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左手有座城 » 173

173

    因着这突然跃起的大鱼,杨易好像没啥好借口了,好在刘老板也知道杨易的顾虑。因为至从在自家荒山上放养山黄鸡(杨易这太虚出品的鸡,因放养山中,羽毛金黄,被众人取了个山黄鸡的名字),大刘也是小心看护,不愿有闲杂人等去那放养的山头。毕竟这都是钱呀!

    大刘对着杨易保证,到时候来这边的人不会多,而且他也让右耳大师最好不开直播,起码不公布定位信息。

    谈定这桩事情,大刘也没跟杨易说钓费,这种事情不必细说,毕竟杨老板年纪不大,为人还是不错的,而且他又不喜欢过多骚扰,不愿意水库成为钓场,这费用自然不好提。但大刘放在心上,到时候带上家里存的两瓶好酒,这样大家面子都有了。

    而且他还准备去找冯大头,让置备一桌好酒菜,朋友吗,不就应该你来我往,时常往来,这交情就能深了。别看这次好像为右耳大师的事情,自己赔钱赚吆喝,但通过上次和大师钓鱼,这人值得交。而且他在网络上这么大声量,说不定哪一天随口提一提,自家的东西就不愁没个销路。不说其他,现在山上养的那些鸡,销售到北楚去,价钱还能提一提。小杨卖到省城的价真的开低了。

    正事谈定,大刘心情愉悦,恰好看见王军从山头下来,忙过去打了个招呼。交谈几句,大刘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了王军,这是为了感谢这阵子,王军帮着提点这山黄鸡的一些事项。

    王军推了两次,可单手不敌双拳,何况王军也不大敢用力,别看大刘身宽体胖,但身子是真的虚。推脱不掉,等大刘走后,王军拿着红包来到杨易屋中,询问杨易的意见。

    “刘老板既然有心给,你就收了吧。这些日子,你也帮了他们不少忙,刘老板拿点钱感谢你也是应该。”

    “可我去教导他们,这边的事情有不少都是老王他们帮着做的。我,……”王军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那你拿些出来分给老王几个。嗯,不好,这样,你拿些出来,买两瓶好酒,再让老王加个餐。”有些事不患寡患不均。如果让其他几人知道王军收了个大红包,多少会有些看法,可老王和老张都有些听觉障碍,更口不能言。老刘在外人眼中更是一个傻子,没人去问如何伺候这些鸡鸭,所以都找到了王军身上。王军帮着外人,自己的活自然得其他几位帮着承担,这个好处费拿多了不好,拿少了更不好。所以杨易建议王军干脆别提这个事情,只是拿一些出来,买点好酒,给众人加个餐,表示一下就好了。

    不提王军拿手机跟人定了酒菜,杨易这边考虑到已经答应了大刘的事情,干脆给水库里再放些鱼鳖。在太虚中挑了些这边常见的几种家鱼,又弄了十来只龟鳖,一拍脑袋,怎么忘记这个事情了。如今长江流域不少特有鱼种已经灭亡,可太虚连通的其他世界未必没有。白鲟、白鱀豚、中华鲟、长江江豚这些物种因为人类活动要么消失,要么可能仅存极少,想办法从其他世界弄一些过来,当然不需要放自己的小水库中,这附近还有不少天然水域,挑几个人少又清静的地方,也算回报一下这个世界。

    对了,太虚现在品种还挺少的,滚滚多好玩,现代社会他是国宝,可在某些世界,他不过就是食铁兽,在蜀地的深山之中,不被人喜爱。还有华南虎,还有剑齿象!“我赵公明把黑虎跨!”杨易哼着不记得哪里听来的小调,转身又进了太虚。

    太虚里,刀剑攻击的痕迹已经被打扫干净,就连那些血迹也被贝斯特使用魔法消除,外表看来,仿佛无事发生,但在太虚逗留的访客,多数已经离开这处是非之地。就连新开的那家酒楼,诸多雇员也都散去,这原本热闹的街区,一下仿佛清静下来。

    好不容易在宝禄的店里找到名负责留守的小徒弟,原本叫做癞头三,后来跟着宝禄姓杨,叫做杨增喜。福寿喜庆,宝禄现在四个徒弟,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自然没有大名,这名字都是来到太虚拜师宝禄,让宝禄给取的。名字虽然听起来有些俗套,但胜在喜庆。

    “东家,您坐。我给您沏壶茶。”

    “别忙活了,大家人呢?都去看热闹呢?”

    “那是。除了当场被砍的那些,还抓了五六百号人,都关在马场中,等着您给个话。”

    “等我什么话,不是让你们自己定吗?”

    “听说大家意见不一,谁也说服不了谁。要不是这里还要人看守,我也去瞧热闹了。”

    杨易大致明白,一开始大家意见就有不同,宋刚还有一些老人,都见识过兵匪的厉害,知道这些人坏起来,是如何的丧心病狂。加上这一次,还侵入太虚,更是有了由头,所以一力坚持,最好都是宰了,再次也是挑一些罪轻的,关起来做苦力。这也是太虚没有啥矿山,粮食之类又不用费神,不然非把他们关到矿洞,在不见天日的环境下,挖矿赎罪。

    但加文拉德出于职业本能,又有零三五的底层程序,都极力反对滥杀。加上胡伯等少数老成持重的人,认为需要甄别对待,所以事情居然拖了下来。

    没一会,贝斯特来找杨易,这事情最终还是得听杨易这个“城主”的想法。可杨易哪里有主意,他一个和平社会长大的。要说全杀了,那自然是最简单的,而且炼狱得到这么一批“补品”,对太虚来说也算一个进益,可这么多人命,杨易无论如何也下不定决心。可要是放了的话,这些人不少都是沾过血的,放虎归山,只能祸害其他人。

    可其他惩戒措施好像又没有太适合的,总不能挖个地洞,全关起来吧。那还得派人看守,说不定哪天又闹出什么事情来。

    “对了!”杨易突然想到,太虚中可还是有五百流民的,前几日送过来时,也是对如何安置这些人有些烦恼,现在想想,未必不能学学先烈做过的事情。想一想,教科书和电影电视中,是如何开展的?

    杨易想法很简单,这些流民不就是因为马匪和那些大户们作恶,受到兵灾、压迫,生不如死这才流离失所,那不如发动这些流民,对眼前这批马匪进行控诉。而且这些马匪,也有不少人原本良善,是被裹挟做的恶。

    总之,要先筛查、甄别,发动群众,先让流民上台进行控诉,革命先辈进行过的活动,还是有其道理的,能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发动群众,统一思想……

    事情交代了下去,一开始的发展并不那么理想,流民仿佛受了惊的鹌鹑,不敢冒头说话,而马匪则认为弱肉强食,天经地义。他们败在太虚众人手中,那是技不如人,任凭发落,可那些流民,他们有什么资格说话。

    好在胡伯等人在流民中做工作,也是因为前几日他们刚进来,胡伯一一给人治病疗伤,在流民中赢得了声望,最后终于有人站了出来,站在高台上,对着马匪进行控诉。

    第一位上台的是个八九岁的孩子,他父母兄弟都被一只流寇侵袭,全家上下,连同村里百十多号人,被流寇烧杀掳掠,他是因为父亲拼死护住,将其藏在一条干枯的水沟之中,这才留住性命。

    台上有人控诉,台下流民和马匪则听着这心酸的故事,慢慢上台的人多了,有人甚至当场指认起流寇中的某些凶徒,也有人发现自家被掳走的亲人,居然反过来当了贼匪。

    这场运动持续了三日,不光流民各个有着心酸泪,太虚中不少人也有过类似经历,而流寇也开始分化,有人甚至登台,讲述起自己曾经也是良家汉,但后来却犯下了罪孽。

    最终,马匪中为首的和罪大恶极,众人一致认为罪不可赦的有七十三人,被贝斯特送进了炼狱,其他人则需要留下来进行赎罪。

    而新的一批流民已经到了附近,何师爷遣了人过来送信,而据报,他们身后跟着三千马匪。

    太虚外的现实世界,大刘已经定好时间,大师带着团队准备来一场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