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悟剑篇 » 第十二章 书院

第十二章 书院

    长安城,内城,书院。

    刚到书院的佩剑书生李压,急匆匆来到书院后山的一处竹林,找到正欲吃早食的慎到夫子。

    梅兰竹菊被自古便被读书人称为“四君子”,其中竹有清雅淡薄,谦谦君子之意,故书院学舍多建于竹林之中。

    慎到夫子,原东州齐国稷下学宫夫子,早年求学时云游九州,曾在武当聆听道宗讲座,结合儒道两家思想,作有《十二论》《群书治要》,受到不少学子追阅,其学问在书院自成一派,曰道法学派。

    在儒家,学问能自成一派,无不是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学识渊博之人。

    看到李压的身影,慎到夫子招呼道:“李压,吃过没有,过来一起吃碗粥。”

    李压疾步走过来,躬身作揖,道:“谢夫子,学生已经吃过了。”

    慎到夫子此时也发现李压神情有些焦急,遂问道:“行色匆匆,发生什么事情了?”

    李压便将刚刚小食摊上鸿胪寺少卿李公择大人说的话,全部说给慎到夫子。

    书院有学子数千,其中来自城外各郡县的学子,平日皆住在书院后山的学舍中。

    家住内城的学子,家中多是王公贵族或是商贾财主,日常皆有车马接送。

    而原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子,也就是所谓的齐国遗民,有十几人,多住外城,日常走读于内城外城之间。

    慎到夫子思量片刻,叮嘱道:“李公择大人这么说,自然有其道理。你去与言盛等人商议一下,齐国学子中有不少人家中父母年迈,不便久居书院。我去与院长打探一下消息,顺便看能不能腾出一些学舍供齐国学子居住。”

    李压作揖致谢后,又匆匆离去。

    学堂内,不少学子已经早早到来。

    李压走进来学堂的时候,抬头看到的,便是学子间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

    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

    在书院,学子间因学派之别,观点不同,对某一问题争学论道,已是常事。

    一名学子看到李压的身影,招手道:“李压,快来,有要事商讨。”

    李压走近,才发现围坐在一起的几位学子都是原齐国人,也就是唐人口中的齐国遗民,虽然齐国遗民在唐国已经生活了十年,但始终无法融入其中,哪怕是在饱读圣贤书的书院学子中,也是如此。

    而刚刚招呼自己的那名学子,名叫方孚,因和自己都住在外城城东,所以平日里与自己交情颇深。

    方孚神情有些兴奋,问道:“李压,你听说了吗?永安王凉州大捷。”

    李压点点头,表示知晓此事。

    方孚见到李压淡定的表情,疑惑道:“凉州大捷,永安王班师回朝后,唐王就要履行承诺,收复东州,听说为避免灾祸殃及百姓,颍川郡已经在西迁民众,则东州之战不可避免,东州收复在即,作为齐国遗民,李兄为何如此淡定?”

    李压叹了口气,将李公择大人的话,又说给方孚等几名齐国学子。

    几人听后,均沉默不已。

    方孚思索片刻,抬起头问道:“李压,此事和慎到夫子说过吗?夫子也是齐国人,对于此事怎么看?”

    李压点点头,道:“慎到夫子去找院长商议了,说要腾出一些学舍供我等居住。”

    方孚试探的问道:“如此的话,慎到夫子的意思,就是要我等在书院避难,那李压你有何打算?”

    李压叹了口气,看向几位学子,忧心道:“九州千年来朝代更替,但中州书院和东州稷下学宫等各书院传承至今,无论在哪朝哪代都被当朝优礼,朝中士子更是多出自于书院,近年来,皇帝陛下更是连下两道诏令礼贤下士,招募英才,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所针对的都不会是我们这些书院学子,那所针对的,就只有齐国遗民了。”

    李压抬起头,盯住几人,继续说道:“我等既是书院学子,又是齐国学子,躲在书院固然安全,但家中父母怎么办?如若真的发生什么,十几万齐国遗民怎么办?”

    方孚闻言,神情略微放松,看来李压和自己想的一样,于是问道:“那李兄的意思是?”

    李压解下腰间悬挂的长剑,右手提起,横放于胸前,笑道:“读书人可不止有一张嘴,我齐国学子也是提得起剑的。”

    其他几人闻言,对视一眼,皆提剑于胸。

    方孚更是笑道:“我等齐国学子,可不曾有贪生怕死之人。”

    书院后山,一处茅庐小院内,素衣白须的老人,端坐于石桌前,桌上纵横十七道,老人一手持棋谱,一手捏一枚白子,眉头紧锁凝思于棋局。

    慎到夫子轻叩门扉,推门而入。

    老人抬头笑道:“慎到今日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没有课吗?”

    慎到夫子径直走到石桌前,正欲拱手作揖。

    老人摆摆手,道:“没外人在,就没必要做这些虚礼了,来坐坐坐,帮我看看这局棋。”

    慎到夫子坐到老人对面,没有心思低头去看棋局,踌躇一下正欲开口,老人摆摆手,微起身从屁股底下掏出一张纸,递给慎到夫子。

    慎到夫子接过来,低头一看,疑问道:“求贤诏令?院长你?”

    被称为院长的老人尴尬一笑,道:“天气凉了,石椅坐起来有些凉屁股,随手拿来垫一下。”

    慎到夫子略感无奈,敢把当今皇帝陛下的诏令坐在屁股底下,整个唐国除了面前这位老人,中州书院院长柯舆,估计再也找不出第二人了。

    等看清诏令内容,慎到夫子惊异道:“这内容与之前诏令大不相同。”

    轲舆院长点点头,道:“这是第三道诏令了。”

    十几年前,如今的唐皇李煜刚上位不久,颁布多道新政,其中一道求贤诏令在书院中引起不小的争议。

    先皇在位时,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会试,唐国九郡乡试选拔出来的学子,来长安城参加来年春的会试,会试前的时间,可在中州书院求学寄读。

    会试上榜者,可入朝为官,可留书院治学,均食朝廷俸禄。

    十几年前的一纸求贤诏令,另开恩科,于当年会试结束后,次年多举行一场会试,参加会试的学子,除乡试优秀者,各级官员可举荐贤良方正之人,直接参与会试。

    往年会试上榜者不过二三百人,十几年前恩科上榜者足有千人,且大多入仕官场。

    东州沦陷后,齐国遗民涌入唐国,唐王李煜颁第二道求贤诏令,再开恩科,原东州齐国稷下学宫学子和寒门士子,皆可投牒自试。

    如今,慎到夫子手持的,是唐皇刚刚颁布的第三道求贤诏令,九州贤良方正孝廉茂才之士,可由唐国官员举荐入唐,过贡院策问者,皆可不问过往,留唐任用。

    慎到夫子略感诧异,唐皇求贤若渴,此为一代明君之相,且前两次求贤诏令下招来的有贤之士,恩科上榜者落地各乡郡挂官职历练,从各乡郡上缴国库的赋税就可看出,近几年唐国国力蒸蒸日上,这在唐国是有目共睹的。

    但十几年来科举考试,再加上前两次恩科,唐国官场几近饱和,且不说乡郡之下,就连长安城各衙门以及六部,也不缺官员,怎会再颁求贤诏令?

    且招贤范围不限中州,其他州的人也可参与举荐,甚至不再开恩科,只需贡院策问便可为官,哪里会这么缺人?

    见慎到夫子不解,轲舆院长提醒道:“西北凉州。”

    慎到夫子闻言,眉头紧锁。

    凉州?

    而后悚然。

    既然唐国九郡不缺官员,长安城衙门与六部不缺官员,那还有哪里?

    当然是中州以外的地方,刚刚战事大捷的西北凉州!

    慎到夫子惊叹道:“永安王西北大捷,此大捷不止是说战场取胜?竟直接打到了草原王庭?皇帝陛下这是要纳一州为一郡?”

    轲舆院长也感叹道:“一国占尽两州之地,九州三千年未有,当真是前无古人。”

    然后问道:“你刚才是想说什么?”

    于是慎到夫子将李压找自己,遇到鸿胪寺少卿李公择大人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补充了一句,“现在看到这求贤诏令,我也不是那么担心了。”

    轲舆院长点点头,道:“皇帝陛下再怎么也不会打我书院学子的主意,齐国遗民又怎样?在我书院求学,就是我柯舆的学生。”

    “不过,”轲舆院长犹豫了下,继续说道:“既然李公择大人这么说,那陛下就是要对齐国遗民出手了,我记得十年前十几万齐国遗民逃亡至中州,户部虽然将其大部分留置在长安城东的颍川、清河两郡,但并未给齐国遗民颁发唐国户帖,而是另发齐遗民户贴,如此区分开来,怕是等的就是今日。”

    慎到夫子担忧道:“颍川郡西迁,凉州改州换郡,如今齐国遗民又该何去何从,难道又要重现十年前那场灾难吗?我等又能为齐国遗民做些什么呢?”

    慎到夫子毕竟也是原东州齐国人,经历过十年前那场战乱,实在不想刚刚安定下来的故国人民再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轲舆院长劝道:“如今陛下虽然雄心壮志,但也算贤明,不会做出太过分的事情。不过,东州战事将启,却接连做出一系列的大动作,的确有违常理。”

    见慎到夫子仍在黯然伤神,轲舆院长心中暗叹。

    原九州各设有书院,百年前,因至圣先师悟道之地在东州,各书院以东州稷下学宫为盛,后唐国统一中州,中州书院规模空前。

    十年前,东州沦陷,稷下学宫数千师生随齐国遗民逃亡,至书院时,已不足百人,夫子更是只有年近花甲的慎到夫子一人。

    这十年来,几十名稷下学宫的学子,在唐皇第二道求贤诏令后的恩科登榜,进入唐国官场,其余十几人皆留在书院潜心修学,但就像齐国遗民在唐国民间处处被人排挤一样,这几十名学子在官场也并不受人待见。

    而慎到夫子,为了这些学子,为了齐国遗民,更是不断地奔波操劳。

    如若当初被留置在长安城外城的齐国遗民有什么事情,慎到夫子和这几名学子绝不会袖手旁观。

    看着眼前慎到夫子的满头白发,轲舆院长知道,无论是为了他们还是为了书院,慎到夫子和齐国的几名学子,不能再留在长安城。

    柯舆院长叹口气,说道:“慎到,恢复学院的游学一事吧,你来带队。”

    游学?

    慎到夫子听闻此话猛然一怔。

    无论是中州书院,还是原东州稷下学宫,都有游学的传统。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游学的过程中,学子们不止可以游历九州的山川美景,更可以体验民生疾苦,行至其他几州书院时,还可拜访当地书院夫子,求学问道。

    然而十年前东州沦陷后,妖族施虐,为保护学子安全,学院便取消游学一事,直至今日。

    在慎到夫子的带领下,十几名齐国学子,将再开游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