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象 » 第二十二章 乐曲即是心境

第二十二章 乐曲即是心境

    片刻之后,李萍就抱来了琵琶,琵琶外面由一整块麻布包裹着。从李萍抱琵琶的姿势和琵琶的形状来看,这是由中亚传来的胡琵琶,而非中土本地的琵琶。看到李萍走来,胡昊早已站起身来。

    “我们走吧!”李萍说道。

    说完,胡昊两人在前,李萍和仆人在后就走出了宅院。施友仁请李萍上马车,随后胡昊才上去,施友仁和仆人在跟在车旁。李萍的宅院离王鹤寓居的小旅馆不远不近,可也走了半个时辰才到。他们并未直接去找王鹤房间,而是先找到了蜀童,让蜀童去通报一下。以胡昊和李萍的身份,自然是可以直接去找这个穷举人的。但是,有才华的文人都有自己的傲气,王鹤更是这样。如果直接闯入房间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惹得王鹤不高兴。

    蜀童通报之后,王鹤就亲自出门迎胡昊和李萍进房间一叙。王鹤的房间里面堆满了各类经史子集,还有一些完成的诗作散落在地上。王鹤有些歉意地说道:“地方太小,让各位见笑了。”从房间的布局和里面相对杂乱的东西来看,王鹤就是一个极少出门的文人。

    “哪里,哪里,想必王公子今年春闱就可以进士及第,也就不会困在这个小旅馆里了。”胡昊赶紧用言语保全王鹤的面子,李萍倒是什么也没说。

    “胡某在长安也有一些房产,如果王公子不嫌弃,可以去我那里住几天。”胡昊接着说道,这对于胡昊来说就是举手之劳,也乐得为王鹤提供一处居所。

    “让胡公子费心了,春闱的日子近了,我也懒得挪地方了。日后如果我有需要,会让蜀童去告诉公子的。”王鹤这是婉拒了,他并不想接受胡昊的馈赠,虽然这对想要考取共鸣的落魄举人经常的选择,但现在的王鹤并不想这么做。

    “既然王公子这么说了,我也就不勉强了。”做事情最好就是适可而止,胡昊懂这个道理。

    几人只在王鹤房间坐了片刻,说明了来意。能够听到李萍的琵琶曲,王鹤自然是乐意,答应的非常爽快。随后,一行人乘坐马车前往清风苑。刚才在来接王鹤的路上,李萍在车里抱着琵琶微闭着眼,显然是不想多说什么。这次,王鹤、李萍和胡昊三人都坐在马车里,李萍倒是先开口了:

    “王公子,恕我冒昧,看你年级还比我略小一些,可是写出来的曲子,却看起来饱经风霜,貌似一个‘飘零之人’。”

    王鹤摇摇头说:“姑娘不用称呼我公子,叫我祥之就好了,祥之是我的字。饱经风霜谈不上,可能只是多读了一些书,身上有些老气罢了。如果说飘零的话,从家乡到这繁华的长安城,也算是一种飘零吧。”

    胡昊脑中响起了那句“我亦飘零久”,但是这种场合自己最好什么也不说。

    “王公子可对琵琶曲有所研究?”李萍能遇到王鹤,自然要请教一番。

    “研究谈不上,也并没有太深的造诣,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只是曾经有幸,听到过一个高僧的琵琶声。”王鹤说道。

    “高僧?”李萍饶有兴趣地说道。

    王鹤知道李萍的疑问,琵琶这种乐器一般多在女子之手,如何会在高僧手中呢?

    “琵琶只是一种乐器,并不是谁专属的。对于音乐造诣高的人来说,所有的乐器都只是一个名字——心境。心境到了,任何乐器都可以。”王鹤说道。

    “王某在来长安的路上,曾经遇到一个骑驴的僧人。那驴很瘦,也很小;那僧,高鼻深目,须发拳曲,应该是一位天竺僧人。后来,我们同住在一家旅舍中,那日我生病卧床,恍惚中听到了琵琶曲声。那曲随风而来,如低语、似浅唱。先是激荡悲愤,中含一丝凄楚,后缥缈凌空,突然让人如入明净高远的境地。最后,那琵琶声如泣如诉,如一缕清风散去,无影无踪。随风而来,随风而逝,就像人这一生。想必,这天竺僧已经悟道,用着琵琶声来点化我。”既然说了,王鹤就干脆将这一段奇遇说了出来。说实话,王鹤也不能确定这琵琶声就是那位僧人弹奏的,但王鹤心里就是这么认为的。也许,根本就没有天竺僧人,也没有琵琶,有的只是自己的心境而已。

    时间是没有快慢的,在交谈中时间却过的飞快。好像刚上车,他们就已经到了目的地,只说明他们交谈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