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一剑陌千城 » 第十二章:状元卷

第十二章:状元卷

    他执笔,在殿试的纸上写字,洋洋洒洒,下笔有神,挥斥方遒,情深义重,力透纸背!

    而在考场的屏风背后,一名男子身着粗制麻衣,竟让身后一众穿紫色蟒袍的大臣声都不敢出,只见他挥笔泼墨,在白纸上写下一个字‘国’。

    随着最后一笔落地,男子才道:“自朕推行科举以来,这天下的书生为何还是这么少?”

    一身着紫袍的大臣说:“可能是因为这百姓们日子过得不错,所以没有心思下苦工读书罢。”

    男子不动声色,淡淡的说:“爱卿说的在理。”

    然后男子看向旁边一大臣说道:“柳爱卿,你说呢?”

    闻听此言的柳爱卿随即站出来说道:“我不认为刚才何大臣说的在理,我倒是认为有些书生是受不了舟车劳顿,所以不来了吧。”

    男子闻言笑了:“柳爱卿说的也对。”

    说完扫视一圈后,笑意不改,但语气却能听出他心中已有几分怒意:“可是,这书生,他们哪来的舟车!”

    柳爱卿闻言后,面色一变,头上的汗珠一颗比一颗大,后背直冒冷汗。

    何大臣见状,急忙出来打圆场道:“可能是因为那些书生,擅于舞文弄墨,又正好被某个商贾看上,所以资助他们吧。”

    男子这才一笑:“对呀,还得是何大臣。”

    然后不吝赞赏:“何大臣真乃朕的肱骨,是朕的智囊啊。”

    何大臣闻言后,面色一变,似乎被这句话吓住一般,立即跪下:“不敢啊不敢,臣自当为陛下分忧,所言所行皆以圣上为准,只是分内之事,不足圣上以肱骨称之。”

    男子见状,便说:“你看看你,何大臣,我又没说你造反。你至于这么大反应吗?”

    说着上前几步,扶何大臣起来,正色亲切的说:“何爱卿,我能当这个圣上,还多亏有你的帮助,你不是朕的肱骨,还能有谁是朕的肱骨。”

    何大臣闻言,不禁老泪纵横:“臣自当为圣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男子说完,再行安抚几句后,便将视线看向赵宇,沉声问道:“赵将军日日护佑书生阁,倒也能看见众多书生,那将军可有特别关注的那一个?”

    赵宇闻言,想了想后,便说:“回圣上,是有那么一人。”

    男子一挑眉:“是何人?来自哪里?”

    赵宇也不避讳,直接说道:“是李春平,来自断天山。”

    男子嘴里反复念着断天上这个名字,却总是想不起来何时听过,不由说道:“断天山?这地方好生耳熟。”

    “回圣上!”赵宇说着,而后深深的看了一眼身后的世袭士族后,才道:“三年前横死的郭尚书,就是来自断天山!”

    男子的表情古井无波:“哦?原来如此。”

    在听到一声敲钟声后,一挥长袖,道:“随朕出去看看!”

    “是!”

    赵宇见状,急忙挑开屏风。

    男子便一步走出,赵宇跟在身后,紧接是一众身穿紫袍的一众大臣,正在众人惊诧于这个身着粗制麻衣的人是谁时,便听见赵宇喝道:“大胆!见了圣上还不跪下!”

    “圣上?这个人是圣上?”

    “怎么和我们穿的一样啊。”

    “不止一样,甚至穿的还不如我们呢。”

    “看这圣上如此节俭,不像是昏庸之辈,但我这一路走来,难道…”正在李春平思忖之时,赵宇再次喝道:“大胆书生!还不下跪!”

    李春平这才反应过来,跪下叩首道:“草民李春平拜见圣上!”

    “请起,请起,各位请起。”圣上一脸笑意的说:“诸位不远万里自各个地方赴京赶考,我还要感谢你们才是。”

    “来人。”圣上说道,身后便立即来了一人,手里捧着金银,圣上继续说道:“去,把这些于来人分了,就当是一些薪资。”

    “草民谢圣上隆恩。”

    李春平跟着他们一起拜谢,而眉毛却是紧紧皱在一起,心里唐突不停:“看这圣上力行俭朴,待人亲切,丝毫没有圣上之仪威,那我来此所见的饿殍遍野,难不成是我饿的花了眼?”想到这儿,立马又摇头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公子?公子。”

    李春平纠结之深,甚至都没有听见这人的话,还是赵宇,只见他喝道:“大胆书生!可是嫌弃圣上赏赐太少?”

    这时,圣上也注意到了李春平,伸出手示意赵宇不要多说,然后起身,对着李春平行礼,拱手作揖道:“方才公子就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可是有心事?”

    “不是吧,我没看错吧,圣上那是?”

    “对,你没看错,圣上在向我们作揖!”

    圣上的这个动作,几乎让来此的考生,他们一路走来九死一生不说,可谓是受尽了欺辱,如今却是见到圣上如此动作,虽不至感激涕零,但心中也慷慨难平。

    李春平闻言,也是立即将所见所闻尽皆倾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越多说一句,圣上的脸色就更深一层,最后不动声色的道:“好,朕已知晓,还请先生落座。”

    圣上身后的两名大臣,以及一干人等,脸色皆是飘忽不定,急忙向主考官使了一个眼色,主考官会意,便要收起试卷。

    此时,男子冷冷的开口,威严道:“你要干嘛?”

    闻听此言,赵宇一言不发的站在圣上面前,腰间的钢刀以及手中的枪蓄势待发,倘若圣上一声令下,他便不再忌讳会有人血溅当场。

    那主考官额头虽然冷汗不断,但依然说道:“我想收起试卷,回去批阅,为圣上检举人才。”

    男子冷哼一声:“不必了,就在这里批阅,你等批阅一份,就一次交给六部尚书,最后再由朕批阅。”

    男子的话刚刚落地,就有人拿起板凳桌椅放置在殿堂中央,看着六部尚书迟迟没有动作,男子杀意已起:“朕的六部尚书,还愣着干什么?还要朕请你们才行吗!”

    六部尚书听出杀意,急忙落座。

    主考官们更不敢怠慢,一共几百张的殿堂试卷,一一批阅,三天三夜后才会出结果。

    男子的脸上也显出了疲惫之意,所阅试卷无外乎君臣之道,千篇一律的无为而治,废话空话一大堆,诗歌辞藻也一片,根本就没有一个可以所在心中的文章。

    他强行压下怒气,突然一张试卷递了过来,他眼睛猛地一亮,全篇2451字,无一处涂改,无一处错别字,字体乌黑方正,美观大方。

    只说观感,这张试卷绝对是他见过的最赏心悦目的一张。

    再看卷中所写,其主张君轻民重,天下大事分轻重缓急。

    目前当务之急是恢复农耕,他提出对策可由当地百姓先向官府借钱耕地,待来日粮食丰收之时便用以上税。

    男子看到这里,便知这事可行,不但可以快速的恢复经济。还能增加朝廷的税收。

    不仅于此,策论还写了吏治,经济,军务,民耕等各个方面,概括明细,全卷2451字,无一处涂改,无一处错别字。

    男子越看,越觉能写出此策论的人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他猛地一拍大腿,不禁脱口而出:“好文章!”

    然后眼睛扫向众人,扬起试卷道:“这是谁的策论?”

    台下众书生见状,纷纷摇头,角落里一人缓缓站起身道:“回圣上,是草民的策论。”

    男子眼神虚浮,一脚就要踏出,可久盘腿于座,有些酸麻,刚要站起便又蹲了下去。

    虽然如此滑稽,但在座的众人谁都不敢取笑。

    男子一咬牙,猛地站起,拿着试卷,向着那人而去,就像是口渴之人寻找水源,就像是饥饿之人寻找吃食,不顾形象的边跑边说:“不不不,你不是草民,你是先生,是我的先生,更是我国的先生!”

    待的走近时,男子一拜再拜,恳求道:“朕愿拜先生为客上卿,请问先生可否与朕入房一叙。”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这人是谁?”

    “以前从未听说过。”

    “看这样子,这状元非他莫属了。”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何大臣和柳大臣见状,面色也是青白不接,阴狠异常:“千防万防还是没能防住!”

    书生见状,也是立即道:“草民恭敬不如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