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古寺奇谈二 » 第四章 期待

第四章 期待

    阿言想起幼时求山神的经历,不禁想“山神爷一定知道怎么解张老爷身上的戾气的。我觉得是的。”

    阿言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那就试一试吧。

    “天无绝人之路,事在人为!”老话说的没错的。

    阿言笑笑对陈老太太说“娘,明早你见到春宝奶奶,告诉她我愿意出十个大洋,让她带我们去山神庙。”

    陈老太太惊到“要出这么多?不用的。”

    “出的多才显的我心诚,心诚则灵,山神大人一定会告诉我答案的”

    陈老两口觉得女儿说的有道理,只要有可能,那就去试试吧,希望自己女儿早日找到她意中人。

    第二天吃过早饭,娘儿俩顺着镇上的青石板街往下街头走,离菜市场越来越远,不久镇子上房屋不见了,看到一大片农田。

    又顺着农田的路走了一会子,见到一些房屋坐落在绿树池塘边。

    “到了,春宝奶奶住那间屋子里!”

    “哪间啊?”

    “就……就是那间。我带你去。”

    二人走了一会儿,来到几间漂亮的瓦房前,有个大院子,种着花,养着鸡鸭,。后面是个大池塘。

    这时从瓦房里出来几个人,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陈老太太高兴的说“这是春宝奶奶。”

    阿言赶忙喊了声“奶奶好!”

    这时边上一对中年男女问“你二位来这里有啥事?”

    “我们来找春宝奶奶帮忙。”陈老太太说。

    ““我娘她年纪大了,不能帮太太你什么忙的。”那个中年男子说。

    “我想去山神庙,去问个事?想请春宝奶奶带个路。”阿言说。

    “这样吧,你俩先进屋坐坐,好好谈谈。婆娘,快泡茶招待。”中年男子说。

    她婆娘应声忙去了。

    这时阿言还看见一个年轻人,陈老太太说“这就是春宝。”

    阿言听了没言语。

    “喝茶,这是从县城带来的。”春宝爹说。

    娘儿俩拿起茶杯喝着茶。

    “你们真要去山神庙?”春宝娘说。

    陈家娘俩点点头说“是。”

    “那为啥了?”春宝娘又问。

    阿言说“我都三十好几,我想问山神爷,什么时候能找到合适的,把自己嫁出去?”她没说实话。不能说的。

    “为这事。”春宝爹娘两口子说“这也可以问的。”

    “我愿出十块大洋请春宝奶奶带个路。”阿言诚恳的说。

    “这个不太好办,他奶奶年纪大了,走不了那么远的路了。”春宝爹说。

    “那怎么办了?”陈老太太问。

    “不过我家婆娘认的路,她可以带你们去。不过要多加十块大洋。你们看划算不划算,要是不划算,就算了。”春宝爹笑笑,他估计这二人一定大怒拂袖而去。他求之不得。

    “这个太多了,商量商量可好?”阿言问。

    “好,你们愿意出多少?”春宝娘问

    阿言看看陈老太太,两人互看看,阿言说“十五块大洋。你们自己做决定。我只能出这么多。”

    春宝两口子看看,然后小声的商量了一会儿,说“可以的。你们住哪里的。我们去哪里找你们?你们什么时候出发?。”

    接下来阿言讲了自己家的住处,至于出发,她说“明天一早,越快越好”其他人想她三十多了,自然想早早找到婆家,早早嫁入才好,所以才这么急不可耐的。

    这几人商量好了。

    就等明天到来了。

    这晚上阿言考虑带点什么值钱的给山神爷,她想起刚成亲时张财主送了一对玉镯,洁白细润,在阳光下照耀闪着五彩的光芒,很好看,说是蓝田羊脂玉,极少的,花了他二千大洋,然后新婚后送给自己。她一直细心藏好着,不让其他人晓得,就连山匪老二也没告诉他。她把这对玉镯拿了一只出来,后来想想还是一对都送给山神爷,这样才显得她心诚,不然打动不了山神爷,那张财主戾气不就去不掉了?

    (小故事写不下去了!)

    次日一早,一辆马车过来了,赶马车的是住在镇上的,阿言见过几次,认得他,却不知道他姓名。只知镇上人们喊他“老张”。

    老张车上很简陋。铺了两条长板凳,垫了一块大油布,车里还杂七杂八的放了修马车要用到的物件。

    “陈太太,阿言你们快点上车,春宝娘在前面等着了!”老张说。他挥动马鞭子,有点急啊!

    “好了别催了!”阿言说“送我们去还要送我们回来的,多少钱?”

    老张看看阿言,知道她曾是张财主的二太太即便被张财主休了,手里还是有钱的。

    镇上人传言,张财主给了一大笔分手费给了她。众人都这么说,应当是真的。

    “去二十大洋,回来十个大洋。一共三十个大洋,阿言你是现一把交,还是怎的?”老张问。

    “我……想想,等到了那地儿,先付你二十大洋,回来再付那十个大洋。行不行啊!老张。”阿言说。

    “可以。”他看着两个婆娘带了两个大包裹,里面塞了不少路上要用到东西。当然这一路钱是必不可少的。谁都晓得这理。

    马车得得的顺着镇上的青石板路一路往下街头而去,马蹄击打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陈老太太看见自己女儿闭上眼睛,心里想“求山神爷给言儿找个好女婿,疼她爱她关心她一辈子。然后再添几个儿女的。”这样她跟老爷子闭眼也安心。

    到了前面一条小岔道,前面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婆娘,胳膊里别着一个小包裹,她挥挥手,马车停下来。

    老张赶忙要春宝娘上了马车,这四人顺着小山道一路往北迤逦而去。

    这一路山色秀丽,鸟鸣悠悠,水鸣潺潺的,美不胜收。

    陈老太太对春宝娘说:“我年纪大了,不想烦神的。我女儿跟我出来,她有不懂的你告诉她。”

    “娘,你还不到七十了。年纪不大的。”阿言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人们都这么说的,我也逃不过这道坎了。盼你早早找个合适的嫁了,我也安心了。”陈老太太说。“我也带了礼物,去求山神爷的,希望他老人家听见我的恳求,答应替我女儿找个好人家。”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不过山神爷既然是神仙,搞不好她娘的愿望就实现了!

    听了陈老太太的一番话,阿言有些脸红。她问问春宝娘“姐姐,平时你怎么称呼的?”

    春宝娘想想说“还能怎么称呼,春宝是我生的,我是春宝的娘,附近人都喊我春宝娘”她笑笑说“我娘家姓李,我小时候在家时,我爹娘都喊我艳艳!”

    “那还是喊你春宝娘。你年轻时一定长的很漂亮的,有许多人喜欢不是?”阿言问。

    “是呀,我年轻时追求的人很多的。只不过我爹娘喜欢春宝他爹。执意要我跟了他唦。”春宝娘叹了一口气,“喜欢的不能在一起,不喜欢的偏偏在一起。不过几十年过去,什么喜欢不喜欢的都过去了。”

    “那当年你喜欢的那个人,他现在咋样了?”阿言问。

    “讨了婆娘了,他当然不会一根绳子吊死的,我还没跟春宝爹成亲,他就找着人,成亲了,现在娃都添了三个了。”

    阿言想一定是这样的。春宝娘喜欢的不一定喜欢春宝娘,不知道春宝爹喜不喜欢春宝娘?这人家闲事还是不关心才好。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阿言又问陈老太太“娘,你年轻时有没有喜欢的人?”

    陈老太太想想说“言儿,你问这干啥?”

    阿言说“我好像喜欢上一个人了,我想和他在一起过日子。”

    陈老太太马上来了精神问“是谁?把他带回来给我们看看。”

    阿言自觉不该这么说的。

    春宝娘说“阿言,你年纪也三十多了吧?”

    “是啊,过年三十四了。”她低头说。

    “男的三十三,太阳刚出山;女的三十三,倒了半边山。”春宝娘深有感悟的说。

    “这什么意思?”这憨货问。

    “意思是你要抓紧了,碰上你喜欢的,他也喜欢你的,赶紧那个?”春宝娘说。

    “赶紧哪个?”憨货问。

    “成亲!!”陈老太太和春宝娘异口同声的说。

    可是那官差说自己成亲也没用,两年内没得子,第三年可怜自己,给个亲生子意思意思。我的招弟和不悔了,我不想要什么亲生子,我只想要他俩回来。阿言想。

    马车在岷山深处七绕八绕,老张估计马跑累了,喊这三个婆娘下车,不耐烦的说:“快点下来,我去喂马了。”

    三个女人下了马车,老张卸下马缰绳,带着两匹马去附近的小溪边喝水,让马吃着半干的青草,不能又喝溪水又直接吃青草的,马吃了会拉肚子,那接下来的路就不能跑了。

    他用刷子刷马身上的灰,轻轻的温柔的抚摸着这两匹爱马,晓不得多喜欢它们。出一趟门,三十大洋到手。

    这买卖多来几次。像陈雅言那样有钱的富太太他遇见的越多越好。他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他心里头呵呵笑着。

    三个女人下车吃点干粮喝点带的水。路上也蛮累,她们没劲聊龙门阵了。只盼着早点到山神庙,早点求山神爷答应她们的请求。

    老张又把两匹马牵回来,这四人就在山道旁的一个平坦之处坐下休息。等到休息差不多了。这四人又继续赶路了。

    天慢慢黑下去,在深山里黑的更早,一大片树林子乌压压的,山又高,几千里连绵起伏,一个山又连着一个山的,高高低低的,不熟悉路的一定迷路!那是肯定的!

    “别睡了,快到了,”春宝娘说。

    “到哪儿了?”阿言睁开模糊的双眼。

    陈老太太也睁开眼。

    这时奇了怪了,本来是一大片树林子的,突然树林子不见了,出现了一个大集镇。镇上人来人往,商铺林立,还有赶马车的人。也多。

    这把陈老太太和阿言看呆了。

    陈老太太说“我上回来,春宝奶奶跟我一起的,没见过这么一个镇子哇!”

    春宝娘看看天,天色慢慢暗淡下来,这集镇上的人们开始点起灯来,火光一明一暗的,抖个不休。

    陈老太太小心的问“不是这条路吧。”

    春宝娘说“我跟我婆婆走了几次,是这条路。没错的。”

    过了一会她对陈老太太说“你跟我婆婆去山神庙,那时阿言才五六岁,离现在都快三十年了。自然这路上肯定有不少变化喽!”

    她看着陈家两母女温和的笑笑,看样子不是想害她俩的人。

    这四人赶着马车在镇上走,也是青石板路,马蹄走在石板上发出“踢哒”的声音,让阿言喝她娘觉得自己还在自己那镇子上,还没离开了。

    “先找个客店住下来,不过这住客店的钱……”老张一边说一边望着阿言。

    陈老太太说“我带了钱的,我出!”她准备掏放在内衣口袋的钱袋子。

    “不不,娘还是我出吧。我统了不少钱出门!”阿言说。

    “多少啊?”陈老太太问。

    “您不担心,反正这一路上不差钱的。”阿言说“你女儿只要一出门,身上必定带了钱出门的,而且很多的,你放心。”

    她这话好像不是说给她娘听,而是说给春宝娘和老张听的。

    陈老太太心里想:先了了去山神庙这事,就这么着吧。其他不想了。

    果然这两人听后都说“好好,好的很!”看来阿言当初嫁给张财主还算是正确的选择,婚姻有时没感情可以,但绝对不能少了钱的这方面的考虑。

    阿言和张财主两人相差近二十岁,镇上人都说“老夫少妻”,张财主可以做阿言的爹。

    然后不知怎的阿言竟同意嫁给张财主,让人大跌眼镜。

    这婚姻维持了十四年,阿言也没给张财主生下儿女,她被休回自己娘家,为这段婚姻画上了句号。

    “快快,找个好的客店,要有专门喂马的地儿,我这两匹马,可是花了我不少钱哦。我以后生活就靠它们了。”老张笑吟吟的说。

    他喜欢阿言这婆娘憨直爽快的性子。真的喜欢。只可惜他有婆娘了,还有两个儿子。估计阿言也看不上他唦。这事就那不想吧。他心里呵呵一笑了之。

    这四人在镇上找了一家客店住下。掌柜看看这四人,没见过,口音与当地不同,估计是外地的

    他问“各位从哪儿来的?”

    春宝娘说“你管那么多干嘛。”

    老张说“俺们就住个店,住一晚上,这么这么罗里吧嗦的。”

    掌柜笑笑问“是住一般的,还是好一点的?”

    春宝娘和老张望望阿言,心想有富婆在,她出钱,我们肯定选好的住。

    于是春宝娘问“好的多少钱一晚?”

    掌柜说“一块大洋一晚上,你们共四个人,要四块大洋。”

    陈老太太说“这有点贵,我们换一家。”她拉着女儿想走。

    “等等,各位想到哪里去?”掌柜问“是不是去山神庙的?”

    春宝娘笑问“你也晓得?”

    其他三人很惊讶。

    掌柜说“既然是去求山神爷保佑祁福的,那就不要嫌这价钱贵。”

    “这怎么讲了?”这四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