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效应链:万类连接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进去看看。”

    “生物基因的改变会像计算机编程一样影响到人的根本吗?我猜测基因编程可能会有‘滞后性’,但我有一种感觉,人类的基因已经被自然玩坏了,所有生物都是这样,重重套叠,连接混乱的基因牵一发而动全身,未必能接受人类外力强制修改。就像抗CD19CAR-T细胞染色体异常类似的问题,虽然已经能回避,但我们依然没有找到原因,人类的基因就好像一个黑箱,我们只能注入一些东西,等待它给出结果,就算重复一百万遍都完美得到想要的结果,却依然不能保证下一次就肯定会是同样的答案。”

    “你说得没错。”赵穹笑着回应,把工作证在门卫面前晃了晃,走进封闭的展厅。

    大门用光幕遮拦了视线,走进瀑布流般的光幕内,建筑风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进门后先是前台和长廊,还看不到内里乾坤。有两位前台小姐笑脸相迎,她们身后是公司商标形象墙,弗雷德里克公司的商标就是一个人的形象,下面用英语标注了一段话,“上帝可能从没想过要把缠在一起的基因解开”。

    这是直接把公司内的真实场合投影了过来,就连两位看台小姐也只是投影。同时进入展厅内的人也会对应被投影到公司现场。

    “请问两位先生需要导游吗?”

    赵穹摆摆手,“展会还没有开始,我们只是到处看看。”

    “好的,请两位选择要参观的区域,本展厅将对应投放真实场景。”看台小姐在赵穹面前展开一块屏幕,画面之中是一块比标准世界地图还大的地图,每一个功能区域都有视频标注和文字说明。

    “人类疾病治疗及防控。”

    “正在为您加载,请注意,投影距离与实际空间关系存在差异,根据您所处位置的不同,你将看到不同的画面,请尽量减速慢行。您可以选择数字语音导游,它能为您解答在展厅内的大多数疑惑。”

    “谢谢”

    “请进”

    经过长廊,光线出现一定程度扭曲,视觉感受将其反馈到大脑上出现轻微眩晕感。赵穹的目光放进他选定的区域,超过室内空间真实体积的巨大场所的画面透进人眼中。当前位置的投影照搬了真实场景的整个区域,目测至少一千平的区域。

    赵穹发现富兰克林有瞳孔收缩,同时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减慢速度,“慢点走。”

    “又是我从没有体验过的怪异感觉,有点像是本来可以利用肌肉记忆直接做出的动作被迫中止,随后开始思考,却不能立刻行为了。我现在是睁开眼的还是闭上的?”

    赵穹又笑起来,“你的反应再大一点,就会有人带你去医务室休息了。闭上眼睛调整呼吸。”

    情绪总能影响生理状态,浮躁的心思强化了富兰克林的部分感官,让它们过分敏感,而情绪又恰是最容易无限制复制叠加的主观概念。

    恢复冷静之后,等待不适消失,富兰克林睁开眼睛,眼前的景象变了一副模样。他不执拗地去在物理上去澄清世界的真实,在把当前景象定义为虚拟之后,释然地接受它们,就能够接受现状了。

    智能语音导游给他们介绍这里的每一项研究,解释它们的意义和公司在这里面投入的大量资源。基因学的治疗和预防疾病很小心地避免提起那个词汇以及扩展开的内容,富兰克林没有过多联想,他对实验室展现的许多研究成果都很有兴趣。

    通过剔除基因中不利的一部分,实验室获得了首例免疫鼠痘病毒的小白鼠研究成果,这为公司获得了许多奖项和继续研究的动力。

    富兰克林把低身在那只实验成果的小白鼠面前,“它目前没有表现出不正常吗?”

    “是的,莉莉娅的发育很正常,各方面指标都较之正常小白鼠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免疫鼠痘病毒以外,可以说就只是一只普通的小白鼠。

    “小白鼠的染色体数是多少?”

    “22对”

    “人类是23对是吧,人类与它们的基因相似度是多少?”

    “约等于80.286%。”

    “我对生物领域不是很了解,但也不定期看几份生物类周刊。从我的了解看,人类距离能够通过基因改造创造出免疫大部分已知疾病的个体还有距离。这是为什么?”

    智能语音:“基因学中最重要同时也最为困难的部分在于定位目标基因,人类在小鼠身上进行实验的次数远多于在人类自己身上进行的次数,所以对小鼠的基因了解更加充足。同时,我们认为仅仅是对个体改造,令其免疫疾病并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个体差异,本实验组最长使用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针对不同个体需要的治疗方式可能存在细微差距,导致无法命中靶向基因。”

    “为什么要花时间治疗一个人类身上不会出现的病?”

    赵穹微笑地看着富兰克林,后者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则紧盯着玻璃笼里的小鼠。

    “基因科学需要逐步了解和完善已知理论以及技术,相邻路径的尝试都有利于后续的发展。”

    “你说的这是科学不是真实世界。”富兰克林笑起来,他的笑声不被语音智能理解。被检测为愉快,但无法分析愉快的原因。

    “为什么突然间理解了这些。”

    “毕竟你把我放在这样极端的环境里,我一直在考虑,你为什么要带我来这里,我想,药物放松的能解放更多神经,提高大脑活跃度。科学文献能提供更开阔的视野,所以必须要实际参与才能体会到的一定是与哲学相关。”

    “你想得太复杂了。我没有那么多目的。”两个人相视,都是不由自主地发笑。

    “你笑什么?别说你懂了,你才刚刚入门而已。”

    富兰克林立刻憋住笑,“我确实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如果只是这样,我想还不足够让你需要清楚掉一部分思考来回避自我矛盾。”

    赵穹拍拍富兰克林的肩膀,“别想得太复杂。我先要出去完成我的工作,就在这附近,有什么问题叫我一声。”

    实验室里就有不少病人,他们了解自己正在参与人体实验,在同意的情况下被带到这里。展厅内容也包括与他们交流,多数病人并不排斥与投影人交流,因为在被投影在研究基地以及附属医院的游客们才更像是猴子。

    随着前面的浏览把时间消耗掉,展会也已经正式开放,展厅内出现其他人,从穿着和别在胸前的特殊标牌就能看出身份,不必担心与实地投影混淆。

    唐冲轴知悉赵穹已经入场,只发来两条短信,嘱咐他需要去交流区域露面。

    医院难得热闹了一些,游客的投影让医院的沉重氛围平淡了一些,积极一些的病人主动与游客交流,交流过程中大家各取所需。

    富兰克林发现不远处长椅上有一位一直保持着微笑的老人,他被对方天然的亲和力吸引,快步靠近。

    在他靠近时,对方的目光也跟着他移动,这是他发觉对方的视线没有焦点。

    “您是目盲症患者吗?”

    对方听出富兰克林的谨慎,轻松地笑起来,“这并不是需要避讳的话题,我是天生的盲人。”

    “您是为了治疗这个病才来这里的?”富兰克林坐在他身边。

    老人摇头,“参与研究可以获得补助。这比去工作更加轻松,而且不会给人添麻烦。很现实吧,年轻人。”

    富兰克林了:“但也是最合理的。”

    “合理呀…我觉得合理的未必是最好的。”

    “为什么这么说?虽然大方向也有盲目的时候,但多数人遵从的法则能包容一些错误,至少是安全了一些不是吗?”

    老人笑呵呵的看过来,富兰克林主动把自己的脸放在他的视线中心。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多一种感官?”

    “多一种感官?磁场感知或者生物钟节律感知?这些都是能够确切证明的感知能力,但无法与前无感相提并论,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无法想象第六种感觉。”

    “社会的主流告诉我,拥有视觉的人才是正常的,你们眼中有美好的色彩组成的缤纷的世界。你们欣赏花朵可以品味不同的美感,我能嗅到它们的香味,但花蕊太脆弱了,我没法用触觉完成想象不同的花瓣。我是不是错失了很多东西?”

    “我想你并不这么觉得。”富兰克林的直观感觉也告诉他,自己不能失去视觉,无法容忍缺少一种感官的感受。

    “多数人都像你一样把缺少的一项感官看得比其他感官都重。”

    “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先天缺陷会被人抓住放大弱势。”

    老人面朝阳光,在温和的光线中,不会有人发现他的视线没有焦点。

    “现代科学已经能让我这样的人恢复视觉,我的情况比大多数目盲症都严重,我想已经有许多盲人脱离了原本的身份。”

    富兰克林揉着自己的头发,柔软的发丝不需要看也能想象是什么模样,“我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些。”

    “正常人只会看到正常人的世界。而我嘛,就能听到、嗅到、摸到、尝到,另一个世界。”

    “我明白了。”

    “我想你能明白的一定是很重要的,我还不能理解的大道理。”

    “我们的共通之处应该比不同的地方更多才对。”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果然是大道理。”

    展会的游客有不少并不了解这次展览,所以周围总能听到许多惊叹声。

    赵穹入场不早不晚,在比较后排的位置落座。讲台上正在演示的是一种新的化学反应炉,概括类名称为分子模具,功能就如其名,可以对分子排列方式进行指向性调整。

    几乎每年都会有几种新式的分子模具被推上市场,分子模具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大的概念,内部的分类方式也已经有十余种。化学类的分子模具通过反应改变分子结构,这个过程几乎都要依赖催化剂加速,加工过程变量可调,生产线设计可以参照模板,是当前主流模具形式。

    也有家长带着孩子落座,多数效果并不会很好,赵穹耐心听完身旁的母亲给五岁左右男孩关于分子模板的解释,产生出记录下来的想法。

    孩子问:“妈妈,上面的叔叔在说什么?”

    母亲沉吟片刻:“你看啊,你昨天下午不是去玩沙子了吗?你是不是做了一个小房子?”

    孩子:“爸爸告诉我往里面加水就能把房子做起来,但是我加了很多,所以我的房子好矮。”

    “那还问过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对不对?”

    “牛牛家里多了一个小宝宝,我知道她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

    “对了,叔叔在说的东西就这样的,它就像你把沙子变成房子用的铲子和妈妈的肚子,可以把一些东西变成很有用的东西。”

    “那他们是要做什么?”

    “你不是常常说爸爸总是忘记做饭吗?你说如果有一个电饭煲能够马上把米变成饭那是不是太好了。”

    “他们在做电饭煲吗?”

    “不对,他们做的是用来做电饭煲的电饭煲,因为电饭煲也像大米一样需要有人做好才能用。”

    “好复杂的,那电饭煲的电饭煲是不是还要用电饭煲来做?”

    “也不对,家里如果停电,妈妈会就会用高压锅煮饭,用高压锅就要比电饭煲麻烦很多。所以叔叔们要早点做出电饭煲,这样我们才不用高压锅。”

    “所以妈妈的肚子里的小宝宝只能吃妈妈吃掉的饭。房子里的蚂蚁用房子里的沙子做房子。”

    “真聪明。”母亲也显然有些惊讶,赞叹的同时,心想培育孩子的方式要早点改进才行。

    有不少人在旁停留一会儿或坐下来进行笔记,或留下几张照片。赵穹也被叫上台去做演讲,主办方为他准备好了稿子,内容与冷聚变相关,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微缩聚变电池领域。核聚变的电池这个概念出现了很长时间,甚至在冷核之前,就有人设想过一部直到手机报废都不需要充电的手机。

    但目前还没有成为现实,相关设想和理论可行的方案不少,赵穹拿出来的就是其中一个。他已经很熟悉环境,介绍过一个设想之中,留够了时间让人提问,交流会上的多数人都是其他行业的人才,问出来的问题还不至于难倒他这个内行,普通观众的问题就更加天马行空一点,但也很容易用模板化的语言处理。

    交流会创造不了多数人享受的环境,但能让大多数人融入进来。

    到一半,富兰克林也找到这里,他看到台上正在回答观众疑问的赵穹产生莫名的即视感。

    “我有一个问题。”富兰克林举手,会主动提问的人不多,赵穹可以很自然地选中他。

    “请说。”

    “聚变电池这个词,让我感到不安,就算经过安全处理,我依然认为它可能在极端环境中给所有人带来威胁。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有一台核能手机,是否会有人利用它进行损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从电池需要为电子器械的构件供电来看,它已经处于激活状态,这是否只是一个存在于公式中的概念。”

    “我明白了,你想问的是,科技与人之间的关联,许多想法都被现实制约,每一项发明都应该考虑到它被普及后的影响。我并不确定人类会在多少年之后会获得核能手机,也不知道那时的人是不是已经拥有了健全的社会意识。我认为这完全是一个社会问题。你的问题可以直接照搬内燃机车的答案,我们规划马路,设置交通规则,成立交通法案都是为了减少车辆对人的伤害。在便携电磁屏障出现后,交通事故死亡率降到最低,伤害被防御了。所以并不难想象出一种产品可以完美抵消掉前一个产品的副作用…至少在我看来,我不能放弃一个进步的机会。”

    “也就是说,你们并不打算为手机可能造成的事故负责吗?”一些人对富兰克林投来鄙夷或不解的目光。

    “我们不能为人的恶意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