远复命。并向加扎蒙报告了此次出征情况。

    此次作战相对容易了许多,前后杀敌五千余人,招抚五千余人,东部叛军和土人主力基本被剿灭,洛那卡国东部隐患基本被剪除。

    当夜,羊祖辩等前线作战将领密议。

    苏景睿:“大帅,诸位将军,此次出征,我感觉东部河谷地带土壤肥沃,而且目前已经在我军控制之中,不如纳入我晋公国版图。”

    康元悦:“好想法。这里的地方与南部我管辖的比尔达路地区都是沃野之地,几年下来必将可以大有作为啊。”

    李临铭:“是的,我还听说这片河谷地带南部多林木矿藏,有黄金储藏,这都是我们需要的啊。”

    羊祖辩:“那你们的意思是什么。”

    苏景睿:“让加扎蒙把这片土地割让给我们晋公国。”

    羊祖辩:“具体范围呢。”

    苏景睿:“整条卡延河以东直到其东部海岸南北七百里之地全部割让。”

    苏景睿的胃口十分之大,连羊祖辩都身为惊讶。

    羊祖辩:“这么大的地方,割让是完全不可能的,晋公也不会答应。”

    李临铭:“割让不可以,那就换个名义,租借如何呢。”

    康元悦:“这个应该可以了,总之我们一定要拿到这块地。”

    羊祖辩:“那这样,我们连夜草拟一份呈文,明日清晨先请晋公示下,如果晋公不反对,然后就行动。”

    第二天清晨,羊祖辩等拿着匆匆草拟的要求租借卡延河以东七百里之地的呈文请晋公示下。该文的大意是:

    我军苦战而得河东南北七百里东西一百五十里之地。据土人俘虏称,此地物产丰饶,河流纵横,内有大山。其中南多平原,稼穑可生,北多高山且林木茂盛,盛产黄金。如今洛那卡国兵疲国弱,一切皆赖晋公维持。为保晋公基业,为使得南北两租赁之地与比尔达路相连接,臣等建议租借河东七百里之地永归晋公国。

    马康远看着这份呈文,内心欢喜也很犯愁。这片富饶的土地他是喜欢的,但是如此之大的地域,加扎蒙是肯定不能轻易出让的,如果没有合适的条件,是绝对难以获得的。

    马康远看后,对羊祖辩等说:“好,我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羊祖辩等人出来后,都不明白马康远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苏景睿在马康远身边多年,很明白马康远的心思和言语表达方式。羊祖辩等人一直问苏景睿,苏景睿一直不说,等到了离开王宫回到军营后,只是点了点头。羊祖辩等人马上明白了。马康远基本上是同意了。羊祖辩大为高兴,同时立即下令河东驻军控制河东、河西的主要渡口和枢纽地带。并派李临铭率军以返回东部的名义率军两千人驻守河西地带,避免洛那卡国军队进入。

    五月十五日,加扎蒙设宴招待马康远及羊祖辩等大臣。在一番感谢后,加扎蒙派诺必达献上了一份贺礼,有金银各三千两,美女二十名,谷物粮食三万石,香料两千斤,还有其余特产等若干。

    马康远看后,退还给了诺必达,并对加扎蒙说:“区区小事,不足以如此重谢。兄弟之邦,何必客气啊。”

    加扎蒙不解,但非要让马康远手下,马康远执意不从。

    随后马康远说:“去岁我晋公国在贵国北部的租借之地,此次我来,深感有碍两邦交流,我决定将北部租借之土地退还三分之二给贵国,只保留与东部租借地相邻之其余土地。”

    马康岩、羊祖辩等见马康远不仅没提新的租借之地,反而先退还十分不满,但也不能公然恼怒,而苏景睿、谢怀旭则稳坐如山。

    加扎蒙:“既然是兄弟之邦,大家一家人,晋公要退还,那就多谢了。”

    而首席长老大臣诺必达则感觉并非这么简单,说:“晋公不要礼物,还退还租赁之地,是否还有别的意愿啊。”

    马康远:“是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加扎蒙、诺必达:“晋公请讲。”

    马康远:“请贵国将七百里卡延河以东之地租借给晋公国,并将河西一百里之地划为中间区域。”

    加扎蒙:“什么,卡延河七百里以东之地?!”

    马康远:“是的。”

    加扎蒙:“断难接受。”

    随后加扎蒙拂袖而去,诺必达中间圆了圆场,但此次宴会是不欢而散。

    随后的几天里,加扎蒙拒绝再与晋公国的人见面。而加扎蒙则据理力争与马康远、马康岩等谈判。马康远决定让马康岩、羊祖辩、苏景睿等与诺必达等人谈判。

    谈判从五月底持续到六月底,诺必达虽然据理力争,而且是句句在理,但是马康岩、羊祖辩、苏景睿等根本听不进去,羊祖辩更是近乎于威胁。而河东之地则早已经在李临铭、康元悦的控制下,并已经搭建简易房屋,打算是长久驻扎了。

    眼看谈判毫无进展,马康岩、羊祖辩、苏景睿等人商议再度以制造洛那卡国内部宫廷混乱的局势逼迫加扎蒙就烦。

    加扎蒙的几个堂兄弟加扎罗、加扎比对加扎蒙占据王位二十余年十分不满,尤其是重用异姓贵族而不用王族为大臣是十分恼怒,但苦无良策。如今这兄弟等人联合反对加扎蒙的人欲倒戈相向。当然他们也知道如今能够主宰洛那卡国的不是加扎蒙,而是晋公国的人和军队。

    从六月中旬开始,加扎罗派加扎比与马康岩等人秘密接触,希望晋公国支持他登基即位,同时他保证如果即位,会将河东之地租借,并给予一定的其他回报,让晋公满意。

    马康岩等向马康远禀报了自己与羊祖辩等人商量的计划,即一定程度上支持加扎罗与加扎蒙对抗,利用他们除掉在谈判中持顽固立场的首席大臣诺必达,让加扎罗或加扎比出任。如果加扎蒙同意租借,则保留其王位,如果不同意,就废黜他另换他人。

    马康远听后,说了一句:“哎,为什么非要这样呢。”

    马康岩听后知道了马康远事实上同意了,随即开始秘密实施。

    七月二日,在马康岩、羊祖辩等人的默许下,加扎罗派兵包围了诺必达的府邸,并将其杀死,还搜出了其不少财富,并栽赃了不少罪名给诺必达。随即加扎罗率军进入王宫将诺必达首级和其罪状递交给了加扎蒙,加扎蒙看后大怒,但也没有办法。

    加扎蒙见木已成舟,而且加扎罗能够率军进入王宫,明显晋公国的人是默许的,只能是任命加扎罗为首席长老大臣,代替诺必达主持谈判。

    从七月五日开始,加扎罗正式接替诺必达与马康岩等人谈判。谈判的进展日趋顺利。加扎罗的立场开始和诺必达差不多,也很强硬但言辞委婉。不过后来在马康岩等人的威逼利诱下也是步步退让。开始时候他希望晋公国不要驻军,不要移民人口,被拒绝。后来转变为缩小租借地域,也被回绝。最后只能是希望河西中立区域减少,这个马康岩表示可以考虑,请示马康远后最后双方在七月三十日达成约定。主要内容是:

    晋公国将北部去年租借之地域的三分之二退还洛那卡国;

    洛那卡国同意将七百里卡延河以东之所有土地及一切权利、人民、财产等永远租借于晋公国;

    租借之地域内,洛那卡国不得在此设立官署,不得驻军;

    晋公国每年向洛那卡国交付租借五百两白银;

    晋公国在租借地域内的任何举措行动,洛那卡国均不予干涉;

    晋公国在东部的租借地域自河东租借地立约之日起取消,与河东租借地正式合并;

    卡延河以西七十里之地域划为中立区域,双方均不在此驻军。

    加扎罗看到自己签下这样的盟约,内心也是不高兴的,但为了自己的权位还是不得不同意。马康岩则以个人的名义表示如果加扎蒙日后去世,会优先考虑支持加扎罗即位。

    加扎蒙看到这样的盟约,恼火是可想而知的,但他已经是毫无办法了。两年之间,在他的手上,洛那卡国实际上几乎四分五裂了。东部精华地带全被租借,北部被蹂躏,南部被占领,西部历来贫瘠,他能够控制的只有中部这一地区,而王宫还有晋公国的驻军。

    而马康远看到这份盟约十分高兴,虽然让出了北部大部分的租借地域,但获得的却是东部数倍的沃土。

    八月五日,加扎罗代加扎蒙款待马康远等人,为马康远践行。期间双方觥筹交错,看似十分高兴,但谁高兴谁悲伤,在场的人都很清楚。

    八月七日,马康远等一行出发,十日抵达河东之地查看,任命李临铭为东部租借地之总管,统辖东部河东两大租借地域,并下令合并。封李临铭为从五品中奉大夫,同知府待遇。

    十五日,马康远又前往比尔达路地区巡视,在此住了五天。封康元悦都督南部地域,同知府待遇。

    八月二十日,马康远一行启程从海路准备返回海山洲。

    这一行,马康远总体上来说是非常高兴的。马康远原计划只是希望看看新开辟的土地,重点以经营南部比尔达路地区为主。但是卡延河地区的叛乱没想到给了晋公国以一个莫大的良机,让马康远取得了另外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面积几乎可以与整个海山洲相比。这是马康远意想不到的,想到此,他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

    八月二十九日,马康远返回到宁安府,在宁安宫居住了约七天的时间。这七天里,他与马康岩、苏景睿、谢怀旭以及宁安府知府袁宪明、同知姜鉴鼎等商议如何继续开发新辟土地的事情。

    九月初三,马康远等在宁安宫议事。马荣仁也参与其中。一路上,马荣仁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并没有多发一言。这一天,马荣仁说话了。

    马荣仁:“父亲,儿臣认为新开辟的土地尤其是河东租界之地极为富饶,但洛那卡国肯定不服。因此抓紧向那里移民是紧要之事。另外就是设官驻守。儿臣认为今年应该赶紧先选派些能员干吏率领几万人先去驻扎开垦。以防洛那卡国趁我立足未稳而反扑。同时,儿臣认为两块地域可分设两个州县。以河东租借地为一州,南部地域为一府。两者平级,同隶中书省。”

    马康远:“你们以为呢?”

    马康岩等均以未然,尤其对一向沉默寡言的马荣仁能一下说出这么多十分惊讶。连马康远都为儿子能说出这样让他喜欢的话而感到高兴。

    九月十五日,马康远等返回怀远府。先去向祖母张铭静请安,并向元老通知了这一重大突破性进展。韦昊英、马海阳、马海宁等元老都为马康远能有如此成就而十分高兴。

    九月二十日,马康远召集中书、六部、枢密等大员议事,重点就是商议如何开发事宜。

    不料议事刚开始,就遭到了参知政事兼吏部官辛仁雄、御史中丞裴明宽等人的反对。工部官田光济、礼部官王洽林等也有不满。主要是抱怨劳师远征带来的府库空虚,尤其是要向南方运送大量的物资、人口,又要耗费不少。

    这些都在马康远的意料之中。右相马康岩为代表的进行了逐一反驳。

    马康岩认为,确实这两年耗费了不少,但是未来一定能够有所获得,甚至会有加倍的酬谢。他认为:武国对沿海的海禁是不会解除的,而且会愈演愈烈,要想从西部贸易中获得足够的金银和生活物资是十分艰难的。而与东部东町国的贸易并非长久之计,而且东町国实力不俗,彼此的贸易主动权不在我手中。而与南方的贸易已经由来已久,且主动权在我。如今以租借之名获得南方广袤的物产和丰富的土地,几年略加经营即可弥补损失。同时他根据下属的报告,已经有了初步的统计。两块新得地域虽然人烟稀少,但地势内部都普遍比较平坦,而且雨水充足,如果辅助以一定的人口,两年内粮食方面即可初步自给自足,不劳接济。再辅助以开矿,则可获得金银铜铁等矿产,以缓解海山洲的矿产缺乏的困境。另外有两大租借地,与洛那卡国、麻逸国等南方国家的贸易距离就得以缩短,也少了许多税收,长远看是一本万利的,至少不是得不偿失的。

    马康岩的反驳非常详细,并得到了户部、兵部、易物司等实权衙门的支持,辛仁雄、王洽林等的反驳相对而言就显得十分无力了。

    裴慧阳还建议抓紧设官统辖,马康远同意。随即说:“这两块地域是将士们辛苦所得,也是先祖梦寐以求之地,自今日归属我晋公国开始,必将永为我土,这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我已经下定决心了,要在南部比尔达路地区设一府统辖,在河东租界地区先设一个州来管理。你们有什么好的名字吗,给这两块地域起名。”

    李凯勤:“既然两块地域是先祖以来就梦寐以求之地,那么必须有纪念意义。如今太夫人是唯一在世的老人了,必须得请太夫人示下。”

    马康远:“那是自然的,不过我们总得有个初步的意见吧。”

    李凯勤:“以臣看,不妨叫铭英、永静。取先祖文王和太夫人中之一字相互而成。”

    马康远等认为还可以,就先这样了。随后先下令吏部、兵部抓紧挑选能员干吏数十人来怀远府面试,由马康岩统一面试,合格后即刻派往南方。同时户部、工部从海山洲各地抽调民工去南方开垦。同时昭告晋公国全体百姓。有地者愿往南方耕种开垦者,可以授予官爵,免除一定赋税。无地无产者去南方耕种的,全部授予一定的田土耕种,免除两年赋税。

    而马康远则带着自己和李凯勤起下的名字请张铭静的示下。

    马康远:“祖母,两块新辟之地将要设官统辖。孙儿和重臣商议,以两地均系祖父和曾祖牵挂之地,起名宜有纪念意义。故叫做铭英、永静,请祖母示下。”

    随即递过了这两个字的纸条。

    张铭静:“你们看着办就好了,不用问我了。”

    马康远:“那不能,祖母已经是祖父时代唯一在世的人了,又是最早主张压服南方的人之一,此事怎能不请祖母示下呢。”

    张铭静:“那好吧。铭英,哈哈,取了我和宪英的一个字。宪英要是活着该多高兴啊。永静,取我和宪永的。意思是好,不过,把静换成晋吧。晋公的晋。取让他们永远归属晋公国之意。另外,府州下面有县,你们还没起呢吧。”

    马康远:“没有,请祖母赐名。”

    张铭静:“那好,我就代替那些已经去世的老臣老人们起吧。”

    张铭静略做思考后,说:“叫做文林、慧亭吧,其余的根据地名起吧。”

    马康远:“谢祖母。孙儿一定让那里的臣民铭记祖母的恩德。”

    之后的几天里,中书省一直忙于向南方选拔人员和输送物资等任务。主管工部的田光济虽然有些不满意,但还是是个实干的。而吏部的辛仁雄御史中丞裴明宽则明显很不配合,让苏牧、马康岩很不满。马康岩建议免去二人,杀鸡儆猴,否则会影响经营的进程。

    十月三日,马康远下令:

    免去吏部官辛仁雄之职,易物司使裴慧阳接任吏部官,升参知政事;

    免去裴明宽御史中丞一职,由学务司副使杜振明接任;

    苏景睿由代易物司副使升易物司使;

    宁安府知府袁宪明升吏部次官;

    同知宁安府姜鉴鼎升宁安府知府。

    田兴布升枢密副使;

    谢怀旭升签书枢密院事。

    同时于十月六日下令:

    卡延河以东租借地立为铭英州,首县为文林县;

    比尔达路地域立为永晋府,首县为慧亭县;

    李临铭为铭英州知州、康元悦为永晋府知府;

    铭英州、永晋府平级,同属中书省;

    三群屿及其南北附近岛屿设三屿县,隶属宁安府,李锐为知县。

    这次的人事变动,将老资格的辛仁雄、裴明宽免职,主要是因为其思想僵化,作风保守,与马康远的积极进取方针所不符。而新上任的官员,都是支持积极进取的。但是也可以看出中书省、枢密和六部中,苏、裴两家的势力很强,父子兄弟都任要职。

    而将租借之地域设立府州县,那意义更是明显了。意味着马康远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两块地域了。而袁宪明、姜鉴鼎升官,更是让地方官感觉到必须要将这件事认真对待了,如果不配合,那么就意味着要被免职了。

    值得一提的是,文永十二年还是张铭静一百一十岁的寿辰。马康远本来要给张铭静好好过一次,并已经在上年就开始准备了。但是张铭静完全拒绝了,而且态度非常强硬。她对马康远说:“你已经给了祖母最好的寿辰贺礼了,那就是铭英州和永晋府。有什么金银财宝能比这个寿礼更好呢。我听说这两个地方每个都和海山洲幅员差不多,那么相当于我们有三个海山洲,这难道还不是最好的寿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