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关于我成为刀客的二三事 » 第四章:淮河以南

第四章:淮河以南

    官兵的到来给这个往日寂静的村子平添了几分紧张。

    待他们走后,众村民纷纷围起林亦,并不是去责怪她什么,而是把她当作一个可怜的逃亡母亲。

    村长趁机向村民解释了一番,便让大家各自回屋休息去了。

    正当各村民回去之时,林亦抱着还在不断哭泣的长乐,嘴角刚刚擦干的鲜血再次流了下来,对着他们深深鞠躬致谢。

    “十分抱歉给各位带来困扰,除了道歉我什么也做不到。”说着几滴眼泪又从眼角流下,而这眼泪并非是对村民的感谢,而是对自己的无力感到痛恨。

    村民们纷纷摆手,一女子站出来将林亦扶起,“妹子你不用这样,咱平头老百姓受这些气都快成习惯了。”

    “是啊是啊,这又不是你的错!”村民们对可怜的逃亡母子投去了不值碎银几两的善意,可这善意却又是人间最能拂动人心的烟火气。

    事实上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接济逃亡者了。

    大陆两国以淮河为中线分为北唐南宋二国,逃亡者为了躲避战乱和吃上一口饱饭,都会经过淮北城附近去往富庶的淮南城。

    近几日,村子里已经接济过十几位逃亡的苦命人了,有的人有些银子便要了,没有银子那便算了。

    而他们选择接济的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当年他们大多数也是为了躲避饥荒逃亡至此的可怜人,他们对逃亡可谓是感同身受。

    当人在困境时接受了他人的善意帮助,总会想着对如同往日自己的人提供一些帮助。

    回到屋内后马老太拿出草药给林亦止了血,寒暄几句后又各自回房休息了。

    接下来的日子中,林亦在村民们的照顾下身体日渐好了起来。有了母乳的喂养,小长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心了起来,也没有那么爱哭了。

    除此之外,为了表达谢意,林亦每日将小长乐背在身后,替村民们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渐的也与村民们熟络起来。

    七日后林亦穿着村民不要的旧衣裳,身后背着小青的布衣所包裹的李长乐,站在村口,再次对村民们表达了谢意。

    随后坐着马老伯的马车与村户中的船家大爷出发前往淮河的一处岸边,马车上载满了船家大爷这次要运送的货物,林亦怀抱着小长乐,坐在货物的夹缝之中。

    马车不间断的行驶了一日有余,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马老伯将马车停好后,与二人一同搬下了行船大爷要带的货物。

    “林妹子,老伯我只能将你送到这了,你放心这老头一定会把你安全的送到淮南城的。”马老伯牵住林亦的手,塞过去了一块碎银。

    林亦连忙拒绝,她知道这一块碎银很可能就是马老伯一家全年收入的一半了,“这可使不得啊,马老伯!我已经接受过您太多帮助了,这银子我真不能收!”

    马老伯硬是将银子塞入她的手中,正要开口,旁边的大爷突然出声:“妹子,你收着吧,虽说你是去投靠表亲,但无钱万事难啊!”

    说着喝了一口小酒,“这老东西在村子里能花得了什么钱,还不如给有需要的人用呢。”

    正主一听可不乐意了,一把将船家大爷的酒壶夺过,“你这老东西,看我下次还送不送你过来!”

    两人你来我往的你一句我一句,将林亦身后的小长乐逗笑乐,在哪吱吱呀呀笑的手舞足蹈,别提多灿烂了。

    马老伯与大爷看着小长乐笑的开心,停止了争吵,反而是调侃起他来。

    “看这小家伙以后就不是个安分的料,看别人吵架能这么开心。”船家大爷笑着摸了摸小长乐的手,又对他做乐个鬼脸。

    马老伯也开怀一笑,对着林亦说道:“好了妹子,你也别再推脱了,拿着吧,你才是需要这银子的人,我家老婆子也是这个意思。”

    林亦听着红了眼眶,原来世上真有如此不计利益的善良之人。她沉沉的跪了下去,“马老伯,你们的恩情我记下了,日后必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帮助。”

    马老伯和船家大爷连忙将林亦扶起,异口同声的说道:“这可受不起啊!”

    这是林亦此生第二次下跪,第一次是为成亲之喜,第二次是为救命之恩。

    两位半百老头在宽慰林亦的时候,一位穿着浅灰色袄衣的年轻小伙跑了过来。

    “爹,马伯!”他挥了挥手,出声道。

    船家大爷点点头,将林亦介绍了一番就开始搬运货物。不一会,东西全部搬上一艘不大的小船后,林亦站在船头与马老伯道别。

    她抱着小长乐,认真的说道:“马老伯,此番恩情日后必当相报!”

    说罢挥挥手,小船便离开的河岸。

    看着越来越远的马老伯,林亦叹了口气,回到了船身之中。

    “虽然没下雪,但是江上寒冷,林妹子快过来坐着取暖吧。”大爷此时正靠着一个火炉,喝着酒取暖,而他的儿子正在船外行船。

    林亦答应了一声便抱着小长乐坐了过去,“大爷,我们要多久才能到淮南城?”

    船身外的小伙听见后回了句,“淮河终年不冻,水况良好,不出意外三日便可到淮南城边。”

    大爷点了点头,扭头说道:“妹子去到淮南城地界可千万要注意官府通告才是。”

    “战乱刚刚结束,按理说不久后便会举行户口搜集,妹子到时便可随着难民们一起入籍淮南。”

    “到时候去淮南城内我带你去找家钱庄将碎银换开,估摸着三吊铜钱是可以的。”

    大爷一口气说了这么些事显得有些气虚,缓缓透口气后又喝了一口酒。

    林亦听后连忙道谢,问道:“大爷,您知道淮南祝家村在哪吗?我要投靠的表亲就在那里。”

    大爷略加思索,摸了摸头上的地中海,“这个我还真不清楚,淮南城最东边的有一山名叫祝山,有可能在那里。”

    林亦谢过之后暗自记下,抱着小长乐便去歇下了。

    三天后小船在难得艳阳天到达到了淮南城的码头,林亦站在码头望着诺大的河面,不知为何,悲凉之意攻上心头。

    “淮河未变,变的是我啊。”她摇了摇头,转身抽离思绪,帮助船上的父子二人卸载货物。

    三人合力将货品放到雇来挑夫的车上,一起前往了城门处。

    “下一位。”随着士兵的催促声,三人以及挑夫站在了他的面前。

    士兵看了看船家父子,出声道:“哟,大爷来送货啦。”

    大爷点点头,让挑夫将货物拖到士兵面前。士兵随意的摸摸看看,摆了摆手便让挑夫先进去了。

    “大爷,宋国新规,入城买卖无需缴费,但是出城时要拿好收据缴税。”士兵对着船家大爷说道。

    大爷拿钱的手又放了回去,点了点头,“谢谢大人,我知道了。”

    说罢士兵又看着林亦,问道:“这又是大爷村子救的难民吧?”

    大爷连忙点头称是。

    士兵笑了笑,示意大爷不用紧张,“天下大统后宋王勤政,昨日已通过魂玉下达新政令。”

    “各地难民可在各地登记入籍,由朝廷统一安排工作。战乱刚过,现在可是缺人的时候,这位大姐来这里登记一下。”

    林亦惊讶于士兵的良好态度以及宋王治理的能力,偷偷在心中叹气,并随着士兵的引导做好了登记。

    林亦签完字后询问道:“这位大人,请问祝家村在哪?”

    士兵撕下一张批条,递给林亦,“进门后右转就可看到一处市集,里边有各村人的牛车,夫人可以乘车过去,一次三文钱。”说着又指了指方向。

    “如果没有落脚的地方便带着批条去衙门,找到落脚的地方便可去当地衙门入籍。”

    进入淮南城后引入眼帘的是繁华的街市和宽阔的街道,行人们步履匆匆,更是有不少脚夫在门口等待着主顾的到来。

    “不愧是宋国最大港口城市,当真是繁华。”林亦感叹道。

    船家的儿子点了点头,“宋国商贸发达,淮河又是四通八达的,这淮南城自然是繁华。咱。。不,是之前的唐国都是靠近长安的地方繁华一些。”

    听到“之前”二字林亦微微伤神,道:“唐人善文,宋人善商,各有各的好。”

    “别唐人宋人了,现在我们都是宋人。”船家大爷说罢便径直在前方带路。

    林亦在大爷的指引下来到了一家钱庄,将马老伯赠与的碎银兑换成三吊铜钱。

    一切办妥后,三人便分道扬镳。

    林亦将三吊铜钱放到身后的包裹里,包裹中也只有一些干粮和小长乐的换洗尿布。她就这样背着行囊抱着小长乐,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走着,过眼的烟火气都成为以往的散云烟。

    来到士兵所指的集市,果真看见集市的角落处有不少围着人的牛车。

    林亦走向一辆牛车,看着正坐在后车板上的壮汉便询问道:“请问这是去祝家村的牛车吗?”

    壮汉看了看抱着小长乐的林亦,热心的说道:“大姐,去祝家村的牛车在那。”

    他看了看四周,跳下来,轻轻说道:“祝家村可是出了名的排外,你若不是村子的人就不要过去了。”

    林亦听后一愣,向壮汉道谢后走到壮汉所指的牛车,对着牛上的年轻小伙子又问道:“请问这是去祝家村的牛车吗?”

    年轻的小伙子打眼一看林亦,破旧的衣服上缝缝补补,白皙但却平平无奇的脸蛋,背着行囊,怀中抱着一个孩子,开口说道:“大姐,是去祝家村的没错,可我没见过你啊。”

    “我是北方逃亡的难民,去祝家村寻一位故人。”林亦回复道,“他叫许泽言。”

    “许泽言?”小伙子低头嘀咕乐一阵,抬起头,“可是我们祝家村里没有这一号人。”

    林亦摇了摇头,也不去争辩,只是淡淡说道:“我会给钱的,只要把我送到祝家村就行。”

    年轻小伙叹了口气,“送可以送,但是村长肯定不会让你留在村内,而且方圆十里只有我们村子,你可想好了。”

    林亦心中悱腹:这村子有些古怪,为何如此排外。

    但是为了寻人的她也值得硬着头皮应了年轻小伙的话,交了三文钱后坐到了牛车后头的木板上。

    不久后,牛车上又多出了几个人,他们都惊讶于林亦的存在,并靠在一起低声讨论着什么。

    牛车在年轻小伙的使唤下动了起来,朝着祝家村出发。

    估摸半个多时辰后,林亦看见了一座巍峨连绵的山脉,“想必那就是祝山了。”

    她又紧紧的捂了捂怀中正在酣睡的小长乐,双眼微闭,回想起了他的父亲,林亦的夫君见她最后一面时的场景。

    一位鲜血浸透战衣的男人失去了一条手臂和半张脸,使出全力的用另一只手握住了林亦,微笑但却颤抖的说道:“仙道不公,我还是败了。”

    “快从密道跑吧,我在里面准备好了东西。”

    “去淮南城,找许泽言,你见过他。”

    “林鸾,我真的好想和你再去看一次晚霞。”

    林鸾,也是林亦,眼泪已经止不住的掉落,双手抱着这个一生都在呵护她的男人,就这样抱着他。

    男人已经闭上了双眼,鲜血从口中喷溅,吐出最后一句话。

    “告。。告诉。我们的孩子,我。。很爱他。”

    林鸾睁开双眼不在回想日夜纠缠她的回忆,眼眶泛红的望着前方。

    “淮南祝家村,我到了。”

    “你且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