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左手有座城 » 82

82

    见这兵器如此锋利,几人顿时来了兴趣,一问价格,倒是比想象中要便宜许多,刀剑之类的短兵器,都是二十元一把,斧头和几种看起来有些奇形怪状的兵刃,要贵许多,四十到五十不等。只是这些兵器都不带鞘,那矮个子老板不大爱搭理人,询问过后也不多解释。

    苦僧善使拳脚,兵器上也用的是禅杖这种钝兵,虽然铁匠铺有一把短的铁杖,但没有看上眼。道痴背着的就是一把江湖上有名的宝剑,最后挑了一把单刃长剑。剑叟名字都带着剑,自然也挑了一把龙泉剑。倒是书生选了一把一尺长的短刀,一块圆盾,另外还挑了七把飞刀。店老板见挑的多,倒是送了书生一个皮囊,恰好放着飞刀。

    几件兵器一挑,道痴道人换的钱又不够了。好在他们这次出行,准备充足,书生听闻这里金贵银贱,特意拿了两根金粿条出来。等杨易再次给他们兑换完,一行人又在胡伯那边选了些药材和丹药。

    几人感觉这次偶然闯入的地方,真是不虚此行,等回到酒馆,发现那五匹良驹被照顾的很好,喂得都是精料,显然店家虽然收钱黑心,但还算有些信誉。虽然不知这里为何不见天黑,但按照时间推算,现在应该已经到了落日时分。几人一合计,干脆在这奇怪地方住下,也好休整一二。

    青云山山脚,一轮弯月挂在树梢,三名黑衣面带动物面具的人正站在一块石碑之前。

    “看马蹄印,他们一行确实到了此处。只是……”说话的是一个带着狗面具的男子。

    “马蹄印看着是沿着这块石碑,可往前到了那片树林,马蹄印就消失不见。会不会是他们故布疑兵?”

    身旁一位带着老牛面具的说道:“这是自然。僧道叟三人都是老于江湖的,有他们在,岂能不做防备。不然烟雨楼那群笨蛋,早就追上了。只是不知道那群脑子里都是浆糊的笨蛋,发觉三路都是疑兵,是何神色。”

    “好了。从这马蹄印看来,他们并没有进到树林,可他们这五人五马会跑到哪里去?”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贝斯特故意将通往太虚的通道隐藏了的缘故。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现在,他们要找的人已经不在这片土地上,而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自然找不到人与马的踪迹。

    不过他们也知道公子一行的最终目的地,那就是临安城,辨别了一番方向,他们觉得石碑拿出马蹄印应该也是故意设置的陷阱,所以往另外一条小路追下去。

    等公子一行休息一晚,又在保禄的店里吃过早餐,告别离开,却是反而落在牛、蛇、狗三杀手的后面。

    …………

    威廉已经离开,杨易也趁着这个时间,坐着高铁回到老家。现在天气转暖,正好约工人做事。杨易利用网络上故意找的刷单店铺,加上时不时通过太虚通道回到广府,发一些树苗、货物的物流,很快他给自己准备的东西堆满了两个临时仓库。

    请了一些人,胡乱在山上种了一些树苗。又在临界地方竖了栅栏。大把的钱如流水般洒了出去,但了解一些情况的人都在准备看热闹。种树哪有这么简单,也不管季节,不讲究科学,甚至连树苗都不注意育苗,家里有金矿也不能这么糟蹋。

    杨易自然不会告诉其他人,他这些都是掩人耳目的,而且苗木也没有多少成本,都是杨易从太虚中带出来的。

    等到从工厂定制的模板房子搭建好,树边界的工人完工走人,杨易把宋刚、加文拉德几人拉出来,在自家山上移植了不少树木,当然,选的都不是大树,也不是全换,毕竟这样的话太过打眼。又把空间里繁殖的动物诸如鸡鸭鹅,牛羊猪这些都放出来部分,更在水库中投了各式鱼类。

    若是不知情的,看到这样一副场景,还以为杨易这片山头水库已经经营数年,咋一看,山清水秀,一派江南好风光。为此,杨易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拍了不少照片,引得不少好友钦羡无比。

    乡里的办事员来过两次,但都是走马观花,并没有留意这里的环境与去年已经是大大的不同。

    父母在市里,来这不是很方便,老妈虽然说过来这里帮着照顾,但被杨易劝阻了。舅舅一家也来的少,上半年表姐唐糖因为姐夫的弟弟,米沁失踪的事情,没少跟婆婆闹矛盾,连带着与姐夫关系也有些矛盾,听说最严重的时候,唐糖甚至喊出了离婚。只是后来两公婆还是因为米糖儿才有所缓和。听舅舅说,那米沁和他一帮同伙,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到现在也没有个线索,都怀疑是不是因为那“砍脑壳”的生意,得罪了上线,被人灭口。

    趁着天气转暖,这边也算走上正轨,杨易干脆约了父母和舅舅一家过来这边玩耍,视频中,米糖儿是一脸兴奋,拍着手蹦来蹦去。

    “你这真是漂亮,照片看起来就已经很美了,没想到这过来一看,更漂亮。”下车后,姐姐看着三座山头和被三山夹着的小水库,赞叹不已。

    “真别说,来到这里,空气都好多了。”杨易老妈这段时间是一直担着心,又怕杨易累倒了,又担心事情弄砸了赔钱。

    “我怎么觉得你这山跟年前不大一样了?”舅舅来过一次,陪着看过山的。看到眼下情景,突然觉得有些陌生了。

    “那当然不一样了,上次过来还是冬天,树木都掉光叶子了。现在春上,万物复苏,景色当然不一样了。”杨易一听,忙上前找话题岔开,“而且我还补了不少树苗,以后,这两座山头主要是经济树木,三年就可以分批砍伐了。这片是果林,我种了一些橘子树和桃树。”

    “那山上我还放养了鸡和羊,水库里面放了鸭子和鱼。”杨易指了指远处在水库中游泳的鸭群,“今天请你们尝尝我这走地鸡的味道,绝对好吃。”

    “好,好。”舅舅舅母都笑着回应。

    “小易,你这水库鱼大不大?我可是带了钓竿过来。”姐夫把车上带来的东西都搬了下来,又提了一个钓箱,身上跟着小兔子似的米糖。

    “鱼大的也有,小的也有。就看姐夫你要钓什么鱼了。我这也有钓竿,还用费那劲,从家里带鱼竿过来。”

    “你姐夫现在一不抽烟,二不喝酒,就是喜欢喂鱼。每次鱼饵比鱼重。”

    “妈妈,不要这么说爸爸,爸爸上次钓过一条好大好大的鱼。”

    “是吧。还是我的小棉袄体贴爸爸。”姐夫蹲下来,把米糖一把抱起来。“小易,哪边水深一点,有大鱼?”

    “那坝边上最深,不过要钓大鱼,我一会带你过去,有个特别好的钓位。”杨易招待父母舅舅一家进自己的房子参观,然后带着姐夫走了一段,在一座山坡边上指点了一个好钓位。

    虽然不知道姐夫技术如何,但他装备还是很齐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