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瞎扯日记 » 十一记 我们的电瓶车

十一记 我们的电瓶车

    当下的社会很信息化了,信息传递非常迅速,完全可以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事。

    正好,我看到一个短视频,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一个外卖小哥坐在路边的红绿灯下,他双手抱膝,头埋在双臂的圆圈里。他身边放着一个外卖箱,还另外堆了些餐品。然后拍视频的人解释说,外卖小哥的车被收了,还被罚款1000。这时候,我知道,埋头的小哥或许哭了。

    这便是11月的BJ街头发生的事情了。

    这是事情的发生有一个大背景,自诩为大城市的城市都在大力整治规范电瓶车,当然,自认为不是大城市的城市就没有动静。

    以前的电瓶车都是一刀切为非机动车,而现在把它们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简单说,非机动车就是那种小巧的踏板车,属于国标车,可以上非机动车牌照,不用考取驾照,实在没办法的时候,还可以人力蹬着走。

    除却这款式的电瓶车,统统划为机动车,属于电动摩托车之列。这部分车做梦都没想到在有生之年可以迈入机动车的行列,兴许它昨天还因为侵走机动车道被罚款20。这里牵扯出来的问题一个是驾照,茶余饭后,兴致大发,可以无证“开车”,但是任何时候不能无证驾驶;二个是不能无牌照、假牌或者套牌。

    这儿有个概念,就是刚才提及的国标车,它具体指的是电动车,也指的是非汽车,国标车的整车质量不能超过55kg,与此同时需要具备脚踏功能。国标车的最高车速被限制在25km/h,电池的电压不可以大于48V,电机的功率必须要小于400W。国标车限定,两轮之间的间距必须要小于1250mm,最大宽度要小于450mm。

    那么问题来了,根据这个国标标准一衡量,外卖行业里的“白龙马”基本都是超标车!也就是说,即便是小哥们再花钱去把摩托车驾照学到手,胯下的“白龙马”仍然是得不到上牌的。于是,可想而知,一片哀鸿遍野。

    咱们在回头来看被处罚的小哥,车被没收,还罚款1000,那基本是无证驾驶超标车了。

    与此同时,评论区大约是分成三派。一派表示罚得好,早该收拾一下这些骑电瓶车的了,太无法无天。一派表示画面太悲伤,不敢看,哀民生之多艰。一派表示很同情,希望温度执法,不能一刀捅到底。

    都到这里了,我也表示一下自己的看法。这里就有点尴尬了,我表示自己一定不能公正了,看法仅供参考,因为我也是兼职外卖员。

    成都这个城市,不知怎地,身价一路攀升,被评为幸福城市啥的,备受人民追捧。但是,我能看到的城市除了美食旅游和文化,也没有高级的第二产业做支撑,至少科技产业算不得高级的。譬如有人说,成都的工作除了销售(保险、房产),也就是其他销售了。当然,这并不影响我好吃。

    话说回来,我是兼职外卖员,白天公司头上班,晚上送外卖,只为多挣点钱,应对成都飙升的房价,且不说是真的赶不上飙升的速度,但至少我赶了。

    进入11月以来,我就没兼职了,就是听到上面那个消息。群里的大哥都招呼我快点来挣钱,我说我怕车被收了,还怕罚款1000。我的车是5月份才买的,被没收的话,虽不至于悲痛欲绝,也够我气得吃不下饭,更别提那巨额的罚款了,遇到的话,估计我真的撒泼打滚了。

    群里有老油条大哥给我壮胆:“出来跑,怕锤子,路上眼睛放亮点,看见交警就绕路走。”

    我说我是个近视眼啊,戴个眼镜还是看不远。

    大哥说:“那也不慌啊,被抓一次20,我这个月被抓2次了。”

    我说那也不成啊,被抓一次就20,我晚上跑个单子,也才挣70多点,首单还要扣3块保险。

    大哥说:“乐观点,按目前的情况看,成都这么多电瓶车,罚不过来的,正所谓,法不责众,否则就会知道众怒难犯。”

    我说规矩是这么定的,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不占理了。

    大哥没说话了。

    随后他群里发了一张图,马路的对面,挨着斑马线,三五交警围了个蓝色衣服的小哥,像是饿了么的人。这样围着,总归不是好事。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观望,上下班路上依然会看到超标外卖车,可以说,唯一正规的外卖车只有那种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比如德克士、肯德基、永辉超市和近期大力推广自己的朴朴。而没有公司后台的个人,基本都是超标车。看到超标车依然奔驰在大马路上,我又觉得心稳了。

    这突如其来的整治,我很反感,让我很烦恼。我之前也咨询过摩托车驾照,可大哥们说我即便拿到了驾照,因为我是超标车,也上不了牌照,跑在路上,被抓还是罚款。

    或许我应该痛下决心,把5月买的电瓶车卖掉,重新去买一个国标车。我也烦恼,因为我是超标车,虽然还是个新车,肯定会因此被压价,卖不到个好价钱,买新车还要花不少钱。再者,如果我换成国标车,就那个每小时25km的速度,送外卖不得因为超时罚款死,然后就是连锁反应,超时被投诉,还是罚款死。

    我好像不管怎么选择都挺难的。除非我不吃这碗饭,就一点也不闹心了。但是,缺钱就是缺氧,会窒息的,会死人的!

    其实,我也看不明白上面的。超标电瓶车做梦也没想到,出厂的时候,啥3C认证,啥合格证,啥出生证明等都拿得稳稳的,路上跑着跑着,自己就成严厉打击地黑户了。要说整治超标车,都不能上源头搞去,源头拿捏得死死的,怎么可能还会有超标车流出来!我们消费者买的产品,都是当初上面亲手颁发了出生证明的。突然,感觉消费者是那么的弱小、可怜又无助,还很孤独。

    说到底,悲观一点,人们的生活越过越高级以后,看到自己以前狼狈不堪的生活总会觉得不堪忍受,甚至还想去洗眼睛。那城市其实也是一个德行,一旦自己变得高级,就会生出驱赶底层人民的小动作。城市都这么高级了,再也不需要这些一塌糊涂、影响市容市貌的小本经营,像路边摊,城市三轮。

    我家猪常说,成都还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城市。其实,成都还是一座很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可是,人们擦亮眼睛看一看,历史文化气质在那里?在不在高新区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里?在不在风驰电掣的地下铁里?在不在翻炒得热火朝天的房地产里?再问一问,在不在翻江倒海的火锅里?在不在一灶烟火气的烧烤炉里?在不在老成都三轮师傅的眉眼里?

    时代是在进度,一言不合就是“集中”——大型的商超、商业街,大约啥都卖;恢宏的博物馆,啥稀罕玩意儿都藏;广阔的墓地,啥魂儿都收!就怕是人心,靠不拢聚不齐了,飞的飞着,走的走着,滚的滚着,趴的趴着……

    我突然好像突然明白了一句话——法律,就是用来保护弱者的。以前我认为法律就是公平公正,一丝不苟大公无私的衡具,怎么可能是保护罩呢?

    而我,又好像没有完全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