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关于我成为刀客的二三事 » 第六章:生活不过柴米油盐

第六章:生活不过柴米油盐

    次日清晨,林亦背着小长乐早早的就在路边等待牛车的到来。

    牛车拉着几人来到了林亦身旁,她交上三文钱后上了车,牛车晃晃悠悠的将他们拉进了淮南城中。

    在途中时,林亦打听到祝家村所属的衙门在河对面的不远处,祝家村那年轻小伙答应等牛车回来时带着她过去。

    来到城中的林亦大包小包的购买着所需要的东西,但是蹩脚的讲价技术也让她买东西的脚步有所放缓。

    一个时辰后,林亦买齐了昨日盘算的物品,在帮助下大包小包的回到了自己的草屋,如今应该叫竹屋。

    回到家的她将床铺铺好,将锅碗瓢盆以及米油盐等等放到了屋外的棚子中,又将要来的布匹边角料包着一些针线塞入床底。

    收拾完一切的林亦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表示还不错,就是花出去的钱让她有些心疼。

    数了数剩下的铜钱,林亦更是寄希望于衙门可以给她一个不错的生计来补贴家用。

    不久后,屋外便传来赶牛车小伙的呼唤声。

    林亦背起长乐走了出去,上车后说道:“真是谢谢你,还麻烦你送我去一趟衙门。”

    “我本来也要去那边送东西,没事,这趟不收钱。”小伙拿手指了指林亦身旁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笑着说道。

    林亦点点头,再次道谢后便哄着长乐睡觉。

    牛车沿着小河前进,在最近的桥过河后不久便到了所在的衙门。

    林亦在这下车之后,小伙子又吩咐了一句:“办完事在门口等我就行。”说罢便驾车离去。

    林亦带着小长乐走向正敞开的衙门偏门,门旁有一老先生正挥墨如雨的写着什么,他抬头看见林亦便开口道:“是逃亡而来的难民吧?”

    也不等林亦开口回复,老先生便将毛笔搁在一旁,换上一张写着零星名字及信息的纸张,“将官兵给你的批条拿我给我。”

    林亦点点头,从怀中掏出那天官兵登记的批条。

    老先生看了看后重新将毛笔拿起,“姓名,年龄,一家几口人,住在哪里。”

    缓了缓又补充道:“籍贯将直接入到现在淮南城。”

    林亦点点头,将信息托盘而出后老先生记录了下来,又问道:“孩子的姓名年龄。”

    全部记录完毕之后老先生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块小小的镜子。镜子没有边框也不加任何修饰,只是单纯的镜片。

    老先生拿着镜子对着林亦,“笑一个。”

    林亦甚至没有反应过来,老先生又把镜子对向小长乐,单单几秒后便把镜子收了起来。

    随后老先生从一旁的篮子中拿出两块略显精致的木片,将镜子贴向木片后林亦和李长乐的肖像竟然显现在木片之上。

    老先生拿起木片将姓名年龄籍贯一一记录完毕之后递给了林亦,开口道:“这是宋国的身份木简,以后无论去哪都带记得带上,还有,工本费总共四文钱。”

    也难怪她如此愣神,身为仙道九宗宗主之女,前唐朝皇后,怎么可能接触过底下群众的记录统计过程,如今也是第一回,好在没有闹笑话。

    不一会,林亦在老先生的咳嗽声中回过神,掏出四枚铜钱,同时又问道:“老先生,我听官兵大人说衙门可以给我们这些难民分下一些工作是吗?”

    老先生收过钱,掏出账本图画一阵后回道:“对,现在我们这缺能做针线活的人,工资按完成件数算,你要不要试试看?”

    林亦听后点了点头,心想反正也要学针线活以后好给小长乐做衣服,现在还可以一边锻炼手艺一边挣钱,岂不美哉。

    想罢便回了句:“要的!要的!”

    老先生听后随即坐下,指了指自己身旁的偏门,“咱这比较偏僻,难民来这的不多,以后你就去里面的杂货处领活。”

    “还有,针线活的工钱你找给你发活的人问问,做完拿回来验工就结钱。”

    林亦谢过老先生后走进了偏门,看见空荡的衙门里只有零星几位官差正坐着聊天。

    官差所在的小厅旁边就有一位年老的妇人坐着,手里拿着针线不断在衣物上起起落落。

    林亦走过去,微微欠身问道:“你好老人家,请问这里是发活的杂物处吗?”

    老妇人抬起头,看了看林亦,热情的站起身,“没错,就是这。”

    “你是来领活的难民吧?以前有没有做过针线活呀?”

    林亦略带不自然的摇摇头,“老夫人,以前我是随身丫鬟,没怎么做过这个。”

    老妇人也不在意,笑了笑说道:“没事,那你先拿一些简单的活回去做。”

    说着走向屋内,摸摸索索一会后拿出一袋东西递给林亦,“里面是做针线活的东西,你先从鞋垫开始吧,鞋垫是五双一文钱。”

    林亦接过后开心的点点头。

    老妇人又拿出一个小板凳,让林亦先坐下,“你叫什么名字啊妹子?”

    林亦将小长乐绑到身后回了句:“您叫我林亦就好了。”

    老妇人看着正在熟睡的小长乐,脸上的笑容更加明显:“林妹子真是辛苦啊,背着孩子还要逃亡,不过没事,以后在这好好做工也能过得不错。”

    “我先教你怎么缝鞋垫,这个入手很快。”说着也悠悠坐了下来。

    在一阵轻声细语的教导当中,林亦缝好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块鞋垫,虽然只是简单的在轮廓上修修边,增加一些强度。

    老妇人也满意的点点头,“妹子真是手巧,很快就能做大件了,你先拿一些回去做,做完之后拿过来找我换钱就行。”

    林亦连忙道谢,感激的点点头,手里抱着分发的包裹,背后睡着一个幼小的孩童,慢慢的走出了衙门。

    在下车地方等了一会后,驱车的小伙也来了,在车上一阵颠簸回到了林亦的竹屋,下车时林亦也是硬塞了三枚铜钱给那个小伙。

    林亦推开门回到家时已是黄昏,她慢慢的将东西放到台面上,又把已经转醒的小长乐放到床榻上,给他换了一块买来的尿布。

    换好尿布之后她拍了拍小长乐的屁股,“看你这多屎多尿的,以后肯定不安生。”

    说着笑了笑又将长乐喂饱,将尿布拿在手上走到了小院中。

    林亦看了看毫无生气的小院,捉摸着明日问问那小伙或者妇人找些鸡鸭来养。

    她将尿布放到一个今天购买的小木桶中后走向灶台,看着今日在城中买的鸡蛋和面条,却发了难。

    “鸡蛋面条,是先煎鸡蛋呢还是做面条呢。。。”林亦摸着额头,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成为落难母亲后有了些难处。

    一会后林亦摇摇头,“先烧火吧,然后先煎鸡蛋。”

    拿出打火石的她又蹲在灶台下辛苦了许久,才终于点燃了那一把干草,小心翼翼的放入灶台下,又将几块干柴火放在干草的上边。

    看着升起的火堆,林亦想起了雪地上依偎在自己身旁的小女孩,渐渐红了眼眶。

    她抬起头,看着余晖散尽的天空,“这雪季,也该过去了吧。”

    林亦摇摇头,在锅中倒入一些油,打入了一个鸡蛋,随着鸡蛋下去的还有些许碎成小块的鸡蛋壳。

    她急急忙忙的挑出来后发现鸡蛋已经被煎的有些焦味。

    连忙盛起鸡蛋,锅中放水,放入了一些面条。

    就这样,不久后便出现了一碗黑白相间的面。

    林亦叹了口气,“这以后可不能给小长乐吃,我得好好锻炼厨艺。”

    将大锅洗过后她又添了一些柴火,开始烧开水准备给自己和小长乐洗个澡。

    在这期间,将那碗盐加多了的面艰难的咽了下去。

    将碗筷放到一旁,走进了屋内,抱起小长乐便要去洗澡。

    一段时间后,林亦头上顶着湿漉漉的头发、抱着洗的还在寒夜中冒热气的小长乐走入房间。

    房间内的小火炉让这个房间温暖舒适,随地收集的柴火也不用钱财,这是林亦对这个屋子最满意的部分。

    擦干头发后,林亦便拿起了白天领取到的东西,借着小火炉的光亮坐在椅子上开始做针线活。

    “一小块肉要十多文钱,菜倒是便宜,可我身上的钱也不多了,要加油挣钱才是。”

    屋外的河水发出的声音让林亦昏昏欲睡,手指上的疼痛又让她睡意全无。

    在清醒和昏睡的不断交接中林亦终于在深夜加工好了三双鞋垫。

    “明日将其余的加工好,一共二十双,那就是四文钱。”

    “我再加加油可以做大件,那就可以多挣一点,还可以给小长乐做衣服。”

    看着已经酣睡的小长乐,林亦慢慢盘算起了往后日子的过法,不知不觉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