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李白被我上了身 » 135、出发

135、出发

    经高力士这一提醒,原本毫无头绪的事情瞬间有了眉目。

    现在李适之通过金矿一事扭转乾坤,不仅在玄宗那里夺回了失去的信任,甚至圣宠更甚。有他帮忙,如果还办不成此事,那真是无脸面对穿越者这个身份了。

    高力士说着,又拿出任命文书:“此乃圣人手谕,见字如面圣,方便李翰林行事。李翰林要安排谁同行也可以告知在下,我好安排。”

    李夕赶紧接过手谕,拱手道谢:“多谢高将军提点!随行之人,不知可否安排龙武军的张小敬?”

    虽然李白身手不错。但他们现在得罪的人可不少。所谓好汉架不住人多,还是找几个能打的安排在身旁才放心。

    高力士回道:“好说好说。明日便为李翰林安排。”

    告别高力士,李夕李白先去了东西两市的粮行。看一看现在的粮价到底是什么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西市一斗米的价格已经要价50钱-80钱不等,相比玄宗时期最低到13钱的米价,可是翻了数倍。如果任由发展,还真可能又又要逼玄宗巡幸东都洛阳了。

    弄清了市场情况,李夕李白又赶紧去拜访李适之。

    李适之因金矿之事翻身,对李白是感激不尽。现在听到李夕李白的请求,岂有不帮之理。他立马为李白写了数封引见信。

    河南道本是产粮大区,各州县的官员大多是李适之的老部下。粮食来源不是问题。

    而漕运的事正好可以雇佣流民。不仅免除当地百姓服运粮的徭役,还可以解决一部分流民问题。

    此事宜早不宜迟,李夕李白决定这两天就动身。于是又召集了李宗质、姚师傅、徐宾等各项生意的负责人,交代了一番这才放心。

    诸事安排完毕,正要回家收拾行囊。李宗质上来带着爽朗的笑容禀道:“先生,你几月前让打出去的收购白叠子的布告有响应了。这几日陆续有人前来售卖。量虽不大,但总算是有个好的开头。”

    有棉花了?这可是好东西啊。

    “带我去瞧瞧!”李夕立马说道。

    李宗质带着李夕李白来到玉真公主府上。收购的棉花放在府邸放杂物的院子里。总共装了有3两马车。

    李宗质打开马车上的一只麻袋,抓出一把白花花的、柔软的棉花,“先生你看。这白叠子又轻又软,果然是好东西。虽然现在只收购到这么一些。但这个生意已经做起来,接下来慢慢就会多起来了。”

    “以后请叫它棉花,不然怕各处叫法不一,弄岔了!”李夕听不惯白叠子这个称呼,欲要强行统一称谓。

    “好的,先生!”李宗质同意他的意见。

    李夕望着这几车棉花,心里盘算着该如何使用。

    用它来纺纱显然是不可能的。

    一来虽然晁分已经把多锭纺纱机研制了出来。但明日自己就要离开,也没办法指挥他们去建设纺纱作坊。

    二来,即便如李宗质所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售卖他们的棉花。但这些肯定也只是小面积种植的收获。就按最乐观的估计,今年能收购到百八十车棉花,那也不够几台多锭纺纱机塞牙缝的。

    纺纱作坊还是得等到来年。那这些棉花就先用到研发硝化棉火药上好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氨水的制取实在有些勉强。那边哈扬的硝酸、硫酸也一直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价值。搞得哈扬都有些怀疑人生了。

    现在有了棉花,刚好可以让他先停下研究氨水的事情。改而制造硝化棉,生产比黑火药更稳定、威力更大的硝化棉火药。等鲁铁匠和李泌研究好了火枪,便是硝化棉火药大发神威的时候了。

    虽然照现在哈扬制硝酸、硫酸的方法,成本是高了些。但只要能打造出一小批以硝化棉火药为发射药的火枪,以后在战场上那也是打破战局平衡的利器。

    只是硝化棉火药除了硝化棉,还需要用到硝化甘油。

    “南郊庄园制造肥皂的提炼的那些油脂还在吗?”李夕本想说甘油,但想到李宗质可能不懂是什么,所以换了个容易听懂的说法。

    “先生说的是做肥皂分离出来的油?”

    李夕点了点头,确认就是那个东西。

    李宗质忙回道:“都放着呢。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也没舍得倒掉。”

    “好,你明日安排人,将这棉花和那边的油一起送到哈扬那里!”李夕吩咐道。

    翌日,李夕李白早早来到哈扬的研究作坊。

    而李宗质更早的已经将棉花和甘油送到了。

    哈扬和他的助手们只听说这些是李白让送来的,但又不知道有什么用,正莫名其妙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众人一见李白来了忙上来问个不停。

    李夕也不多说,一边让助手们去把棉花的棉籽和杂质去除掉。一边让哈扬去准备实验器材。

    李夕以前简单了解过热武器的发展历程。对制造硝化棉火药的知识也翻阅了一些。但毕竟只是看过,没有实操过。所以没法一来就指导哈扬投入生产,还是要先进行实验才行。

    不多时,助手们已经准备好了不少的无籽棉花。

    李夕褒奖了他们,给他们了一些打赏,让他们放假喝酒去。

    毕竟研究这个东西越少人知道越好。即便技术成熟后进入生产环节。也需要将各项生产环节分开,以避免被人发现。

    等助手们欢天喜地的离去,李夕这才与哈扬开始秘密试验。

    他们先是准备了好几杯不同比例、不同浓度的硝酸、硫酸混合酸。

    哈扬在小本上将它们一一记录,以免实验过程中弄混。

    准备好混算,李夕取过一坨棉花。将它投入到不同浓度的混酸之中进行硝化。然后将杯子放入温水之中加热。同时用陶瓷小棍轻轻翻动杯子里的棉花,使之与混酸充分接触。

    过了一会时间,李夕将棉花取出,先用白酒冲洗一遍,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后其他的棉花来吸附因冲洗而吸收的水分,并放在通风处晾晒。以便能够充分的将里面的水分去除掉。

    等硝化后的棉花晾晒干,只见又的依旧是白色,有的则显得焦黄。只有一个是透明并微微泛黄的。

    李夕先让哈扬将这一组硝化棉做好记录。然后用两根陶瓷棍当做筷子,轻轻夹着硝化棉撕扯了一小块。将它慢慢靠向火苗。

    刚刚靠近火苗,那小小的一块硝化棉便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火球,并同时发出嘭的一声轻响。

    李夕满意的点头,就其威力来看,这硝化棉的成色还可以。

    弄好硝化棉,接下来就要弄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这玩意是极度危险的东西。加热到100多度或者稍用力的摇晃,就会发生爆炸。所以实验时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同样的,他与哈扬准备了不同浓度、不同比例的硝酸、硫酸混酸。

    然后用极小的玻璃小管分别取了一些混酸。

    他们再取来甘油,极小心的、分别滴入这些混酸之中。

    其中一只玻璃管中出现了浮起了一层黄色的、油状的透明液体。

    硝化甘油!

    李夕即兴奋又害怕。

    他一边交代哈扬注意事项,以防他以后自己操作时出现事故;一边小心翼翼的用棉花去吸玻璃管中的硝化甘油。

    因为没有橡胶,做不了玻璃吸管。所以只能用棉花来吸附。

    他们用同样的办法又制了一些硝化甘油。

    两样材料都备齐了。接下来进入到最关键的阶段。

    李夕将硝化棉和硝化甘油亦是按不同比例混合。找到能完全溶解硝化棉并使之胶化的比例,硝化棉H药就算初步完成了。只是不知道威力如何。

    最后,李夕将胶化状的H药用草木灰、蛋清液、以及少量粘土混合。就等这东西自然烘干,便可以检验最终成果了。

    只是他们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实验实在太过耗时。此时天色早已大黑,李夕李白是等不到自然烘干检验效果的那一刻了。

    李夕叮嘱哈扬可以按照今日的方法多试验,多做几批硝化棉H药。到时候烘干了对比一下那一组的威力最大。等此行任务回来就能有最优质的火药投入到火枪的试射中,那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他也告诫哈扬,试验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别一不小心把自己搞死搞残了。那再要找一个这样的化学达人可就难了。

    第二天日上三竿时,李夕李白都还在迷糊状态,便听见有人敲门。

    等花子去见了门来禀告,是张小敬在外等候。

    昨日高力士已经安排妥当。张小敬一众弟兄早已准备妥当,现在来催李翰林上路。

    李夕李白匆匆洗漱完毕,带上准备好的行囊,又交代了花子、贺子几句,便随张小敬一行十余人向河南道方向而去。

    大道一边连着西边远远的城郭,另一边通向东面天地相接处。十来骑汉子顺着大道奔行。

    “李翰林,还没感谢你上次赠送的美酒呢。那味道,啧啧啧!”张小敬一边挥动马鞭,一边笑着向李夕李白道谢。一连串啧啧之声,似乎又回想起了那种火辣辣的、却欲罢不能的感觉。

    他那一众弟兄一听,都是来了酒瘾。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对白酒的喜爱。

    因为李夕的存在,又因为每日事务繁多,李白也就每天晚饭有机会喝上一点。实在不能尽兴。现在听着大家论酒,他也是兴致勃发:“上次众位弟兄都太过劳累,没能与大家共饮,实在遗憾!这次事情办完,我定要请大伙儿大醉三日不可!”

    “好!”众人齐齐爆发出欢呼声:“我等就先谢过李翰林了。”

    众人一边说笑谈酒一边前行。不知不觉已与一队人马渐渐近了。

    那些人似乎也发现了身后跟来了一大队人马。他们停在原地等待。

    等与他们靠得近了,李夕李白发现了两个熟悉的胖子。

    一个是在番邦使节朝见大会上,被绞了小辫子的渤海国使节;另一个则是前两日刚见过的安禄山。纵是他们骑着比一般人更雄壮的马匹,那马儿在他们身材的衬托下,也显得有些瘦弱无力。

    “这两人在一起?渤海国送来的挑衅国书会不会和安禄山有关?”李夕心中顿时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了一起。

    李白颔首认同:“照你说的安禄山有反意,那便真有可能。送那国书可能是让番邦来试探一下虚实。”

    安禄山也看见了李夕李白,他肥嘟嘟的脸上堆起一个油晃晃的笑容,拱手道:“李翰林!真是巧了,竟在这里遇见。”

    “哈哈,是啊,真是巧了。安节度使竟然和渤海国使节在一起!”李夕拱了拱手算是还礼。

    安禄山并不正面回答他与渤海国使节的关系,而是打了个哈哈笑道:“这位使节要回国,李翰林要去催粮,在下要回平卢。我们竟然能遇到一起,确实只能用一个巧字来解释了。”

    李夕哈哈了两声算是回答。然后转向渤海国使节,笑问道:“使节大人在长安呆这么久,难道是想等辫子长出来再回渤海国?”

    胖使节肥脸一抽似要发怒。不过他终究是强忍了下来,极勉强的笑道:“自然不是。本人这些一直在处理与贵国的玻璃、香皂等货物的贸易。”

    李夕还想与他侃上两句,那边安禄山又说话了:“李翰林,既然很巧,不如我们结伴而行,如何?”

    张小敬上次已从李夕这里听到过安禄山有反意的信息。对安禄山可谓没有一点好感。此刻见这安禄山竟然邀请自己一行人同行,心中是一万个不愿意。不过此行是李白做主,他忙望向李夕李白,想看看他作何打算。

    李夕点了点头向他示意无妨,然后向安禄山笑道:“能与安将军同行,是莫大的荣幸。”

    ………………………………

    Ps:制造硝化棉H药的知识都是网上查的,没有实操过,也没那个胆子实操。这里写的内容,是假设如果做实验,自己所会用到的步骤。漏洞很多,化学大神勿要深究。