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神级古董商 » 第七十五章 打出名号

第七十五章 打出名号

    第二天上午,关九爷和金六爷早早地就来到了古董店内,看着陈希修复瓷器。

    陈希也并没有推辞,昨天晚上他已经大致地将瓷片按照由下往上地顺序分好类了。此时,工具台上看似的碎瓷片看似摆放的杂乱无章,但实际上都是按照顺序来的。

    “两位,我现在就把这件瓷器修复起来,至于你们能消化多少就看你们的本事了。”陈希将工具拿到工作台上,然后带上了手套,这就准备开工。

    关九爷点点头,带上老花镜,拿着本子开始记录着。

    陈希一手拿着碎瓷片,一手拿着修复工具,他脑海里早就有了瓷盘的复原图,一切仿佛就像在玩一场拼图游戏一样,虽然有些挑战,但却充满了乐趣。

    他的手法不仅熟练而且非常老道,完全没有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应该有的毛躁,看得关九爷都有些眼花缭乱。更重要的是,他的修复手法多变,颇有一种集百家之长的味道。

    小小年纪便能有有如此完美无缺的瓷器修复技术,这无疑让关九爷大开眼界,并且彻底的被折服。

    这个瓷盘大约花了半天的时间便修复完成了,要比上次的瓷瓶快了不少。

    看着修复完成的瓷瓶,陈希长舒了一口气,坐在他对面的关九爷也心满意足地摘下眼镜。他现在也有些自知之明了,就陈希刚才施展瓷器的手法有些看似普通,但却都无比的玄妙。哪怕自己现在看会了,如果真的让自己上手操作,那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

    果然,别人的技术终究是学不来的。

    关九爷合上自己的笔记本,拿起了瓷盘,双手抚摸过上面的划痕,叹了口气,“陈老板真得是年轻有为啊,我今天也算是开了眼了,佩服佩服。”

    陈希虽然被表扬了,但内心还是很淡定,笑道:“关九爷,您学到几分了。”

    关九爷很干脆地摇摇头,少有地笑了笑,“这技术对于你而言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旁人绝对学不来,从此以后我关九绝对不会在碰瓷器修复了。”

    金六爷听完这句话心头一紧,关九爷之所以被称为“九门提督”,不仅仅是他在家中排行老九的缘故,更是因为他掌握了九种古董行里的技术,瓷器修复便是其中之一。现在放弃,无疑于三头六臂的哪吒自断一臂啊。

    陈希也是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他完全没有料到关九爷没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旦他放弃了瓷器修复,那必将会给“四海堂”带来一些额外的客户,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但关键问题是,自己只掌握了洪宪瓷的修复技术,其他的瓷器修复起来肯定会有所不同。

    “我关九从来不做第二,既然你在修复瓷器上的技术比我强,自然要给你去做。整个蓟州的古董行能入得了我眼的只有刘秉章和你了。”关九爷折扇一打,就直接离开了四海堂,留下一脸懵逼的陈希。

    “啊切~”

    埋头于书海当中的刘秉章打了一个喷嚏,谁又在说我。他最近一直在忙着整理自己之前发表的文章,想要在今年出一本有关民国瓷器的专著。

    他打开电能,登上易宝网,他在专栏里发表过几篇讲解洪宪瓷的文章,现在应该能够派上用场了。

    当刘秉章打开专栏的时候,却发现有三篇有关洪宪瓷的文章被转载了多次,当看到原作者署名的时候,他惊呆了。

    竟然是陈希,就那个侥幸破获了瓷器造假案件的年轻人,他什么时候成为了易宝网的专栏作家了,他凭什么能够成为专栏作家,难道现在专栏作家这个名号就这么不值钱了吗?

    虽然心中有很多质疑,但他还是点开了陈希的头像,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在短短两周不到的时间里发表了五篇有关洪宪瓷的文章。

    专业性的文章写作难度非常大,易宝网上的专栏作家大多是每个月上传一篇文章,就这样还会担心文章的质量问题,毕竟名声是大。

    这五篇文章的水平可想而知,刘秉章并不打算去阅读这些没太有营养的文章,准备关掉,去回顾一下自己的文章。

    就在这时,陈希文章中出现的“洪宪瓷器绘画技术中的颜料搭配”却吸引了刘秉章的目光,研究洪宪瓷的专家和爱好者并不在少数,但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颜料搭配这个方向。

    刘秉章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点开了这篇文章,然后就彻底沦陷在里面了,整整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将陈希的五篇文章全都读完了。

    他往后靠在座位上,长舒了一口气,心中的郁闷也随之疏散开来,整个人变得豁然开朗起来,然后还忍不住自嘲了一番,人家五篇文章就已经把整个洪宪瓷讲得明明白白了,自己竟然还想写一本专著。

    这岂不是要笑掉别人的大牙。

    “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万万写不出如此精炼而又专业的文章的,没想到陈希年纪轻轻的,竟然有如此大的学问,自己还真是小看他了。”刘秉章喃喃自语道。

    他心中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要不收陈希做自己的研究生,但转念一想,还是觉得不妥,陈希对洪宪瓷的理解已经超过了自己,自己在这方向倒像是个学生。

    刘秉章觉得这几篇文章很好,便随手转发了,并且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读懂了这五篇文章就懂了洪宪瓷”。

    身为易宝网瓷器方面的鉴定专家,他的影响力可想而知,这五篇文章经他之手,立马就引起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陈希,这位易宝网新晋的专栏作家很快便成了古董行业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刘秉章除了在易宝网担任专家之外,还是全国最著名的古董期刊《古玩鉴赏》的编辑。他很快有了另一个想法,能不能让陈希在自己的期刊上发表文章。

    于是第二天他便晃晃悠悠地来到了四海堂,一进门便咳嗽了两声,“陈老板,忙着呢?”

    陈希确实很忙,他今天早上看了下自己发表的文章,阅读量,收藏量还有转发量几乎增长了十好几倍,甚至超过了一些德高望重的专栏作家的文章,随之带来的则是自己店铺热度的疯狂增长。

    这让他在喜悦的同时也有些疑惑,难道是网站的后台出现了问题。

    直到他看到了刘秉章转发自己的文章之后,才算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刘教授,欢迎欢迎啊。”陈希走出掌柜台,和刘教授一并坐在了茶几旁边,给他沏一杯清茶,非常感激地说道:“多谢刘教授给我的文章做宣传啊,现在几乎全网站都知道有家叫做四海堂的古董店了。”

    “我只是看着你的文章比较好,便转发了,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刘秉章并不领情,从身后拿出了一本上个月的《古玩鉴赏》样本放到茶几上,“今天想跟你商量个事情,我是这份杂志的编辑,想要跟你约个稿子,你可以在这上面发表一些有关洪宪瓷的文章。”

    陈希觉得自己在易宝网上发表的五篇有关洪宪瓷的文章基本上已经涵盖了所有的知识,再写一篇文章当然是完全可以写出来的,但那就跟之前的几篇文章有些重复了,自己并不想做这样无意义的重复工作。

    忽然间,他想到了任务要求自己在一个月内要发表一篇有关清代字画的专业文章,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不发在这份杂志上呢。

    “刘教授,实不相瞒,我并不想再写有关洪宪瓷的文章了,最近一直想写一篇有关清朝字画的文章,不知道杂志收不收这样的文章。”陈希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刘秉章看了一眼陈希的古董架上,并没有找到字画类的古董。要知道,古董行内也是隔行如隔山,自己一辈子也在跟瓷器打交道,玉器跟字画虽然也有所涉猎,但却并不深刻。

    陈希年纪轻轻便能将洪宪瓷的知识掌握的如此透彻就已经很让人惊叹了,但如果说他还能掌握字画的知识,刘秉章还是没办法相信。

    他沉思了一会儿,“我对字画的了解不深,你确定能够写出和发表在易宝网上一样水平的文章?”

    陈希郑重其事地点点头,“刘教授放心,文章的质量绝对不会差。”

    “好。”刘秉章霍然起身,“只要你文章写得好,我就会让你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